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经济学计算公式汇总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经济学计算公式汇总

发布时间: 2021-03-14 00:12:13

Ⅰ 求宏观经济学 公式 概念 整理大全,注意,请整理好

用的教材是国内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 不一样的教材的话 就不要看章节的标题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含义。
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它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
2.GDP测度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地域概念。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二、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不同于GDP是一个地域概念。
三、GNP/GDP的三种核算方法。
A.支出法:支出法是从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最终产品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
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净出口(X-M)
说明:
a.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出。
b.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和存货投资两大类。这里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净投资-总投资-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是指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损耗。
c.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救济金等)不计。
d.净出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
B.收入法:收入法是从居民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收入法又称成本法,包括以下几项:
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3.公司税前利润;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5.资本折旧。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C.生产法(书上应该不作要求)
名义GDP、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实际GDP*GDP折算指数
四、储蓄-投资恒等式
两部门经济支出:Y=C+I(消费+投资) 收入:Y=C+S(消费+储蓄) 收入=支出 所以,I=S
三部门经济支出:Y=C+I+G收入:Y=C+S+T,其中:T=To- TR To—全部税金收入 TR—政府转移支付 T—政府净收入 即:I=S+(T-G)=私人储蓄+政府储蓄
四部门经济支出:Y=C+I+G+NX收入:Y=C+S+T+Kr 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所以 I=S+(T-G)+(Kr-NX) 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凯恩斯消费理论
1、消费、储蓄和收入
2、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韩旭互为补数,和为收入。
第二,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S<MPS,表现在图形上,在y0的右方,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成的射线的斜率总小于储蓄曲线上改点的斜率。
第三,APC和APS的和恒等于1,MPC和MPS的和也恒等于
1. 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成为边际消费倾向(MPC).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APC=c/y;
二、几种常见的消费理论
1.绝对收入假说
绝对收入假说也称为绝对收入理论、绝对收入假设、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种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2.相对收入假说
消费者会根据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决定的。消费者倾向于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但当收入降低时却难以减少消费,这就被成为“棘轮效应”。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的消费水准的影响,这就是“示范效应”。
3.生命周期假说
由莫迪利安尼提出,强调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开支,达到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消费函数为C=aWR+cYL。WR表示实际财富,a表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工作收入,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4.永久收入假说
由弗里德曼提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其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的。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利率、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
三、国民收入的决定
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思想: 在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 总产出(或总收入)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四、税收固定时的各种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使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即当政府支出每增加1元时,税收收入也增加1元,即政府的预算仍然是平衡的。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kb= 1/(1-β)+(-β)/(1-β)=1
五、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
乘数的计算及其运用

