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三国文学大家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三国文学大家

发布时间: 2021-03-13 23:00:49

Ⅰ 三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学家 文艺复兴的起源是什么

蔡邕---蔡文姬的父亲
郑玄---汉代最著名的经学大家
卢植---刘备的老师
黄承彦---诸葛亮的岳丈,黄月英的老爹
司马徽---诸葛亮老师
庞德公---凤雏庞统的叔叔
汉末名士录》云:刘表与汝南陈翔字仲麟、范滂字孟博、鲁国孔昱字世元、勃海苑康字仲真、山阳檀敷字文友、张俭字符节、南阳岑晊字公孝为八友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外的优秀作者,
曹操、曹丕、曹植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Ⅱ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是谁

蔡邕(yong),(公元132一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权臣董卓当政时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蔡邕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其所作赋绝大多数为小赋,取材多样,切近生活,语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于世态人情,很有艺术的感染力。其中代表作品为《述行赋》。全赋短小精悍,感情沉痛,批判深刻,情辞俱佳,是汉末抒情小赋的力作。他小赋的题材多样,他甚至用以表现男女情爱,风格大胆而直率。《青衣赋》就是相当感人的作品。在这篇言情小赋中,他真实地坦露了对一位出身微贱的美女的爱情,以真挚的感情,表现了人情与封建礼法的矛盾撞击。蔡邕的散文长于碑记,工整黄雅,多用排偶,旧时颇受推重。
蔡邕收集汉朝历史,没有看见写下来作后史。只有所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因李傕作乱散失,大多没有保存下来。所著诗、赋、碑、诔、铭、赞,连珠、箴、吊、论议、《独断》、《劝学》、《释诲》、《叙乐》、《女训》、《篆执》,祝文、章表、书记,共104篇传于世。
蔡邕生平喜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将所藏之书载数车悉数赠给王粲,家存藏书还有四千多卷。《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其文集20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二卷。丁绍仪《全汉诗·卷七》亦载其作品。严可均《全后汉文》卷69~卷80对其奏疏词赋等作品多有收录。
蔡邕诗歌现流传有400多首。但由于当时战乱连年,没有保存原稿流传下来,均由其女蔡琰,在曹操的救助下,凭借惊人的记忆力默写而来。

Ⅲ 三国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文学家是谁

四言诗的水平最高的是曹操,五言诗是曹植,文学理论成就最高的是曹丕,而且曹丕的诗作也不错,他还是当时来说是新诗体的基本上不用“兮”字的七言诗的开创者,所以综合来看,三国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文学家是曹丕.

Ⅳ 三国中哪个人物的文学造诣最高

在这三个国家中,“三曹”的文学造诣最高。我想对此没有异议。“三曹”中谁的文学造诣最高,差别很大。


我是老白。我来回

婊子嫔妃住的是空房子,担心你就怕忘了。他们不会流着泪摸自己的衣服。


援秦明弦发尚青,短歌不能长。


明月照我床,星辰西流夜尚幼。


牵牛花织女隔空相对,只能限制河梁。


三国时期的诗歌都是由四言、五言、六言组成。曹丕之前,没有这样完整的七言律诗。这首 《燕歌行》 为后世七言诗的流行打开了局面。


曹丕的诗句多变,尤其擅长五言七语。他的文字浅显易懂,有民谣的风格,但又能精炼精炼,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这首代表曹丕诗歌最高成就的 《燕歌行》 ,据考证完成于建安12年曹操北征乌桓期间。曹丕采用汉乐府诗体裁,开创性地以句句用韵的七言诗形式完成此作,是现存于世最早的、最完整的七言古诗。


《燕歌行》从“女子相思病”这个小角度,从小到大,深刻地反映了东汉末年战争中人们迷失、流离的残酷现实。他用委婉、优美、优美的文字表达了被命运隔开的爱人的辛酸、怨恨和惆怅。


全诗用词自然流出,无需雕琢,音节优美,情感流转,寓意悠长,美轮美奂。“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受到明朝王夫之的称赞。




二、曹丕完成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曹丕的《典论论文》被公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学批评专著,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曹丕在王维之子时写的一部综合性散文集。

