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初中化學教育類論文題目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初中化學教育類論文題目

發布時間: 2021-03-30 23:32:04

A. 急求一個化學論文題目

說實話 就你現在的水平想要發表化學學術方面的文章是很困難的 建議你發表一些化學教學方面的文章 在化學教學方面的雜志中 基本上都有一個刊登化學知識介紹方面的文章的欄目。你可以找一些前沿性的東西,然後寫一篇這方面的文章發表,比如201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的介紹,多看一些國外網站,獲取一些不是人人都能獲取的資料,然後整合一下就可以了。你可以在資料庫上看一下別人是怎麼寫的。《化學教學》《中學化學教學參考》《化學教育》這三本雜志上都有這樣的文章。而且也算是核心期刊。

B. 初中化學論文要怎麼寫,寫一些什麼東西

初中化學論文-淺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學校的教育活動有百分之九十的時間以課堂教學形式進行的,研究課堂教學模式是教育、教學必革的重要課題。初中化學是九年義務教育的一部分,必需推進素質教育,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研究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是十分重要。
一、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21世紀的教育,應該是素質教育,教育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化學教育不能僅僅局限於化學知識的傳授,而應當成為關於化學的廣泛應用及社會價值的教育,要主動地適應受教育者的興趣和目的多樣性的需要。特別是初中化學屬於義務教育階段,是化學基礎教育階段,不僅僅要關心提高化學課程的理論水平。學科知識體系等學術性問題,還要特別關注每天都會接觸到諸多社會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如水、食物、環境保護、能源和材料、資源等。初三化學是起始學科,僅僅設一學年,受中考(含預選)時間、分數、學校的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初中化學教學時間短、任務重、適應慢、難度大,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研究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精心設計和選用一定的教學模式,精心設計和選用一定的教學模式,有利發揮教師的創造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師生共同活動,完成教學任務。
二、課堂教學模式
我國關於課教學模式的說法大致有三種。第一屬於方法范疇,認為教學模式就是教學方法,或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第二、教學模式是各種教學方法在具體時間、地點在具體時間、地點和條件下表現為不同的空間結構和時間序列,從而形成不同的教學模式;第三、教學模式是人們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對教學結構作出的主觀選擇。綜合各種認識下,我們所要研究的教學模式是教學過程的結構,在教學理論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配有相應教學策略和教學措施,並將教學模式具體轉化為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
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結構
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框架和主要流程:
教學理論
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策略教學評價
1、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
任何教學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為依據。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決定了教學環節的選擇和教學策略和運用,明確了教學評價的指向,可以認為教模式是教學理論的一種簡化形成。
2、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標准。教學目標是教學模式構成的核心因素,它對教學策略、教學程序、教學評價等起著制約作用。正確地制約作用。正確地制定教學目標,首先要轉變觀念,增強改革意識,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育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教育學生有社會責任感;教學學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教學學生獨立自主,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成為學習的主人;教育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自已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
3、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是教學活動環節的順序結構,確定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應該完成的各項教學任務。
4、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教學活動中為教學服務並體現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原則。教學策略確定了在教學活動中師生生活動的方式、方法、任務、地位、關系等。教學策略一般可分為教師的策略,學生的策略。教學策略一般可分為演繹推理、歸納推理、聯想推理、類比遷移、分層遞進、形象比喻、摹仿操作、自主探究、激發支機、師生合作等
5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效果的測量。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為中心,依據教學程序、教學策略、教師素質、師生活動、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既要評教、評學,又要評價對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
介紹幾種課堂教學模式
I、引導------探究教學模式
1、教學理論布魯納的發現法學習理論認為:認識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種產品。奧蘇貝爾的同化理論認為:學生認知結構中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導致新舊知識的同化,不僅使新知識獲得了意義,而且知識也因得到了修飾而獲得新的意義。用引導------探究的方式教會學會學生學習
2、功能目標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發揚探究精神,激發創造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學力。培養學生學會查閱資料、分析資料、測定和處理數據的科學方法
3、教學程序課題興趣----素材疑問----點拔、假設、驗證----評論、結論
4、教學策略教的策略是分層遞進,學的策略是自主探究。
5、教學評價內部動機:直接經驗的獲得;知識只結構的形成;思維能力的培養。
II、輔導------自學教學模式
1、教學理論現代教學論認為大腦的情感邊緣系統部分是通向持久記憶的大門,激發情感,會把學到的東西溶入記憶中去。
2、功能目標調控學習過程,達到有效學習;從感知、理解、識記等方面逐步得到發展,從而達到雙基落實和知識技能的提高。
3、教學程序
主題情感----目標閱讀思考----設疑討論質疑----反饋講評
4、教學策略教的策略:創設情境、激活思維、組織討論、評價激勵;學的策略:知識編碼、有效記憶、集體效應、創造思維。
5、教學評價教學目標多元化、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學習結果的檢測等。
合肥市初中義務教育化學課堂教學模式卡片
設計人:朱世賢
學校:安農大附中
章節:第五章第四節《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
一、理論依據: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裡、由淺及深、由此及彼」這一規律。
教學思想:1、「教學主導,學生主體。」2、遵人認識規律,根據所教班級學生年齡牲和知識水平等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安排。
二、功能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自學能力(閱讀、觀察、思維、想像以及化學實驗操作)
三、實施條件:1、學生已經獲得了氫氣和氫氣的實驗室製法初步知識,有過動手做實驗的初步實踐;2、本節教材的寫法採用的是計論模式,便於學生學生自學;
3、本節課演示實驗操作簡單易行,所需儀器葯品均為中學化學實驗常用物品。
四、教學程序:1〖復習〗討論氧氣和氫氣實驗定製取垢比較,掛出小黑板表格:
(二氧化碳為後來拼續部分)填表過程中鼓勵差生發言。
淺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合肥市教委教研室蒯世定
學校的教育活動有百分之九十的時間以課堂教學形式進行的,研究課堂教學模式是教育、教學必革的重要課題。初中化學是九年義務教育的一部分,必需推進素質教育,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研究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是十分重要。
一、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21世紀的教育,應該是素質教育,教育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化學教育不能僅僅局限於化學知識的傳授,而應當成為關於化學的廣泛應用及社會價值的教育,要主動地適應受教育者的興趣和目的多樣性的需要。特別是初中化學屬於義務教育階段,是化學基礎教育階段,不僅僅要關心提高化學課程的理論水平。學科知識體系等學術性問題,還要特別關注每天都會接觸到諸多社會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如水、食物、環境保護、能源和材料、資源等。
初三化學是起始學科,僅僅設一學年,受中考(含預選)時間、分數、學校的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初中化學教學時間短、任務重、適應慢、難度大,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研究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精心設計和選用一定的教學模式,精心設計和選用一定的教學模式,有利發揮教師的創造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師生共同活動,完成教學任務。
二、課堂教學模式
我國關於課教學模式的說法大致有三種。第一屬於方法范疇,認為教學模式就是教學方法,或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第二、教學模式是各種教學方法在具體時間、地點在具體時間、地點和條件下表現為不同的空間結構和時間序列,從而形成不同的教學模式;第三、教學模式是人們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對教學結構作出的主觀選擇。綜合各種認識下,我們所要研究的教學模式是教學過程的結構,在教學理論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配有相應教學策略和教學措施,並將教學模式具體轉化為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
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結構

