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題目 »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學設計研究開題報告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學設計研究開題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2-28 00:35:53

Ⅰ 小學綜合實踐開題課教學策略怎麼寫

一、喚醒生活經驗,感知主題的外延
①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這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由於綜合實踐活動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開展有意義的活動,要引發學生對主題的深入思考與挖掘,喚起他們的生活經驗是關鍵。因此,開題課中,教師要以一種平等互助的姿態融入到學生的討論交流中,讓學生暢所欲言,以調動他們的生活積累。如在《家鄉龍舟文化》開題指導課中,我給孩子們播放我鎮龍舟節時,龍舟競渡、花船巡遊、龍舟論壇等圖片,並讓學生交流:龍舟節的時候,我們中堂鎮開展哪些活動?你們家裡的人,會怎樣度過龍舟節?通過這樣的情景的創設,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使他們回想起龍舟節的各種活動場面、形形色色的風俗習慣,學生的思路開闊了,才會找到研究的方向。如在「中國年」的活動開題課中,我讓學生每人講一件跟過年有關的、自己記憶深刻的事,並用卡片或板書記錄比較典型的過年活動,如:掃塵、貼春聯、貼 「福」字等、放鞭炮、吃年夜飯、看春節聯歡晚會等、拜年、舞獅等,讓學生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中回憶自己過年的場景,通過個人經歷與體驗的呈現,能使學生對主題的認識更加全面、深入,為學生生成有價值的研究問題提供了資源。
當然,要能成功地喚想學生的體驗,教師課前要適當收集一些相關資料,盡可能對相關問題了解得更多、更全些。提出讓學生交流的問題,自己先要想一想,看能從哪些角度出發進行思考,特別是對學生交流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要做些預設,才能有效激活學生思維。
二、大范圍感知主題,拓寬主題的廣度
盡管研究的主題是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己熟悉的領域,根據自身的實際研究能力和范圍精選、提煉出來的。然而,小學生受知識水平所限,他們所涉及的面往往比較狹窄,對主題廣度、深度了解遠遠不足。因此,教師必須在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的基礎上,還要讓以多種方式讓學生在大主題范圍內熟悉主題的背景和內容,才能找到課題研究的切入點,並提出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問題。教師可以從學生日常生活中選取學生熟悉的、生動的有趣情境, 組織圖片、實物、影像等材料展示, 或訓練一些同學演示故事情景、聽專題講座、提供資源包等方式等,讓學生對研究的主題有所熟悉,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效地發散學生的思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如在指導《玩具總動員》實踐活動時,,我先播放北京玩博會現場的視頻,再讓學生說說在玩博會上看到了什麼玩具。接著,我又通過動畫片《玩具總動員》中小男孩安迪與玩具朝夕相處的情景,讓學生回憶起自己與玩具之間發生的趣事。這樣一步步激發學生對主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又如在《家鄉的龍舟文化》我讓學生從摸得著、看得見的直觀實物入手,讓學生看看、摸摸教室的周圍擺放的龍船鼓、鑼、漿、龍舟旗、龍頭等龍舟的物品與及粽子、龍船餅、龍舟飯等龍舟節美食。接著,讓學生介紹這些物品的名稱、用途,並交流你從這些與龍舟有關的物品中想到了什麼?或者想知道些什麼?接著,還播放了我鎮龍舟文化特色概述的視頻.通過直觀的感知刺激,使學生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角度感知表象,激活思維的火花,引發學生對探究主題的思考。學生對研究的大主題從表面走向深入,從大概走向細節,對主題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明確研究的內容和方向,並提出有價值的研究問題。
三、活用思維導圖,搭建主題的架構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占據主導地位,圖像和顏色的吸引力遠遠大於文字。思維導圖借顏色、圖像使思維更具形象性,更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綜合實踐開題課上,我們運用思維導圖,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探究主題中,並採用聯想的方法,引導學生把思維發散到與主題相關的方方面面,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搭建主題的科學架構。③主題的分解可分為三種模式:主題深化式,主題輻射式和主題立體式。