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的定义及其计算
通货膨胀缺口指实际总需求水平大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所形成的缺口。或,指在充分就业经济中投资超过储蓄的差额,即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的差额。
在存在通货膨胀缺口的情况下,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的价值超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够生产的价值。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投资的决定
资本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公式见书P412.
托宾“q”说
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这个比率为q。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企业的成本。
q<1,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企业便宜,不会有投资。
q>1,说明新建企业比买旧企业便宜,因此有新投资。当q较高时,投资需求会较大。
二、利率的决定
货币需求动机
第一,交易动机,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第二,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以外事件而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第三,投机动机,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流动偏好陷阱(凯恩斯陷阱)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只会跌落,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有了货币也绝不肯去买有价证券以免债券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 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可以调节个人和企业可支配收入;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2. 什么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 变动货币提供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期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
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利率的上升,进而抑制私人投资和消费,这就是“挤出效应”。
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第一,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支出乘数主要决定于边际消费倾向。
第二,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中k的大小。K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第三,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中的h的大小。H越大,挤出效应越小。
第四,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货币幻觉:人们对货币的名义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作出反应。当物价和货币收入以相同比例提高或物价上升的幅度超过货币收入增加的幅度,实际收入不变或减少了,但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视物价的上升,因此不会减少反而增加了对商品的购买,即消费者存在“货币幻觉”。或者:物价上涨,虽名义工资未变,但实际工资下降了,工人如仍像物价未变时一样提供劳动,就是只对用货币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即工人存在“货币幻觉”。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
充分就业 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价格稳定 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
二、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
1. 自动稳定器
定义: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机制:
(1)税收的自动变化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它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经济波动幅度,并无法消除经济波动。
2、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定义:政府审时度势,斟酌使用,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1)时滞:认识总需求的变化,变动财政政策以 及乘数作用的发挥,都需要时间。
(2)不确定性:一是乘数大小难以准确确定;二是政策作用达到预定目标究竟需要多少时间,其间总需求水平可能发生变化。
(3)外在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扰。
(4)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三、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狭义的货币供给为硬币、纸币和活期存款。前两者称为通货(Cu) 。
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以库存现金或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的形式保留的、用于应付存款人随时提现的那部分流动资产储备。
法定准备率:即存款准备金比率,就是存款准备金占银行吸收存款总量的比例。
1、活期存款的货币创造机制
D=R/rd
货币创造乘数:k=1/ rd
D为活期存款总额
R为原始存款
rd为存款准备率
2、存款创造过程中的“漏出”
(1)超额准备金率re :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
D=R/(rd + re)
k=1 /(rd + re )
实际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2)通货-存款比率rc :通货对存款的比率。
D=R/(rd + re + rc)
k=1/(rd + re + rc)
3、基础货币
定义: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用非Cu表示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用Rd表示法定准备金,用Re表示超额准备金,用H表示基础货币,则有:H=Cu+Rd+Re。这是商业银行借以扩张货币的基础。
货币创造乘数:基础货币能带来货币供给的扩张倍数。
四、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1、法定准备金率
2、调整再贴现率——最早使用的政策
3、公开市场业务——应用最广泛的工具

第十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模型
一、AD曲线为什么会向右下倾斜?
几大效应、公式推导、图形推导
A.利率效应 价格总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成反向变动的情况。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变化,价格上升使货币需求增加时,利率就会上升。利率上升,投资水平下降,因而使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
B.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民的消费水平相应减少。
C.汇率效应 开放经济中,一国价格水平下降,短期在名义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进口商品相对价格上升,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相对价格下降,带来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增加。
简单起见,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只考虑利率效应。总需求曲线可以由IS-LM图推导。
AD曲线移动:影响因素、移动方向
除了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果对总需求产生了影响,就会使得总需求曲线发生整条线的移动,重点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带来的总需求的移动。无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曲线向右移动。
二、AS曲线为什么会向右上方倾斜?
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划分的原因、政策含义)
1.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古典假设下,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能改变产量,而只能造成物价上涨。
2.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只要国民收入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3.在通常的或常规的情况下,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价格水平越高,总供给水平越大。
AS曲线移动:影响因素、移动方向
A总需求变动
短期内总需求增加,产出水平上升,价格水平也上升;总需求减少,产出水平下降,价格水平也下降。
长期总需求的变动只改变价格水平,产出水平稳定在充分就业产量。
B总供给变动
短期内总供给增加,产出水平上升,价格水平下降;总供给减少,产出水平下降,价格水平上升。
长期变化会使得产量接近于自然率产量水平。
三、利用AS-AD模型作图描述经济的各个阶段
书上P497-499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 有关失业
A. 失业的分类
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由于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3.)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4.)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状态。
B 奥肯定律
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
2. 有关通货膨胀
A 概念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B 衡量指标
1) 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2 ) 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Procer Price Index),是衡量制造商和农场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价格指数。它主要反映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化状况,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成本价格变化情况
3 ) GDP平减指数指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GDP(现价GDP)增长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即不变价GDP(constant-price GDP)或实质GDP)增长之商。该指数也用来计算GDP的组成部分,如个人消费开支。它的计算基础比CPI更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是对价格水平最宏观测量。
C 分类
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MV=PY。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且收入处于其潜在的水平上,则通货膨胀的产生主要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
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

