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題目 » 園林論文模板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園林論文模板

發布時間: 2021-01-20 02:57:14

Ⅰ 我要寫一篇300字左右,有關園林的論文,有範文嗎

1·植物學方面

在19個世紀對我國植物作過比較多研究工作的是俄、英、法三國。俄國對我國植物的研究受地緣政治的影響,主要在與其接壤的我國北方廣大地區。他們在1804年就編出了西伯利亞地區的植物志。又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編寫了《阿爾泰植物志》(Flora Altaica 1829-1834)。在我國的北京和內蒙的一些地方收集過植物標本的賓奇(A.Bunge),則對北京及周圍地區的植物作過一些研討。當然,對我國植物研究得更多的沙俄植物學家是馬克西姆維茲(C.Maximowicz)。他是上個世紀西方研究我國植物的數個最有代表性的學者之一。也是曾親自到我國採集過生物標本的少數幾個著名的植物學家之一。

馬克西姆維茲是彼得堡植物園的首席植物學家,俄帝國科學院院士和植物博物館主任。在我國的東北的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流域作了長期而廣泛的植物學採集。此外,對那周邊的日本和朝鮮的植物也作過很多的採集。對我國東北和朝鮮日本的植物頗為熟悉。不僅如此,許多俄國考察隊和東正教使團人員採回的植物標本也是經他鑒定發表的。著名的如普熱澤瓦爾斯基(N.M.Przewalski)、普塔寧(G.N.Potanin)、皮爾塞卿斯基(P.J.Piasetski)等人在我國西北和西南廣大地區採得的植物標本大多由他整理發表。由於他還頗有見地地與英、法等西歐大的植物學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標本交換關系,所以英、法等國的採集者在我國長江流域和西南地區收集的標本也有不少由他定名發表。

馬克西姆維茲前後用近四十年的時間研究我國的植物,在此基礎上撰寫和發表了大量的論文和專著。包括《阿穆爾 [4] 植物志初編》(Primitiae Florae Amurensis 1859),書中共記述985種植物,包括57種苔蘚。其中有新屬4個,新種112個。書末還附有「北京植物索引」和「蒙古植物索引」。完成這項工作後,他曾試圖全面記述東亞各國植物,後來意識到這非他力所能及,轉而描述新種和訂正原來記述過的屬種。

從1866至1876年,他發表了20篇專文,按屬別描述日本和我國東北的植物。爾後又於1876至1888年,同樣按屬排列發表了8個分冊的《亞洲植物新種匯要》(Diagnoses Plantarnm Novarum Asiaticarum) [5] 。他曾研究普熱澤瓦爾斯基數次率人在我國北方廣大地區收集的大量植物標本,發現新種300多個,新屬9個。1889年,他著手系統整理普熱澤瓦爾斯基在我國採的植物,但只完成兩個分冊,分別為《唐古特 [6] 植物》(Flora Tangutica 1889)第一卷第一分冊(具花托花和盤花植物 [7] ),及《蒙古及其鄰近的中國突厥斯坦 [8] 部分地區植物名錄》(Enumeratio Plantarum Hucusque in Mongolia nec non Adjacente Parte Turkestaniae Sinensis lectarum 1889)第一卷第一分冊。《唐古特植物》共描述植物203種,其中有30個種是首次描述。連同以前在科學院期刊發表過的,總計有兩個新屬60個新種。絕大部分植物附有插圖。《蒙古及其鄰近的中國突厥斯坦部分地區植物名錄》第一分冊記植物330種,其中記有蒺藜科的一個新屬和22個新種。同年,他還出版《普塔寧和皮埃塞澤欽所採的中國植物》(Plantae Chinenses Potanianae et Piasezkianae 1889 )的第一分冊(從毛茛科到馬桑科)。

馬克西姆維茲先後記述我國植物數千種,其中有新種數百個。還描述新屬十多個。很明顯,他對我國東北數省、內蒙、新疆、甘肅、青海、陝西、山西等與俄國毗鄰地區植物的區系作了廣泛的研究工作。

與馬克西姆維茲同時,還有不少俄國植物學家研究過我國植物。曾任彼得堡植物園園長的雷格爾(E.Regel)是一位很有造詣的植物學家,1835年即出版過《俄國植物志》。他和賀德(Fr.v.Herder)分別研究了雷德(G.Radde)在我國東北採的植物,前者研究離瓣花雙子葉植物(從毛茛科到石竹科),後者研究合瓣花植物、無花被植物和單子葉植物。並於1864—1892年以《雷德所采植物》(Plantae Raddeanae)的名稱發表。

當然,在馬克西姆維茲之後以研究我國植物著名的俄國人最早的要數柯馬洛夫(V.L.Komarov),這位植物分類學家於19世紀末曾在我國東北和朝鮮採集,得標本6000餘號。此後,他分別於1901—1902,1903—1904,1905—1907刊行了他編寫的三冊《滿州植物志》(Flora Manchuriae)。他還研究了不少帶有典型中國特色的植物屬種。另外,巴里賓(J.W.Palibin)等其他一些俄國植物學家也曾對我國的植物有過不少研究。

英國人對我國植物的研究與該國在其他殖民地的做法有相同之處,即很注意做類似普查性質的工作。早期英國的著名植物學家如胡克(W.J.Hooker),班克斯(J.Banks),林德賴(J.Lindley)乃至在華為領事官的漢斯(H.F.Hance)都曾對中國的植物作了大量的研究,論文見於有關的植物學期刊中。