《典论》中的文章大部分已经失传,《论文》被南朝萧统选为《昭明文选》,至今保存完好。


根据幸存的《典论》和《论文》竹简,可以窥见曹丕的绝世才华。有许多亮点一直流传至今:


例如,“文人相轻”这个词来自曹丕的《论文》。


曹丕以班固和傅毅做例证,批评了文学家们“家有弊帚,享之千金”只看到别人的不足,却看不到自身缺点的通病。对文学大家们揪着别人的小缺点不放,刻意忽视别人优点的行为发出了尖锐的诘问。


曹丕在文章中还详细评价了孔融、陈林、王灿、徐干、阮瑀、杨颖、刘震、的风格及得失


他既肯定了建安七子的作用,又分析了建安文学的弊端。


曹丕在文章中提出“作品的风格和高度是由作家的修养和气质决定的,主要是以齐为主,鲜明生动,但不强”。


曹丕在文章中肯定了文学的历史价值,说“封面文章是国家的伟大事业,是不朽的大事。”


鲁迅认为,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的自觉觉醒,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因为在此之前,中国历史上还没有类似的著作,如此严谨系统。




三、曹丕的 诗体赋 风貌独特,有其标准性的特点,对后世赋文的写法影响巨大。

曹丕一生作品众多,诗文、杂文、赋、诏书不亚于曹植的高产作家。


我们这里只谈他的傅。

Ⅳ 三国时期的书法大家都有哪些

三国时代的书法成就是颇为可观的,既有中国书法史上的大名家,也有玩票性质的业余爱好者,更为惊讶的,有些我们所熟悉的大名人,竟然也是精于此道的。

1、张飞

说张飞擅长书法,主要是有以下几个依据:

一、明代卓尔昌的《画髓元诠》载:“张飞……画美人,擅草书。”

二、 明代的《丹铅总录》载:“涪陵有张飞刁斗铭,其方案甚工,飞所书也。张士环诗云:'天下英雄只豫州,阿瞒不共载天仇。山河割据三分国,宇庙威名丈八矛。江山祠堂严剑佩,人间刁斗见银钩。空余诸葛秦川表,左袒何人复为刘!'”

三、《八蒙摩崖》张飞的《立马铭》,是张飞打败张颌后在马上用长矛凿崖而成。其字如行云流水,隽永秀丽,其文如下:“汉将张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颌于八蒙,立马勒铭。”

四、《涿州续志》中载元朝人写的诗:“........车骑更工书,......横矛思腕力,繇象恐难如。”这里的车骑就是指曾为车骑将军的张飞

吴大导的《赤壁》尽管在很多方面离史实很远,在这一点上,还是蛮忠于历史的。

2、吴王赵夫人

吴王赵夫人是吴丞相赵远之妹,善于书法绘画,相传其成就颇高。

3、荀勖

虽称不上是大书法家,其成就并不低,钟会就曾经模仿他的笔迹,骗取了他家的宝剑,看来,这两人在笔法上还是有些相似之处。

4、钟会

这可是三国后期的名人了,在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平定的蜀国大军是他所率的,政治上有成就,军事才能也有些,可是偏生了一根反骨,也不审时度势下,就想着称王称帝,结果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身为钟繇的儿子,自己老子是当世著名的书法家,耳孺目染下,家学渊源下,字还是练得不错的,他对书法很有独到成的见解,书法造诣颇高,为后人所称颂。

“有十二意,意多奇妙。”——《古今书人优劣评》梁武帝萧衍

“书有父风,稍备筋骨,兼美行、草,尤工隶书。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唐代张怀瓘《书断》

《书断》还记载了这么一则有关钟会的小故事:“会尝诈为荀勖书,就勖母钟夫人取宝剑。兄弟以千万造宅,未移居。勖乃潜画元常形象,会兄弟入见,便大感恸。勖书亦会之类也,会隶行草章草并入妙。”

这个荀勖是深得了江南苏州慕容家的“斗转星移”的精髓:“以彼之道还施彼道。”

从这里也可看出荀勖的书法造诣并不低,对绘画也颇有研究,画得如此传神。

5、蔡文姬

蔡邕,是大文学家,大书法家,做为他的女儿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及书法就是十分自然的事。

