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重估哲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重估哲學

發布時間: 2021-01-24 01:06:39

❶ 尼采為什麼要重估一切價值

尼采認為價值體系的根基正在分崩離析,因此提出「重估一切價值」。首先是高呼「上帝已死」,並且對道德譜系做出相應的研究,提出「超人理論」和「你要成為你自己」。本文淺談提出「重估一切價值」的原因,與康德至善輪和某些學者的關於人的本性,慾望等方面持有的觀點和看法,並涉及如何「重估一切價值」,具體的實踐該是如何的。

一、「重估一切價值」提出的原因及線索
尼采因他的那句「上帝已死」[1]而舉世聞名,這也是他提出「重估一切價值」[2]的前提。傑瑞米﹒史坦葛侖認為這句話是「對當時盛行的道德觀念和價值體系發出的感慨。」[3]在尼采看來,價值是一個與生命有關的一個概念。因此,價值的狀況,就是生命的狀況。重估一切價值,就是重估我們生命的條件。尼采重估一切價值的范圍十分廣泛,在這里,我想淺談的是在道德層面的。
尼采認為,價值體系的根基正在分崩離析,我們瀕臨價值危機。他對主人道德和奴隸道德的分析,「超人」概念的提出,讓人看到一個清晰的鏈條,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原因,解決問題。從尼采對「超人」的構想中,對於他對人類未來的展望我們可以略窺一二。正因為今天的道德體系逐漸瓦解,奴隸道德的大行其道,超人的形象代表的是「從人類的暗雲里射出的閃電」,他的使命是根據自己的「強力意志」確定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

二、康德的「至善論」與尼採的「主人道德和奴隸道德」
康德寫到,至善論的道德嚮往有三個「公設」[4]。其一,人在根本上是自由的。其二是神的假定。康德寫到:「我說的道德信仰,意思是要無條件地相信,即便以我們最誠懇的努力仍不能達成的善,神將幫助我們達成。」[5]其三是不朽的假定。在此基礎上,人們幸福「與道德成嚴格比例」也就是說,道德上正直的人將會幸福。人們普遍接受這一觀點,就是我們都是自由的人,相信努力行善必得善果,由於不朽,存在類似於天堂的概念,行惡之人因不朽的存在而遭到報應。
這跟尼采提出的「主人道德和奴隸道德」有微妙的相聯系之處。尼采認為,奴隸們出於怨恨的心理, 否定生活中一切有價值而得不到的東西——權力、財富、享受、強健、智慧, 並以「 最後的審判」的教義來恐嚇強者, 用「天國和地獄」的區分進行復仇。尼采說, 基督教的復仇精神是從無能和忌妒中生長出來的仇恨,也就是說,奴隸在道德上的反抗始於怨恨創造和產生價值。主人道德特點:積極進取,特立獨行。崇尚強大,鄙視柔弱。追求創新,拒絕平庸。奴隸道德:同情,仁慈和謙卑被看成是美德,而強者和獨立不羈的人則被看成是危險人物。[6]

三、引發關於「善與惡」的問題
這就引發一系列問題。康德所認為的「道德上正直」是怎樣的?幸福又如何理解?如何區分善與惡?強者所有的權力、財富、享受等對於奴隸們而言,是屬於惡嗎?尼采說,善,凡是增強我們人類力量的東西,強力意志及本身;惡,凡是來自柔弱的東西;幸福,一種力量的增長和阻力被克服的感覺。
普羅大眾更傾向於接受康德至善輪的道德嚮往的三個公設。也許在每種事物蔚為潮流的時候,人們總是寧願隱身於大眾之中。
但是尼采指出,現存的道德價值是使人無法成為真正的自己的最大障礙。因為任何道德功能都是為了約束和制服人的激情。但是尼采反對的不是道德本身,他只是反對道德的普遍性,肯定道德個別的歷史普遍性。他是要反對扼殺生命的道德。因為在他看來,道德和宗教無不以否定個體本性和自我為目的。他響亮地喊出「你要成為你自己!」也曾感慨「內心的順從和依附,正是你我的不幸之所在。」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情慾比禁慾和偽善要好;誠實,即便是惡意的誠實也比因恪守道德而失去自我要好。自由的人,完全成為自己的人,意識到和肯定人的本性的人,可能為善,也可能為惡,然而不自由的人,忽視或否定人的本性則是玷污人之本性?

