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細致心理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細致心理學

發布時間: 2021-02-27 01:59:19

A. 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點太多了,有沒有細致一點的分類什麼

一、教育學
1、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
2、我國春秋木年的《學記》是世界上第一部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比古羅馬昆體良的《論演況家的教育》早約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長」、「不陵節而施」(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映了啟發性教學原則);「教學相長」(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教學規律)。
3、捷克誇美紐斯1632年的《大教學論》是近代第一部系統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他提出了班級授課制。
4、美國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強調「兒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學」的方法,開創了「現代教育派」。
5、蘇聯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把學生的「一般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與歸屬。
6、美國布魯納的《教育過程》的主要思想是結構主義和發現法的教學方法。
7、蘇聯蘇霍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其著作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和「學校生活的網路全書」。
8、教育的概念:廣義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個方面;狹義指學校教育;偏義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會屬性有:永恆性、歷史性、相對獨立性。
10、我國封建社會學校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四書」(《大學》、《中庸》、《論語》、《盂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其貫穿了儒家思想。
11、遺傳素質對人的身心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社會環境對人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但環境決定論又是錯誤的,因為人接受環境影響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是積極的能動的實踐過程。
12、我國普通中學的雙重任務是:培養各行各業的勞動後備力量;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
13、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
14、「雙基」是指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務之一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包括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記憶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維能力是決定性的因素。
16、體育的根本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
17、蔡元培於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並主張「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務:(1)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的知識與能力;(2)培養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3)培養學生的心靈美和行為美。
19、勞動技術教育的任務:(1)培養學生的勞動觀點,養成正確的勞動態度和習慣;(2)教育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產知識和勞動技能。
20、義務教育是依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收,國家、社會、家庭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義務教育是一種強制性教育。
21、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22、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根本任務。
23、教師勞動的特點:(1)復雜性、創造性;(2)時間上的連續性、空間上的廣延性;(3)長期性、間接性;(4)主體性、示範性。
24、教師的素養:職業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
25、學生是教育的客體、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是發展中的人。
26、我國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是:(1)尊師愛生;(2)民主平等;(3)教學相長。從根本上說,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水平。
27、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傳遞和掌握社會經驗的雙邊活動。
28、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工作心須堅持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的原則。
29、教學過程是教學信息反饋和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起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包辦代替。
30、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是學校培養未來人才的藍圖。
31、編寫學科課程標准和教材應遵循的原則: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理論聯系實際;穩定性和時代性結合;系統性和可接受性結合。
32、知識不等同於智力,掌握知識的多少並不能標志智力發展的水平。教學過程中要把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結合起來,只重視能力培養的形式教育論(英國洛克)和只重視知識傳授的實質教育論(英國斯賓塞)都是錯誤的。
33、赫爾巴特提出了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34、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激發學習動機;(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這是中心環節;(4)鞏固知識;(5)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學原則:(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2)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3)直觀性原則;(4)啟發性原則;(5)循環漸進原則;(6)鞏固性原則;(7)因材施教原則。
36、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思想是啟發式和注入式。我們應當提倡啟發式,反對注入式。
37、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課堂教學。
38、常用的教學方法:
(」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①講授法:②談話法;⑧討論法;④讀書指導法。
(2)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①演示法;②參觀法。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①練習法;②實驗法:⑧實習作業法;④實踐活動法。
(4)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發現法。
(5)以情感陶冶(體驗)為主的教學方法:①欣賞教學法;②情境教學法。
39、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1)備課;(2)上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3)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4)課外輔導;(5)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40、一節好課的基本要求:(」教學目的明確。(2)內容正確。突出重點,難點,抓住關鍵。
(3)結構合理。上課有高度計劃性、組織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當。(5)語言藝術。(6)板書有序。(7)態度從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四個基本方面。
42、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培養提高的過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與否的關鍵,也是衡量一個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志。
德行過程是沿著知、情、意、行的/頃序發展的,但其中任何一個要素都可以作為品德培養的開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教師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恆、導之以行」。
43、活動與交往是形成學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礎。
44、德育原則:社會主義方向性原則;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知行統一的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尊重信任和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45、馬卡連柯的平行教育理論: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46、德育的途徑:思想政治課是特別的重要途徑,其它各科教學是最經常、最基本途徑。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藝術陶冶三種。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是有效地進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其中觀察法是一種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和優良的班風,這是衡量班集體是否形成的重要標志之一。

B. 關於心理學的詳細介紹

心理學是研究人和動物心理現象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和人際關系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心理學、健康等發生關聯。如果心理學學的比較好,確實可以比一般人更了解人性。
研究領域包括:異常心理學、生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神經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精神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社區心理學、理論心理學等。 應用領域包括:臨床心理學、輔導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法醫心理學、犯罪心理學、健康心理學、 預防心理學、工業及組織心理學、 學校心理學等。

C.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描述心理學」怎麼回答,要詳細的!!!