据传书法史上与“书圣”王羲之并称的钟繇的书法便来自于她。

6、韦熊

也许有一个太光彩照人的父亲,韦熊在书法史上的声名并不是那么响亮,但人们对他的评价并不低。

“仲将八分、隶书、章草、飞白入妙,小篆入能。兄康,字元将,工书。子熊,字少季,亦善书。时人云:“名父之子。”克有二事,世所美焉。”——唐代张怀瓘《书断》

“京兆韦诞、诞子熊、颖川钟繇、繇子会,并善隶书。”——西晋文学家、《博物志》张华

7、曹操

历史上对曹操书法的评价,主要是以下几个字:“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若璀粲。”、“笔墨雄浑,雄逸绝论。”

看来是那种“力透纸背,遒劲华美”的笔法。

在汉朝末年,经权威书法评论家评出的章草大家有五个人,即:崔瑗、崔实、张芝、张昶、曹操。

梁瘐肩在其《书品》中,把曹操的书法作品列入中中之品;

张玉灌《书断》,称曹操的书法作品为妙品;

晋代陆云给陆机的信中说:“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

曹操虽善书法,可能是因为忙于战事、政事,没有机会写吧,所以他流传于世的墨迹很少。

现在发现曹操的唯一墨迹为“衮雪”二字,这是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西征张鲁到汉中,经过栈道咽喉石门(今陕西褒城)时,看到河中景象所书,字刻于河水礁石上。

“衮雪”二字表现了河水汹涌澎湃的流势,河水冲击石块水花四散溅出,水大石众,犹如滚动之雪浪,故云“衮”(滚)雪”

清代有诗赞:“滚滚飞涛雪作窝,势如天上泻银河。浪花并作笔花舞,魏武精神万倾波。”

8、梁鹄

梁鹄是八分书的大家,他的这一成就,来自于一次“偷窃。”

当时,有一个书法大家师宜官,其书法被人誉为“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因而很自傲,“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洒直,计钱足而灭之。每书辄削而焚其粄,梁鹄乃益为粄,而饮之酒,候其醉而窃其粄。”

梁鹄就是用这些“偷”来的“粄”,从中临摹,勤学苦练,终成了一代八分书大家,时人以为其成就超过了他所师的师宜官。

曹操身边虽然聚集天下书法英才,但他却独爱梁鹄书,常将梁鹄的书迹悬挂帐中,或是订在壁间,慢慢观赏,就连曹操宫中的题署多是出自梁鹄之手,可以说是“三千宠爱于一身。”

他的书法历来广受好评:

梁瘐肩《书品论》将梁鹄、皇象、钟繇、索靖等九人的八分书列为上品之下;

唐李嗣真《后书品》又将是梁鹄书列为上中品;

韦续《墨薮·九品书》将梁鹄书列入上上品;

张玉灌《书断》又将其列入妙品。

9、邯郸淳

邯郸淳,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书法家、文学家。

作为一名文学家,他传世的名著就是《笑林》(原书现在已不见),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目前所知的最早的记载笑话的书,史学价值相当高。

他博学而多才,篆书的师承于当时的著名书法家扶曹,善写“虫篆”(古文大篆),楷书取法王次仲,善作小字,八分隶书也写得很不错。(《四体书势》)据说是“工书,诸体皆能。”

主要评价为:

“应规入矩,方圆乃成。”——袁昂《书评》

“自秦用篆书,焚烧先典,而古文绝矣。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时人已不复知有古文,谓之科斗书,汉世秘藏,希得见之。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卫恒《四体书势》古文序

“善《苍》、《雅》、虫、篆、许氏字指。”——《魏略》

邯郸淳还为曹娥写过一篇碑文,蔡邕避难路过会稽,赞碑文为“绝妙好辞”,《三国演义》里讲到过这个故事,说蔡邕写下的是“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聪明过头的杨修赶在阿瞒之前,揭晓了答案,从而给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

10、 韦诞

三国时代魏国著名书法家、制墨家,与当时的书法大家邯郸淳、卫觊齐名。据说,他曾经师学于邯郸淳。

史上对其评价为:“诸书并善,题署尤精。”不仅精通草书、楷书、八分书,篆书更是绝,魏宫的皇家宝器上的铭文,基本上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四体书势》)