1、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
任何教學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為依據。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決定了教學環節的選擇和教學策略和運用,明確了教學評價的指向,可以認為教模式是教學理論的一種簡化形成。
2、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標准。教學目標是教學模式構成的核心因素,它對教學策略、教學程序、教學評價等起著制約作用。正確地制約作用。正確地制定教學目標,首先要轉變觀念,增強改革意識,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育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教育學生有社會責任感;教學學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教學學生獨立自主,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成為學習的主人;教育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自已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
3、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是教學活動環節的順序結構,確定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應該完成的各項教學任務。
4、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教學活動中為教學服務並體現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原則。教學策略確定了在教學活動中師生生活動的方式、方法、任務、地位、關系等。教學策略一般可分為教師的策略,學生的策略。教學策略一般可分為演繹推理、歸納推理、聯想推理、類比遷移、分層遞進、形象比喻、摹仿操作、自主探究、激發支機、師生合作等。
5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效果的測量。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為中心,依據教學程序、教學策略、教師素質、師生活動、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既要評教、評學,又要評價對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
四、介紹幾種課堂教學模式
I、引導------探究教學模式
1、教學理論布魯納的發現法學習理論認為:認識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種產品。奧蘇貝爾的同化理論認為:學生認知結構中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導致新舊知識的同化,不僅使新知識獲得了意義,而且知識也因得到了修飾而獲得新的意義。用引導------探究的方式教會學會學生學習
2、功能目標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發揚探究精神,激發創造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學力。培養學生學會查閱資料、分析資料、測定和處理數據的科學方法。
3、教學程序課題興趣--→素材疑問--→點拔、假設、驗證--→評論、結論
4、教學策略教的策略是分層遞進,學的策略是自主探究。
5、教學評價內部動機:直接經驗的獲得;知識只結構的形成;思維能力的培養。
II、輔導------自學教學模式
1、教學理論現代教學論認為大腦的情感邊緣系統部分是通向持久記憶的大門,激發情感,會把學到的東西溶入記憶中去。
2、功能目標調控學習過程,達到有效學習;從感知、理解、識記等方面逐步得到發展,從而達到雙基落實和知識技能的提高。
3、教學程序
主題情感--→目標閱讀思考--→設疑討論質疑--→反饋講評
4、教學策略教的策略:創設情境、激活思維、組織討論、評價激勵;學的策
略:知識編碼、有效記憶、集體效應、創造思維。
5、教學評價教學目標多元化、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學習結果的檢測等。
合肥市初中義務教育化學課堂教學模式卡片
設計人:朱世賢
學校:安農大附中
章節:第五章第四節《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
一、理論依據: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裡、由淺及深、
由此及彼」這一規律。
教學思想:1、「教學主導,學生主體。」2、遵人認識規律,根據所教班級學生年齡牲和知識水平等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安排。
二、功能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自學能力(閱讀、觀察、思維、想像以及化學實驗操作)。
三、實施條件:1、學生已經獲得了氫氣和氫氣的實驗室製法初步知識,有過動手做實驗的初步實踐;2、本節教材的寫法採用的是計論模式,便於學生學生自學;
3、本節課演示實驗操作簡單易行,所需儀器葯品均為中學化學實驗常用物品。
四、教學程序:1〖復習〗討論氧氣和氫氣實驗定製取垢比較,掛出小黑板表格:
(二氧化碳為後來拼續部分)填表過程中鼓勵差生發言。