我省去。 本能論: 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和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先生提回出的,亞里士多德說人答是天生的呃政治動物,本能的欲與他人接近,家庭和社會組織都是以這樣的本能為基礎而組織起來的。麥獨孤認為,先天的遺傳傾向,是一切思想和行為。 生存論: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為代表,人與人相互親近是為生存。 社會酬賞與社會交換理論: 馬斯洛的社會層次需要理論認為人有依賴社會性酬賞的傾向。人之所以與人交往,是為了獲得社會酬勞。 適宜喚醒層次理論: 心理學家赫伯1955年提出,適宜喚醒層次理論,來加以解釋,每個人所需要的適宜刺激是不同的,因此每個人的親和需求都有區別。

D. 心理學細致分類.

* 心理測量

** 信度 ** 效度

** 能力測驗

*** 智力測驗:智商,智齡,比奈-西蒙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韋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韋克斯勒學齡兒童智力量表,韋克斯勒學齡前兒童智力量表,格塞爾嬰幼兒發展量表,貝利嬰兒發展量表,新生兒行為評定量表,丹佛發展篩選測驗,墨跋量表,畫人測驗,雷特國際操作量表,班德視覺完形測驗,皮博迪圖片詞彙測驗,平佩操作量表,軍隊團體智力測驗,特殊能力傾向測驗,西肖爾音樂才能測量,梅耶藝術判斷測驗等。

** 人格測驗:兒童個性調查表,加利福尼亞個性調查表,明尼蘇達多相個性調查表,艾森克人格問卷,愛德華茲個人愛好量表,顯相焦慮量表,主題統覺測驗,羅夏墨漬測驗,品德教育研究測驗等。

霍爾斯特德-雷坦神經心理成套測驗

* 社會測量 * 個案研究 * 發展研究 * 跨文化研究

* 心理學儀器:速示器,實體鏡,色輪,閃光融合器,棒框調節器,深度知覺儀,測聽器,測痛儀,記憶鼓,測謊器,斯金納箱,迷津,拉什利跳台等。

◆ 理論心理學

* 心理:心理活動范疇

* 意識:意識起源,意識流,無意識,心身關系,心身等同論,心物同形論,心身平行論,心身交互作用論,副現象論等。

* 理論流派:經驗論,反映論,還原論,擬人論,反射學,反應學,定勢理論,心理主義,唯心理觀,生物學化,社會學化,黑箱理論,形神論,人貴論,知行論,習與性成等。

* 行為科學

◆ 普通心理學

* 感覺

** 感覺性 ** 感覺閾限

** 心理物理定律:韋伯定律

** 信號覺察論 ** 神經特殊能量學說

** 視覺:明視覺與暗視覺,視敏度,馬赫帶,側抑制,特徵覺察器,空間頻率,閃爍臨界頻率,顏色視覺,色覺,色覺理論,自然顏色系統,孟塞爾顏色系統等。

** 聽覺:聽覺理論,聽覺空間定位等。

** 嗅覺 ** 味覺

** 膚覺:觸覺,兩點閾等。

** 痛覺 ** 振動覺 ** 動覺 ** 平衡覺 ** 機體覺

* 注意:隨意注意,不隨意注意,注意廣度,注意分配,注意穩定性,分心等。

* 知覺:知覺選擇性,知覺恆常性,圖形知覺,圖形掩蔽,圖形後效(傾斜後效,麥科洛後效,動覺後效),空間知覺(深度知覺-隨機點立體圖,大小知覺),生態光學,運動知覺(似動),時間知覺,言語知覺,可懂度,知覺學習,錯覺,統覺,直覺等。

* 表徵:表象,遺覺象等。

* 記憶: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工作記憶,情景記憶,語義記憶,意義記憶,情緒記憶,運動記憶,識記(無意義音節),保持,再認,再現,回憶,追憶,遺忘(保持曲線,遺忘曲線),記憶恢復,記憶的系列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蔡戈尼克效應,記憶術等。