四、人的本性
這就涉及到「人的本性」或者說「人的本質」這一問題。叔本華認為人的本質是意志,意志是無意識的,是一種盲目的,不可遏止的欲求和沖動。那麼人生就是在慾望和慾望實現之間的循環。而慾望具有暫時性,不滿足時產生痛苦,暫時滿足又產生新慾望。但慾望完全滿足產生無聊和空虛,更痛苦。薩特說,人是一堆無用的慾望。
在叔本華和薩特這兩位哲學家看來,慾望是虛幻的。而在大眾看來,慾望是惡,是人間一切壞事的根源,比如說,導致犯罪和戰爭。
莎士比亞曾對生命做出這樣的嘲諷:「充滿了聲音和狂熱,裡面空無一物。」[7]可是,我們不能否認,這種人的慾望裡面的聲音,狂熱包含一種積極進取的態度,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生命無非就是慾望,否定了慾望,也就否定了生命。
但人們就是愛否定慾望,不承認人的本質、本性上有一種盲目的,不可遏止的欲求和沖動。正如叔本華提出為了解除這種「人生如同鍾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擺動」[8],就要做到物我兩忘,四大皆空的否定意志。但實際上他沒有做到。

❷ 分類:(哲學)關於尼採的「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里的這段話求解答。。。。。

強者要求自衛——這里的自衛指的是維護自己的強者地位,即不與弱者回淪為一談答。因而強者寧願分裂,因為和弱者的統一會淡化自己的「強者」狀態,或者說——稀釋,甚至於,和弱者的聯系也會稀釋自己的「強者」狀態。因而這里的分裂要理解為「獨立」,或者是「不統一」,同樣的,在分裂的這個過程中,強者的力——即生命力將會積聚。

❸ 為什麼尼采要重估一切價值

尼采認為價值體系的根基正在分崩離析,因此提出「重估一切價值」。首先是高呼「上帝已死」,並且對道德譜系做出相應的研究,提出「超人理論」和「你要成為你自己」。本文淺談提出「重估一切價值」的原因,與康德至善輪和某些學者的關於人的本性,慾望等方面持有的觀點和看法,並涉及如何「重估一切價值」,具體的實踐該是如何的。

一、「重估一切價值」提出的原因及線索
尼采因他的那句「上帝已死」[1]而舉世聞名,這也是他提出「重估一切價值」[2]的前提。傑瑞米﹒史坦葛侖認為這句話是「對當時盛行的道德觀念和價值體系發出的感慨。」[3]在尼采看來,價值是一個與生命有關的一個概念。因此,價值的狀況,就是生命的狀況。重估一切價值,就是重估我們生命的條件。尼采重估一切價值的范圍十分廣泛,在這里,我想淺談的是在道德層面的。
尼采認為,價值體系的根基正在分崩離析,我們瀕臨價值危機。他對主人道德和奴隸道德的分析,「超人」概念的提出,讓人看到一個清晰的鏈條,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原因,解決問題。從尼采對「超人」的構想中,對於他對人類未來的展望我們可以略窺一二。正因為今天的道德體系逐漸瓦解,奴隸道德的大行其道,超人的形象代表的是「從人類的暗雲里射出的閃電」,他的使命是根據自己的「強力意志」確定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

