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心理學搶答題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心理學搶答題

發布時間: 2021-02-23 17:08:33

A. 嗯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們行動的動力之一是

著名的心理學家是很多的,而且他們的心理學實際上確實是學的非常的好,而且對於大家的幫助也是非常成功的。

B. 結合所學心理學知識,談談如何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

意志的品質不是天生的,是通過實踐鍛煉養成的。具體說來,培養意志品質可以回從以下幾個方面答入手:
①增強做事的目的性。不論做任何事情,都要給自己定任務、定時間、定標准,並下定決心去完成它。
②自找苦吃,磨煉自己。「自苦英雄多磨難、紈絝子弟少偉男。」有時就需要我們為自己設置困難條件。比如你離家30里路,有時就可以步行回家。每戰勝一次困難,你的意志力就會增長一分。
③堅持體育鍛煉,尤其是長跑。你可以由短而長,由幾百米到數千米,如能長期堅持下去,你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就會有顯著的提高。
④加強自我激勵。比如可以搜集些有關堅強意志的座右銘;可以選些比自己強的同學做樣板,時時向他們看齊;可以堅持寫日記,做到「每日三省吾身」,以便及時發現缺點並及時克服等。
⑤找一位知己人,或家長,或老師,或同學,做自己的監督人,及時提醒自己,消除懶散情緒。

C. 犯罪心理學測試題及答案

犯罪心理學試題
一、 單項選擇題
1、 被後人稱為犯罪心理學始祖的是()。
A 柏拉圖 B 龍勃羅梭 C 埃賓 D 漢斯格羅斯
2、 「天生犯罪人」理論是誰提出的()。
A 龍勃羅梭 B 柏拉圖 C 埃賓 D 漢斯格羅斯
3、 根據犯罪動機對犯罪行為所起的作用,把犯罪動機劃分為()。
A 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 B 主導性動機和輔助性動機
C 簡單動機和復雜動機 D 侵財型犯罪動機和報復型犯罪動機
4、神經過度強,平衡而不靈活,屬於何種氣質()。
A 膽汁質 B 多血質 C 粘液質 D 抑鬱質
5、影響犯罪動機形成的因素中,()是犯罪動機形成的基礎。
A 不正當的需要 B 犯罪目標 C 不良的個性 D 社會環境
6、投其所好,見機行事,自我吹捧,虛構事實,公關意識強,隨機應變,膽大冒險,心存僥幸是()的心理特徵。
A詐騙犯罪人 B 貪污受賄路犯罪人 C 搶劫犯罪人 D 制毒販毒犯罪人
7、激烈的動機斗爭和心理沖突是()犯罪動機的典型表現。
A 累犯 B 初犯 C 慣犯 D 激情犯
8、下列哪項不屬於青少年網路犯罪的特點()。
A 犯罪主體的高智能、高學歷、低年齡 B 犯罪成本低廉化
C 侵犯客體單一 D 犯罪本身的虛擬性和隱蔽性
9、下列哪一項不屬於團伙犯罪的特點()。
A 犯罪成員以青少年為主體
B 並非以犯罪為唯一目標,人員不固定,時而糾合時而散夥
C 組織嚴密,角色固定,分工明確
D 犯罪機遇誘發犯罪意向,既可能事先有謨劃,也可能事先無謨劃
10、下列哪一類型不屬於過失犯罪動機的類型()。
A 貪利動機 B 虛榮自我顯示動機 C 取樂動機 D 財物動機
11、下列哪一項不是人格障礙犯罪的特點()。
A 隨機沖動性強
B 作案手段不隱蔽,易於暴露
C 人格障礙者作案多為攻擊型爆發型犯罪
D 犯罪活動集體進行
12、下列哪一項為爆發型人格障礙的特點()。
A 個性極強,過分主觀,易激惹,在間歇期間恢復正常
B無自知之明,對自己評價過高
C舉止輕浮,愛好嬉笑
D情感冷漠,刻薄殘忍
13、下列哪一項屬於影響犯罪心理形成的心理因素()。
A年齡因素
B意志的兩級性
C參與錯誤的活動
D有害的行為習慣
14、()是推動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內在原因或動力因素。
A 犯罪動機
B犯罪工具
C犯罪目標
D犯罪方法
15、下列 哪一項屬於犯罪心理的宏觀預測()。
A犯罪發展趨勢的預測
B初犯心理的預測
C再犯心理的預測
D慣犯心理的預測
參考答案 C A B C A A B C C D D A B A A

