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文化社會心理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文化社會心理學

發布時間: 2021-03-13 18:38:31

⑴ 社會心理學的三個取向對社會心理學的發展起什麼作用

當社會心理學以經驗社會中的文化現象作為自己的分析要素時,社會心理學走上了對以後的發展具有決定意義的「社會經驗論」之路;對於文化現象的關注還促成了精神分析學說由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理論向社會心理學理論的轉變,使精神分析理論成了最為重要的社會心理學理論流派之一;在社會行為的研究中,文化向度的引入不僅使社會心理學更為深刻地把握了社會行為的本質,還完善和發展了社會心理學的學科體系。
關鍵詞:文化研究社會心理學意義
關於社會心理學的學科屬性,以往學術界多關注其「社會」與「心理」的要素,認為社會心理學是社會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學科。近年來,這樣一種觀點正在被人們所接受:即社會心理學是一門建立在社會學、心理學以及文化人類學等母體學科基礎上的邊緣學科。這種觀點強調了文化人類學也是社會心理學的母體學科之一「,文化」成為關乎整個社會心理學知識體系的獨立概念。然而,目前對於文化研究在社會心理學中的意義尚缺乏較為深入細致的分析,這將直接關繫到文化人類學作為社會心理學母體學科是否具有充足理由的問題。本文試對文化研究的社會心理學意義給予探討,以期為文化人類學作為社會心理學的母體學科尋找更為有力的證據。
一、文化研究與社會心理學獨立形態的確立
就社會心理學的整個發展歷史來看,在進入以實驗研究為基礎的社會分析學之前,這一學科還經歷了社會哲學階段和社會經驗論階段。一種比較普遍的看法認為,作為一門學科的獨立形態的出現,是在社會心理學由社會哲學階段轉向社會經驗論階段的19世紀中葉。以往的研究在解釋這種轉變時,注意的多是這一時期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結合與滲透,認為社會心理學獨立形態的產生就是這種結合與滲透的結果。當然,就社會心理學形成的知識背景來看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往往人們在注意社會心理學形成的知識背景時,忽視了從社會心理學自身來尋找原因,特別是從當時社會心理學初級形態的研究內容來看待社會心理學得以確立的原因。
如果我們從這一角度來考察社會心理學在這一時期的演變就會發現,社會心理學的「社會經驗論」正是緣起於對現實社會中文化現象的探索。正如在社會哲學階段以「人性」、「靈魂」或「意識」等形而上學概念為主題的社會心理學思想只能是一種「社會哲學」一樣,當社會心理學以經驗社會中的文化要素作為自己的基本話語時,社會心理學也就走上了對以後的發展具有決定意義的「社會經驗論」之路。而首先邁出這一步的典型樣板則是在這一時期社會心理學的最初形態———民族心理學。我們將會看到,文化研究是民族心理學全部理論建構的基礎,更是它得以確立的根本。
1859年,德國學者M?拉扎魯斯和H?施坦達爾聯袂主編了《民族心理學與語言學雜志》,這個雜志
93
1/5頁

的出版是民族心理學誕生的標志。在拉扎魯斯和施坦達爾的具有綱領意義的文章《民族心理學序言》中,二位學者明確地提出了民族心理學的任務,即民族心理學就是要探討「民族精神」或「整體精神」的本質。所謂「民族精神」或「整體精神」,從其理論淵源上看,他們是對早在19世紀初黑格爾就在《精神現象學》中提出的「絕對精神」的繼承和引申,或者說「民族精神」就是「絕對精神」的世俗化翻版。不同於黑格爾將「絕對精神」神秘化的是,拉扎魯斯和施坦達爾認為,通過對現實社會中的語言、神話、們稱之為文化內容的考察,便可以揭示出「民族精神」的本質。這樣本質的道路的同時也就宣告了民族心理學的確立。
當然,W?馮特所掌握並加以發展和完善,,生理心理學不能窮盡成熟意識,,所以應該由專門的科學即民族心理學來研究。「由共同的人類生活所創造的那些精神產品」,所、習俗和神話等。馮特以其驚人的刻苦,歷時20年(1900~1920)寫成了10卷本巨著《民族心理學———對語言、神話和習俗的發展規律的探討》。在這部巨著中,正如副標題所提示的那樣,馮特分別論述了語言、藝術、神話和宗教等文化現象。憑借著對這些「超個體的活動成果」的研究,馮特完成了民族心理學的龐大體系。
建立在文化研究基礎上的民族心理學的確立,不僅標志著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正式形成,而且還為創立現代社會心理學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因為民族心理學通過對文化要素的分析證明「除個,體意識之外,還存在著表徵團體心理性質的某種東西,並且,個體意識在某種程度上是由這種東西決定
①的」。這也就是個人心理與群體心理或社會心理的關系問題。盡管現代社會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已經截然不同於民族心理學,但是,個人心理與社會心理或個人意識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一直就是社會心理學的中心課題。從這個意義上說,民族心理學作為現代社會心理學的知識源頭,對今天社會心理學的科學研究仍然具有深遠的影響。
二、文化研究與精神分析理論的轉向
對於文化現象的關注,不僅使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得以確立,而且還促成了精神分析學說由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理論向社會心理學理論的轉變。
你好02017-3-14 22:40:00z欣