2、【板書】學習氣體實驗室製作法的思路和方法;
(1)需要研究該氣體實驗室的化學反應原理;
(2)需要研究製取該體所採取的實驗裝置;
(3)需要研究如何驗證該氣體。
3、【引題】通過對氧氣實驗室製取的比較可知:製取氣體的人口選擇取決於化學反應原理,收集氣體的方法取決於該氣體扔物理性質。下面我們要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請同學們運用上面所總結的學習思路和方法共同來研討。
【板書】第四節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
4、【討論】已經的能夠著重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有:木炭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加熱石灰石;高溫下木炭還原氧化銅;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
【講述】以上這些化學反應雖然都有二氧化碳產生,但在實驗室里製取二氧化碳都不採用,為什麼?這個問題留待課後去探討,請同學們閱讀課本
93頁內容:(一)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二)、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三)、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閱讀後帶著下列問題觀看演示實驗:
為什麼不用普通漏斗?為什麼長頸漏斗要插入液面下?回顧一下怎樣證明集氣瓶里已充滿二氧化碳?
【實驗】先由教師演示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操作,再請丙名化學成績較好的學生上台做製取、收集和檢驗二氧化碳的實驗。實驗後及時討論和講評觀察到的現象和實驗操作。
6、【小結】仍以表格方式用小黑板拼續在氧氣和氫氣的製取比較表的右面。強調製取二氧化碳的瓜原理,寫化學方程式(此處是否介紹復分解反應,酌情掌握)要過細分析。
7、【板書】泡沫滅火器原理(化學反應方程式)
【實驗】由教師演示泡沫滅火器實驗,簡要介紹人口裝置。(若時間允許,最好能將一隻報廢的泡沫滅火器實物邊拆邊講,以滿足學生興趣。)
8、【布置作業】(1)課後思考討論在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能不能用碳酸鈣?在泡沫滅火器里能不能用石灰石?能不能用稀鹽酸?
(2)習題:課本96頁2、3、4題:
(3)酌情做家庭小實驗。
五、教學策略:綜合運用討論、啟發、實驗、聯想、回憶等方法,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既要活躍課堂氣氛,又要兼顧課堂秩序和教學進度,在時間分配上要靈活掌握。
六、教學評價:本節內容既是元素化合物知識也是實驗課,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好教材,教學中能利用初中生好奇、好動、最喜歡觀看和親自動手做實驗的特點引導思考和討論,對「實驗室里製取二氧化碳,稀鹽酸和大理石是理想的葯品」和採用的是實驗裝置加深了理解。