* 聯想:自由聯想,控制聯想,接近聯想,對比聯想,類似聯想等。

* 學習

* 想像:紀想

* 思維: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創造性思維,無意象思維等。

* 問題解決:問題空間,啟發式方法,嘗試錯誤,頓悟等。

* 決策

* 概念:概念形成,人工概念等。

* 理解

* 信息加工心理學:物理符號系統假設,ACT模型,平行分布加工等。

* 人工智慧:

** 圖像識別:模板匹配模型,原型匹配模型,「泛魔」識別模型等。

** GPS程序 ** EPAM程序

* 情緒和情感:情緒理論,情感兩極性,情操,表情,心境,熱情,激情,厭煩,恐懼,憤怒,應激等。

* 意志 * 意向 * 興趣

* 動機:動機理論

* 需要:需要層次論

* 行為:刺激,反應,誘因,內驅力,定勢,本能,運動(運動協調),動作(反應時,念動動作),習慣,行動,作業,操作,技能,活動等。

* 語言

* 言語:內部言語,外部言語,言語交往等。

* 閱讀 * 理想 * 人格

* 個性:素質,能力(智力,智能-智力結構理論),認知方式,元認知,內化與外化,天才等。

◆ 生理心理學:功能系統理論,大腦皮層功能等勢說,大腦皮層功能定位說,大腦兩半球功能不對稱性,大腦皮層聯合區,丘腦-皮層特異投射系統,丘腦-皮層非特異投射系統,基底神經節,小腦,網狀激活系統,邊緣系統,神經遞質,反響迴路,自發電位,誘發電位,感受野,割裂腦,自我刺激,晝夜節律,近日節律,利手,巴甫洛夫學說(條件反射學說,分析器學說,高級神經活動規律,兩種信號系統學說,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學說,動力定型),攝食調節,飲水調節,性行為的生理基礎,學習和記憶的腦機制,情緒的生理機制,運動的生理機制,睡眠,覺醒,遺傳與行為,激素與行為等。

◆ 動物心理學:習性學(固定動作模式,印刻),行為的個體發生,社會生物學,動物交往,動物的智力等。

◆ 發展心理學

* 心理發展研究與理論:遺傳、環境與心理發展,成熟、學習與心理發展,心理發展的動力,教育與發展,認知發展階段論,發生認識論,表象模式發展理論,人格發展階段論,道德發展階段論,復演學說,兒童學,游戲,模仿,印刻,關鍵期,自我中心主義,早期經驗,親子關系等。

* 個體發展階段:胎兒期,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

* 兒童心理學:

** 動作發展:吸吮反射,覓食反射,抓捏反射,巴賓斯基反射等。

** 認知發展:注意發展,感知覺發展,記憶發展,智力發展,語言發展,思維發展等。

** 個性發展 ** 獨生兒童 ** 超常兒童 ** 低常兒童 ** 問題兒童 ** 缺陷兒童 ** 狼孩

* 少年心理學 * 青年心理學 * 成年心理學 * 老年心理學 * 畢生發展心理學

◆ 社會心理學

* 實驗社會心理學 * 應用社會心理學 * 教育社會心理學

* 商業心理學:消費者心理學,廣告心理學等。

* 法律心理學

** 犯罪心理:青少年犯罪心理

** 審判心理 ** 作證心理

* 咨詢心理學 * 跨文化心理學 * 民族心理學 * 宗教心理學 * 前蘇聯社會心理學

* 理論學說

** 角色理論:性別角色,兩性差異等。

** 歸因理論:歸因偏向

** 場論

** 認知相符理論 ** 認知失調理論 ** 一致性理論

** 相互作用論:符號相互作用論

** 社會學習理論

** 社會交換理論:公平理論

** 平衡理論 ** 人際關系活動中介理論

* 概念及過程:社會適應,社會化(內部化),社會知覺,人際知覺,人際關系(人際吸引-人際吸引理論,合群,孤獨),社會促進和社會抑制,自我(自我知覺),態度(態度理論,態度形成和改變,態度測量),信念,價值觀,定型,宣傳,交往,溝通(人際溝通,大眾溝通,溝通網路),競爭與合作,利他行為,順從,侵犯,旁觀者介入與冷漠,替代體驗,模仿,感染,時尚,暗示,偏見,流言等。

* 群體心理學:群體理論,群體思維,群體凝聚力,團體動力學,社會心理氣氛,小團體意識,群眾行為,群際關系,參照群體,集體,集體成員自決,價值定向一致,輿論,民意測驗,領導,領導風格,個性消失等。