二、康德的「至善論」與尼採的「主人道德和奴隸道德」
康德寫到,至善論的道德嚮往有三個「公設」[4]。其一,人在根本上是自由的。其二是神的假定。康德寫到:「我說的道德信仰,意思是要無條件地相信,即便以我們最誠懇的努力仍不能達成的善,神將幫助我們達成。」[5]其三是不朽的假定。在此基礎上,人們幸福「與道德成嚴格比例」也就是說,道德上正直的人將會幸福。人們普遍接受這一觀點,就是我們都是自由的人,相信努力行善必得善果,由於不朽,存在類似於天堂的概念,行惡之人因不朽的存在而遭到報應。
這跟尼采提出的「主人道德和奴隸道德」有微妙的相聯系之處。尼采認為,奴隸們出於怨恨的心理, 否定生活中一切有價值而得不到的東西——權力、財富、享受、強健、智慧, 並以「 最後的審判」的教義來恐嚇強者, 用「天國和地獄」的區分進行復仇。尼采說, 基督教的復仇精神是從無能和忌妒中生長出來的仇恨,也就是說,奴隸在道德上的反抗始於怨恨創造和產生價值。主人道德特點:積極進取,特立獨行。崇尚強大,鄙視柔弱。追求創新,拒絕平庸。奴隸道德:同情,仁慈和謙卑被看成是美德,而強者和獨立不羈的人則被看成是危險人物。[6]

三、引發關於「善與惡」的問題
這就引發一系列問題。康德所認為的「道德上正直」是怎樣的?幸福又如何理解?如何區分善與惡?強者所有的權力、財富、享受等對於奴隸們而言,是屬於惡嗎?尼采說,善,凡是增強我們人類力量的東西,強力意志及本身;惡,凡是來自柔弱的東西;幸福,一種力量的增長和阻力被克服的感覺。
普羅大眾更傾向於接受康德至善輪的道德嚮往的三個公設。也許在每種事物蔚為潮流的時候,人們總是寧願隱身於大眾之中。
但是尼采指出,現存的道德價值是使人無法成為真正的自己的最大障礙。因為任何道德功能都是為了約束和制服人的激情。但是尼采反對的不是道德本身,他只是反對道德的普遍性,肯定道德個別的歷史普遍性。他是要反對扼殺生命的道德。因為在他看來,道德和宗教無不以否定個體本性和自我為目的。他響亮地喊出「你要成為你自己!」也曾感慨「內心的順從和依附,正是你我的不幸之所在。」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情慾比禁慾和偽善要好;誠實,即便是惡意的誠實也比因恪守道德而失去自我要好。自由的人,完全成為自己的人,意識到和肯定人的本性的人,可能為善,也可能為惡,然而不自由的人,忽視或否定人的本性則是玷污人之本性?

四、人的本性
這就涉及到「人的本性」或者說「人的本質」這一問題。叔本華認為人的本質是意志,意志是無意識的,是一種盲目的,不可遏止的欲求和沖動。那麼人生就是在慾望和慾望實現之間的循環。而慾望具有暫時性,不滿足時產生痛苦,暫時滿足又產生新慾望。但慾望完全滿足產生無聊和空虛,更痛苦。薩特說,人是一堆無用的慾望。
在叔本華和薩特這兩位哲學家看來,慾望是虛幻的。而在大眾看來,慾望是惡,是人間一切壞事的根源,比如說,導致犯罪和戰爭。
莎士比亞曾對生命做出這樣的嘲諷:「充滿了聲音和狂熱,裡面空無一物。」[7]可是,我們不能否認,這種人的慾望裡面的聲音,狂熱包含一種積極進取的態度,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生命無非就是慾望,否定了慾望,也就否定了生命。
但人們就是愛否定慾望,不承認人的本質、本性上有一種盲目的,不可遏止的欲求和沖動。正如叔本華提出為了解除這種「人生如同鍾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擺動」[8],就要做到物我兩忘,四大皆空的否定意志。但實際上他沒有做到。連著名的基督教教父聖﹒奧古斯丁都說「請賜予我