C. 化學論文有哪些課題可以寫

1. 如何運用化學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態度
2. 化學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5. 怎樣看待化學家的作用
7. 現代美國化學研究領先地位的確立及其原因
8. 信息時代的化學教育前景
11. 論中學歷史教材中應增加科學史的份量的必要性
12. 化學史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15. 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16. 略論在化學教學中如何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
18. 略論非智力因素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19. 如何運用化學實驗發展學生能力
20. 淺談化學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22. 網路環境下的化學教學實踐及思考
23. 淺談數學知識在化學教學和學習中的應用
24. 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
26. 利用化學實驗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驗能力的測量與評價研究
30. 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化學創新教育中的作用
31. 課堂「引導探究」教學模式
32. 論中學化學新教材的特點及教法
33. 優化課堂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37.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
40. 淺談中學化學計算題中數學知識的應用
43.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在中學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
44. 中學生的早戀調查及分析
45. 中學厭學的家庭、社會原因分析
46. 義務教育階段對輟學生的對策研究
47. 中學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化學
48. 如何提高中學生化學實驗的動手能
49. 「研究性學習」在化學教育中的實踐
50. 農村沼氣的開發利用研究

D. 求初中化學教學論文

初中化學中的化學史教學資源
作者:肖梅(南京曉庄學院 化學專業 09師范班)
指導老師:龍琪
[摘要] 本文在對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中的化學史料的內容、呈現方式、近年來教材中化學史的比重變化、教育功能分析的基礎上,給出相應實施建議並舉例剖析了如何開發教材中化學史料的教育功能,對化學教育中化學史資源的利用不當之處提出了些許建議。
[關鍵詞] 化學教材;化學史;教學資源

一. 前言 在西方最早提倡科學史教育可追溯到19世紀中葉。當時的英國科學促進協會主席在1851年的一次演講中呼籲:「我們要教給年輕人的,與其說是科學結論不如說是科學史」。二戰後,以美國哈佛大學校長、著名教育家、化學家科南特(J.Conant)為代表,一批教育家進行了以案例教學法引入學校進行科學史教育的實踐,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全世界的教育都陸續開始重視科學史的教育,也陸續獲得了成功。
中國從初中三年級開始開設了化學教育,對初中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入門課程,教材很注重啟蒙的作用。而且初中學生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尚屬少兒期,還是一些直觀的、趣味性的東西更能刺激其大腦興奮.化學史教育,不單純是講一些小故事,吸引學生注意力,適當通過一些史實的介紹,能使學生理解相關科學知識、科學過程與方法以及培養學生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我國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把化學史作為「可供選擇的學習情境素材」, 化學史可以為學生提供各種真實的學習情境, 為其營造生動有趣、基於生活經驗與社會文化的學習氛圍,為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起促進作用。正如美國著名科學史家薩頓所說「:科學史能夠幫助我們達到教學的主要目的, 它能夠說明科學之意義, 科學之功能和方法, 科學之邏輯的、心理的和社會的含義, 科學之深刻的人性,以及科學對於思想凈化和文化整體化之重要意義。」可知化學史是化學教育的重要資源。

二. 化學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呈現方式
(一)應用現狀
開展化學史教育教學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承認。但是,化學史的教學功能能否得以充分發揮,必須以老師是否在化學課程教育中開展化學史的教育教學,以及得到的效果來看。而化學史教育教學開展狀況可以通過化學教師在教學中引入化學史進行化學教學的頻次程度得以反映。

圖1 教師教學中引入化學史進行化學教學的頻次

從表中可知,54%的教師從不使用化學史進行教育教學,偶然使用化學史的教師僅占調查總數的43%,而經常使用化學史進行教育教學的教師僅為3%。由此可見,當我國中學化學史教育教學的開展狀況不容樂觀。
針對這一狀況,筆者參考了一些文獻整理得出化學教師對在課堂中引入化學史教學認識。表格設計是以教學論過程為主要依據,從中學「教」與「學」的實際出發,通過人員、物質、信息3個方面來全面尋求原因。

表1:化學教師對在課堂中引入化學史教學的認識調查表
完全同意 同意 中立 反對
⒈教材中涉及的化學史知識范圍廣、知識面大 12 (30 %) 6 (15 %) 2 (5 %) 20 (50 %)
⒉化學史知識中考、高考考點較少 20 (50 %) 16 (40 %) 1 (2. 5 %) 3 (7. 5 %)
⒊化學史知識中考、高考考題容易 24 (60 %) 15 (37. 5 %) 1 (2. 5 %) 0 (0 %)
⒋化學史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操 30 (75 %) 10 (25 %) 0 (0 %) 0 (0 %)
⒌化學史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21 (52 %) 16 (40 %) 2 (5 %) 1 (2. 5 %)
⒍對學生來說,化學史知識是十分難學的知識 12 (30 %) 10 (25 %) 2 (5 %) 16 (40 %)
⒎對教師來說,化學史知識是十分難教的內容 15 (37. 5 %) 12 (30 %) 1 (2. 5 %) 12 (30 %)
通過上述調查分析表明,中學化學教師普遍認為重視和加強化學史知識的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但由於受「中考指揮」和傳統的「應試」教育影響,一部分教師認為中考、高考中涉及化學史知識的考點較少,考題容易,教師只須念念教材,學生只須背背考點,所以教也容易,學也容易;另一部分教師則認為化學史知識范圍廣、知識面大,要在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上進行教學有一定的難度。