二、 多項選擇題
1、 報復型犯罪動機形成的因素()。
A 婚姻戀愛需求受挫
B 尊重需求受挫
C 個人恩怨導致的情感需求受挫
D 個人不公正待遇導致的挫折
2、下列哪些屬於物慾型犯罪的心理()。
A 詐騙犯罪人心理
B 強奸犯罪人心理
C 制毒販毒犯罪人心理
D 信仰型犯罪人心理
3、青少年犯罪的行為特點有()。
A 沖動性
B 模仿性
C 戲謔性
D 反復連續性
4、過失犯罪心理與故意犯罪心理的相同點有()。
A 都具有社會危害性
B 都是受行為人的心理意志支配
C 都具有罪過
D 犯罪人的主觀惡性相同
5、下列哪些屬於輕佻型人格障礙的特點()。
A 舉止輕浮,愛好嬉笑
B 缺乏羞恥感,憐憫感,同情感
C 愛編造謊言
D 虛榮心極度強
6、偵查階段犯罪人心理特點有()。
A 抗拒心理,恐懼心理
B 戒備心理
C 悔恨心理
D 逃避心理
7、下列哪些選項為被害人的心理特點()。
A 心理壓力大
B 激憤情緒高
C 抗拒心理
D 精神恐懼重
8、下列哪些選項為犯罪人心理矯治的基本內容()。
A 提高犯罪人的認知水平
B 疏導犯罪人的消極情緒
C 培養犯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
D 糾正犯罪人的不良行為習慣
9、犯罪心理預測的內容包括()。
A 犯罪率的預測
B 犯罪類型的預測
C 犯罪侵害客體的預測
D 犯罪趨勢的預測
10、下列哪些為犯罪人的意志特徵()。
A 經不起犯罪誘惑
B 盲從
C 一意孤行
D 具有犯罪習癖
11、物慾型犯罪人的行為特徵有()。
A 作案方式的多種多樣
B 作案手段的智能化
C 犯罪習慣頑固化
D 犯罪行為殘忍性
12、女性犯罪的行為表現有哪些()。
A 連續性
B 難以改造
C 易於改造
D 與男性犯罪人相勾結
13、政治信仰性犯罪人的行為特徵有()。
A 智力性
B 預謀性
C 集團性
D 暴力性
14、累犯的心理特徵有()。
A 強烈的反社會意識
B 情感冷漠無情
C 意志的兩級性
D 犯罪動機的多樣性
15、下列哪些選項為集群犯罪行為特徵()。
A 自發性
B 狂熱性
C 非常規性
D 短暫性
參考答案
1、ABCD 2\AC 3、ABCD 4、ABC 5 ABCD 6ABCD 7ABD
8 ABCD 9ABCD 10 ABCD 11ABC 12ABD 13ABCD 14ABCD
15 ABCD

