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管理學書羅斯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管理學書羅斯

發布時間: 2021-03-13 18:08:13

㈠ 羅斯的公司理財,人大財務管理學,朱葉的公司金融,這些書是不是相同點挺多的看哪本好,或者說先看哪本

ross 的公司理財,條理分的很清晰,如果之前沒學過相關金融課程,讀這個覺得比較容易懂。

㈡ 推薦幾本經濟、管理類的書

經濟學的基礎學習:《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賬務會計》、《公司理財》、《股市趨勢技術分析》等。
管理學的基礎學習:《管理學原理》、《管理心理學》等。

我在大學管理學專業學的差不多就有這些,不過有些教材比較垃圾,就直接推薦上面的了。另外,經濟和管理的書籍很多都是外文的,推薦你直接閱讀原版,還能同時學習外文。

對經濟、管理學有個大致了解後可以擴大閱讀面了,例如哈佛大學有個很著名的雜志Business Week,Forbes,Harvard Business Review等。如果你不喜歡外文的,像《職業經理人》之類的雜志也不錯。另外一個學習辦法,我認為這是自學的最好辦法,就是研究不同人寫的專著,例如你可以把郎咸平和吳敬鏈的專著都下載回來,他們文章里有提到的問題,不懂就先搞懂,這樣慢慢就學會很多了。為什麼推薦他們兩個的專著呢,首先,他們都是著名經濟學家,而且對待國內的經濟改革有不同看法。這樣學習的時候不至於偏聽一家之言,另外他們的文章在網上都比較好找,不用花大把錢去買書了。

樓上的朋友說的兩本,《地球是平的》、《貨幣戰爭》也是好書,不過個人覺得一開始還是先學點基礎理論比較好,不然直接看那類通俗易懂的容易使人產生惰性,養成不求甚解的毛病。