Ⅱ 小學綜合實踐課關於研究性學習方面的課題

生活中的化學問題
1、農用生物肥
2、新型建築材料的開發與利用
3、生命之源——營養
4、家庭包裝
5、以氫氣(天然氣)為燃料的灶具
6、正確提取熱量及飲食
7、對化妝品成分的研究
8、方便麵可食性內分裝
9、油煙革命
10、裝潢材料的應用及改進
11、金屬防銹的研究
12、關於低自由基、無毒香煙
13、有關飲料中非食用色素的調查
14、化學與農村經濟
15、純凈水是否「純凈」
16、環保型防震材料的開發
17、維生素王國探秘
18、淺淡當今社會之健康飲食
19、修正液對人體的危害
20、洗滌用品的發展與前景
21、新型牆對材料的開發和利用
22、竹製品代替木製品的可行性研究
23、中學生營養與健康
24、研究特別環境下使用的救生衣
25、淺談食鹽與人體健康
26、食用油中過氧化值的分析
27、研究高二學生早上的飲食
28、過馬路

Ⅲ 淺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設計論文應考慮哪些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是現代教育中的個性內容、體驗內容和反思內容,與傳統教育片面追求教育個體的發展、共性和知識有所不同,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態化空間,學生是這個空間的主導者,學生具有整個活動絕對的支配權和主導權,能夠以自我和團隊為中心,推動活動的進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更謀求獨立完成整個活動,而不是聆聽教誨和聽取指導。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這個生態化空間里,只是一個絕對的引導者、指導者和旁觀者。