有关他的有一个“韦诞题词须发白”的故事,比起伍子胥过昭关及华英雄战扶桑浪人的一夜白头绝不逊色。

当时,凌云台刚建成,魏明帝曹睿命韦诞题匾额,由于工匠的失误(也许是明帝有意整人),那匾早已嵌入在祭台上,只能是用一个笼子装着韦诞,徐徐而上,对着匾额书写。

据载当时那匾额离地有二十五多丈,而风又很大,惊惶危恐之中,等到书写完后,韦涎的头发都白了。受了这一吓后,他立下了家令,从此之后,子孙再也不作“大字楷法”。

韦诞制作的墨被称为“韦诞墨”,是古代的珍贵之墨,被赞誉为;“百年如石,一点如漆。”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曾记载着韦诞制墨的方法:“参以真珠、麝香,捣细合烟下铁臼,捣三万杵。”

还有一种韦涎笔,相传就是用韦诞法制笔,能达到四德齐备。其法以强毫为柱,柔毫为被。他为此著有《笔经》。

人们对他书法的评价:

“如龙孥虎据,剑拔弩张。” ——袁昂《书评》“京兆韦诞、诞子熊、颖川钟繇、繇子会,并善隶书。”——西晋文学家、《博物志》张华

11、胡昭

胡昭,这个人,很有才华,有人认为,仅从散见于一些史料、典籍中零星的文字记载来看,胡昭的才华智慧绝不在诸葛亮之下。

胡昭在书法上取得了较大成就,当时与邯郭淳、卫觊、韦诞并有声名。

胡昭在书法上,师承刘德升并推陈出新,将行书书法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他又与三国时的另一书法家钟繇齐名,“钟氏小巧,胡氏豪放”,世人并称“钟胡”。

胡昭的行书书法广为当时的士人学习推崇,以至于“尺牍之迹,动见模楷”,成为人们学习和临摹的榜样。

后人的主要评价为:

“昭与锺繇并师于刘德升,俱善草行,而胡肥锺瘦。”——卫恒

“胡昭善隶书。”——张华

“胡昭得张芝骨,索靖得其肉,韦诞得其筋。”——羊欣

12、卫觊

卫觊,很早就以才学著称,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也是曹魏政权中颇有见识的政治人物。(《三国志·卫觊传》:“卫觊以多识典故,相时王之式。”)

他同时也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凡古文、鸟篆、隶草,没有不擅长的,当时的不少碑文都出自他的手笔。

很多专家认为,当时能与钟繇并驾齐驱的书法大家,就只有卫觊。

《书小史》说他擅于古文、篆、隶及草书;

《四体书势》中传说他所写的古文《尚书》,竟与大书家邯郸淳毫无区别,连邯郸淳自己也难以识别;

《书断》将其小篆、隶书、章草列入能品;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专设《传卫第八》章,认为“卫觊草体微瘦”,“然此宗之书,自当以筋骨为上”,是此宗的“祖师”,甚至认为“钟派盛于南,卫派盛于北”,“后世之书,皆此二派,只可称为钟、卫”,对卫觊书法的地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主要评价:

“善草及古文,略尽其妙。草体微瘦,而笔迹精熟。”——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

“或奇材见拔,或绝世难求,并庶几右军草书之价。”——张怀瓘《书断》

13、钟繇

钟繇,出身于东汉名门望族,为人颇有才学,得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人的重用。

钟繇不仅仅在政治上,军事上春风得意,在书法上的成就更是令人称颂不已,就是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据说,钟繇书法来自于蔡文姬,蔡文姬又得自于其父蔡邕的真传,蔡邕的书法则是得自神授,虽说有“神话”的成份,但可见其书非一般。

有个很好的例子是,钟繇后来将这传给了卫夫人,而这卫夫人又是谁呢,我们所尊崇的“书圣”王羲之便是他的传人。

同时的,钟繇也曾与当时有名几位书法家学习过,可以说一个集众家之所长,创自己之新的书法家,其笔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爱后世历代书法大家的追捧。