㈢ 管理學里有多少領導理論和激勵理論啊

一、領導理論
(一)、領導特性理論(Trait theories)
1、傳統的特性理論
2、現代特性理論
3、魅力型領導(Charismatic leadership)
4、管理者勝任力(Managerial competencies)
5、領導藝術(Romance of leadership)
(二)、領導作風理論(Style theories)
1、勒溫的領導風格類型理論
2、利克特的四種管理方式
(三)、領導行為理論
1、密執安大學領導行為的研究
2、俄亥俄大學領導行為的研究
3、管理方格圖
4、關懷/主動模型
5、任務/關系導向行為
(四)、領導權變理論
1、專制-民主連續體模型
2、菲德勒模型
3、領導參與模型
4、認知資源理論
5、目標-通路理論
6、常規決策模式
7、領導-成員交換理論
8、垂直對偶帶/領導成員交換理論
9、隱涵領導模式
10、領導生命周期理論
(五)、領導理論研究的新動向
1、領導歸因理論
2、領導魅力理論
3、處理型與變革型領導理論
4、超越型領導理論
5、願景領導
6、電子化領導
7、領導創意人群
8、跨文化領導
9、領導倫理
二、激勵理論
1.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充分肯定人對自身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追求,反映了人類活動以及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
啟示:管理學激勵朝著兩個方向發展,一既然人對物質需要是最基本的,那麼就要研究一定的需要如何形成人們的利益,利益又是如何「特別強烈地和比較持久地滿足一定需要的」(奧塔·錫克,1984)。弄清需要與利益的關系,可以揭示出支配人們行為的根本動機和持久動力。其二是,既然人具有多種需要,激勵就不能僅僅從物質需要出發,而應以多種需要,特別是以精神需要為依據來激發人們實現自我價值的內在積極性。
2.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赫茨伯格把從不滿意到沒有不滿意稱為保健因素,它們是和工作環境相關聯的外在因素;而把在滿意和沒有滿意這個連續體之間的那類因素稱為激勵因素,它們是和工作內容相關聯的內在因素。赫茨伯格認為激勵一個職工的過程分兩個步驟:一是管理人員要確保保健因素是適當的,即有適當的收入和安全保障。二是管理人員應創造機會為職工提供激勵因素,諸如能取得成就和認可等。
評價:赫茨伯格雙因素理論的主要缺陷表現
①赫茨伯格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們容易把滿意的原因歸因於他們自己,而把不滿意的原因歸因於外部因素。
②赫茨伯格研究方法的可靠性令人懷疑,評估者必須要進行解釋,但他們有可能會對兩種相似的回答作出不同的解釋,因而使調查結果攙雜偏見。
③缺乏普遍適用的滿意度評價標准。一個人可能不喜歡他工作的一部分,但他仍認為這份工作是可以接受的。
④雙因素理論與其結論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性,並且它忽視了環境變數。
⑤赫茨伯格認為滿意度與生產率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但他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只考察了滿意度,而沒有涉及生產率。為了使這一研究更為有效,人們必須假定生產率與滿意度之間關系十分密切。
3.奧爾德弗的ERG理論
E.R.G (Existense,Relatedness,Growth)分別代表生存、關系和成長3個詞。ERG理論假設激勵行為是遵循一定的等級層次的,這類似於馬斯洛的理論,但二者又有兩個重要的區別:一是ERG理論認為在任何時間里,多種層次的需要會同時發生激勵作用;二是ERG理論明確提出了「氣餒性回歸」的概念,它認為如果高一層次的需要長時間得不到滿足的話,當事人就會感到沮喪然後回歸到對低層次的追求。
4.戴維·麥克萊蘭(MeClelland,D.C)的成就需要理論
個人與環境之間存在某種關系從而產生需要。人類在環境的影響下形成3種基本需要,即成就需要、權力需要和歸屬需要。
歸屬需要、權力需要和管理成功的關系:最優秀的管理者權力需要很高而歸屬需要很低,換言之就是,他們關心的只是權力,而不是組織本身,只要能得到權力的地方對他們而言都是好地方,這樣管理是不會成功的;有歸屬需要但無權力需要,不可能參與管理,成功無從說起;管理的真正成功不僅要有權力需要,還應該有歸屬需要。
5.威納、魯賓和佩頓的企業家需要理論