❹ 近代西方哲學的尼采哲學

查拉斯圖拉如是說:查拉圖特拉斯下了山,向世人布他的道:上帝死了!——人之偉大 ,在於其為橋梁而是非目的。人是一根繩子,系於禽獸與超人之間。……? 《查》便是這樣開頭的。這是一本滲透著哲人睿智的書,一本噴涌著詩人激情的書——一本 屬於永恆的書。
一、偶像的黃昏。二、哲學中的「理性」。三、「真正的世界」如何終於變成了寓言。四、作為反自然的道德。五、四種大謬誤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 六、人類的「改善者」 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 七、德國人缺少什麼 。八、一個不合時宜的漫遊。
悲劇的誕生卷 尼采 :為了,鑒於我們審美大眾的特殊性質,我對集中在這篇論文里的思想會引起的種種可能的懷疑、興奮和誤解,要敬而遠之;而且,為了我能夠懷著同樣靜觀的快感——這種快感像我興高采烈的時光之化石似的在每一頁上都留下標志——來寫此文的前言;因此,我設想您,我最敬愛的朋友。

❺ 尼采關於「重估一切價值」的思想及其意義

你的思想及其意義我就不分開答了
這樣問也是多餘
我們自出生就是 一個空白專的頭腦
從而都得屬接受外界的一切
所以前人的經驗便變成了我們的鎖鏈
我們無法突破他 而且一個空白的頭腦也渴望拿東西來充實
尼采說是一個要希望負重的駱駝
之後 就會發現自己被太多的傳統觀念 或者說是腐敗的觀念說壓制
沒有自我 沒有個性 沒有創造
於是 駱駝變成獅子 要打敗巨龍 這也是尼采自己說的
巨龍就是傳統的觀念 腐敗的思想了
獅子說:我要 巨龍則說:你應該
也就是說巨龍不斷要求獅子做什麼 獅子卻反對 獅子要自己創造 價值
他要重估一切價值!
之後 獅子變成小孩 一個自轉的輪子
小孩便是擺脫 了所有束縛的境界 是一個自我創造的人
一個自轉之輪
夠清楚吧 ?

❻ 用尼採的重估道德價值分析有人倒地扶不扶

尼采認為價值體系的根基正在分崩離析,因此提出「重估一切價值」。首先是高呼「上帝已死」,並且對道德譜系做出相應的研究,提出「超人理論」和「你要成為你自己」。本文淺談提出「重估一切價值」的原因,與康德至善輪和某些學者的關於人的本性,慾望等方面持有的觀點和看法,並涉及如何「重估一切價值」,具體的實踐該是如何的。

一、「重估一切價值」提出的原因及線索
尼采因他的那句「上帝已死」[1]而舉世聞名,這也是他提出「重估一切價值」[2]的前提。傑瑞米﹒史坦葛侖認為這句話是「對當時盛行的道德觀念和價值體系發出的感慨。」[3]在尼采看來,價值是一個與生命有關的一個概念。因此,價值的狀況,就是生命的狀況。重估一切價值,就是重估我們生命的條件。尼采重估一切價值的范圍十分廣泛,在這里,我想淺談的是在道德層面的。
尼采認為,價值體系的根基正在分崩離析,我們瀕臨價值危機。他對主人道德和奴隸道德的分析,「超人」概念的提出,讓人看到一個清晰的鏈條,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原因,解決問題。從尼采對「超人」的構想中,對於他對人類未來的展望我們可以略窺一二。正因為今天的道德體系逐漸瓦解,奴隸道德的大行其道,超人的形象代表的是「從人類的暗雲里射出的閃電」,他的使命是根據自己的「強力意志」確定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