胡克研究過許多我國的蕨類植物。後來,另一英國蕨類植物學家貝克爾(J.G.Baker)家也研究過大量的中國蕨類植物,他完成了胡克的《蕨類綱要》(Synopsis filicum)並添了許多新種。1873年,《蕨類綱要》出第二版時,貝克又把不少新種作為附錄加上。此人對我國的百合科植物也有過研究。林德賴對我國的蘭花作過不少研究。J·D·胡克(J.D.Hooker)在喜馬拉雅山的一些地方考察過,發表過那裡的一些杜鵑,有些還經他引進英國。他還與當時英屬印度加爾格達植物園的主任桑姆生(T.Thomson)合著了《印度植物志》(Flora Indica)。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數位英國植物學家都很熟悉中國的園林花卉和經濟植物。其原因很顯而易見,就來自英國的四位最著名的植物採集者福群(R.Fortune)和韓爾禮(A.Henry)、威爾遜(E.H.Wilson)和福雷斯特(G.Forrest)而言,他們分別是園林協會,東印度公司,英國把持的中國海關和一些著名花卉種苗公司的雇員,與商業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不久的1861年,英國植物學家邊沁(G.Bentham)即出版了《香港植物志》(Flora Hongkongensis )。書中共記述香港植物1065種。在那以後的19世紀下半葉,研究中國植物最著名的英國植物學家是丘園的赫姆斯萊(W.B.Hemsly)。眾所周知,丘園是世界上研究植物學的中心,而赫姆斯萊與俄國的馬克西姆維茲類似,也曾一生致力於中國植物的研究。是上個世紀下半葉至本世紀初研究我國植物最引人注目的學者之一。

赫姆斯萊1860年就曾在丘園工作,最初是作為邊沁的助手。後來曾因健康等原因離開丘園,但在1883年又重新回到丘園工作。1884年,英國皇家學會決定,從它的政府科學撥款中拿一筆錢編寫已知中國植物的目錄,他參加了這項工作。後來熱心了解中國植物的美國商人福勃士(F.B.Forbes)也積極投身此項工作。於是,他們一起合作發表了《中國植物名錄》(Indix Florae Sinensis 1886--1905)。這套著作的植物包括朝鮮、琉球所產,內容述及分布和同物異名的辨別等等。1896年,他研究了西藏的植物區系,發表「西藏植物」(The Flora of Tibet),這項研究被我國植物學家視為這一地區的先驅工作。他還與他人合作撰寫了「西藏或亞洲高原植物」(The flora of Tibet or high Asia 1902)等。當然這只是他比較著名的一些研究工作。他的工作遠不止於此,上個世紀下半葉和本世紀初許多英國人採集的植物主要由他進行鑒定發表的。他發表有關中國植物的描述文章數以百計。

從1909年至1956年,在我國西南高地、緬甸和印度的阿薩姆及喜馬拉雅山區作了長達近五十年地學和植物學考察和收集的瓦德,對該地區的植物分布及具體區域種類的多寡可謂見多識廣。他一生寫過不少關於我國西南地區植物學區系和植被方面的文章。包括《綠絨蒿的故鄉》(Land of Blue Poppy)、「中國喜馬拉雅的植物」(The Sino-Himalayan flora 1927)、「西藏的森林」(The forests of Tibet 1935)、「西藏的地理學和植物學概論」(A sketch of the geography and botany of Tibet, being materials for a flora of the country 1935)等等,對那裡的植物區系特點,及地理環境對植物區系的影響等做了很有價值的探討,提出了「中國-喜馬拉雅植物區系」等有見地的概念 [9] 。

本世紀前期,支持福雷斯特來華採集的愛丁堡皇家植物園負責人鮑爾佛(B.Balfour),也是一位與我國植物研究有密切關系的學者。他是愛丁堡大學植物學教授,曾研究和定名了大量由福雷斯特自中國西南滇川等地引進的植物花卉和標本。其中包括首次引入愛丁堡植物園的大量報春和杜鵑花屬植物。1922年,鮑爾佛死後,繼任該園園長和愛丁堡大學植物學教授的斯密思(W.W.Smith)繼續與福雷斯特合作,也研究了大量後者在華採集的植物,有關成果大多發表在愛丁堡植物園的期刊中。他熟諧我國喜馬拉雅山一帶的植物,也是報春花和杜鵑花屬植物的專家。由於福雷斯特來華採集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採集杜鵑花。他們合作的結果之一是使愛丁堡成為研究我國杜鵑花屬植物的中心。

法國近代地理學發達較早,在17世紀中期,法國人就在北美的考察方面有出色的業績;此外在18世紀中葉以前法國一直擁有北美加拿大等大片的殖民地。因此一些法國人很早就注意到兩地間生物的重要關系。如傳教士杜德美和在我國海關任職的福威勒等。他們可能是最早注意東亞和北美生物區系間聯系的人。鴉片戰爭後,法國人研究中國的植物以鄰近法屬殖民地越南、寮國等國的西南地區出色,這與他們的傳教士在這一帶的活動活躍密不可分。法國植物學家研究中國植物有較長的歷史和出色的成就。