(二)化學史在教材中的呈現方式
《科學課程標准》中提出了科學史進入科學課程的5種方式: ( 1) 作為引入新知識的背景素材; ( 2) 作為例題與練習題; ( 3) 作為相關資料插入; ( 4) 作為擴展性閱讀材料; ( 5) 作為科技活動素材。並且指出, 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科學課程中引入科學史, 主要是作為學生學習科學的一種途徑和手段, 科學史不應作為新的知識點來考核, 其教學效果應當通過學生對相關科學知識的理解、對科學過程與方法的理解以及學生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的培育來體現。

表2 人教版中化學史
章節 化學史的
主要內容 化學史的
切入點 化學史的
呈現方式

緒言 火的發現和利用及一些古代物品;道爾頓、阿伏加德羅及原子和分子的構成;門捷列夫及元素周期
正文
圖片,文字

第一單元 課題2 煉丹術和煉金術、早期的化學實驗室
正文
圖片,文字

第二單元 課題1 拉瓦錫及氧氣的發現、空氣的成分 正文
圖片,文字

第三單元 課題1 拉瓦錫、普利斯特里、卡文迪許及水的組成
資料
文字
第四單元 課題1 院士張青蓮及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
資料
文字,圖片

第四單元課題2
道爾頓及元素符號
資料
文字,圖片
第五單元課題1 拉瓦錫及質量守恆定律
資料
文字,圖片
第六單元課題1 人造金剛石和金剛石薄膜
化學•技 術• 社會
文字,圖片

第六單元 課題1 課後習題
石墨炸彈
習題
文字

第六單元 課題3
溫室效應
正文
文字

第七單元課題1

燃燒的利用
正文
文字,圖片

第七單元 課題2
能量及我國古代燒制陶器
正文
文字,圖片

第七單元 課題3
雕像及酸雨的危害
活動與探究
圖片

第八單元 課題1 金屬材料;青銅奔馬;滄州鐵獅;鉛的利用
正文
圖片,文字

第八單元 課題3
我國古代煉鐵
正文
圖片

第十一單元課題1
大理石作為重要建築材料的應用
正文
圖片

第十一單元課題1 我國制鹼工業的先驅———侯德榜
資料
文字,圖片

第十一單元課題2
18 世紀化學肥料的使用
正文
文字

第十一單元課題2
物質的分類
拓展性課題
文字

第十二單元課題3
導電材料;納米材料 化學•技術• 社會

文字
從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學教材中的化學史教材多以插圖和閱讀材料的方式呈現。插圖所展示的化學史內容廣泛, 涉及化學家肖像、實驗儀器設備、日常生活中難以見到的實物。插圖與正文內容互為補充, 生動形象地說明或解釋知識, 促進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 其次, 插圖與課文文字的合理搭配, 使教材在視覺上顯得圖文並茂、錯落有致,呈現出一種和諧美, 符合初中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
閱讀材料是課文正文內容的拓展。由於受教材篇幅和學科知識結構的限制, 一些化學史素材不便出現在課文正文中, 所以教材中在課文正文旁邊或課後設置了各種欄目 ,如「 資料」欄目, 這種呈現方式的目的在於:一方面對課文正文內容進行補充拓展, 開闊學生視野, 加深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 另一方面又能保持課文正文知識嚴謹的邏輯結構, 突出學科知識的連續性和整體性。

三. 教材中化學史材體現的不足之處
2001年新課程標准教科書中,化學史呈現的形式更多樣化,內容更豐富,在文內增加了不少插圖和實物照片。如:彩陶、古畫、雕像,透明金剛石薄膜等,在加上適當的文字說明或描述,把化學史知識融匯在各單元各課題中,畫面色彩明麗,其真實、直觀、親切、深刻,比文字更有說服力,使得化學史知識更直觀易懂,更接近於生活,能提高初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豐富他們的想像力,起到啟發思維的作用,便於學生有效地學習、理解和掌握,有利於給學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實際經驗等學習素材,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逐步認識化學對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2],但就化學史材內容、呈現形式、分布等還有某些不足之處。