4.)结构性通货膨胀 由于特定的经济制度、控制系统、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等结构性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3. 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货币发行过多
需求拉动
成本推进
结构性
通货膨胀惯性(螺旋)
5. 菲利普斯曲线
定义 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
短期与长期关系(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垂直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垂线,在长期中,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替换关系。
在短期中,当通胀率不工人没有形成预期的话,通胀与失业存在替代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们会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于是形成更高的通胀率,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便是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此时还未形成新的预期,即更高的通胀率与失业率仍然存在替代关系。但在长期中,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长期预期),上述过程将不断继续下去,工人预期的通胀率与实际通胀率迟早会一致,这时工人要求改变名义工资,以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企业不会增加生产和就业,较高的通胀也就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菲利普斯曲线于是演变成一条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垂线,即为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不存在失业和通胀之间的替代关系,从长期来看,政府运用扩张性政策,不但不会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胀率不断上升。

6. 通货膨胀的治理(政策)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人为地制造衰退,既然通货膨胀是由于超额需求总需求所致,那么降低总需求水平,增加失业,减少产出,会使得通货膨胀率降低,制造的衰退幅度越大,通货膨胀率下降速度越快。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收入政策,政府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对货币收入和价格采取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政策,借助于工资价格管制、收入指数化和一定的税收政策实现。
3)通货膨胀的成因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因而政府逆转通货膨胀的政策也并非单一的,往往是多种政策搭配使用。
附上:通货膨胀率计算公式

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Ⅱ 高一政治中经济学的计算公式

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一)知识储备: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商品价值总量=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商品使用价值量即商品数量。

二、关于纸币发行量的计算问题
一)知识储备: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无论发行多少纸币,它的总体购买力都只能与实际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一致。纸币的贬值程度即纸币贬值率的计算公式是纸币贬值率=(1-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量)×100%
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是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纸币贬值率=(1-100/200)×100%=50%。
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纸币贬值率越高,物价上涨率也就越高。物价上涨率的计算公式是:
物价上涨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1)×100%
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物价上涨率=(200/100 -1)×100%=100%。
还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价格上涨率是从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
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现期物价水平(贬值是由高到底,以现期物价水平为基数)

三、关于外汇汇率、币值的计算问题
一)知识储备: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如1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
如果某一国货币汇率升高,即意味着相同数量的该国货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其他国家的货币,该国货币升值了。(外汇汇率上升,说明人民币贬值;反之,人民币汇率升值,说明外币贬值)

四、考察互补商品的需求变化
一)知识储备:在替代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会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减少。
总之,替代商品价格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化是同方向的;互补商品价格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化是反方向的。

五、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题
一)知识储备: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物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六、关于存款利息的计算问题
一)知识储备: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七、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问题
一)知识储备: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利息率。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用分式表示,就是: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

八、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计算问题
一)知识储备: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而企业利润用公式表示则是: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可见,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只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利润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超过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反之,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了;如果二者的增长幅度一致,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

九、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题
一) 知识储备
按劳分配所得:即在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中劳动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注:在农村中承包集体土地劳动经营所得也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所得(即个体经济的老板生产经营的税后收入)
三 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技术、资本、土地、劳动力、管理、信息)

十、关于增值税的计算问题
一)知识储备:增值税的计税方法是:企业商品销售额×税率- 上一环节已纳税金。
营业税是以纳税人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十一、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问题
一)知识储备:个人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它对个人工资、薪金的缴纳是月收入扣除2000元后的余额。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
税法规定,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十二、经济生活中正(反)方向变动关系
一)知识储备:
1、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正方向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反方向变动)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正方向变动;)与社会劳动生率成反比(反方向变动)
3、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正方向变动),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反方向变动)
4、一般说来,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成反方向变动(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跌,需求量上升)
5、替代商品价格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化是同方向的;互补商品价格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化是反方向的
6、消费水平,在其他条年不变的情况下,与居民的收入成正方向变化,与物价总体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7、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成反方向变动
8、人们生活水平高低与恩格尔系数大小成反方向变动
9、存款利息与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成正方向变动,在其它条年不变情况下与利息税成反方向变动
10、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正方向),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反方向)
11效率与资源有效利用率成正方向变化