在上個世紀下半葉,巴黎自然博物館所屬植物園栽種了大量由法國傳教士送回的中國植物,該園的主要園丁卡約瑞(E.A.Carrière),發表了一些中國植物的新種,還引種了不少由西蒙和譚微道送回的植物,並在有關刊物中發表了大量栽培於該苗圃的中國觀賞植物。曾任這個植物園主任的迪賽森(J.Decaisne)也曾描述和發表過大量來自日本和中國的植物新種。瑞士植物學家德堪多研究栽培植物的起源時,在探討中國栽培植物的時候曾經用了貝勒和他的研究成果。另外兩個植物學家普蘭瓊(J.E.Planchon)和拜倫(H.Baillon)也研究過一些中國植物,其中一些為譚微道(A.David)所采。

當然,在上個世紀下半葉研究中國植物的法國學者以弗朗謝(A.Franchet)最為著名。他和同時的馬克西姆維茲、赫姆斯萊等人一樣,堪稱是那個時期研究中國植物的最傑出人物。此人在研究我國的植物之前,曾對日本的植物作過不少研究。從1878年開始潛心於中國植物的研究。1881年他還著手整理巴黎自然博物館的植物標本並進行相關的描述。他還鼓勵在華的傳教士積極為該博物館收集標本。著名的傳教士譚微道,賴神甫(G.M.Delavay)、法蓋斯(P.Farges)、蘇里(J.A.Soulié)等採集的標本主要是由他研究定名的。在此基礎上他發表了大量的論文和著作。共記載中國植物5000餘種,新種1000多個,新屬約20個。其中相當部分是賴神甫采自雲南的植物。

弗朗謝的主要著作有《譚微道植物志》(Plantae Davidianae)。此書分兩卷,第一卷的副標題是「蒙古和華北及華中的植物」於1884年出版,記載北京河北和內蒙等地的植物1175種,計新種84個。書後附標本圖27張。第二卷的副標題是「藏東植物」於1888年出版,記載川西寶興植物402種,其中163種為新種。書後附有17張標本圖,包括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寶興杜鵑(Rhododendron mupinense)、腺果杜鵑(Rh. David)和一張珙桐的彩圖。譚微道所採的植物涵蓋面很廣,對於西方了認識中國的植物區系意義很大。

弗朗謝曾試圖系統整理賴神甫從我國雲南送回的20萬號植物標本,但終究力不從心,不得不放棄這一念頭,轉而描述其中新種。但即使這個任務,他也未能完成。通過長期對我國西南植物的研究,弗朗謝認為我國西南的川西、藏東和滇北是杜鵑花科、百合、報春、梨、懸鉤子、葡萄、忍冬和槭屬植物分布的中心。 [10] 他的上述看法大體是正確的,也為後來英、美和德國的植物學家繼續這一地區植物的研究提供了啟示和打下了基礎。

弗朗謝之後,列維爾(H.Leveille)長期研究東亞植物,從19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的二十餘年中,發表了大量的研究論文,涉及我國的不少。20世紀上半葉長期研究亞洲植物的巴黎博物館植物學家蓋根湃(F.Gagnepain),也研究過不少中國植物。

德國柏林植物園和博物館負責人、柏林大學教授代爾斯(L.Diels)曾長期研究瑞典人柏固(C.A.Bock)和奧地利人洛色恩(A.E.Rosthorn)在我國四川大巴山等地採集的中國植物,著有《中國中部植物》(Die Flora von Zentral-China 1901),記述了我國中部秦嶺地區一帶的植物數千種。他還在此基礎上發表了中國近代植物地理學的第一篇論文-----《東亞高山植物區系》(Die Hochalpine Flora Ost-Asiens 1904)。其後,他又鑒定描述過英國採集者福雷斯特在華的首批標本。1913年,他又發表「中國西部植物地理學調查」(Untosuchungen zur Pflanzegeographie von West-China)。對我國西部的植物地理進行了研究,並嘗試進行分區。

基於當時的研究成果,代爾斯對我國的植物地理進行了初步的探討,並嘗試進行分區,同時指出我國植物區系的性質和成分。他認為中國中西部高山地區不但植物種類繁多,而且存在大量原始類型和由原始類型向進化類型過渡的中間類型,是大量植物種屬的發祥地和分化中心。另外,這里的地質學證據也表明這里地層古老;同時,這里的動物分布情況也顯示了這一點。因此,在系統發生學上很值得詳細研究。後來,他在赫姆斯萊、沙堅德等人有關工作的基礎上,對東亞的植物地理作了進一步的總結。他認為,東亞,尤其是中國內部,長富有北半球的普通植物。與北美植物的親緣關系很近。有些屬很發達,如黃精屬、百合屬、飛燕草屬、淫羊霍屬、小檗屬、虎爾草屬、杜鵑花屬、報春花屬、龍膽屬、馬仙蒿屬及望江南屬等等。他還指出,由於地層古老,且氣候和地理條件優越,又未受地質變遷的大傷害,所以我國多有特產植物,如水青樹屬(Tetracentron )、杜仲屬(Eucommia)和珙桐屬(Davidia)等。這反應在他1929年出版的《植物地理學》等著作中。他還寫有《秦嶺及中國中部植物論文集》(Beiträge zur Flora des Tsing-Ling-shan und undere Zusatze zur Flora von Centrachina)。順便提一下,20世紀30年代末,在洪堡大學學習的我國植物學家郝景盛,曾在代爾斯教授的指導下寫了「青海植物地理研究」和「柳屬植物志要」兩篇論文。

此外,另一德國植物學家和樹木學家柯恩(B.A.E.Koehne)也曾為威爾遜採集的一些植物新種定名,主要是花楸屬(Soubus )和山梅花屬(Philadelphus)植物。