(一)化學史材過於粗略
表1化學史在近年教科書中所佔比例
版本 1978 1982 1987 1994 2001 2001(新課標)
比例 5% 15% 15% 31% 32% 50%
由表中可看出從1978年到2001年的新課標教材中化學史材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可以感受到化學史教育的重要性已深入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觀念中。但縱觀教材可以發現化學史材都經過編寫者的改動,講得過於粗略,使本應該達到在潛移默化指導學生學習科學方法的目的完成不了。例如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實驗:「兩百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閉的容器里連續加熱12天。發現有一部分銀白色的液態汞變成紅色粉末,同時容器里空氣的體積差不多減少了1/5 。他研究了剩餘4/5體積的氣體,發現這部分氣體既不能供給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燒,他誤認為這些氣體全部都是氮氣(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維持生命」)。
拉瓦錫又把在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紅色粉末收集起來,放在另一個較小的容器里再加強熱,得到了汞和氧氣(化學式為O2),而且氧氣的體積恰好等於密閉容器里所減少的體積。他得到的氧氣加到前一個容器里剩下的4/5體積的氣體中,結果所得氣體跟空氣的性質完全一樣。」我們都知道拉瓦錫開始並沒有將既不能供給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燒的氣體稱作氮氣,在1791年夏比塔才稱它為氮氣;也沒有「氧氣」,拉瓦錫稱它為「彈性流體」,是後人在後來的不斷摸索中定義了氧氣。加上這樣的信息占不了多少空間而且簡單易懂,加上去並不麻煩,可以給學生暗示科學的發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下得到結果。

(二)關於化學史的習題過少
魯教版教材為加深學生對質量守恆定律的認識, 在課後以練習題目的方式呈現了另一則化學史素材: 波義耳為探索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變化而進行的實驗。教材利用這則材料創設問題情境, 讓學生對波義耳與質量守恆定律擦肩而過的原因做出分析。利用練習題目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化學史素材中的事件做出分析與評價, 不但可以啟迪學生思維, 鞏固所學知識, 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受到了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教育, 為逐步深入理解科學本質打下基礎。化學史素材成為「靜態」科學成果和「動態 」過程與方法的載體, 成為促進學生掌握自然科學方法、理解科學本質的催化劑。而人教版關於化學史的習題少之又少,使學生在學習化學中忽視化學史。

(三)教材中的化學史涉及到的中國人物較少
與我國有關的化學史素材(明確指出的)在化學教材的化學史中都占據著較大的比重。然而,在教材中涉及到的中國人物的名稱卻是鳳毛麟角。這不利於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不利於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化學史料在教材中分布不均衡
從化學史素材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出,化學史料在三種版本的教材中的分布存在著不均衡的現象。一方面,在化學史料廣泛地融入教材的基礎上,化學史料並未覆蓋教材中的所有章節,每種版本的下冊涉及的化學史較少。另一方面,教材中有些章節的化學史料存在著較為集中的現象,如上教版中第三章第二節中原子中有關化學史的內容,閱讀材料三處,圖片7幅,涉及化學家4個。化學史料的過於集中造成了化學史資源在某種程度上的浪費。

四 對教材中化學史教育功能開發的建議與思考
現在國內大多數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側重於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習題運用,用化學史來強調化學家們的天資聰穎和勤奮。忽視化學家的錯誤,研究的艱辛,也就是化學家們的「人性」,使化學家這一職業離學生越來越遠。

(一) 教師應精心創設習題情景,進一步在習題中開發化學史教育功能
運用化學史創設習題情境是將化學史引用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其優點在於不僅可以是本來枯燥、無味的習題變得生動、活潑,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還能使學生受到來自化學史的熏陶與教育。鑒於教材中的化學史料普遍存在「有而不足」的局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挖掘化學史料素材編制習題,彌補教材中化學史習題的匱乏。教師在編制習題時,要選擇一些典型的化學史料的素材,選材不僅要體現課程標準的要求,而且一定是化學科學發展過程中起關鍵性或突破性作用的內容, 如元素和物質發現史、化學概念和理論發展史、物質結構的認識過程等。編制習題時,還應圍繞「科學事實、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這條主線展開。這條主線涉及的四者是不可分割的統一的整體,它既是科學史內容的核心,也是教學與訓練、評價的主線。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生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三維角度獲得全面發展。此外,編制習題時應根據化學史教學的內容、目標以及學生的特點選擇不同層次的題型,體現不同層次的教育功能。可以是選擇題、是非題、填空題、小論文或問題解決等多種題型。