Ⅲ 求微观经济学公式总结

我是学经济学的,西方经济学最难的不是公式和算式,其实只要你知道了一些规律,其实记住几个重要公式就什么都可以解决了.最点是它的一些理论的解释和分析,还有它所包含的图形的分析,包括它的变化趋势等等,要想学好这门,不看书是不可能的,还有你要每个字的看,理解是关键,有的时候要是你理解了,甚至都不需要再背了.对于文科生也不是难的,加油~

西方经济学:就是从外国引进的的,主要是西方经济思想
微观经济学:讨论的主要是微观层面经济学,立场一般是企业或者叫厂商
宏观经济学:讨论的是宏观层面问题,一般是针对国家层面
目前的书通常都是这样的公式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事实上也并不完全是这样,比如社会主经济学也是既有宏观也有微观
够不够清楚呀?如果不懂你再问吧
巧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公式
(1)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数量 X 物价水平)/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当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后,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到其支付总额-延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支付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2)率
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剥削劳动的程度 揭示资本家的剥削
m’= m/v =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利润率:衡量资本增值程度 掩盖资本家的剥削 p’= m/(c+v)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
利润率与c/v(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
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
利润率与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成正比
年剩余价值率:衡量一年中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
M’=年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m’v n/v=m’n

年利润率:衡量一年中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 p’=M/(c+v)
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 衡量借贷资本的增值程度
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自有资本 衡量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增值程度
平均利润率:取决于各部门利润率 社会预付资本在各部门中所占比例
(3)剩余价值形式公式:
超额剩余价值 = 商品社会价值 - 商品个别价值
超额利润 = 商品社会价格 - 商品个别价格
生产价格 = 生产成本 + 平均利润
股票价格 = 股息 / 利率 土地价格 = 地租 / 利率
(4)地租
级差地租 = 劣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 - 优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
绝对地租 = 农产品价值 - 社会生产价格
(5)资本理论
资本周转次数n = 1年 / 周转一次花费时间
折旧费 = 固定资本原值 / 使用年限 折旧率 = 折旧费 / 固定资本原值
预付资本总周转(平均周转)= (1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总价值+1年中流动资本周转的总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6)社会资本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 I(v + m) = II c
具体实现条件: I(c + v + m) = I c + II c
II(c + v + m) = II(v + m) + I(v + m)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首先追加生产资料 I(v + m)>II c I(c + v + m)>I c + II c
追加消费资料 II(c + m – m / x)>I(v + m / x)
II(c + v + m)>II(v + m / x) + I(v + m / x)

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 I(v + v + m / x) = II(c + c)
具体实现条件:I(c + v + m) = I(c + c) + II(c + c)
基本原则:
a.总量不变,II(c + v + m) = I(v + v + m / x) + I(v + v + m / x)
b. m m / x
c. 遇到c加 c; 遇到v加 v。
总结:
实现条件都是“=”,前提条件都是“〉”。

巧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公式:课本第284页的一大堆公式有规律可寻,凡是有三角符号的都是指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大于号)是指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例:2004年7月《马政》的其中一题多项选择题:

3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包括( )

A.Ⅰ(v+m)=Ⅱc

B.Ⅰ(v+△v+ )=Ⅱ(c+△c)

C.Ⅰ(c+v+m)= Ⅰc+Ⅱc

D.Ⅰ(c+v+m)= Ⅰ(c+△c)+Ⅱ(c+△c)

E. Ⅱ(c+v+m)= Ⅰ(v+△v+ )+Ⅱ(v+△v+ )

经济学上的公式
e^n =1+n/1!+n^2/2!+,,,,,,+n^i/i!+,,,,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代表变化量,这个符号只出现在求弧弹性运算里.算法是后项减前项,比如从a点到b点的△Q=Qb-Qa。

在点弹性运算中,△Q趋进于无穷小(例b点无限趋进于a点),此时用dQ,dP表示,即对于需求函数,Ed=-(dQ/dP)*(P/Q)。其中dQ/dP是指Q对P求导或偏导。