本世紀上半葉,美國的哈佛大學堪稱是研究中國木本植物的中心。該校的植物學家沙堅德(C.S.Sargent)曾到日本等亞洲國家採集植物標本,熟悉東亞的植物。對我國的木本植物(主要由威爾遜等人收集)尤其有研究。從1913年起,沙堅德教授主編了《威爾遜植物志》(Plantae Wilsonianae),計三冊,於1917年全部出版。該書記載了1907,1908,1910間,阿諾德樹木園通過威爾遜等收集得的中國中西部木本植物。 在該書第一卷,描述了威爾遜採集植物種類的一半左右,其中包含兩個新屬,225個新種,162個樹木新變種。全書總共描述植物3356個種和變種,是當時研究中國木本植物最廣博的參考著作。至今猶為研究我國木本植物及湖北、四川植被的重要參考書。

沙堅德還根據自己長期對北美和東亞植物的研究,發表了兩篇頗富創建性關於東亞和北美植物區系的論文。其一為「東亞和北美東部木本植物比較」(A Comparison of Eastern Asiatic and Eastern North American Woody Plants,1913),另一為「中國和美國木本植物種的比較」(A Comparison of Woody Species of China and America 1920)。在前一篇論文中,他就東亞北緯22.3度以北地區與美國得克薩斯格蘭河以北地區的木本植物進行了比較。他逐科地指明兩地的有無及屬種的多寡和特有屬種。在植物區系學上有重要意義。

1898年從德國赴美的瑞德(A.Rehder)也是對我國植物,尤其耐寒木本植物作過很多研究的樹木學家。他長期在阿諾德樹木園工作,後來成為哈佛大學的樹木學教授。研究、描述過威爾遜和洛克(J.Rock)和其他一些人收集的許多植物。並發表了不少文章。 他出版過一些重要的樹木學著作,包括《北半球寒溫帶地區栽培的耐寒樹木索引》(Bibliography of Cultivated Trees and Shrubs Hardy in the Cooler Temperate Region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1949) [11] 。另一位曾與韓馬迪在我國雲南和四川收集大量植物標本的德國植物學家施耐德(C.K.Schneider),後來也去了阿諾德樹物園,在那裡作了四年的研究,分類描述了大量威爾遜在我國西部採集的植物。他後來成為以我國為分布中心的小檗屬(Berberis)和丁香屬(Syringa)的專家。

本世紀上半葉,美國加里福尼亞大學農學院院長、植物學家梅里爾(E.D.Merrill1876—1956)是國際上研究我國植物最著名的學者之一。梅里爾博士1902年以植物學家的身份到美屬菲律賓馬尼拉服務,先在農林部,後來在國家實驗局任職,最後任科學局局長。1924年回到美國,先後任加里福尼亞大學農學院院長兼農業實驗場場長,紐約植物園園長,哈佛大學植物學教授兼阿諾德樹木園園長和哈佛大學植物標本總監 [12] 。1920年他到浙江、安徽採集過標本。他很熟悉東亞植物。20世紀上半葉,我國不少學者採集的標本是由他鑒定命名的。象我國前輩植物學家鍾觀光先生采著的一馬鞭草科新屬種,就是經他鑒定命名為鍾木(Tsoongia axillariflora)的。這屬後來即成為紀念鍾觀光的鍾木屬。他鑒定我國學者送去的植物標本通常比較快速准確,為我國植物學家稱道。他發表過不少關於我國華南、廣東、海南島植物的文章。1920年他路經南京時,與我國著名植物學家陳煥鏞相識,後來建立了終身的友誼。他們合作研究廣東和海南植物,先後一起發表了「廣東植物志資料」,「海南植物志資料補充」等許多研究文章。在紐約植物園工作期間,他曾指導我國植物學家裴鑒做博士論文。梅里爾先後研究東亞植物數十年。他和沃克(E.H.Walker)合作編寫的《東亞植物文獻目錄》(A Bibliography of eastern Asiatic Botany 1938)及由沃克作的《東亞植物文獻目錄·補編I》(Supplement I, 1960),收集東亞的植物文獻相當充分,至今仍是研究我國和東亞植物的一部重要參考書。

在華西南的雲南、四川和西藏等地進行過重要植物學考察,並採集過大量植物標本的奧地利植物學家韓馬迪(H.Handel-Mazzetti),是本世紀上半葉研究我國植物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他從中國回到奧地利維也納後,潛心於中國植物的研究。並因對分布中心在我國西南的報春花屬和珍珠菜屬植物有精深的研究,而被當時的學術界目為專家。他還約請了其他一些植物學家研究他收集的植物標本。在此基礎上,又查閱了當時西方各大植物研究機構收藏的中國植物標本。編寫了《中國植物志要》(Symbolae Sinicae),1937年在維也納全部出版。

韓馬迪的著作共分7卷,分別為藻類、真菌、地衣、蘚類、苔類、蕨類和種子植物。書中的內容非常豐富,對許多分類群都有頗深入而有見地的探討,是當時國際上研究我國植物的一部帶有總結性重要著作。他也因此植物學界譽為中國敘述植物學的權威。這部著作至今對於我國植物學者仍有重要參考價值。他還發表過《中國植物地理結構及其親緣》(The Phytogeographic Structure and Affinities of China)等有關我國植物地理學的文獻。並曾根據他在我國西南等地的調查資料,進行了全中國的地理分區工作。

