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讓哲學理論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讓哲學理論

發布時間: 2021-03-30 21:56:02

㈠ 柏拉圖提出了什麼哲學理論

柏拉圖最偉大的思想,就是他提出的理念論。

說到理念這個詞,我們先用常識來理解。理念是一種通過經驗總結而來的客觀想法,或者是帶有主觀色彩的每個人對世界萬物的看法。比如「蘋果是紅色的」,這是一個根據人們肉眼觀察,從經驗行為得出的結論——對蘋果是什麼顏色的一種理念,這是客觀的判斷。而生活理念諸如「快樂」「自由」和「健康」等就是帶有主觀色彩和主觀感受的一些想法。

但柏拉圖說的理念跟我們日常理解的是一個意思嗎?其實不然,柏拉圖說的「理念」有著更深的內涵。

柏拉圖非常關心流動的事物和永恆不變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問題,他想找到的是現象世界背後是否有一個不生不滅、獨一無二存在著的世界。這是柏拉圖理念論的出發點。

柏拉圖關心的是流動的事物,這說明他已經接受了「世界是流動變化的」這個事實。而之前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就提出過「世界多變」「變化無處不在」的觀點,「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體現的就是流動變化。所以,柏拉圖接受了前哲學家關於世界流動變化的觀點。

為什麼說他吸收了前哲學家的思想精華?因為之前的哲學家已經在探索這個問題了。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邏各斯」、畢達哥拉斯的「數」、巴門尼德的「存在」,這些都是對現象背後的那個本質的概括,柏拉圖吸收了之前哲學家的思想精髓,走的是一條形而上學的道路,提出了偉大的理念論。

在現象世界的背後還有一個世界——理念的世界。萬事萬物背後,都存在著一個理念的型相。

世界上有很多蘋果,每個蘋果的形狀都是不一樣的,顏色也是有差異的,味道可能也不盡相同,但是千萬個蘋果的背後,是不是還有一個東西使蘋果長成了蘋果,而不是梨。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蘋果的現象背後,是不是還有一個模型在驅使著每一個蘋果都長成這個模型的樣子?

如果用現代科學的理念去解釋,你也許會說,這很簡單,蘋果和梨之所以不同,是因為蘋果樹和梨樹不同,種子不同,基因不同,當然長出來的東西就不同了,這還需要質疑?但我們要知道,當時的古希臘哲學家們研究的是一個形而上學的問題,是從精神的領域去探索的。

柏拉圖也是按照這個路數提出的質疑:千萬個蘋果之所以長成蘋果,而不是其他水果,原因是什麼?

柏拉圖找到了,就是蘋果這個普遍現象背後存在著一個理念的型相,有一個共相的東西,有一個標準的蘋果的模型,但是這個模型是一種理念,而不是現象看到的事物。我們看到的千萬個蘋果,只不過是對這個模型的一種模仿,因為是模仿,所以模仿出來的東西就千差萬別,有的紅一些,有的大一些,有的圓一些,有的甜一些。

柏拉圖認為,任何事物背後都有這么一個理念的模型。梨有梨的模型,蘋果有蘋果的模型,狗有狗的模型,貓有貓的模型。但這個模型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不是一個實體存在的事物,更不是一個可以放進博物館讓眾人去欣賞的標本,而是存在於理念世界中的一個理念實體。

這就是柏拉圖著名的「理念論」。

㈡ 怎樣才可以把,哲學理論融入到我的生活中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心放在生活中,然後帶著你知道的那些哲學理論去體會,感悟,去生活,讓那些理論經過你心動的時候才能真正的變成你自己的思想,只有將那些理論變成自己的思想才能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㈢ 人民日報什麼時候、哪篇文章寫到理論使人堅定、哲學使人深邃、歷史使人明智、科學使人嚴謹

人民日報在1995年的時候在報上寫到了理論使人堅定,哲學使人深邃,歷史使人明智。

㈣ 哲學原理有哪些

我是一名高中政治老師。政治考試中經常有綜合題,比如從經濟、政治、文化或者哲學的角度回答問題。這需要你基礎扎實,基本功過硬才行。對於哲學,我認為需要掌握的原理和方法論並不多,關鍵是理解,會用。只要你稍下功夫一定提高很快。我總結了一下哲學原理和方法論,希望能幫上你。馬克思主義哲學(也叫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共四部分:
1、辯證唯物論
只需掌握兩個原理: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規律的客觀性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原理。(包括各自的方法論)
2、認識論
也是兩個原理: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以及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原理。(包括各自的方法論)
3、唯物辯證法
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原理,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
發展的普遍性原理,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原理,量變質變關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原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理。(包括各自的方法論)
4、歷史唯物主義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原理
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原理,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辯證關系原理 。(包括各自的方法論)
只有這些,可以說比文化生活好背得多。還有,說到「哲學道理」實際就是讓你從哲學的角度談認識,只要是哲學上學到的都可以說不僅包括原理,明白了么
再有疑問可以再問,我們共同探討學習的方法,祝你學習進步,高考考出好成績!具體的原理內容以後可以幫你整理,我要上課去了見諒!