例题讲解:
先求均衡点:Qd=Qs,此时Q=48,P=6
再求需求点弹性:Ed=-(dQ/dP)*(P/Q)=2*(6/48)=0.25
最后求供给点弹性:Es=(dQ/dP)*(P/Q)=3*(6/48)=0.375

补充:对于正常品,求需求点弹性时公式里有负号,弧弹性也有。而供给弹性公式中没有。这是为了保证弹性为正。但对于劣质品与吉芬物品就不一样了,反正求完之后发现是负的就在公式里加个负号以求正就行了……衡量弹性以1为界而不是0。

“例如已知Q的数值,那么△Q怎么计算?”如上所说,求△Q,必须先知道两点(如a点和b点),然后Qa-Qb=△Q。如果求点弹性,就先说明这个Q是对于需求曲线而言还是对于供给曲线而言,然后针对不同曲线求出相应的P,利用上面给出的公式求弹性即可。

对于楼上的解,应该改成这样:(加括号是为了看着方便……)
d(Qd)=-2d(P)
d(Qs)=3d(P)

但这个是在图上需求、供给曲线在某点的斜率,与弹性不一样。斜率不等于弹性,看公式就看得出来。

Ⅳ 经济学基础计算公式

利用基数效用理论,推导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其表达式如下:

p1q1+p2 q2=m

mu1/p1=mu2/p2

利用序数效用理论,推导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其表达式如下:

p1q1+p2 q2=m

mrs1,2=p1/p2

mu1/p1=mu2/p2,

mu1/mu2=p1/p2可通过精加工获得。

因此,只要证明mrs1,2=mu1/mu2,就有必要证明由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导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是相同的。

商品边际替代率(mrs)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另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被一种商品的额外消费单位所替代。


(4)经济学计算公式汇总扩展阅读:

经济学基本原理是作为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出发点的公理、由科学的经济学公理推导出来的经济学定理。不同的经济学范式有不同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但只有科学的经济学才有经济学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一般均衡论,对称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对称平衡论。对称平衡论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

Ⅳ 经济学基础里的计算公式

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Y=C(Y-T)+I(r)+G,其中消费函数也可表示成
C=a+b(Y-T);投资函数也可表示成I=c-dr,其中c为自生性投资,d为投资的利率弹性(也就是投资曲线的斜率)。G为政府购买。
这样,可得Y=800+0.63Y + 7500-20000r + 7500,
即0.37Y=15800-20000r……………………………… ①
货币需求等于供给:0.1625Y-10000r=货币名义供给/价格水平=6000/1
可得0.1625Y=6000+10000r……………………………… ②
解方程组①②,得Y=40000,r=0.05,
即GDP=40000亿美元。
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书上29页有的公式:
Y=C+I+G+NX,Y即为GDP,NX为净出口。

补充,重点是最下面的两个链接:

(1)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数量 X 物价水平)/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当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后,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到其支付总额-延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支付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2)率
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剥削劳动的程度 揭示资本家的剥削
m’= m/v =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利润率:衡量资本增值程度 掩盖资本家的剥削 p’= m/(c+v)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
利润率与c/v(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
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
利润率与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成正比
年剩余价值率:衡量一年中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
M’=年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m’v n/v=m’n

年利润率:衡量一年中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 p’=M/(c+v)
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 衡量借贷资本的增值程度
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自有资本 衡量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增值程度
平均利润率:取决于各部门利润率 社会预付资本在各部门中所占比例
(3)剩余价值形式公式:
超额剩余价值 = 商品社会价值 - 商品个别价值
超额利润 = 商品社会价格 - 商品个别价格
生产价格 = 生产成本 + 平均利润
股票价格 = 股息 / 利率 土地价格 = 地租 / 利率
(4)地租
级差地租 = 劣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 - 优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
绝对地租 = 农产品价值 - 社会生产价格
(5)资本理论
资本周转次数n = 1年 / 周转一次花费时间
折旧费 = 固定资本原值 / 使用年限 折旧率 = 折旧费 / 固定资本原值
预付资本总周转(平均周转)= (1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总价值+1年中流动资本周转的总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6)社会资本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 I(v + m) = II c
具体实现条件: I(c + v + m) = I c + II c
II(c + v + m) = II(v + m) + I(v + m)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首先追加生产资料 I(v + m)>II c I(c + v + m)>I c + II c
追加消费资料 II(c + m – m / x)>I(v + m / x)
II(c + v + m)>II(v + m / x) + I(v + m / x)