(二)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化學史料的內容和呈現方式程中進一
富 雖然教材中的化學史料是教材編輯者立足於課程標准,根據教材內容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教材中的化學史史料是「取之能用,用之有效」的。一方面,教材中的有些化學史料的內容過於簡單,不利於其教育功能的發揮,這些史料的內容有待進一步豐滿。在使教材中的化學史史料豐滿起來的過程中,不一定使其完整無缺,重要的在於凸顯其教育功能,使學生真正能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如魯教版第七單元第二節金屬的化學性質僅在挑戰自我中以習題的形式呈現教育意義不大,若能在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的實驗探究後再以文字加反應原理呈現,學生就更能理解其本質,更好地掌握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這一知識點。
另一方面,由於化學史料在教材中分布存在不均衡的現象,各個學校的資源條件不同、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情況各異、學生的原有知識、興趣愛好和心理發展特點等都有差異,這些因素影響著化學史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基於這點考慮,為了充分發揮化學史的教育功能,教師在備課時還應該在化學史的呈現方式上下功夫。

(三) 教學中應適當增加我國的化學史料和人物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我國歷史悠久,有著璀璨的歷史文化財富,與化學有關的歷史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中的黑火葯、造紙術,聲名遠播的中國瓷器,中國煉丹家的發現……這些都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不朽的榮耀,其中都閃爍著化學的光芒。教材中關於我國的化學史的數量還算差強人意,但是我國化學家的名字確是少之又少。為了進一步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質量,提高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適當增加我國的化學史和有關人物的名稱是大有裨益的。不僅如此,我國歷史名人在教材中的出現還能為學生樹立榜樣的作用。可以參考引入的人物很多,如東漢時期的煉丹家魏伯陽,晉代煉丹家葛洪,我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徐壽……

(四)加強中學化學教師的化學史素養
將化學史教育推廣到整個科學史教育層面,從實踐方面來看,盡管在科學史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無論在課程標准還是在教材中都有著明顯地體現,但是科學史教育並沒有形成一種主流。究其主要原因在於,廣大科學教師本身沒有受到多少科學史和科學哲學教育。正像BAAS上世紀六十年代一份報告中指出的那樣,「他們(科學教師)的行為和思想都是職業訓練的結果,缺少對科學本質和目的的理解」。因此,教材中化學史教育功能的開發除了受到教材自身的一些因素的限制外,最大的問題是多數的中學化學教師本身缺乏化學史的背景知識。這些教師本身在學習期間沒有系統地學習化學史,也很少從化學史的相關教材中得到啟發。因此,他們在成為教師後就很少願意用化學史來教學,或很少知道如何正確地進行有關化學史內容的教學。因此,通過再培訓、教師間交流等形式提高中學化學教師的化學史素養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積極探索有績效的化學史教育,是充分挖掘化學史的教育功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前提。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化學.九年級.
[2]. [英] J.R.柏廷頓著 胡作玄譯化學簡史.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p.107-108
[3]. 許青鋒.化學教學應重視化學史的教育.教學探新
[4]. 楊艷麗 .任志鵬. 中學化學中化學史教學的現狀調查與思考.化學教育,2005.(10) 46-47
[5]. 楊慶元.中學化學史教育綜述.化學教育,2006.(11) 61--62
[6]. 王秀紅,於建軍.中學化學史教育教學問題及影響因素分析. 化學教育,2009.(2) 71--73
[7]. 孟獻華.中學化學教師結合化學史進行教學的調查與分析.化學教育,2005.(2) 48--50
[8]. 畢華林,辛本春.中學化學教材中化學史內容編排的思考,課程•教材•教法,2008 .3(28) 63--65
[9]. 李艷梅, 鄭長龍, 李德才.義務教育化學教科書中化學史教育內容的選擇與呈現.化學教育,2007 .(5) 61--63
[10]. 趙永芹.談中學化學教育中的化學史教學. 理科教學探索,2007
[11]. 魏少紅,牛曉玉.談化學史教育的重要作用, 安陽大學學報
[12]. 王旭東,荊黎田.談化學史教學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作用.文化教育 ,2007
[13]. 王偉群,王慧.讓化學家的真善美走進化學課堂.蘇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學報,2003
[14]. 劉霖.巧用化學史培養創造性.化學教育,2003.36(5)
[15] 張成山.淺析如何進行化學史的教育.高校理科研究,2003
[16]. 劉傳銀,薛梅,楊曉芳.淺談化學史教育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 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
[17]. 馬剛,向炳蓮.論化學史的素質教育功能.化學教育,2000
[18]. 馬磊.化學史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考試周刊,2008
[19]. 曾凡芝.化學史在初中化學教科書中的滲透. 柳州師專學報,2003
[20]. 韓永娟.化學史料在中學化學中的教學功能釋例. 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9
[21]. 郭瑞斌,徐大仁,莫尊理.化學史課程資源的開發特點及途徑.化學教育,2007
[22]. 劉前樹,邱道驥.化學史教育的實踐與思考.化學教育,2007
[23]. 關婷婷,蘇育志,常向陽.化學史教育的發展歷程及其教育功能. 廣東化工,2005
[24]. 梁建軍.化學史:教育理解科學本質的切入口.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
[25]. 梁建軍.化學史教學在學生理解知識結構中的作用.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