㈤ 著名的哲學理論

一、墨菲定律
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軍上尉工程師,認為他的某位同事是個倒霉蛋,不經意間開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讓他去做就一定會弄糟。」

㈥ 讀哲學理論使我懂得了。。。。 100字

說實話《馬克思主義哲學》並不難讀懂,但是我建議你不要去讀,因為如果你是文科生的話,你會學到全套的馬克思理論,當然當中包括完整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但是,我為什麼不推薦你讀呢?
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只是二流的哲學理論,甚至馬克思主義哲學有80%都是在抄襲(對一些簡單的公認的哲學論斷的抄襲),馬克思主義哲學表面上看似很有結構(分為認識論與辯證法),實則只是一種簡單的整理,大量「借鑒」黑格爾與費爾巴哈的理論,加以加工,就是現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也許你覺得馬克思主義哲學很有道理,你看看其他著名哲學家的著作,就不只是局限於此了。

《馬克思主義哲學》很簡單,我覺得高一應該可以讀懂了,比較難的哲學著作有很多,最難理解的,我認為是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如果有興趣可以挑戰一下。哈哈

㈦ 哲學基本理論有哪些

四大塊: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唯物論:1+1=1第一個1是講物質是世界的本原,是客觀實在,即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第二個1是意識,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像;第三個1是說世界統一於物質,人的主觀能動性要和客觀規律性相統一。辯證法:2+3+52指聯系和發展,這是辯證法的總特徵。3指三大規律,即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5指五對范疇,即原因與結果,內容與形式,可能性與現實性,偶然性與必然性,本質與現象。認識論:主要是三個問題,認識的本質、過程和結果(最佳結果是真理)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認識的過程是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無限發展。認識的最佳結果是真理,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歷史觀: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指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生產方式起決定作用。社會意識按主體分為個人意識和群體意識;按反映程度分為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而社會意識形式又可分為屬於上層建築的社會意識形式(又叫作為上層建築的社會意識形式,社會意識形態,意識形態,觀念上層建築,思想上層建築,觀念結構等)和非上層建築的社會意識形式。社會結構理論:三層架構,兩對矛盾(即社會基本矛盾):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社會發展的動力系統:社會基本矛盾是根本動力;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改革是社會制度內的自我完善;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的有力杠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㈧ 關於哲學的理論

也就是說,事物擁有的華麗外表並不代表他擁有同等的使用價值!

㈨ 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的人是

笛卡兒(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生於法國都蘭城。笛卡兒是偉大的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生理學家。解析幾何的創始人。

一、笛卡兒生平

笛卡兒1596年3月31日生於法國土倫省萊耳市的一個貴族之家,笛卡兒的父親是布列塔尼地方議會的議員,同時也是地方法院的法官,笛卡兒在豪華的生活中無憂無慮地度過了童年。他幼年體弱多病,母親病故後就一直由一位保姆照看。他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父親見他頗有哲學家的氣質,親昵地稱他為「小哲學家」。

父親希望笛卡兒將來能夠成為一名神學家,於是在笛卡兒八歲時,便將他送入拉弗萊什的耶穌會學校,接受古典教育。校方為照顧他的孱弱的身體,特許他可以不必受校規的約束,早晨不必到學校上課,可以在床上讀書 。因此,他從小養成了喜歡安靜,善於思考的習慣。

笛卡兒1612年到普瓦捷大學攻讀法學,四年後獲博士學位。1616年笛卡兒結束學業後,便背離家庭的職業傳統,開始探索人生之路。他投筆從戎,想借機游歷歐洲,開闊眼界。

這期間有幾次經歷對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一次,笛卡兒在街上散步,偶然間看到了一張數學題懸賞的啟事。兩天後,笛卡兒竟然把那個問題解答出來了,引起了著名學者伊薩克·皮克曼的注意。皮克曼向笛卡兒介紹了數學的最新發展,給了他許多有待研究的問題。