Ⅱ 園林專業的畢業論文

生態園林與城市環境保護 論文

摘要: 本文闡述了生態園林的概念、科學內涵、生態園林主要功能及生態學原理在生態園林中的應用。

關鍵詞: 生態園林 環境保護 生態平衡 物種多樣性

城市是一個規模龐大、關系復雜的動態生態系統,由社會、經濟,自然子系統復合而成,具有開放性、依賴性、脆弱性等特點,極易受到環境條件變動的干擾。在城市生態系統中,既有自然的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組成要素,而園林綠地系統則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凈功能的組成成分,在改善環境質量、維護城市生態平衡、美化景觀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一、二十年來,隨著世界范圍內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環境問題的加劇,人們已越來越認識到走生態園林道路、以綠地系統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的重要性,許多國家已將其作為城市現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個衡量標准。

一生態園林的概念與科學內涵

生態園林主要是指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如互惠共生、生態位、物種多樣性、競爭,化學互感作用等)所建設的園林綠地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個群落中,種群間相互協調,有復合的層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態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夠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土地空間、養分、水分等,構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最高層次的體現,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工業化的高度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劇,給人類帶來了生存環境的危機,這一嚴峻的現實,迫使人們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仿造自然環境,以謀求優良的生存環境,把園林綠化作為主要手段,因勢利導地利用對城市生態環境有重大影響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從整治國土,促進生態平衡的高度全面綠化人類的生存環境,將園林綠化事業推向生態園林的新階段。〔1〕

生態園林的科學內涵在於:①依靠科學的配置,建立具備合理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營養結構的人工植物群落,為人們提供一個賴以生存的生態良性循環的生活環境;②充分利用綠色植物,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轉化率,調節小氣候,吸收環境中的有毒有害氣體,衰減雜訊,調節生態平衡;③美化景觀、在綠色環境中提高藝術水平,提高游覽觀賞價值,提高社會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養功能,為人們提供更高層次的文化、遊憩、娛樂需要和人們生存發展的綠色生態環境。

二生態園林的主要功能

生態園林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講,主要體現在調節小氣候,改善環境質量和美化景觀方面。

(一)調節小氣候

L.J.Batten認為:小氣候主要是指從地面到10餘m至10Om高度空間內的氣候,這一層正是人類生活和植物生長的區域和空間。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植物的生長和發育都深刻影響著小氣候。

植物葉面的蒸騰作用能調節氣溫、調節濕度、吸收太陽輻射熱,對改善城市小氣候具有積極的作用。研究資料表明,當夏季城市氣溫為27.5℃時,草坪表面溫度為20℃~24.5℃,比裸露地面低6℃~7℃,比柏油路面低8℃~20.5℃,而在冬季,鋪有草坪的足球場表面溫度則比裸露的球場表面溫度提高4℃左右。

由於綠色植物具有強大的蒸騰作用,不斷向空氣中輸送水蒸氣,故可提高空氣濕度。據觀測,綠地的相對濕度比非綠化區高10%~20%,行道樹也能提高相對濕度10%~20%。

城市的帶狀綠地,如道路綠化與濱江濱湖綠地是城市的綠色通風走廊,可以將城市郊區的自然氣流引入城市內部,為炎夏城市的通風創造良好條件;而在冬季,則可減低風速,發揮防風作用。

(二)改善環境質量

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維持碳氧平衡有關資料表明,每ha綠地每天能吸收900kgCO2,生產600kgO2,每ha闊葉林在生長季節每天可吸收1000kgCO2,生產750kgO2,供1000人呼吸所需要;生長良好的草坪,每ha每小時可吸收CO215kg,而每人每小時呼出的CO2約為38g,所以在白天如有25m2的草坪或lOm2的樹林就基本可以把一個人呼出的CO2吸收。可見,一般城市中每人至少應有25m2的草坪或10m2的樹林,才能調節空氣中CO2和O2的比例平衡,使空氣保持清新。如考慮到城市中工業生產對CO2和O2比例平衡的影響,則綠地的指標應大於以上要求。

2吸收有毒有害氣體污染空氣和危害人體健康的有毒有害氣體種類很多,主要有SO2、N0x、Cl2、HF、NH3、Hg、Pb等,在一定濃度下,有許多種類的植物對它們具有吸收和凈化能力。有研究表明:當SO2通過樹林時,濃度有明顯降低,每公頃柳杉林每年吸收720kgSO2。臭椿、夾竹桃、羅漢松、銀杏、女貞、廣玉蘭、龍柏等都有較強的吸收能力。

3吸滯粉塵植物,特別是樹木,對粉塵有明顯的阻擋、過濾和吸附作用。由於樹木有強大的樹冠,葉片被毛和分泌粘性的油脂使得樹木具有滯塵作用。

4殺菌作用由於綠地上空粉塵少,從而減少了粘附其上的細菌;另外,還由於許多植物本身能分泌一種殺菌素,而具有殺菌能力。據法國測定,在百貨商店每m3空氣中含菌量高達400萬個,林蔭道為58萬個,公園內為1000個,而林區只有55個,林區與百貨商店的空氣含菌量差7萬倍。

5衰減雜訊植物,特別是林帶對防治雜訊有一定的作用。據測定,40m寬的林帶可以減低雜訊10~15分貝,30m寬的林帶可以減低雜訊6~8分貝,4.4m寬的綠籬可減低雜訊6分貝。樹木能減低雜訊,是因為聲能投射到枝葉上被反射到各個方向,造成樹葉微振而使聲能消耗而減弱。

(三)美化景觀、豐富建築群體輪廓線

生態園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築藝術效果,豐富城市景觀的有效獵施,使建築「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緊密聯系。