三、 名詞解釋
1、犯罪心理
2、犯罪心理結構
3、犯罪目的
4、犯罪心理預測
5、變態心理
參考答案
1、 犯罪心理:是指影響和支配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各種心理因素的總稱。
2、犯罪心理結構:是指行為人在犯罪行為實施前已經存在的、在犯罪行為實施時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變心理因素有機而相對穩定的組合。它是行為人個性心理結構中社會心理缺陷的總和,是其發動犯罪行為的內部心理原因和根據。
3、犯罪目的:是指行為人主觀上通過實施犯罪行為所希望達到的結果。
4、犯罪心理預測:是指運用心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對某些個體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性所做的有根據的估計和推斷。
5、變態心理:是指人的知、情、意活動和個性心理特徵,以及行為表現超出了正常范圍,甚至表現為某種程度地喪失了辨認能力或控制能力。
四、簡答題
1、 按犯罪的不同動機來分,犯罪可分為哪五種類型?
2、 在犯罪心理的預防中,一般與特殊心理預防的內容有哪些?
3、 什麼叫犯罪動機,它一般要經過哪幾個階段?
參考答案
1、 按犯罪的不同動機來分,犯罪可分為五種類型:
物慾型動機犯罪;
性慾型動機犯罪;
情緒型動機犯罪;
信仰型動機犯罪;
集合型動機犯罪。
2、 在犯罪心理的預防中,一般與特殊心理預防的內容有:
一般心理預防的內容有:(1)排除和減少主體外環境中的消極因素。(2)防止犯罪心理結構的形成。
特殊心理預防的內容有:(1)預防突發性犯罪行為的發生;
(2)破除已形成的犯罪心理結構。
(3)消除實施犯罪活動的機遇。
3、 犯罪動機指的是引起和推動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以滿足某種需要的內心起因,是犯罪心理結構中的重要動力因素。
它一般要經過四個階段:(1)萌發階段:(2)過渡階段;(3)定型階段;(4)消失階段。
五、案例分析
現年35歲的王憲偉兩年前由部隊轉業到地方,王憲偉通過關系,留在了大連市其「朋友」的單位,從中學到了一些「生財之道」。去年10月,王憲偉認識了溫州市某開發公司來大連考察開發房地產工程的吳某,即以其搜集到的解放軍某部在大連的軍用地產資料和有關文件為誘餌,與對方開始了轉讓25萬余平方米軍用地產的談判。今年5月,王憲偉與其「朋友」又偽造了解放軍某總部管理局的委託書、中校軍官身份證,私刻了單位公章、財務專用章,並以「委任」的駐「大連辦事處主任」的身份,與對方簽訂了《土地轉讓合同》和《聯建軍協議書》,分三次收取定金186萬余元。10月底,被害方識破了騙局。接到報案後,大連市公安局沙河口分局經偵大隊與馬欄村派出所聯合作戰,將王憲偉抓獲歸案,追繳部分贓款贓物。在大量的書證、物證面前,王憲偉終於交代了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簽訂虛假合同詐騙巨款的違法犯罪事實。接到報案後,大連市公安局沙河口分局經偵大隊與馬欄村派出所聯合作戰,將王憲偉抓獲歸案,追繳部分贓款贓物。在大量的書證、物證面前,王憲偉終於交代了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簽訂虛假合同詐騙巨款的違法犯罪事實。
試用學過的犯罪心理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1、試分析該詐騙犯的心理成因。
2、分析該該詐騙犯的心理特徵和行為特徵。
參考答案

詐騙的心理成因主要還是在於自己的急於求成:
1、對於自己已經是35歲的青年,剛剛由部隊轉業到地方,無一技能,終於通過「朋友」的關系找到了一份工作,心裡當然是不滿於在一個單位里過上上班族的生活,一心想「賺錢」的念頭時時在提醒著自己尋找機會.
2.當機會來臨的時候,充分的運用著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與對方進行金錢交易來達到兩利得結果,而不顧觸犯法律的罪行.
3.在王憲偉嘗到了甜頭後,進行著更大膽的詐騙行為,此為心貪得結果.

該詐騙犯得心理特徵和行為特徵:
1.詐騙犯得心理特徵是狂想型,一旦機會來臨,不顧一切利用可利用的資源進行著不擇手段的犯罪行為.
2.行為特徵是觸犯了國家法律法規.