钟繇最擅长的书体有三种,据《采古来能书人名》载“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楷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隶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行书),相闻者也。”

其代表作为:“五表”、“六帖”、“三碑”。(真迹已佚,多为临摹本。)

他将楷书中简单易成分集中起来,又打破了隶书中的常规,变隶书平扁成楷书的方正。所以,钟繇成了楷书之祖。并与略后的王羲之,合称“钟王”。

14、蔡邕

钟繇是蔡邕书法的第二代传人,其书法得自蔡邕之女蔡文姬,从此可知,蔡邕的书法已经是名动当世。

蔡邕,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严格意义上讲,他是东汉人,历史学家们往往以184年爆发黄巾起义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也可算是三国人。

蔡邕是个全才,喜爱辞章、数术、天文,还精于音律。在书法上,精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灵帝命人修理鸿部门(东汉时称皇家藏书之所为鸿都),工匠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写字,蔡邕从中受到启发而创造了“飞白书”。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

汉灵帝时,,由于俗儒的穿凿附会,经籍文字多有谬误,于是,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等人奏请正定《六经》文字,得到了灵帝允许。

蔡邕写经于碑,使工匠镌刻,立于太学门外,碑共是46块,这些碑称《鸿都石经》,世称"熹平石经"。碑刚立好时,观瞻者、模写者每日车乘1000余辆,堵塞街巷。

唐张怀瓘《书断》评论蔡邕飞白书时说“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Ⅵ 三国演义什么代的文学家‘是谁写的

你好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Ⅶ 三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学家

1、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2、魏文帝曹丕,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

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 (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3、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4、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后兼领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5、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

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

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Ⅷ 请问三国时期中国主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有哪些

三国事情的文学家:建安三子
嵇康:三国时期魏末琴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学识渊博,善写诗赋文论,热
爱音乐,擅长弹琴,以弹奏《广陵散》著称。他的代表作品有《声无哀乐论》和《
琴赋》,对音乐和琴的奏法及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
刘劭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Ⅸ 三国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文学家是谁

四言诗的水平最高的是曹操,五言诗是曹植,文学理论成就最高的是曹丕,而且曹丕的诗作也不错,他还是当时来说是新诗体的基本上不用“兮”字的七言诗的开创者,所以综合来看,三国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文学家是曹丕。

Ⅹ 三国时期有哪些著名文学家

三曹蔡邕蔡文姬。三国时期始于公元220年,严格说来,建安七子不算在这个时期。

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因他们父子兄弟间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曹操代表作:《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
曹丕代表作:《燕歌行》《杂诗》
曹植代表作:《白马篇》《美女篇》《名都篇》《赠白马王彪》

蔡邕:

蔡邕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其所作赋绝大多数为小赋,取材多样,切近生活,语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于世态人情,很有艺术的感染力。其中代表作品为《述行赋》。全赋短小精悍,感情沉痛,批判深刻,情辞俱佳,是汉末抒情小赋的力作。他小赋的题材多样,他甚至用以表现男女情爱,风格大胆而直率。《青衣赋》就是相当感人的作品。在这篇言情小赋中,他真实地坦露了对一位出身微贱的美女的爱情,以真挚的感情,表现了人情与封建礼法的矛盾撞击。蔡邕的散文长于碑记,工整黄雅,多用排偶,旧时颇受推重。
蔡邕收集汉朝历史,没有看见写下来作后史。只有所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因李傕作乱散失,大多没有保存下来。所著诗、赋、碑、诔、铭、赞,连珠、箴、吊、论议、《独断》、《劝学》、《释诲》、《叙乐》、《女训》、《篆执》,祝文、章表、书记,共104篇传于世。
蔡邕生平喜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将所藏之书载数车悉数赠给王粲,家存藏书还有四千多卷。《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其文集20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二卷。丁绍仪《全汉诗·卷七》亦载其作品。严可均《全后汉文》卷69~卷80对其奏疏词赋等作品多有收录。
蔡邕诗歌现流传有400多首。但由于当时战乱连年,没有保存原稿流传下来,均由其女蔡琰,在曹操的救助下,凭借惊人的记忆力默写而来。

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 。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圉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
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