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 I(v + v + m / x) = II(c + c)
具体实现条件:I(c + v + m) = I(c + c) + II(c + c)
基本原则:
a.总量不变,II(c + v + m) = I(v + v + m / x) + I(v + v + m / x)
b. m m / x
c. 遇到c加 c; 遇到v加 v。
总结:
实现条件都是“=”,前提条件都是“〉”。

经济学上的公式
e^n =1+n/1!+n^2/2!+,,,,,,+n^i/i!+,,,,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代表变化量,这个符号只出现在求弧弹性运算里.算法是后项减前项,比如从a点到b点的△Q=Qb-Qa。

在点弹性运算中,△Q趋进于无穷小(例b点无限趋进于a点),此时用dQ,dP表示,即对于需求函数,Ed=-(dQ/dP)*(P/Q)。其中dQ/dP是指Q对P求导或偏导。

Ⅵ 宏微观经济学的所有计算公式及详解

留个邮箱,我发高鸿业的西经给你,宏微观题目答案都有。
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Y=C(Y-T)+I(r)+G,其中消费函数也可表示成
C=a+b(Y-T);投资函数也可表示成I=c-dr,其中c为自生性投资,d为投资的利率弹性(也就是投资曲线的斜率)。G为政府购买。
这样,可得Y=800+0.63Y + 7500-20000r + 7500,
即0.37Y=15800-20000r……………………………… ①
货币需求等于供给:0.1625Y-10000r=货币名义供给/价格水平=6000/1
可得0.1625Y=6000+10000r……………………………… ②
解方程组①②,得Y=40000,r=0.05,
即GDP=40000亿美元。
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书上29页有的公式:
Y=C+I+G+NX,Y即为GDP,NX为净出口。

补充,重点是最下面的两个链接:

(1)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数量 X 物价水平)/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当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后,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到其支付总额-延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支付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2)率
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剥削劳动的程度 揭示资本家的剥削
m’= m/v =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利润率:衡量资本增值程度 掩盖资本家的剥削 p’= m/(c+v)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
利润率与c/v(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
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
利润率与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成正比
年剩余价值率:衡量一年中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
M’=年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m’v n/v=m’n

年利润率:衡量一年中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 p’=M/(c+v)
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 衡量借贷资本的增值程度
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自有资本 衡量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增值程度
平均利润率:取决于各部门利润率 社会预付资本在各部门中所占比例
(3)剩余价值形式公式:
超额剩余价值 = 商品社会价值 - 商品个别价值
超额利润 = 商品社会价格 - 商品个别价格
生产价格 = 生产成本 + 平均利润
股票价格 = 股息 / 利率 土地价格 = 地租 / 利率
(4)地租
级差地租 = 劣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 - 优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
绝对地租 = 农产品价值 - 社会生产价格
(5)资本理论
资本周转次数n = 1年 / 周转一次花费时间
折旧费 = 固定资本原值 / 使用年限 折旧率 = 折旧费 / 固定资本原值
预付资本总周转(平均周转)= (1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总价值+1年中流动资本周转的总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6)社会资本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 I(v + m) = II c
具体实现条件: I(c + v + m) = I c + II c
II(c + v + m) = II(v + m) + I(v + m)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首先追加生产资料 I(v + m)>II c I(c + v + m)>I c + II c
追加消费资料 II(c + m – m / x)>I(v + m / x)
II(c + v + m)>II(v + m / x) + I(v + m / x)