◆ 教育心理學

* 學習心理

** 學習理論:聯想反射理論,聯結理論,認知理論,聯結-認知理論,學習的活動理論等。

** 學習的信息加工模型

** 學習模型 ** 學習分類學說 ** 學習准備 ** 學習動機 ** 學習定勢 ** 學習的強化 ** 學習測量與評定

** 學習遷移:經驗泛化說,分析概括說,相同要素說等。

** 學習的方式方法:發現學習,接受學習,指導學習,掌握學習,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整體學習和部分學習,集中學習和分散學習,學習競賽,潛伏學習,過度學習等。

** 學習差異 ** 羅森塔爾效應 ** 皮格馬利翁效應 ** 學習的心理衛生

E. 心理學入門必看的書籍

如果只是為了了解心理學基礎知識,推薦如下:
基礎:《心理學與生活》(第16版,人民郵電出版社) 或者《心理學導論--思想與行為的認識之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然後輔助的看看《三種心理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如果還像深造,就要看看分化的更細致的心理學書籍了:
《教育心理學》(張春興的那本,我的書在同學那裡所以沒辦法給您提供更詳細的信息,建議您參考以下其他大陸版本的教育心理學,因為台灣那邊有些名次和大陸翻譯不一樣)這個系列的《發展心理學》(林崇德主編)也很好
《人格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都不錯,尤其發展心理學的體系和國內的不一樣,很有參考價值;
《社會心理學》建議您找本國外的看,因為國內的社會心理學大體呈3個流派不便與您從了解的角度把握,我個人覺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的那本不錯~
《生理心理學》(北師大那本就好了),因為身心是相互作用的,所以心理和生理的都要了解,而且是作為基礎性知識,如果你有精力還可以看看人體解剖生理學中神經、內分泌等章節的知識;
如果想對心理學實驗有點了解,可以參看《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如果您發現你對精神分析有興趣,參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引論新編》《釋夢》;
如果您還想深造,那麼就要稍微刻苦一下了:
《實驗心理學》(楊志良)《教育與心理統計》(張厚粲 徐建平)《心理測量》(記不清作者了。。。書在宿舍,不好意思)《認知心理學》(和上述實驗心理學還有教育心理學那一個系列的,黑皮的),當然還要有一定的英語基礎;不過說實話測量和統計實在看不懂的話建議直接學習SPSS軟體的教程好了。
至於心理咨詢嘛。。。。這個。。。萬千心理的那套不錯(《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理論及實踐》《心理咨詢師的問診策略》《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經典案例》《危機干預與創傷治療》),不過這些要求您對普通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心理測量與統計等都有很熟悉的程度不然只能看看內容而已,而且還看不懂。。。
主題內容大概就這些了,零零碎碎內容的等您真正接觸心理學以後自然就了解了

F. 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有什麼細致的區別

而管理心理學其實就是組織行為學,偏重於組織管理情景下如何應用心理學。
其實社會心內理學和管理心容理學有許多交叉的地方,簡單來說社會心理學是社會學與心理學的結合,管理心理學是管理學和心理學的結合~~社會心理學更偏重與心理學,而管理心理學更偏重於管理學~~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理現象的心理學分支。個體社會心理現象指受他人和群體制約的個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如人際知覺、人際吸引、社會促進和社會抑制、順從等。群體社會心理現象指群體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徵,如群體凝聚力、社會心理氣氛、群體決策等。

G. 心理學包括哪些介紹詳細點

心理學是研究人和動物心理現象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其中最重要的是普通、實驗、認知、統計、心理學研究方法

H. 心理學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越詳細越好

學習心理學,最重要的是,修身養性,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實際上是一般人都做不到的。
學心理學,有幾個境界:第一個,體驗到生活中的各種喜怒哀樂,並開始對此進行很好地理解和享受。二,由己推及到他人,開始體驗別人生活中的各種息怒哀樂的感受。三,在某種意義上可以幫助別人解決問題。
同專業角度來說,更喜歡用以下方式表達:一,認識自己。二,悅納自己。三,完善自己。
其實大家對於心理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不要局限在能不能看穿別人的思想,能不能調節自己的心情,最理想的境界是改變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會享受人生。

I. 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有什麼細致的區別

社會心理學和管理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兩個不同分支

就象香港\澳門\台灣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系是一樣

一個是爸爸,另外兩個是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