主要從企業家動機與需要的假設出發遵循的是傳統組織行為學的研究方法。認為企業家行為激勵與約束機制的設計,要以滿足企業家合理需要為前提,對企業家需要的滿足可以驅使(誘導、激勵)企業家朝向企業組織的目標而努力。
通過研究,威納和魯賓認為,成就需要、權力需要和歸屬需要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一方面,權力需要和歸屬需要是傾向於人際關系的需要,由權力需要或歸屬需要激勵的個人可以影響和控制他人、或者與他人交朋友。另一方面,成就需要是更為內在化的需要。由成就需要激勵的個人可能需要其他人幫助來滿足其成就需要,但他與別人的實際交往是由其他需要決定的。因此,他們提出,成就需要主要考慮的是決定非人際關系的、將導致公司高績效的行為。權力需要和歸屬需要則作為管理風格的決定因素,具有很大的意義。
6.弗魯姆的期望理論
個人的行動都基於一種預期,即努力能夠產生結果,而這個結果又是具有吸引力的。因此,組織可以通過針對個人需要設置一定的目標,以引發人們的行為動機,但這種激勵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目標效價,指人對目標價值的判斷,即如果實現該目標對某人來說很有價值,他的積極性就高,反之就低;二是期望值,指人對實現目標可能性的估計,即如果某人覺得實現該目標可能性大,就會努力爭取,激勵力量就大,反之就小,甚至完全沒有。
在弗魯姆看來,目標效價和期望值都是主觀的,而且都是變數,激發力量就是這些變數的組合。它們可以在初始狀態被認定,也能在動態過程中被考察。不同的人對同一目標的評價及對自己的評價是不同的。如果對實現目標的難度估計的過高或過低,對自己的能力和環境估計過於悲觀或樂觀,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後,人們就會自動進行修正,重新進行評價。
弗魯姆的理論是相當深刻的。他把對激勵的研究從客觀延伸到主觀,從外在激勵因素引向內在激勵因素,激勵的作用機理及其復雜性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說明。
7.亞當斯的公平理論
作為激勵環節的獎酬能否起到激勵作用,並不取決於獎酬本身,而取決於人對這種獎酬的比較認識。人們會首先考慮自己的所得與付出的比率,然後還會將自己的這種比率與相關他人的比率進行比較,如果比值相等,人就感到公平,因而心情舒暢,積極性高;反之就會出現不公平感,並通過消極行為去糾正不公平。因此,激勵要注意公平。
亞當斯的研究開辟了管理學激勵理論的一個新領域,即從激勵手段滿足個人需要的直接對應關系拓展到人與他人的需求滿足關系,激勵理論的研究模式從相對封閉走向開放。激勵不僅要考慮單個人需要的滿足,而且更要考慮彼此之間的利益協調關系。
亞當斯關於「公平」問題的提出是很有價值的,但他對公平感形成原因的理解是有待進一步深化的,例如在比較過程中,參照對象應如何選擇;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個人只能掌握自己所觀察到的參照對象的部分有關信息,不完全信息帶來的「比較」,其公平的感受也應該是不完全的;如何界定和測量自己的付出與所得等問題。
8.波特一勞勒的綜合激勵模式
一個人的努力程度是由工作所獲得報酬的價值和個人感到努力後可能獲得報酬的概率所決定的,而一個人的工作績效主要依賴於努力程度,同時還依賴於個人能力,個人的「角色認識」(即對自己的工作方向、規范的認識)以及所處環境的限制。一個人的滿意感取決於所獲報酬同個人自認為應獲報酬的一致性,如前者大於或等於後者,會提高個人滿意感,反之則相反。同時一個人最後得到的滿意程度又將影響以後的價值判斷。此外,一個人做出的績效,一方面直接影響他自認為應得的報酬,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到今後對該項工作的期望值。
工作績效受努力程度、個人能力、角色認識和環境影響,最嚴重的是績效影響到其後的工作判斷。
9.羅斯的歸因理論
個人會觀察行為,並隨之對該行為歸納出原因。歸因理論的主要研究對象有3個方面:對人們心理活動的歸因、對人們行為的歸因、對未來行為的預測。軌跡控制是指人們對自己行為所創造的結果究竟是受外因,還是受內因控制的一種認識。
羅斯的理論清晰地表述了不同的歸因會直接影響人們的工作態度和積極性,進而影響隨之而來的行為結果。對過去成功或失敗的歸因,會影響對將來的期望和堅持努力的行為,特別是對那些承擔富有挑戰性工作的人們,若能正確分析自己行為的原因,可以增強自己的堅持性,提高自己的激勵水平,並對取得成就行為有一定的幫助。
10.斯金納的強化理論
一種行為的結果如果得到獎勵,該行為就會趨向重復;反之,一種行為招致懲罰的後果,該行為就會減少重復。因此,斯金納認為行為是其結果的函數。

