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哲學忘我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哲學忘我

發布時間: 2021-03-31 09:33:24

1. 關於忘我的作文 議論文

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在抬頭迎望星空時,不慎掉入深坑。雖得出了正確的氣象結論,卻還是不免被人嘲笑。其實,這有什麼好笑的呢?泰勒斯為追求知識而達到忘我境界,這值得敬佩和贊揚。、

人常常會被許多思想所禁錮,如果想達到好的成就,就必須拋開一些。換言而之,就是達到一種忘我境界。我國傑出的現代劇作家曹禺有一次在澡盆里讀書。因為太聚精會神,直到水已涼了,他都還沒有開始洗。說到這里,或許有人會認為曹禺太傻,洗完之後再去看又有什麼大不了呢?可是如果沒有勤奮刻苦和忘我的求學精神,他怎麼可能在23歲就寫出《雷雨》,從而震撼整個戲劇界呢?

德國著名油畫家、版畫家門采爾是靠自學成畫家的。他有一次在跨一條臭水溝時,不小心弄臟了鞋子。但他沒有馬上走開,而是脫下鞋子,坐在臭水溝旁專心致志地畫起了自己的鞋子,完全不顧臭水溝的臭味。正是因為他對藝術達到痴謎的地步,達到忘我境界才使他成為著名油畫家。

一個人要達到一種忘我境界是不太容易的。而一旦達到忘我境界,那麼他離成功也不遠了。只是,會受到有些人莫名的嘲笑。比如泰勒斯掉進水坑時,就有人嘲笑他,說他知道天上的事情卻看不見腳下的東西。這類人可謂稱作狹隘之人。而我們在生活中不應做這類人,我們與東安寫為追求知識而達到忘我境界的人應給予肯定和敬佩而不是嘲笑。當然,為游戲或一些消極東西而達到忘我境界的人,我們應予以批評和勸告。

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有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遠躺在坑裡的人從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會掉進坑裡。」作為社會新一代,我們決不能做躺入坑裡的人,要對一件事情專心致志,達到忘我境界!

當你努力仰望星空時,探索到奧秘後,即使是掉入坑裡,也覺得是種驕傲……

2. 名人名言 忘我

世界上所有不快樂的人,都因為他們只想到自己獲得快樂,世界上所有快樂的人都因為他們希望大家都快樂!
這個世界上,有人活得很累,有人活得很輕松。活得累的人大都是聰明人。活得輕松的有兩種人:一個是孩子,一個是智者(傻瓜的輕松自然除外)
一根蠟燭如果能照亮別人,那它也就沒失去什麼了
要快樂的成功而不是成功後的快樂!

越南佛教高僧及哲學家——釋南罕,曾經寫過有關如何品
茗的訣竅:你必須在現在這個時刻完全清醒,才能真正享受茗
茶的滋味。只有在對現在非常珍惜的情況下,你的手才能感覺
茶杯傳來的那種令人心曠神怡的溫暖。只有在現在才能聞到茶
的芳香,嘗到它那甜美的滋味,領略它美妙的所在。如果你還
在緬懷過去或擔心未來,你就會完全失去享受這杯茶的機會。
你對茶不屑一顧,茶也不翼而飛。
生命就像這樣。要是你不完全把握現在,瞻前顧後,而現
在轉瞬間早已無影無蹤。你將無法體驗到生命的感受,意味、
微妙與美好。.現在.彷彿飛快地離你遠去,讓你望塵莫及。
過去已成定局,從中記取教訓,就讓它過去;未來根本還
沒到嘛,不須浪費時間為它擔心。擔心往往是杞人憂天或庸人
自擾,完全無濟於事。當你不再為已經發生的事情反復沉思,
不再為也許永遠不會發生的事情患得患失,那樣,你才會存於
現在這個時刻。然後你才能開始領略人生的樂趣。

3. 哲學解釋:無我和真我是什麼概念

佛教教義。亦稱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根據緣起理論,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沒有獨立的、實在的自體,即沒有一個常一主宰的「自我」(靈魂)的存在。原始佛教在《相應部經典》中著重論述了佛教的無我論,如「無常是苦,是苦者皆無我」,「此形非自作,亦非他作,乃由因緣而生,因緣滅則滅」。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會自生,而是種種要素的集合體,不是固定不變的、單一的獨立體,而是種種要素剎那剎那依緣而生滅的。他們認為房子是磚瓦木石的結合體,人是由五蘊(色、受、想、行、識)組成的,在這樣的集合體中,沒有常住不變的「我」,故謂無我。