與皮克曼的交往,使笛卡兒對自己的數學和科學能力有了較充分的認識,他開始認真探尋是否存在一種類似於數學的、具有普遍使用性的方法,以期獲取真正的知識。

據說,笛卡兒曾在一個晚上做了三個奇特的夢。第一個夢是,笛卡兒被風暴吹到一個風力吹不到的地方;第二個夢是他得到了打開自然寶庫的鑰匙;第三個夢是他開辟了通向真正知識的道路。這三個奇特的夢增強了他創立新學說的信心。這一天是笛卡兒思想上的一個轉折點,有些學者 也把這一天定為解析幾何的誕生日。

然而長期的軍旅生活使笛卡兒感到疲憊,他於1621年回國,時值法國內亂,於是他去荷蘭、瑞士、義大利等地旅行。1625年返回巴黎,1628年移居荷蘭。

在荷蘭長達20多年的時間里,笛卡爾對哲學、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理學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通過數學家梅森神父與歐洲主要學者保持密切聯系。他的主要著作幾乎都是在荷蘭完成的。

1628年,笛卡爾寫出《指導哲理之原則》,1634年完成了以哥白尼學說為基礎的《論世界》。書中總結了他在哲學、數學和許多自然科學問題上的一些看法。1637年,笛卡兒用法文寫成三篇論文《折光學》、《氣象學》和《幾何學》,並為此寫了一篇序言《科學中正確運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論》,哲學史上簡稱為《方法論》,6月8日在萊頓匿名出版。1641年出版了《形而上學的沉思》,1644年又出版了《哲學原理》等重要著作。