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 I(v + v + m / x) = II(c + c)
具体实现条件:I(c + v + m) = I(c + c) + II(c + c)
基本原则:
a.总量不变,II(c + v + m) = I(v + v + m / x) + I(v + v + m / x)
b. m m / x
c. 遇到c加 c; 遇到v加 v。
总结:
实现条件都是“=”,前提条件都是“〉”。

经济学上的公式
e^n =1+n/1!+n^2/2!+,,,,,,+n^i/i!+,,,,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代表变化量,这个符号只出现在求弧弹性运算里.算法是后项减前项,比如从a点到b点的△Q=Qb-Qa。

在点弹性运算中,△Q趋进于无穷小(例b点无限趋进于a点),此时用dQ,dP表示,即对于需求函数,Ed=-(dQ/dP)*(P/Q)。其中dQ/dP是指Q对P求导或偏导。
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Y=C(Y-T)+I(r)+G,其中消费函数也可表示成
C=a+b(Y-T);投资函数也可表示成I=c-dr,其中c为自生性投资,d为投资的利率弹性(也就是投资曲线的斜率)。G为政府购买。
这样,可得Y=800+0.63Y + 7500-20000r + 7500,
即0.37Y=15800-20000r……………………………… ①
货币需求等于供给:0.1625Y-10000r=货币名义供给/价格水平=6000/1
可得0.1625Y=6000+10000r……………………………… ②
解方程组①②,得Y=40000,r=0.05,
即GDP=40000亿美元。
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书上29页有的公式:
Y=C+I+G+NX,Y即为GDP,NX为净出口。题中没出现净出口,就不要了。。。。。。。这个其实很简单啊,IS-LM模型就这些个东东:)
宏观有重复 微观---
,西方经济学最难的不是公式和算式,其实只要你知道了一些规律,其实记住几个重要公式就什么都可以解决了.最点是它的一些理论的解释和分析,还有它所包含的图形的分析,包括它的变化趋势等等,要想学好这门,不看书是不可能的,还有你要每个字的看,理解是关键,有的时候要是你理解了,甚至都不需要再背了.对于文科生也不是难的,加油~

西方经济学:就是从外国引进的的,主要是西方经济思想
微观经济学:讨论的主要是微观层面经济学,立场一般是企业或者叫厂商
宏观经济学:讨论的是宏观层面问题,一般是针对国家层面
目前的书通常都是这样的公式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事实上也并不完全是这样,比如社会主经济学也是既有宏观也有微观
够不够清楚呀?如果不懂你再问吧
巧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公式
(1)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数量 X 物价水平)/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当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后,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到其支付总额-延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支付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2)率
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剥削劳动的程度 揭示资本家的剥削
m’= m/v =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利润率:衡量资本增值程度 掩盖资本家的剥削 p’= m/(c+v)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
利润率与c/v(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
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
利润率与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成正比
年剩余价值率:衡量一年中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
M’=年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m’v n/v=m’n

年利润率:衡量一年中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 p’=M/(c+v)
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 衡量借贷资本的增值程度
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自有资本 衡量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增值程度
平均利润率:取决于各部门利润率 社会预付资本在各部门中所占比例
(3)剩余价值形式公式:
超额剩余价值 = 商品社会价值 - 商品个别价值
超额利润 = 商品社会价格 - 商品个别价格
生产价格 = 生产成本 + 平均利润
股票价格 = 股息 / 利率 土地价格 = 地租 / 利率
(4)地租
级差地租 = 劣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 - 优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
绝对地租 = 农产品价值 - 社会生产价格
(5)资本理论
资本周转次数n = 1年 / 周转一次花费时间
折旧费 = 固定资本原值 / 使用年限 折旧率 = 折旧费 / 固定资本原值
预付资本总周转(平均周转)= (1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总价值+1年中流动资本周转的总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6)社会资本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 I(v + m) = II c
具体实现条件: I(c + v + m) = I c + II c
II(c + v + m) = II(v + m) + I(v + m)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首先追加生产资料 I(v + m)>II c I(c + v + m)>I c + II c
追加消费资料 II(c + m – m / x)>I(v + m / x)
II(c + v + m)>II(v + m / x) + I(v + m / x)