二、康德的「至善論」與尼採的「主人道德和奴隸道德」
康德寫到,至善論的道德嚮往有三個「公設」[4]。其一,人在根本上是自由的。其二是神的假定。康德寫到:「我說的道德信仰,意思是要無條件地相信,即便以我們最誠懇的努力仍不能達成的善,神將幫助我們達成。」[5]其三是不朽的假定。在此基礎上,人們幸福「與道德成嚴格比例」也就是說,道德上正直的人將會幸福。人們普遍接受這一觀點,就是我們都是自由的人,相信努力行善必得善果,由於不朽,存在類似於天堂的概念,行惡之人因不朽的存在而遭到報應。
這跟尼采提出的「主人道德和奴隸道德」有微妙的相聯系之處。尼采認為,奴隸們出於怨恨的心理, 否定生活中一切有價值而得不到的東西——權力、財富、享受、強健、智慧, 並以「 最後的審判」的教義來恐嚇強者, 用「天國和地獄」的區分進行復仇。尼采說, 基督教的復仇精神是從無能和忌妒中生長出來的仇恨,也就是說,奴隸在道德上的反抗始於怨恨創造和產生價值。主人道德特點:積極進取,特立獨行。崇尚強大,鄙視柔弱。追求創新,拒絕平庸。奴隸道德:同情,仁慈和謙卑被看成是美德,而強者和獨立不羈的人則被看成是危險人物。[6]

三、引發關於「善與惡」的問題
這就引發一系列問題。康德所認為的「道德上正直」是怎樣的?幸福又如何理解?如何區分善與惡?強者所有的權力、財富、享受等對於奴隸們而言,是屬於惡嗎?尼采說,善,凡是增強我們人類力量的東西,強力意志及本身;惡,凡是來自柔弱的東西;幸福,一種力量的增長和阻力被克服的感覺。
普羅大眾更傾向於接受康德至善輪的道德嚮往的三個公設。也許在每種事物蔚為潮流的時候,人們總是寧願隱身於大眾之中。
但是尼采指出,現存的道德價值是使人無法成為真正的自己的最大障礙。因為任何道德功能都是為了約束和制服人的激情。但是尼采反對的不是道德本身,他只是反對道德的普遍性,肯定道德個別的歷史普遍性。他是要反對扼殺生命的道德。因為在他看來,道德和宗教無不以否定個體本性和自我為目的。他響亮地喊出「你要成為你自己!」也曾感慨「內心的順從和依附,正是你我的不幸之所在。」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情慾比禁慾和偽善要好;誠實,即便是惡意的誠實也比因恪守道德而失去自我要好。自由的人,完全成為自己的人,意識到和肯定人的本性的人,可能為善,也可能為惡,然而不自由的人,忽視或否定人的本性則是玷污人之本性?

四、人的本性
這就涉及到「人的本性」或者說「人的本質」這一問題。叔本華認為人的本質是意志,意志是無意識的,是一種盲目的,不可遏止的欲求和沖動。那麼人生就是在慾望和慾望實現之間的循環。而慾望具有暫時性,不滿足時產生痛苦,暫時滿足又產生新慾望。但慾望完全滿足產生無聊和空虛,更痛苦。薩特說,人是一堆無用的慾望。
在叔本華和薩特這兩位哲學家看來,慾望是虛幻的。而在大眾看來,慾望是惡,是人間一切壞事的根源,比如說,導致犯罪和戰爭。
莎士比亞曾對生命做出這樣的嘲諷:「充滿了聲音和狂熱,裡面空無一物。」[7]可是,我們不能否認,這種人的慾望裡面的聲音,狂熱包含一種積極進取的態度,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生命無非就是慾望,否定了慾望,也就否定了生命。
但人們就是愛否定慾望,不承認人的本質、本性上有一種盲目的,不可遏止的欲求和沖動。正如叔本華提出為了解除這種「人生如同鍾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擺動」[8],就要做到物我兩忘,四大皆空的否定意志。但實際上他沒有做到。連著名的基督教教父聖﹒奧古斯丁都說「請賜予我純潔,讓我節欲,但不要現在賜予。」
我國古代不少文人,常言要退隱,要清靜,但仍然活躍與官場上。於是便有了「相逢盡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見一人」的諷刺。一說也許是因為深厚的愛國情操,再說這只是自我排遣的借口,一種心靈的安慰。也就是說,人是不能忽視和擺脫心中的欲求的。