三生態學原理在生態園林中的應用

(一)堅持以「生態平衡」為主導,合理布局園林綠地系統

生態平衡是生態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其含意是指處於頂極穩定狀態的生態系統,此時系統內的結構與功能相互適應與協調,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之間達到相對平衡,系統的整體效益最佳。在生態園林的建設中,強調綠地系統的結構與布局形式與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協調以及與城市功能分區的關系,著眼於整個城市生態環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綠地不僅圍繞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維護城市的生態平衡。近年來,我國不少城市開始了城郊結合、森林園林結合、擴大城市綠地面積、走生態大園林道路的探索,如北京、天津、合肥、南京、深圳等。〔2〕

(二)遵從「生態位」原則,搞好植物配置

城市園林綠化植物的選配,實際上取決於生態位的配置,直接關繫到園林綠地系統景觀審美價值的高低和綜合功能的發揮。生態位概念是指一個物種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時間和空間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種與物種之間、物種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在城市園林綠地建設中,應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位特徵、合理選配植物種類、避免種間直接競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以利種間互相補充,既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又能形成優美的景觀。在特定的城市生態環境條件下,應將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貧瘠、抗病蟲害、耐粗放管理等作為植物選擇的標准。如在上海地區的園林綠化植物中,槭樹、馬尾松等生長狀況不良,不宜大面積種植;而水杉、池杉、落羽杉、女貞、廣玉蘭、棕櫚等適應性好、長勢優良,可以作為綠化的主要種類。

在綠化建設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種在空間、時間和營養生態位上的分異來配置植物。如杭州植物園的槭樹、杜鵑園就是這樣配置的。槭樹樹干直立高大、根深葉茂,可吸收群落上層[

Ⅲ 園林專業的論文怎麼寫

城市居住小區綠化探討
摘要: 在城市人口膨脹的今天,人們面對外界的各種壓力,已經身心疲憊,需要找尋一個舒適的人居環境來調節身心。對於人居和人聚的兩個相關問題園林設計師應該予以高度重視,居住小區的綠化問題直接影響到聚居的質量。我們在考慮人們的健康、生活質量的時候要對居住小區的綠化進行生態的設計,這樣讓人與自然更加協調,使人更加與自然相接近。並且在設計中配置的植物盡量達到清潔空氣、美化環境、調節身心的目的。關鍵字: 居住小區 生態園林 綠化 可持續發展

隨著世界人口增多,資源匱乏、污染嚴重、環境惡化等現象隨即出現,並不斷加劇,在這種環境中生存發展的現代人身心疲憊。因而現代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望自然,希望生活在近自然的環境中,而在這樣的心理作用下,人們對城市小區的綠化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一、城市園林綠化的趨勢

1、「 以人為本 」 的思想為導向

作為人居環境的城市居民區,其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小區住戶的要求,即居住區的綠化造景要最大限度地考慮居民的生活和休閑的要求。現代人所要求的生活質量的提高是圍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展開的,在物質生活得以滿足、精神生活逐漸豐富的今天,人們會追求一個更健康、與自己更有親和力地環境。居住區綠化中,不僅要考慮到美的要素,更要充分考慮居住區里的主體 —— 人的需要,只有了解了這種需要,再從這種需要出發進行設計,進行必要的美的處理,才能達到居民滿意的效果。對於一個能滿足實用、美觀的原則小區設計,要 「 以人為本 」 的思想作思想基礎,以人立足點,從人的方位去綜合考慮,在此同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的發展是城市發展到現在的一種趨勢,就現在及未來很長時間都有其正確性。

2、堅持 「 可持續發展 」 的生態園林發展方向

18 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均以工業化發展的程度作為衡量經濟強國的標准,即 「 把追求 gdp 的增長看做是建設強國的唯一目標與動力 」 ,在這各思想導向下,人類對自然造成了無窮的破壞。不過人類很快看到了自己對世界所起到的負面影響, 1972 年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 1982 年《我們共同的未來》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 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的發展。 」「 可持續發展 」 的理論在各界引起高度重視而用來指導城市小區綠化的直接表現就是出現了生態型小區綠化景觀,根據景觀生態學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規劃呈現空間結構,使廊道、鑲嵌體及基質等景觀要素的數量,及其空間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質流與能量流暢通;使景觀不僅符合生態學原理,而且有一定的美學價值,適於人類聚居。

3、居住小區的健康理念

2002 年,零點調查公司,在全國做了一次市場調查: 「 你最想擁有什麼? 」 被調查者中有 70% 以上的人選擇了 「 健康 」 。由此可見,現代人對健康的關注程度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 「 健康,就是指人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完全處於良好的狀態。 」 在現在巨大的工作壓力、單調的生活內容、復雜的人際關系的圍繞下,保持健康有其難度。為此重視環境問題的設計師們應努力為現代人創造一個更適合的人居環境,從單純的對藝術形式和視覺的追求中走出來,注重生態對人類身心的調劑功能。將自然引入居住區,引到每個居民身邊,以景觀學、行為學、生態學、美學等學科理論綜合考慮、科學論證、合理規劃,為人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居住區環境。

二、現代居住區綠化的空間問題

1、充分利用空間擴大綠化面積

在進行小區綠化時,規定了綠化面積的標准,小區綠化應確保 35% 以上的綠化率,而綠地本身的綠化率要大於 70% ,也就是說綠地中的硬質景觀,包括道路、地坪、建築小品、噴水池、雕塑等佔地面積只能控制在 30% 以內,而這個數字也應越小越好。一個小區綠化質量,雖然不能通過純數字來體現,但是為了有更多綠化的面積,設計師們必須認真思考。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終將成為人們的代步工具,對於居民用戶的汽車,必須建設車庫。在設計中可以將車庫轉入地下,或轉向立體停車場,這樣有幾大好處:一是減少噪音,二是增加交通安全。通過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得小區中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最大限度的用於綠化戶外活動場所,更符合現代小區設計的要求。