⑵ 尋找一些社會心理學文化心理學的書籍~

個人建議自己去看看 心裡方面的書很多 主要是適合自己的
每個人學習的方面往往不太一樣
我也介紹幾本:
入門:走進多彩的心理世界
人人需要知道的50種心理學思想
比較難一點的:
心裡讀心術
靈魂之心
改變思維
身體語言:教你超強讀心術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⑶ 社會文化變遷的社會心理學定義是什麼

社會心理學定義為:社會心理學是對人的社會心理學和社會行為規律進行專系統研究的科學屬。這里所說的人,既包括個體也包括群體,而所謂的社會心理和社會行為則是指個體或群體在特定的社會影響所作出的內隱的外顯的反應。發展至今的社會心理學,已經有了較為完整的體系。

⑷ 跪求中國文化對社會心理學的影響資料

可以看看以下的書籍!

《後現代主義思潮對社會心理學的影響(一)》
【內容提要】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社會心理學中出現了所謂的「後現代主義社會心理學思潮」。它的哲學基礎是後現代主義,而產生它的內在原因則是一些社會心理學家對現代社會心理學的不滿。通過對後現代主義社會心理學思潮基本觀點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後現代主義社會心理學思潮還遠沒有也不可能成為社會心理學的主流,但它應當可以成為建構社會心理學大廈的一部分。

⑸ 社會心理學學來有什麼作用

當社會心理學以經驗社會中的文化現象作為自己的分析要素時,社會心理學走上了對以後的發展具有決定意義的「社會經驗論」之路;對於文化現象的關注還促成了精神分析學說由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理論向社會心理學理論的轉變,使精神分析理論成了最為重要的社會心理學理論流派之一;在社會行為的研究中,文化向度的引入不僅使社會心理學更為深刻地把握了社會行為的本質,還完善和發展了社會心理學的學科體系。
關鍵詞:文化研究社會心理學意義
關於社會心理學的學科屬性,以往學術界多關注其「社會」與「心理」的要素,認為社會心理學是社會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學科。近年來,這樣一種觀點正在被人們所接受:即社會心理學是一門建立在社會學、心理學以及文化人類學等母體學科基礎上的邊緣學科。這種觀點強調了文化人類學也是社會心理學的母體學科之一「,文化」成為關乎整個社會心理學知識體系的獨立概念。然而,目前對於文化研究在社會心理學中的意義尚缺乏較為深入細致的分析,這將直接關繫到文化人類學作為社會心理學母體學科是否具有充足理由的問題。本文試對文化研究的社會心理學意義給予探討,以期為文化人類學作為社會心理學的母體學科尋找更為有力的證據。
一、文化研究與社會心理學獨立形態的確立
就社會心理學的整個發展歷史來看,在進入以實驗研究為基礎的社會分析學之前,這一學科還經歷了社會哲學階段和社會經驗論階段。一種比較普遍的看法認為,作為一門學科的獨立形態的出現,是在社會心理學由社會哲學階段轉向社會經驗論階段的19世紀中葉。以往的研究在解釋這種轉變時,注意的多是這一時期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結合與滲透,認為社會心理學獨立形態的產生就是這種結合與滲透的結果。當然,就社會心理學形成的知識背景來看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往往人們在注意社會心理學形成的知識背景時,忽視了從社會心理學自身來尋找原因,特別是從當時社會心理學初級形態的研究內容來看待社會心理學得以確立的原因。
如果我們從這一角度來考察社會心理學在這一時期的演變就會發現,社會心理學的「社會經驗論」正是緣起於對現實社會中文化現象的探索。正如在社會哲學階段以「人性」、「靈魂」或「意識」等形而上學概念為主題的社會心理學思想只能是一種「社會哲學」一樣,當社會心理學以經驗社會中的文化要素作為自己的基本話語時,社會心理學也就走上了對以後的發展具有決定意義的「社會經驗論」之路。而首先邁出這一步的典型樣板則是在這一時期社會心理學的最初形態———民族心理學。我們將會看到,文化研究是民族心理學全部理論建構的基礎,更是它得以確立的根本。
1859年,德國學者M・拉扎魯斯和H・施坦達爾聯袂主編了《民族心理學與語言學雜志》,這個雜志
93
1/5頁