五、承認、肯定並平衡內心的欲求
但我們真正需要的,應該是順從內心,並且使內心沖突達到最小化。周國平,當代著名哲學家,則給出「怎麼辦」的解釋。他說在這里,我們需要請出兩個重要的角色。一個是靈魂,它是慾望的導師,引導慾望的升華,於是人類有了藝術,道德,宗教。另一個是理性,它是慾望的管家,對於慾望加以管理,於是人類有了法律。因此他指出,人類的一切玩意兒都是慾望本身創造或者是為了對付慾望而創造的。慾望,是人生舞台上的主角。
有人從女人的角度談慾望說到,總給自己買昂貴內衣的女人是愛享受,總給自己買護膚品的女人是愛自我,總給自己買鞋包的女人是愛生活,總給自己買化妝品的女人是愛漂亮……什麼都不愛買的女人是沒前途的。無欲無求不一定是強大,也有可能是迷茫。那麼大眾為何要遏止自己的慾望,用所謂的道德標准掩蓋自己的本性?我們要做的不是掩蓋,不是警示自己要無欲無求才是道德的高尚,而是適度的控制足矣。
周國平先生曾談及類似於控制的問題。他說,「我身上有兩個自我。一個好動 ,什麼都要嘗試,什麼都想經歷。另一個喜靜,對一切加以審視和消化。這另一個自我,彷彿是他把我派遣到人世間活動,同時又始終關切地把我置於他的視野范圍之內,隨時把我准備召回他的身邊。即使我再世上遭受最悲慘的災難和失敗,只要識得返回他的途徑,我就不會全軍覆沒。」正如明代文學家洪應明《菜根譚》所著,「宇宙內事,要力擔當,又要善擺脫。不但當則無經世之事業,不擺脫則無出世之襟期。」[9]

六、人的第二性
人的本質,是人的第一性,我們必須承認且尊重。但同時人也是需要第二性的。人類之間的相處,除了要完全成為自己,做一個自由的人之外,也需要愛人的心,這是人的第二性。我們可以理解為,為了維持第一性的發展,必須有第二性的支撐。在《伍迪﹒艾倫與哲學》中提到,我們所在的宇宙是盲目的,毫無同情,全然漠視公正和人類的幸福。他認為人要是看透了自然界的無情,就要通過建立愛的關系,讓自己的生活值得過下去。[10]
上海著名女作家素素在《生命是一種緣》中說到,我們要「直到把故意忽略一切丑惡,殘酷,陰暗與不合理變成一種本能,這世界才會出現讓人活下去的無窮誘惑。」[11]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咋聽之下以為甚有道理,只能感慨,這也是我們的無奈。我們容忍,我們忍耐,當代的人們隱於大眾,更多體現的是奴隸道德,遏止人的本性,否定生命的慾望,使尼采不得不呼喚「你要成為你自己!」和「重估一切價值」

七、如果「重估一切價值」
然而「重估」「一切」這些字眼讓人們懼怕。人應該該活得真實。真實不是在世界某個地方,而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一種態度,是我們終於為自己找到的一種生活信念和准則。我們揚起了「重估一切價值」的塵土,卻又看不見前方的路。正如喬治貝萊克所說,「我們先揚起塵土,然後抱怨自己看不見。」雖然尼采提出「超人」的概念,但是卻是難以踐行。
那麼我們不得不又一次思考,重估是否意味著新的建立?
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君。」[12]這句話可以理解為這樣,魚生活在水中,不覺得水的重要性,人活在空氣里,不會刻意強調空氣的重要性,換言之,若大道興隆,仁義自然在其中,自然不會有崇尚仁義的必要,等到崇尚仁義的時候,社會已經變得不淳樸了。某種道德行為的表彰,正是由於特別欠缺,正如現今的好人好事表彰,是因為它們極其罕有。這似乎跟尼採的「任何道德功能都是為了約束和制服人的激情。」有著微妙的聯系。一切的道德功能准則是人強加上去的,建立虛構之上。
同時,老子還指出,最好的政策應該是「清靜無為」的政策,老子「無為」論給後人的有一定的有益啟示。要讓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安定大治,就像對待井水一樣,攪動得越凶,殘渣敗葉就越是泛起,水就越是混濁,最好的辦法不是去放什麼漂白粉之類的,而是停止施加外力,讓它自己慢慢平靜下來,這樣井水就會自然清靜了。也就是說不要施加過多的外力,順人的本性發展,社會能達到最大的平和。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與尼採的「成為你自己!」不謀而合。
「重估一切價值」的提出,最重要也許應該是讓人們意識到現存的缺陷與危機,認識自己,關注個體。「重估一切價值」也在其他方面的體現著其深刻的意義,它裡面蘊含著的是一種發展,一種前進,與時俱進的精神。