在對住宅區建築規劃設計之時要考慮綠化對屋頂產生的承重、防漏等問題。這樣設計過的房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屋頂與牆面的綠化,做到空間的六面綠化效果,最大限度的改善人居環境,使居民更貼近自然。例如上海五大豪宅之一的河濱豪園,其屋頂綠化、垂直綠化、室內綠化及地面綠化成了一個完整的綠色鏈,成了蘇州河邊綠帶的代表。

由於現在的居民樓相對的樓層都較高,在小區綠化時不能只考慮樓層低的居民,也應該考慮樓層中、高的這些居民俯視時對小區綠化的景觀感受。因而設計師在小區綠化造景之時,要充分考慮樓層較高的居民的俯視感受。

2、小區原始狀態的改造

現在有些小區在建設之初,一般只有初步的考察一下地形然後將地推平,然後在平地上建設、綠化。這樣完全破壞了當地的原始風貌。在小區建設之初,應該充分考查其現狀。在建設時應該對其當地的自然遺跡、古樹名木進行適當的保護及利用。因為自然遺跡、古樹名木時歷史的象徵、是文化的積淀,在有意識的保護之下能夠體現一個小區的文化氣息,展現居民小區的特色,有利於提高居民的生態意識。

3、景觀道路、雕塑、健身設施等戶外空間在住宅區綠地中的設計

在景觀道路、雕塑、健身設施的設計安排時,必須將建築的尺度、景觀小品的尺度、樹木的尺度進行綜合的考慮、合理的量化。每個人都需要適度的戶外空間,在盡量加大綠化面積的同時,所有人的參與園林的因素都應該加以考慮。因為沒有人的參與的、沒有感知的綠地是蒼白的、沒有意義、缺少品位的。小區綠地需要有公眾性、開放性、參與性,對應這樣的需要的就是盡量的使居民能夠在小區綠地中聚集,即現在所經常討論的 「 人居 」 與 「 人聚 」 的問題。景觀道路、健身設施等戶外空間合理分布於綠地中正是 「 人聚 」 的需要。

三、居住小區中植物的選擇

1、尊重居民喜好

在對居住區的綠化植被進行選擇時,一定要注意居民的喜好,選擇居民喜聞樂見的植物進行配置。只有與居民的喜好相一致的植物選擇才能使小區的綠化具有親和力,使居民產生認同感。例如在小區中栽植均一成行的松柏,使之森森然的樣子。表面上好象綠化很好,但是在人們的潛意識里會對這樣的環境產生墓地的感覺,被居民所排斥,不能達到其應有的效果。這里不是說人們對松柏就沒有認同感,小區綠化造景中不能使用松柏,而是人們由於厭惡一些事物而會對與之相近的事物產生厭惡的感覺。松柏在小區綠化中進行孤植,作為焦點景物也是可以起到很好的園林表達效果的。

2、以喬木為綠化骨幹

喬木在小區中的應用主要是從生態和造景兩個方面來考慮。由於喬木樹冠的絕對面積大,因而在在小區綠化中能夠製造更多的氧氣,吸收更多的廢氣及有害氣體,因而喬木的應用在小區中更有利於居民的健康。在對喬木的選擇上,落葉喬木與常綠喬木在整個小區中所佔的比重一般約為 1 : 1—2 的比率。由於落葉喬木越古樸,枝幹、樹形越迷人,最具備樹木的色彩美、形態美、季相美、風韻美,因此最能體現園林的季相變化,使小區一年四季各不同;而常綠喬木可以給人四季如春的意境。在做小區綠化設計時應該根據設計意圖合理安排選擇。在喬木的選擇上一個小區不能太多,多則雜、雜則亂,一般選 2—3 種主體樹種,選 3—4 種輔助樹種。喬木的種植不能離住戶的窗戶太近,尤其是南北窗戶,在南面窗戶外 6m 不得種植喬木。

3、保健植物的選擇

基於現代居民對健康的要求,小區綠化的樹種,必須選用無毒的喬灌木,可以在居住區綠化時選擇美觀、生長快、管理粗放的葯用、保健、香味植物,即利於人體保健,又可調節身心,也可美化環境。這類植物如香樟、銀杏、雪松、龍柏、羅漢松、粗榧、枇杷、無花果、含笑、牡丹、門冬草、萱草、玉簪、鳶尾、吉祥草、射干、野菊花等喬灌木及草花。在優先選擇保健植物的同時,還應注意花期較長及色葉植物如垂絲海棠、木瓜海棠、紫荊、榆葉梅、櫻花、溲疏、噴雪花、黃馨、金鍾、迎春、棣棠、紫薇、金絲梅、梔子花、桂花、紅楓、雞爪槭、蠟梅、紅瑞木等。