㈣ 急求《管理學原理》,周三多著,南大出版社的電子書下載鏈接。十分感謝~~

南京理工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期刊 -

第一次測試:①101政治②201英語或202俄羅斯203日語專③303數學④921管理學原屬理

方向復試:01-06:企業管理綜合(包括戰略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復試在接受記者采訪的外語是英語);

參考書目:
「管理學原理」周三超過海洋學版,南京大學出版社;管理[美]羅賓斯書(第七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復試參考書:「管理學」[美]羅賓斯書(第七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人力資源管理」照書名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企業融資羅斯版(中譯本),中國機械工業出版社。

南京理工大學2011年碩士招生目錄中的回答如果滿意的答復,請樓主採納,謝謝!

㈤ 人大專碩用羅斯的《公司理財》第幾版的,精裝版和完整版哪個好一點

1、羅斯著,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公司理財》,原書第八版

2、庄毓敏主編,人大出版社出版,《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

3、吳曉求主編,人大出版,《證券投資學》,第三版

4、黃達主編,人大出版,《金融學》,第二版

431金融學綜合考金融學和公司理財
金融學是黃達的,公司理財是羅斯的。
今年的出題風格很詭異,金融部分90分,有20個選擇,20個判斷,然後就是大題了三個50分,選擇和判斷涉及到的知識點太細致,在復習的時候根本沒想到人大會出這種題,所以有所忽略,考場上就悲劇了,憑人品好了。
例如:以下哪項是商業銀行傳統的中間業務,結果我悲劇的選了承兌,貌似錯了。
還有判斷:發達國家沒有政策性銀行。 至今不知對錯。
公司理財出的超綱了,股利政策還有什麼並購協同效應都考,客觀的評價下,公司理財出的還是比較有深度的,要真正弄懂不容易,但由於是選擇判斷的選項,所以加上做題技巧就開始蒙。選擇20個,判斷10個,後邊大題3個計算,共30分。
後邊的計算第一個太簡單,送分的,第二個算有杠桿的EPS和沒有時候的,就是那個盈虧平衡類似的,還讓畫了個圖,第三個項目投資的,算的比較麻煩點。

396大家比較陌生,是根據會碩和MBA的考試 管理學聯考綜合能力改版的,其中考三部分,第一部分邏輯20*2共40分,第一年出的題我基本都見過,在機械工業出版社的邏輯部分,第二部分數學,選擇題20*2,大題10*5,說一下,今年因為是第一年,數學部分那是相當簡單,我大概用了不到半個小時就搞定了,出的題也是最最基本,一個大題就是一個偏導就完了,很是無語。第三部分就是寫作,論證性有效分析個人認為還是需要練一下的,寫作就是基本臨場發揮了,畢竟是母語,能扯出來。

㈥ 管理學的基礎教材有哪些

管理學的教材抄有很多了。。。不知道你是要干什麼用,像一般大學裡面的教材有周三多的、趙麗芬的、羅斯的, 不同的學校教材也不一樣,如果你要是考試用的話就看報考部門制定的教材,畢竟各個版本的教材還是有一定出入的,比如定義的說法等等,但實質的核心意義是一樣的。如果就是想了解一下管理學的內容的話,無所謂了,各版本的內容大同小異,不影響

㈦ 心理學和企業管理學的書籍

《FBI教你破解身體語言》、《身態語言》美劇《lie to me》。

㈧ 關於.教你財務管理的書.有那幾本經典的

《財務管理學》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荊新 王化成 劉俊彥主編 30塊錢
這是教育部推薦的大學教材

我上大學的時候就用的這本書

㈨ 荊新的《財務管理學》和羅斯的《公司理財》哪個難度更大………

推薦你讀《公司理財》,這個才是正宗。基本上帶「學」字的大學教材,都是淺嘗輒止。公司理財更加詳細、具體,是注重實際應用的教材。難度的話,肯定是《公司理財》更大,內容也很多。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你好運!

㈩ 要看得懂羅斯的公司理財,要把財務管理學到什麼程度

1、《羅斯 (第8版):學習精要·習題解析·補充訓練》內容簡介:學習精要回:這部分提煉出本章內容答的要點,便於讀者快速地了解本章的知識框架以及重點、難點,協助讀者做到提綱挈領,以便提高復習效率。習題解析:這部分針對教材的書後練習題,提供答案和解析,有助於讀者自學。
2、財務管理學是研究如何通過計劃、決策、控制、考核、監督等管理活動對資金運動進行管理,以提高資金效益的一門經營管理學科。它是以經濟學原理和經濟管理理論為指導,結合組織生產力和處理生產關系的有關問題,對企業和國民經濟各部門財務管理工作進行科學總結而形成的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