的出版是民族心理學誕生的標志。在拉扎魯斯和施坦達爾的具有綱領意義的文章《民族心理學序言》中,二位學者明確地提出了民族心理學的任務,即民族心理學就是要探討「民族精神」或「整體精神」的本質。所謂「民族精神」或「整體精神」,從其理論淵源上看,他們是對早在19世紀初黑格爾就在《精神現象學》中提出的「絕對精神」的繼承和引申,或者說「民族精神」就是「絕對精神」的世俗化翻版。不同於黑格爾將「絕對精神」神秘化的是,拉扎魯斯和施坦達爾認為,通過對現實社會中的語言、神話、們稱之為文化內容的考察,便可以揭示出「民族精神」的本質。這樣本質的道路的同時也就宣告了民族心理學的確立。
當然,W・馮特所掌握並加以發展和完善,,生理心理學不能窮盡成熟意識,,所以應該由專門的科學即民族心理學來研究。「由共同的人類生活所創造的那些精神產品」,所、習俗和神話等。馮特以其驚人的刻苦,歷時20年(1900~1920)寫成了10卷本巨著《民族心理學———對語言、神話和習俗的發展規律的探討》。在這部巨著中,正如副標題所提示的那樣,馮特分別論述了語言、藝術、神話和宗教等文化現象。憑借著對這些「超個體的活動成果」的研究,馮特完成了民族心理學的龐大體系。
建立在文化研究基礎上的民族心理學的確立,不僅標志著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正式形成,而且還為創立現代社會心理學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因為民族心理學通過對文化要素的分析證明「除個,體意識之外,還存在著表徵團體心理性質的某種東西,並且,個體意識在某種程度上是由這種東西決定
①的」。這也就是個人心理與群體心理或社會心理的關系問題。盡管現代社會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已經截然不同於民族心理學,但是,個人心理與社會心理或個人意識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一直就是社會心理學的中心課題。從這個意義上說,民族心理學作為現代社會心理學的知識源頭,對今天社會心理學的科學研究仍然具有深遠的影響。
二、文化研究與精神分析理論的轉向
對於文化現象的關注,不僅使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得以確立,而且還促成了精神分析學說由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理論向社會心理學理論的轉變。

⑹ 社會心理學和文化人類學考研的若干問題

既然是民族類大學的學生,不如報考中央民族大學,受歧視少一點。而且中央民族的民族學和社會學都很不錯。希望對你有幫助。

⑺ 用社會心理學知識回答,文化塑造行為的路徑是什麼

①文化對人的影響一般不是有形的、強制的。文化氛圍看不見、摸不著,卻無時刻不在影響人的思想和行為。因此,認為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是正確的。

②人有主觀能動性。人們接受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不都是消極被動、無目的地接受的。人們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響,往往是自覺學習、主動感悟文化熏陶的過程。認為文化對人的影響是無法選擇,是錯誤的

③人們應當提高識別先進與落後、腐朽文化的能力,自覺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抵制落後和腐朽文化的侵蝕

因此,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並非不可選擇。文化塑造著人,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 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 文化塑造著人,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 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 我國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增強精神力量 優秀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先進文化的作用——給人以無窮的精神力量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⑻ 文化人類學對社會心理學的發展有哪些促進作用

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和社會學之間的一門邊緣學科,受到來自兩個學科的影響。在社會心理學內部一開始就存在著兩種理論觀點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謂社會學方向的社會心理學和心理學方向的社會心理學。在解釋社會心理現象上的不同理論觀點,並不妨礙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應具備的基本特點。無論是普通心理學還是社會學都不能代替社會心理學。一般認為,社會心理學的基本特點在於研究具體社會情境對於心理和行為的影響。這就使它既不同於社會學又不同於心理學的其他學科。社會學主要研究宏觀社會因素對心理和行為的影響,普通心理學則主要研究個體差異、個體背景和特點導致的行為。以暴力犯罪起因的研究為例,社會學著重研究犯罪率與貧困、城市化、經濟衰退等因素的關系,心理學著重研究在相同情況下為什麼某些人犯罪而另一些人不犯罪的個體差異,社會心理學則著重研究在什麼具體社會情境下產生什麼心理狀態,從而引起什麼外顯行為,如挫折-侵犯假設表明,挫折情境造成挫折感,從而導致侵犯行為。在具體社會問題的研究上這3個分析水平都是需要的,但是不同的學科各有其不同的側重點。
社會心理學有時被列為心理學的分支學科,有時被列為社會學的分支學科。這與前述的兩個方向的社會心理學有關。心理學界把社會心理學列為心理學分支學科,所以首先應明確社會心理學與心理學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蘇聯的歷史經驗表明,不弄清社會心理學與普通心理學之間的關系會導致取消社會心理學的嚴重後果。一般來說,普通心理學是研究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般關系,客體包括自然客體與社會客體。社會心理學則主要研究主體與社會客體之間的特殊關系,即人與人、人與群體之間的關系。普通心理學研究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般關系所獲得的規律可以應用於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研究主體與社會客體之間的關系所獲的規律也可以豐富普通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傳統上著重於研究個體、個人與物之間的關系,而社會心理學則著重於研究群體中的個體、群體、人與人、人與群體的關系。
社會心理學與個性心理學的關系更加密切、更加復雜。美國心理學會迄今仍把個性與社會心理學放在一個分支里。一般說來可作如下區分:個性心理學是研究個性特質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涉及自然和教化的關系、涉及較穩定的心理特質,而社會心理學則主要研究直接社會情境對個人的影響以及個人對這個情境的解釋的作用。社會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發現表明,直接社會情境的作用往往被低估了。