E. 誰給我幾個有關化學論文的題目

作為文史專業學生,選擇《化學與社會》,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固然比理工科學生的難度要大得多,但是,難並不成為逃避的理由。選擇學習《化學與社會》不僅有學習價值,而且對我們的生活,對今後的發展都大有裨益。

一、從化學與專業學習的關系來看。

雖然由於專業的原因,文史專業學生和理工專業學生對化學知識的需求已經大不相同。相比較而言,理工類學生無論是對化學知識的了解還是未來對該學科知識的需求,都要強於文史類學生,因而,理工科學生掌握、補充化學知識,尤其是與化學相關專業學生學習《化學與社會》是對自己專業知識的一個很好的補充和提高過程。

文史類學生雖然對化學課已經比較陌生,但是,適當掌握一些化學知識,仍然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學習化學知識,不僅是對過去知識的重溫,也是對現在專業知識的補充,多掌握一些生活必需的常識,無疑又是對生活質量起著不容忽視的提升作用。

二、從化學與生活的關系來看:

如果說人文和社會知識是從生活中提煉出的一種抽象的知識,那麼,物理和化學知識作為自然科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則是從生活中直接得到的常識,因而,其用之於生活的方面和領域更為廣闊。掌握適當的物理和化學知識,不僅能幫助我們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疑問,更能增加我們的生活常識,提高生活質量。例如肯得基的「蘇丹紅事件」便是化學知識運用於生活的很好明證——一個不懂化學的人,是斷然不知道這件事的意義的。

三、化學與政治學科的關系。

政治學作為新興學科,其學科前景和實用性固然不甚為人所知,但政治學科所研究的領域和意義卻是不容被忽視的。政治學科主要研究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歷史,以及從歷史中結晶出的文化積淀。概而言之,政治學是以人的精神訴求為研究對象,並最終使人在精神領域達到更高的善的一門學科。因而,關注人的需求,指引人的發展,讓人們在精神層面得到更好的發展是政治學科追求的目標之一。

化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類也曾利用自己掌握的化學知識讓自己所處的社會歷史時期前進了許多年。但同時,化學就如同一把雙刃劍,化學對人類積極和消極的方面都毫不隱諱地存在著。而如何揚長避短,讓化學發揮更好的作用為人類社會進步服務,是人類需要關注的一個話題。例如美國擁有當今世界上最多的科學家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他們用化學科學製造出了核武器,然而卻將化學創造出來的這個「厲害角色」用到了屠殺伊拉克平民的戰斗中;日本人運用生物、化學技術製造出了生化武器,同樣,這些武器也只是在屠殺中國平民的戰斗中露出了其「助桀為虐」的不光彩面目。當然,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需要指明的是,化學在發展的過程中固然有人才和技術提高的必要,但同樣也需要正確的方向的指引,否則,只可能陷入「越發展越落後」境地。政治學科正有對人們進行勸誡,進行價值觀教育的作用。因而,正確地運用化學與政治學的知識在使人類生活水平提高的意義上來說,雖然方式不同,但殊途同歸。

同時,化學實驗的操作不當造成人類災難的事例也不枚勝舉。從廣義上來講,人類社會是一個整體,無論是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無不是在一個整體中和諧共存和發展的,人類的任何社會活動都應該以與自然和諧共存,促進人類實質意義上的提高為目標的,因而,如何讓化學服務於人類,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與自然和諧共存,樹立科學發展觀,是政治學科的重要任務,因此,從指引化學發展方向,使化學與社會和諧共存的角度來講,化學與政治學科關系緊密。

四、從化學與個人發展的關系來看

信息時代,知識最為重要,無論是文盲,還是知識分子,在不斷學習,充實、善自己知識結構的道路上,沒有高低尊卑之分,作為社會精英的大學生,就更需要學習各方面知識,以充實自己,使自己成為各行業都能獨當一面的人,無論是對自己的就業前景,還是對社會的貢獻角度都大有裨益。因而,學習化學與社會,了解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知曉文明之間的內部聯系,促使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使科學發展在為人類福祉的不斷增進的道路上發揮更大作用意義深遠。我們要明白,「知識無止境,

F. 寫化學教育論文高手請進!分很多哦! 要求:1、論文選題圍繞新課改,聚焦課堂教學,觀點正確、鮮明,具有

題目:化學,我該怎麼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