目錄

基本定義
教育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
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性
編輯本段基本定義
與傳統實踐活動強烈的目標性不同,綜合實踐活動更強調多種主題,多種任務模式,多種研究方法的綜合,這種復合不是來自教師的人為復雜化,而是來自於學生個體對實踐活動主題的更深入認識和挖掘過程。 在國外,教育的綜合實踐活動被童子軍組織、民間公益組織、社區管理組織所分解,學校只是起到了輔助和輸送的作用。在中國,綜合實踐活動通過課程改革被推動,附加在課程體繫上的課標教材、封閉實踐基地、素質報告承擔了更多的實際責任。
編輯本段教育課程
☆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號)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包括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四部分內容。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系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學校要從實際出發,具體安排、確定綜合實踐活動各部分內容和組織形式。 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要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是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 勞動技術教育主要對學生進行勞動觀念和一般勞動技術能力的教育,進行現代職業意識、職業技能的培養和就業選擇的指導。 社區服務主要通過學生在本社區以集體或個人形式參加各種公益活動,進行社會責任意識、助人為樂精神的教育,為社區的建設和發展服務。 社會實踐主要通過軍訓和工農業生產勞動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生產勞動教育,培養組織紀律性、集體觀念和吃苦耐勞精神。學校可以結合實際,為學生走出學校,深入社會創造條件。」(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號)
編輯本段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 它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等領域,並滲透信息技術教育。 作為一種獨立形態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具有嚴密的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的學科界限,強調以學生的經驗、社會實際和社會需要和問題為核心,以主題的形式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的課程,以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因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經驗性課程。 作為一種獨立形態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尤其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轉變學生那種單一的以知識授受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強調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因而,綜合實踐活動注重學生對實際的活動過程的親歷和體驗,它是一種實踐性課程。 作為一種獨立的課程形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超越教材、課堂和學校的局限,在活動時空上向自然環境、學生的生活領域和社會活動領域延伸,密切學生與自然、與社會、與生活的聯系。因而,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向學生生活領域延伸的綜合性課程。 作為一種獨立的課程形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集中體現了新的課程管理和發展制度。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由國家統一制定課程標准和指導綱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門根據地方差異加以指導,學校根據相應的課程資源,進行校本開發和實施。因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僅僅是哪一級的課程,它體現了三級課程管理制度的特徵和功能。因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最能體現學校特色、滿足學生個性差異的發展性課程。 綜上所述可見,綜合實踐活動不是教學層面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而是課程層面的一種具有獨立形態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的綜合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是著眼於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發展性課程。(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與實踐》) ☆定義:綜合實踐課程是一門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以學生自主選擇的、直接體驗的、研究探索的學習為課程基本方式,以貼近學生現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的主題為課程基本內容,以學生個性養成為課程基本任務的非學科性課程。(北京市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綜合實踐課程標准) ☆「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國家為了幫助學校更好地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而特別指定的幾個領域,而非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全部。四大指定領域在邏輯上不是並列的關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關系。「研究性學習」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倡導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方式滲透於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部內容之中。另一方面,「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 則是「研究性學習」探究的重要內容。所以,在實踐過程中,四大指定領域是以融合的形態呈現的。 除上述指定領域以外,綜合實踐活動還包括大量非指定領域,如: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學生同伴間的交往活動、學生個人或群體的心理健康活動等等,這些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可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定領域相結合,也可以單獨開設,但課程目標的指向是一致的。 總之,指定領域與非指定領域互為補充,共同構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鍾啟泉、張華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 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 ☆綜合實踐活動是由國家設置,地方和學校根據實際開發的課程領域。因此,國家著眼於宏觀指導而研製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地方和學校要根據綱要所設定的基本框架規劃中小學活動的基本類型和具體活動方案。(張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與框架》) ☆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理念的生長點。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我國課程體系中的確立,不僅意味著一種新的課程形態的誕生,更主要地是標志著一系列體現時代精神的新的課程理念的生成: 1.課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機構成,而不是孤立於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 2.學習者是自己課程的主體,而不是別人提供的課程(哪怕這種課程是無可挑剔的)的被動接受者; 3.每一個人的學習方式都是其獨特個性的體現,課程應尊重每一個人的學習方式的獨特性; 4.分等劃類的考試等量化評價方式不是課程評價的唯一形式或最好形式,質性評價更能體現人的發展的特殊性; 5.個性健全發展是課程的根本目標; …… 這些課程理念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可到充分展現,也必將會向其他課程領域逐步滲透。滲透了這些課程理念的課程,就是真正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課程,就是21世紀中國的理想課程。(張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與框架》) 1.實踐活動的組織線索: 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選擇和組織要圍繞四條線索進行: ⑴學習者與自然的關系; ⑵學習者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 ⑶學習者與文化的關系; ⑷學習者與自我的關系。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墾站與實施應以學習者為核心,實現上述四種關系的均衡與整合,最終指向於學習者個性健全發展。
編輯本段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性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綱要的提出,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被提到前所未有重要程度。保障教育公平發展的基本手段,從綱要中,我們可以解讀出有如下手段:教育資源重新分配;管辦評分離;提高教育評價信息化。這些手段具有非常強勢的行政含義,我們在破除教育行政色彩的同時,又在持續加強教育的行政背景。 實際上,破解教育公平難題的核心,還是在於綜合實踐活動。從本世紀初開始,綜合實踐活動逐步在各層面推廣,走過的彎路有:綜合實踐活動開課難,缺乏詳細的開課流程;各層部門缺乏對綜合實踐活動的一致認識;相關的實踐基地使實踐活動逐漸變味;綜合實踐活動逐漸淪為走形式,走過場。 實際上,綜合實踐活動難以有效推廣,在於我們沒有把這種教育形式提高到足夠高的層次上,沒有把綜合實踐當成基礎教育的半壁江山去思考。 作為學生個體的學習基礎,三維學習需求模型包含了群體-個性、知識-體驗、發展-反思,從這個模型我們可以看出,群體、知識與發展是國內當前教育模式的基礎,它們代表了教育的外在表現。可是如果沒有有效的實踐過程,我們就無法推動教育走向個性、體驗和反思的內涵層面。 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出,綁縛在綜合實踐上的社會責任非常多,可是從2001年以後,我們對於這種活動給予的關注又越來越少。 3維學習模型
因此,綜合實踐活動在新綱要中,應當擁有足夠的關注。具體推動的幾個舉措如下: 1、繼續推動綜合實踐活動過程化管理的深化,從國家層面,對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職業教育、大學等各階段的實踐活動流程模板進行確認。 2、建設實踐活動標准評價與檔案體系,強化過程評價和過程檔案,把素質報告逐漸提升為包含學業評價和實踐評價的綜合標准電子檔案。 3、加強教育部門與共青團組織的聯系,推動開放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以開放、有序、安全的模式,建立開放社會實踐基地,逐漸取消當前封閉實踐基地的設立和經營。推動青少年榮譽體系的建設。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與社會各部門的關聯。 4、深化基礎教育學分制, 改進分數評價,逐漸使用素質模型、榮譽體系、招生改革等模式,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程度。

Ⅳ 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研究 研究計劃

根據年級段搜吧,再結合實際修改....