⑼ 文化心理學是研究什麼的

研究文化與心理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涵義有:①用心理學的觀點研究文化現象;②研究文化與人格之間的關系,包括文化與心理、文化與性格、文化與行為、文化與社會化等等之間的聯系。
文化心理學在西方是隨著對人及人的心理的研究發展起來的。19世紀後期德國心理學家W.馮特最早試圖從原始民族的語言、道德、風俗、宗教、藝術、法律等文化解釋人的心理的形成和發展,以說明人的社會文化性質。到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期,出現了法國的G.塔爾德,美國的L.F.沃德、F.H.吉丁斯等一批社會心理學家,他們試圖從心理的角度研究社會文化的起源,說明人的心理和行為的社會文化性質。特別是20世紀初期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家C.H.庫利和G.H.米德的著作,更深刻地研究了人性、人的心理和行為與社會文化的關系,以說明人的社會文化本質。
文化心理學另一個來源是人類學。在19世紀早期,人類學主要研究人的生物進化,注重於體質人類學方面。這種研究並不能真正揭示人的本質,也不能真正形成人的科學,於是人類學轉向了文化與心理的研究,產生了文化人類學。德國的A.巴斯蒂安在《歷史上的人》(1860)一書中,研究了人類原始自發心理與文化的統一性。英國的E.B.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書中,用萬物有靈論的觀點研究了宗教的起源和發展。20世紀初,英國功能學派的社會人類學家B.K.馬林諾夫斯基、A.R.拉德克利夫-布朗等人始從文化的功能方面解釋人的心理,以說明人的社會文化性質。40~50年代,一些文化人類學家不滿足於功能學派對人的文化心理的機械描述和解釋,轉向了個體心理的研究和分析,試圖從不同的民族文化類型和模式的角度解釋個人心理發展的歷程,出現了美國的E.薩皮爾、R.F.本尼迪克特、A.卡迪涅爾、M.D.薩林斯、R.林頓等一大批民族心理學派的文化人類學家。他們認為,每一個民族文化都有不同的生活目的和價值取向,個人的心理是由其文化環境決定的。他們從文化方面研究兒童教育與人格的形成的社會化過程,從個體心理的差異方面研究不同民族文化的特徵,從而說明不同的民族文化的類型和模式。
文化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沒有統一的模式,不同的心理學家、人類學家及社會學家所使用的理論和方法都不一樣。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種:①進化論的文化心理學理論,代表人物有巴斯蒂安、泰勒等文化人類學家,他們從人類的心理的進化研究文化的進化,求得二者的統一性;②功能論的文化心理學理論,代表人物有馬林諾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等。他們主要從文化的功能方面研究人的心理的發展,說明人的社會文化本質;③民族心理論,馮特和美國民族心理學派屬於這種觀點。他們主要以民族文化的特徵說明人的不同心理特徵及行為模式。
西方心理學家、文化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的文化心理學理論雖然有主觀唯心主義的傾向,但在具體闡明人在不同文化環境、情境下心理和意識發生、建構的過程方面,也給人以啟示。

⑽ 文化心理主要指

文化心裡主要指以文化為中心,強調文化的作用的一種新興的心理學取向。在心理學理論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突破,這對於我國的心理學研究具有很大的借鑒價值。

文化心理學是研究文化傳統與社會活動的調整、表達、傳遞以及滲透與影響人類心理生活方式的學科,它涉及主觀與客觀、自我與他人、心理和文化、個人與生活環境等諸多領域的內容。

文化心理學有兩個最基本的前提:人類的生活受制於自身所生活的社會文化情境;文化本身又是人類創造性活 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