1、人無我(人空)
認為人是由五蘊假和合而成,沒有常恆自在的主體——我(靈魂)。
2、法無我(法空)
認為一切法都由種種因緣和合而生,不斷變遷,沒有常恆的主宰者。小乘佛教一般主張人無我,大乘佛教則認為一切皆空,法的自性也是空的,一切法的存在都是如幻如化。因此一切事物和現象,按其本性來說都是空的,它們表現出來的,只不過是一些假象,即所謂「性空幻有」。

真我
佛教語。涅盤四德之一。亦稱「 大我 」,與「妄我」相對,謂出離生死煩惱的自在之我。 【真我】真正的我。凡夫執著五蘊假合之身為我,其實那是妄我,要像佛那樣具有八大自在之我,才是真我。

4. 忘我是什麼意思

忘我形容(人)的一種忘我的工作熱忱心態。由於工作的繁忙(真心的投入),忘記了自我的存在。

出自:楊沫《不是日記的日記·從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們的國家正向四個現代化進軍,多麼需要人才--需要那些忘我地獻身四化的人才。」

例句:忘我,是不以自我為中心,有理性價值觀、人生觀的前提下不忘初心拼搏、奮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4)哲學忘我擴展閱讀:

近反義詞:

1、無私,漢語詞彙。拼音:wúsī,釋義:只是顧集體的利益。沒有私心。

無私與自私對應,它是公心的升級版,不是每一個人都會無私,只有在一個人將公心發揮到極點時人才會舍棄私心而無私,它會保障社會公眾利益,最好要做一個令人欽佩有奉獻精神的人。它們是一對矛盾心理,無私社會則良性發展;自私社會則惡性發展。

例句:艾青《在浪尖上》詩:「活著的時候越無私,人民的懷念也最永恆。

2、自我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zì wǒ,自己,自己對自己,自己肯定自己,相偶;相依。

自我亦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自我也指自己反思後純凈公正的內心世界。

5. 忘我是一種什麼境界

1.拿得起:利用自戀的特性,提升自己的綜合競爭力;2.放得下:在學習的時候,放下自戀,不作評價,專注問題本身;3.心態正:在關鍵場合,關閉冷認知,讓熱認知作主導,獲得超水平發揮;4.貴堅持:比賽完了之後重復第一步,保持能力不斷提升。

6. 有句話「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請問用哲學的觀點怎麼解釋它

只因我們都只是庸人。想在思想上達到非庸人的高度是非常難的,而且也不可取。就是魯迅這樣的大方之家也免不了為國家人民擔憂。多愁善感或許會給我們困擾,但那才是真正的人生。說世上本無事的人或者只是一個惘夫出處: 《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而煩耳。」後來也常說做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這個與禪宗的六祖慧能大師所做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意思有些相似 出處: 在南北朝的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當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手下有弟子五百餘人,其中翹楚者當屬大弟子神秀大師。神秀也是大家公認的禪宗衣缽的繼承人。弘忍漸漸的老去,於是他要在弟子中尋找一個繼承人,所以他就對徒弟們說,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禪意的詩),看誰做得好就傳衣缽給誰。這時神秀很想繼承衣缽,但又怕因為出於繼承衣缽的目的而去做這個畿子,違法了佛家的無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來,在院牆上寫了一首畿子: 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時時刻刻的去照顧自己的心靈和心境,通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面的誘惑,和種種邪魔。是一種入世的心態,強調修行的作用。而這種理解與禪宗大乘教派的頓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當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這個畿子的時候,都說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時候,弘忍看到了以後沒有做任何的評價。因為他知道神秀還沒有頓悟。 而這時,當廟里的和尚們都在談論這首畿子的時候,被廚房裡的一個火頭僧—慧能禪師聽到了。慧能當時就叫別人帶他去看這個畿子,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慧能是個文盲,他不識字。他聽別人說了這個畿子,當時就說這個人還沒有領悟到真諦啊。於是他自己又做了一個畿子,央求別人寫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邊,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由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後世有人說他是十世比丘轉世),他這個畿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是一種出世的態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弘忍看到這個畿子以後,問身邊的人是誰寫的,邊上的人說是慧能寫的,於是他叫來了慧能,當著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說:寫得亂七八糟,胡言亂語,並親自擦掉了這個畿子。然後在慧能的頭上打了三下就走了。這時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於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時候去了弘忍的禪房,在那裡弘忍向他講解了《金剛經》這部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並傳了衣缽給他。然後為了防止神秀的人傷害慧能,讓慧能連夜逃走。於是慧能連夜遠走南方,隱居10年之後在莆田少林寺創立了禪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這件事以後,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沒有追到。後來神秀成為梁朝的護國法師,創立了禪宗的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