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 I(v + v + m / x) = II(c + c)
具体实现条件:I(c + v + m) = I(c + c) + II(c + c)
基本原则:
a.总量不变,II(c + v + m) = I(v + v + m / x) + I(v + v + m / x)
b. m m / x
c. 遇到c加 c; 遇到v加 v。
总结:
实现条件都是“=”,前提条件都是“〉”。

巧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公式:课本第284页的一大堆公式有规律可寻,凡是有三角符号的都是指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大于号)是指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例:2004年7月《马政》的其中一题多项选择题:

3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包括( )

A.Ⅰ(v+m)=Ⅱc

B.Ⅰ(v+△v+ )=Ⅱ(c+△c)

C.Ⅰ(c+v+m)= Ⅰc+Ⅱc

D.Ⅰ(c+v+m)= Ⅰ(c+△c)+Ⅱ(c+△c)

E. Ⅱ(c+v+m)= Ⅰ(v+△v+ )+Ⅱ(v+△v+ )

经济学上的公式
e^n =1+n/1!+n^2/2!+,,,,,,+n^i/i!+,,,,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代表变化量,这个符号只出现在求弧弹性运算里.算法是后项减前项,比如从a点到b点的△Q=Qb-Qa。

在点弹性运算中,△Q趋进于无穷小(例b点无限趋进于a点),此时用dQ,dP表示,即对于需求函数,Ed=-(dQ/dP)*(P/Q)。其中dQ/dP是指Q对P求导或偏导。

例题讲解:
先求均衡点:Qd=Qs,此时Q=48,P=6
再求需求点弹性:Ed=-(dQ/dP)*(P/Q)=2*(6/48)=0.25
最后求供给点弹性:Es=(dQ/dP)*(P/Q)=3*(6/48)=0.375

补充:对于正常品,求需求点弹性时公式里有负号,弧弹性也有。而供给弹性公式中没有。这是为了保证弹性为正。但对于劣质品与吉芬物品就不一样了,反正求完之后发现是负的就在公式里加个负号以求正就行了……衡量弹性以1为界而不是0。

“例如已知Q的数值,那么△Q怎么计算?”如上所说,求△Q,必须先知道两点(如a点和b点),然后Qa-Qb=△Q。如果求点弹性,就先说明这个Q是对于需求曲线而言还是对于供给曲线而言,然后针对不同曲线求出相应的P,利用上面给出的公式求弹性即可。

Ⅶ 宏观经济学的所有公式

网络文库里有:http://wenku..com/link?url=xvoIMHnkIKjELTjqsy--

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回大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对称。答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Ⅷ 宏观经济学中的所有公式

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Y=C(Y-T)+I(r)+G,其中消费函数也可表示成
C=a+b(Y-T);投资函数也可表示成I=c-dr,其中c为自生性投资,d为投资的利率弹性(也就是投资曲线的斜率)。G为政府购买。
这样,可得Y=800+0.63Y + 7500-20000r + 7500,
即0.37Y=15800-20000r……………………………… ①
货币需求等于供给:0.1625Y-10000r=货币名义供给/价格水平=6000/1
可得0.1625Y=6000+10000r……………………………… ②
解方程组①②,得Y=40000,r=0.05,
即GDP=40000亿美元。
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书上29页有的公式:
Y=C+I+G+NX,Y即为GDP,NX为净出口。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数量 X 物价水平)/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当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后,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到其支付总额-延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支付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 衡量借贷资本的增值程度
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自有资本 衡量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增值程度
平均利润率:取决于各部门利润率 社会预付资本在各部门中所占比例

超额剩余价值 = 商品社会价值 - 商品个别价值
超额利润 = 商品社会价格 - 商品个别价格
生产价格 = 生产成本 + 平均利润
股票价格 = 股息 / 利率 土地价格 = 地租 / 利率

级差地租 = 劣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 - 优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
绝对地租 = 农产品价值 - 社会生产价格

资本周转次数n = 1年 / 周转一次花费时间
折旧费 = 固定资本原值 / 使用年限 折旧率 = 折旧费 / 固定资本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