笛卡兒(Descartes,René),法國數學家、科學家和哲學家。他是西方近代資產階級哲學奠基人之一。他的哲學與數學思想對歷史的影響是深遠的。人們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這樣一句話:「笛卡兒,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第一個為人類爭取並保證理性權利的人。」
笛卡兒出生於法國,父親是法國一個地方法院的評議員,相當於現在的律師和法官。一歲時母親去世,給笛卡兒留下了一筆遺產,為日後他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經濟保障。8歲時他進入一所耶穌會學校,在校學習8年,接受了傳統的文化教育,讀了古典文學、歷史、神學、哲學、法學、醫學、數學及其他自然科學。但他對所學的東西頗感失望。因為在他看來教科書中那些微妙的論證,其實不過是模稜兩可甚至前後矛盾的理論,只能使他頓生懷疑而無從得到確鑿的知識,惟一給他安慰的是數學。在結束學業時他暗下決心:不再死鑽書本學問,而要向「世界這本大書」討教,於是他決定避開戰爭,遠離社交活動頻繁的都市,尋找一處適於研究的環境。1628年,他從巴黎移居荷蘭,開始了長達20年的潛心研究和寫作生涯,先後發表了許多在數學和哲學上有重大影響的論著。在荷蘭長達20年的時間里,他集中精力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1634年寫了《論世界》,書中總結了他在哲學、數學和許多自然科學問題上的看法。1641年出版了《行而上學的沉思》,1644年又出版了《哲學原理》等。他的著作在生前就遭到教會指責,死後又被梵蒂岡教皇列為禁書,但這並沒有阻止他的思想的傳播。
笛卡兒不僅在哲學領域里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同時笛卡兒又是一勇於探索的科學家,在物理學、生理學等領域都有值得稱道的創見,特別是在數學上他創立了解析幾何,從而打開了近代數學的大門,在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笛卡兒的主要數學成果集中在他的「幾何學」中。當時,代數還是一門比較新的科學,幾何學的思維還在數學家的頭腦中佔有統治地位。在笛卡兒之前,幾何與代數是數學中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笛卡兒站在方法論的自然哲學的高度,認為希臘人的幾何學過於依賴於圖形,束縛了人的想像力。對於當時流行的代數學,他覺得它完全從屬於法則和公式,不能成為一門改進智力的科學。因此他提出必須把幾何與代數的優點結合起來,建立一種「真正的數學」。笛卡兒的思想核心是:把幾何學的問題歸結成代數形式的問題,用代數學的方法進行計算、證明,從而達到最終解決幾何問題的目的。依照這種思想他創立了我們現在稱之為的「解析幾何學」。1637年,笛卡兒發表了《幾何學》,創立了直角坐標系。他用平面上的一點到兩條固定直線的距離來確定點的距離,用坐標來描述空間上的點。他進而又創立了解析幾何學,表明了幾何問題不僅可以歸結成為代數形式,而且可以通過代數變換來實現發現幾何性質,證明幾何性質。解析幾何的出現,改變了自古希臘以來代數和幾何分離的趨向,把相互對立著的「數」與「形」統一了起來,使幾何曲線與代數方程相結合。笛卡兒的這一天才創見,更為微積分的創立奠定了基礎,從而開拓了變數數學的廣闊領域。最為可貴的是,笛卡兒用運動的觀點,把曲線看成點的運動的軌跡,不僅建立了點與實數的對應關系,而且把形(包括點、線、面)和「數」兩個對立的對象統一起來,建立了曲線和方程的對應關系。這種對應關系的建立,不僅標志著函數概念的萌芽,而且標明變數進入了數學,使數學在思想方法上發生了偉大的轉折--由常量數學進入變數數學的時期。正如恩格斯所說:「數學中的轉折點是笛卡兒的變數。有了變數,運動進入了數學,有了變數,辨證法進入了數學,有了變數,微分和積分也就立刻成為必要了。笛卡兒的這些成就,為後來牛頓、萊布尼茲發現微積分,為一大批數學家的新發現開辟了道路。
笛卡兒在其他科學領域的成就同樣累累碩果。笛卡兒靠著天才的直覺和嚴密的數學推理,在物理學方面做出了有益的貢獻。從1619年讀了開普勒的光學著作後,笛卡兒就一直關注著透鏡理論;並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參與了對光的本質、反射與折射率以及磨製透鏡的研究。他把光的理論視為整個知識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笛卡兒堅信光是「即時」傳播的,他在著作《論人》和《哲學原理》中,完整的闡發了關於光的本性的概念。他還從理論上推導了折射定律,與荷蘭的斯涅耳共同分享發現光的折射定律的榮譽。他還對人眼進行光學分析,解釋了視力失常的原因是晶狀體變形,設計了矯正視力的透鏡。在力學方面,他提出了宇宙間運動量總和是常數的觀點,創造了運動量守恆定律,為能量守恆定律奠定了基礎。他還指出,一個物體若不受外力作用,將沿直線勻速運動。
笛卡兒在其他的科學領域還有不少值得稱道的創見。他發展了宇宙演化論,創立了漩渦說。他認為太陽的周圍有巨大的漩渦,帶動著行星不斷運轉。物質的質點處於統一的漩渦之中,在運動中分化出土、空氣和火三種元素,土形成行星,火則形成太陽和恆星。笛卡兒的這一太陽起源的旋渦說,比康德的星雲說早一個世紀,是17世紀中最有權威的宇宙論。他還提出了刺激反應說,為生理學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笛卡兒近代科學的始祖。笛卡兒是歐洲近代哲學的奠基人之一,黑格爾稱他為「現代哲學之父」。他自成體系,熔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於一爐,在哲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他又是一位勇於探索的科學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幾何在數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笛卡兒堪稱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

1649年冬,笛卡兒應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安的邀請,來到了斯德哥爾摩,任宮廷哲學家,為瑞典女王授課。由於他身體孱弱,不能適應那裡的氣候,1650年初便患肺炎抱病不起,同年二月病逝。終年54歲。1799年法國大革命後,笛卡兒的骨灰被送到了法國歷史博物館。

二、笛卡兒的成就

笛卡兒在科學上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但他的哲學思想和方法論,在其一生活動中則佔有更重要的地位。他的哲學思想對後來的哲學和科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哲學方面:

笛卡兒強調科學的目的在於造福人類,使人成為自然界的主人和統治者。他反對經院哲學和神學,提出懷疑一切的「系統懷疑的方法」。但他還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原則,強調不能懷疑以思維為其屬性的獨立的精神實體的存在,並論證以廣延為其屬性的獨立物質實體的存在。他認為上述兩實體都是有限實體,把它們並列起來,這說明了在形而上學或本體論上,他是典型的二元論者。笛卡兒還企圖證明無限實體,即上帝的存在。他認為上帝是有限實體的創造者和終極的原因。笛卡兒的認識論基本上是唯心主義的。他主張唯理論,把幾何學的推理方法和演繹法應用於哲學上,認為清晰明白的概念就是真理,提出「天賦觀念」。

笛卡兒的自然哲學觀同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是完全對立的。他認為,所有物質的東西,都是為同一機械規律所支配的機器,甚至人體也是如此。同時他又認為,除了機械的世界外,還有一個精神世界存在,這種二元論的觀點後來成了歐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