Ⅳ 小學綜合實踐教學設計

剪 紙
一、 活動主題:剪紙

二、 主題設計背景:

剪紙是我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有深厚的群眾創作基礎,是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式。建國以來,剪紙作為一種文化藝術而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剪紙藝術勞動得到了尊重,剪紙創作空前繁榮,剪紙這門古老的藝術早已從農村走進了城市,走進了機關、學校、廠房、軍營。從事剪紙的人也已不再局限於農村老大爺、老大娘或少數的職業藝人,不但學生學剪紙,工人、教師、科學家也在學,甚至有的專業畫家也在研究民間剪紙,從中吸取營養,並有優秀作品出現在藝術節和商品廣告中。

剪紙不僅廣泛存在於民間,而且是學生喜愛的藝術項目,故我們選擇這個項目。

三、 活動目標

1、 通過調查、參觀,使孩子們了解剪紙是我國傳統的古老藝術之一,增強孩子們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體驗,提高學生美的欣賞與創造力。

2、 通過孩子們親自參與剪紙創作,培養孩子們的動手實踐能力、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及合作精神。

3、 讓學生展示作品,提升自信心和表達能力。

四、 活動准備:

1、 課前組織學生參觀「剪紙作品展」,調查了解剪紙的意義。到社區、家庭、網上尋找剪紙的圖片及介紹和應用,欣賞剪紙藝術作品。

2、 學生分組整理尋找到的資料及所拍照片,寫收集過程的介紹和欣賞感受。

五、 活動過程:

1、 談話引入:

同學們,前幾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到中學參觀了「中學生剪紙作品展」的部分作品,中學的張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剪紙的歷史和技巧,每幅作品的來源、應用、藝術性都做了詳細的說明。老師也要求同學們分組通過各種渠道去尋找有關剪紙的圖片,了解它們的用途和對作品欣賞的感受。同學們都完成了嗎?

2、 每小組派一個代表用投影儀邊介紹邊展示參觀過程的照片及收集到的剪紙圖片及觀後感。

3、 板書活動內容:中國民間藝術——剪紙

4、 展示並讓學生欣賞本節課要學的兩種剪紙作品:(三個分別完整的花和魚的圖樣)。請同學們簡單說說自己對作品的感受,並請大家試著模仿剪出其中一件作品。

5、 針對學生在模仿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進行輔導,歸納剪紙步驟。

板書:①折、②畫、③剪、④展開。

6、 教師示範剪出「花」圖樣,邊示範邊解說:將一張方形色紙上下對折,在底邊取中心點O,以O為固定點,按60°角分成3份折疊在一起,然後在折好的紙上畫半個圖樣,剪好後展開就有三個完整的圖樣。

7、 教師再用同樣方法示範剪出「魚」圖案。

8、 學生練習剪紙(可選其中一種,也可自由剪出自己喜歡的事物)。把剪好的作品貼在每小組一張的大白紙上,並在作品下面寫上各自的姓名(放輕音樂)。

9、 學生作品展示(各小組派代表把本組的作品貼在展板上,同學們自由欣賞作品)。

10、 指名同學談對作品欣賞的感受。

11、 教師小結,提出新的任務進行研究。

同學們,從這節剪紙課可以看出你們對剪紙有著濃厚的興趣,聽了你們對收集、參觀等過程的介紹,老師欣喜地看到你們的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都在不斷地提高。母親節即將來臨,你們有什麼打算?(生:剪出漂亮的各種圖案製成賀卡,送給媽媽)同學們,你們想想看,如果要把剛才我們所剪的每種作品的三個圖樣變成六個圖樣,該怎麼辦呢?請同學們課後分組去研究嘗試。(出示六個圖樣的「花」、「魚」作品):

附:1、學生參觀「中學生剪紙作品展」的照片。

2、學生分組調查、活動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