❼ 尼採的超人哲學到底是什麼

尼采提出的最主要問題是:在傳統價值全面崩潰的時代,人如何重新確立生活的意義。尼采專正是在追尋這個問屬題答案的過程中,提出了他的「超人」哲學。 尼采所宣稱的「超人」是在他宣稱「上帝死了,要對一切傳統道德文化進行重估」 的基礎之上,用新的世界觀、人生觀構建新的價值體系的人。超人具有不同於傳統的和流行的道德的一種全新的道德,是最能體現生命意志的人,是最具有旺盛創造力的人,是生活中的強者。尼采所指的「超人」形象大致可以概括為:超人是超越自身、超越弱者的人,他能充分表現自己、主宰平庸之輩;超人是真理與道德的准繩,是規范與價值的創造者;超人是自由的、自私的、自足的;超人面對人類最大的痛苦和最大的希望;超人是在不利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憎恨、嫉妒、頑固、懷疑、嚴酷、貪婪和暴力只能使超人更堅強。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尼采所說的超人不是那種卑微瑣碎軟弱無力的人,超人是充實豐富偉大而完全的人。不過,尼采並沒有把超人看作是絕對的 ,他所說的超人和與超人相對的「末人」, 「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超人既能自我超越,又能超越別的。

❽ 英國哲學家羅素認為"啟蒙運動本質上是對有獨立見解的知識活動的價值重估",他在

我選b。羅素研復究的核心是:實制在論,並始終強調現代邏輯學和科學的重要性,批判唯心論,因此被認為是與弗雷格、維特根斯坦和懷特海一同創建了分析哲學。而分析是建立在理性思維和獨立見解的基礎上的,與科學發展並無關系。科學發展可以作為分析哲學的一個內容,而並不是核心內容和前提。

❾ 尼采哲學的特點和主要思想

唯意志論特點是公開拒絕科學,宣揚神秘主義。把意志自由和道德現象看作不受客內觀規律和社會環境容制約的東西,用意志自由來解釋宇宙和人生的各種問題。尼採的唯意志論哲學價值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尼采繼承了啟蒙運動的精髓,反映了現代意識的覺醒。

對人生價值的積極肯定,引發了人們對人生意義人生價值的思考,重新定位人生;對工具理性和工業文明的否定性批判,開啟了現代非理性主義思潮。另一方面,對理性的批判,對傳統的否定也存在著片面性,這正是後現代主義欣賞的一面。

(9)重估哲學擴展閱讀

意志也是生物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腸胃、利爪、肌肉、性器官都是意志促使生物發展出來的。理性是意志的奴僕和工具,如沒有理性的動物照樣生存得很好,人之初並無理性可言,只是後來需要體現意志時意志才造出了理性。但理性是不可能認識到世界的本質的,直覺才是認識世界的途徑。

叔本華研究過印度哲學,受印度佛學影響較大,認為科學和哲學在意志領域達到了極限,只有依靠神秘的洞察力才能領悟到意志的本性。因此人的最高目的是以禁慾為起點,爾後忘我,最後忘掉一切,進入到空幻境界,這樣才能超脫生存意志及其一切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