D. 心理學,應如何科學地組織課堂,使其能夠持續吸引學生

如何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這是每個老師都非常關注的問題。心理學家網推薦一篇文章或許會對大家有所幫助:打破心理飽和,活躍課堂氣氛
「心理飽和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 著名心理學家王碩和邢遠翔在《做自己的醫生》一書中寫道: 「凡事皆有度,如果人體長期體驗某種情緒,以致超過心理承受的程度,則會導致心理飽和。」心理飽和多為負面效應,比如學生在上午第一、二節課時,情緒飽滿、思維活躍,教學效果很好,但是到了第三、四節課時,學生的精神狀態明顯下降,對上課產生厭倦感,練習出錯率增加,也就是產生了所謂的心理飽和。如何打破學生的這種消極心理狀態呢?
一、巧妙導課,吸引注意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的導入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第一步。一堂思想品德課,頭開得好,就能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迅速活躍課堂。所以,在備課時要特別注意。在課堂上,教師不斷變化課堂的開頭,對學生的引導起著積極的作用。比如,在講授「青少年同違法犯罪做斗爭」這個知識點時,我一進教室就說:今天早上,一個便衣警察抓住了一個正在行竊的小偷!學生馬上把注意力集中了起來,接下來我趁熱打鐵接連發問:假如你看到正在行竊的小偷,你會怎麼做?假如你被偷了,你怎麼做?順理成章地引發了爭論,再引出合法、正確的做法,水到渠成就完成了教學任務。還可以用幽默作為開頭,我們把平時積累的笑話、幽默等在課前給學生放鬆一下,讓他們形成一種上思想品德課很開心的心理暗示。為了刺激他們的求知慾望,有時就故弄玄虛地說,昨天老師在備課時,發現有個問題實在太難理解了。學生一聽,就產生挑戰的慾望,老師都想不通的問題究竟是什麼難題,產生要聽一聽、試一試的學習慾望。總之,教師要根據自己所講的內容,設計各種形式的導人,打動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
二、設計豐富的活動形式,維持學生的熱情
利用良好的開頭,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後,就要考慮該如何維持學生的注意力,課堂不僅是學生求知的場所,也是陶冶情操,充分鍛煉的場所。因此,在設計形式時,一方面要能足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一方面又能給學生充分的鍛煉機會。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機整合。生動的影像資料,新穎的圖片展示或音樂的播放,能開闊學生視野,舒緩學生情緒,豐富學生知識。利用信息技術作為信息加工工具進行整合教學有著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效果。比如在講授「我國的資源和環境問題」時,我向學生展示了樓蘭、羅布泊的圖片,讓學生展開討論,課後讓學生制定一個旅遊計劃或宣傳,學生可以在互聯網上自由搜索,選擇任何自己感興趣的旅遊勝地,收集各種相關的資源,包括文字、圖片、動畫等,根據任務需要進行重新加工,最後用演示文稿展示各自有趣、有理、有創意的旅遊計劃或宣傳,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自己教育了自己,將枯燥無味的課本知識內化為對我國資源環境問題的深刻認識,並轉化為具體的行動。
表演小品。可以是教師編導,學生表演,也可以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在正確理解課本知識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誇張、幽默地表現小故事,不僅讓學生在積極活躍的氣氛中思考問題,活躍學生思維,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可以說是一石擊起千層浪,讓學生在笑聲中真正理解課本知識。比如,在講授「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時,我安排了學生表演小品《買一贈一》,看完表演後,再讓學生根據小品內容分析侵權行為,探索維權方式及途徑,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講故事。可以是老師講,也可以是學生講,可以是典型事例,名人名事,也可以是生活瑣事,總之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講授「收養的法律特徵」時,我介紹了一個案例:陳某是吳某夫婦的養子,結婚生子後拒絕與吳某夫婦共同生活,並且拒絕提供生活費,理由是陳某不是吳某的親生兒子,不用盡贍養義務。學生聽了故事後,紛紛議論,當他們爭論不休時,教師就可以把收養的法律特徵告訴他們,收養關系的父母子女關系等同於血緣關系的父母子女關系。通過故事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分析材料,在鞏固知識點的同時,還能運用已學知識分析現實事例,鍛煉了綜合分析能力,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這個方法是不分成績好壞的,特別是對於學困生來說,感性的事例更能幫助他們理解理性知識,也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培養他們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
知識競賽。對於學生比較熟悉的教學內容,可以通過知識競賽來活躍氣氛,學生在收集資料、搶答問題時鞏固了課本知識,拓展了視野,同時學生也提高了收集、整理資料的實踐能力。比如在講「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的義務」這個知識點時,我先利用電腦信息平台投影了1997年香港回歸和1999年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後再組織了一個關於台灣問題的知識搶答題,效果很好,在激烈的競爭中更加深了學生對「一國兩制」 內涵的理解,增強了學生對早日解決台灣問題的熱切期望。
三、組織各種活動形式時應注意的問題
活躍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活動形式要適合教學目的,切不可舍本求末,為形式而形式。活動形式的運用要掌握時機,掌握效果,在學生精神疲憊,或紀律鬆散,或學生面對困難,或師生關系出現窘迫,或該種活動形式更能讓學生接受教學內容時,就可以採用多種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打破心理飽和,提高學習效果。
深入班級,了解學生,從情感上取得學生的信任。深入班集體,了解學生,與學生和睦相處,從情感上得到學生的認同,這是活躍課堂氣氛的必要條件。「親其師而信其道」,只有學生在情感上接受了教師,教師才能把握住他們的情緒變化和反應,才能了解他們的喜好,視野,從而根據實際情況對課堂氣氛進行調節。
張弛有度,嚴格課堂紀律。在努力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要注意維持課堂紀律,不要給學生產生「活動」就是自由活動,隨意活動的錯覺。我們組織各種活動形式的動機和出發點是消除學生的心理疲勞,刺激他們的求知慾望,是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優化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積流成海,壘土成山」,為著學生能學得更多、學得更好的最終目的,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嘗試,才能真正實現打破心理飽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