四、城市居民小區中植物的配置

1、植物配置要層次分明、注重色塊

在居住小區中進行植物配置時,也應該注重其層次的搭配。利用喬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層四個層次,這樣再進行空間的分割及聯系,通過各個層次,使空間更具自然的節奏。在進行這種層次的搭配之時,應注意喬木與灌木的比例約為 1 : 3—6 為宜,草皮面積(喬、灌木投影范圍除外),不高於綠地面積的 30% ,另外要注意植物種類的豐富多彩。小區在注重運用色塊組合的同時,應該徹底摒棄以往的一種大色塊造景的誤區。但是色塊的處理手法仍然在園林造景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色塊布置時色彩簡潔明快,可按設計者的要求任意作出各種圖形圖案;採用色塊的模紋形狀可以達到最快的成形效果,滿足快速綠化美化的要求;養護相對簡單,只需要一次成形後經常間斷性進行修剪,就可以達到較好的綠化效果;只要合理選擇色葉樹種,就可以讓色塊四季基本不變,更加重要的是色塊的設計比較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特別在歐式建設的小區中和環境比較和諧;容易使人感覺環境整潔有序,現代氣息較濃。合理運用色塊,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現在常見的色塊組合有:紅色塊為紅葉小檗,紅花檵木;綠色塊有瓜子黃楊、雀舌黃楊、大葉黃楊、杜鵑;黃色塊有金葉女貞、灑金珊瑚、金邊黃楊;也有用紅綠草、雪葉菊等草本花卉。

2、掌握季節性觀花觀葉植物相搭配

「 春意早臨花爭艷,夏季濃蔭好乘涼,秋季多變看葉果,冬季蒼翠不蕭條。 」 這首詩道出了季節變化及對小區設計的最直接要求:應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另外注意整個小的色相變化,在有色樹種的搭配上,可以採用一些色彩對比度較大的樹種,這樣可以使小區的綠化更加生動活潑。

3、以草本花卉彌補木本之不足

雖然草本花卉在應用中的管理比較煩瑣,但是相對來說更容易為進行控制,易於成為造景要素。在組合時必須考慮到小區中植物的色澤、花型、樹冠、形狀和高度、植物壽命、生長勢等方面,才能互相協調。對於每個組合的設計時,還應該考慮周圍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幾個組合之間的關系。

4、主基調及主景

每一個園林都有一個主題思想,每一個園林也必須有一個視覺焦點,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這個園林中的主景。對於城市居住小區設計來說不可能不考慮其焦點景物的配置,可以是水景,也可以是山石景,也可以是植物造景,只要能與環境相協調就是好的,能被小區居民所認同的就是優秀的。在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小區的主基調的問題。現在的園林不是空洞的、沒有思想的、沒有內容的園林。現代園林本身就是一種思想、一種文化的存在,我們尊重這種存在的同時,就必須理解園林中主基調的作用,定了基調才能創造出小區的園林氛圍,才能表達出主題。

城市居住小區的綠化,作為城市園林的一部分,為城市人群聚居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只有園林設計師尊重生態學的觀點,堅持 「 以人為本 」 的指導思想,以追求人與自然相和諧為目標,不斷進取,才能使居住區的綠化更貼近居民、貼近生活。這篇文章只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對居住區植物造景提出了一些自己及他人的看法,以供園林設計者、愛好者參考。

Ⅳ 園林專業論文

園林的系統化設計內容摘要:
關鍵詞:
園林設計是系統化的工作,其中包括多個獨立的系統設計,傳統的方法是將園林設計分為軟景和硬景設計。這些都是依照
園林外部的表現形式進行的表面膚淺的分類,文章則按照園林的內在特徵進行分類,如生態系統設計、視覺系統設計、空間系
統設計,人文系統設計。通過對園林設計更加深刻的理解,對園林設計工作給出建設性的意見。
園林系統化設計生態視覺空間人文
園林設計是一項系統化的工作。園林
本身看似由山水植物建築等四大要素按照
一定的秩序美感等組合而成,但蘊涵在里
面的則是多方面知識的相互交叉與協作,
如植物、生態、氣候、建築、材料以及美
學等方面的知識。這么多的學科和知識如
何運用到我們的設計當中來,組合成具有
一定功能及美感的園林景觀,這就需要系
統化的設計。
一般在設計上我們習慣按照園林外部
的組成分為硬景系統和軟景系統設計。這
種只是從表面上對園林的構成進行的一個
簡單分類。而實際上園林的構成要復雜得
多。園林的設計是一個系統化的工作,園
林的系統化設計按照園林的實質組成結構
來說分為幾個部分:生態系統設計、視覺
系統設計、空間系統設計、人文系統設計。
一、園林生態系統設計
在城市還沒有形成之前,主要是動
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環境共同組成
的生態系統,動物、植物、微生物是生態
系統的主體。生態系統各組成因素之間的
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然而
這種變化是緩慢的。當人類改造環境,發
展生產,開展一系列經濟活動,並離開森
林、農田而逐漸聚居到城市,在這樣一個
歷史進程中,人、動物、植物、微生物及
其自上而下的環境共同組成城市生態系
統,人類成為影響生態系統的主體,人類
活動的加劇,導致生態系統的急劇變化。
園林作為人類活動的產物,是人在與
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產生的,最初
的功能只是單純地從功能方面的考慮,如
栽植花果樹木、觀賞鳥獸禽魚等,慢慢地
過渡到陶冶性情、寄託情思、提供休憩環
境、保護生態、改善環境、體育保健、防
止災害等方面,在諸多的因素中,園林對
於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方面是首先應考慮
的因素,園林從屬於自然系統,是自然與
人類的結合處、過渡地帶。在這樣一個敏
感的地帶,人與自然是一個矛盾的統一
體,園林設計一方面要按照人類的意志和
要求進行建造;另一方面又必須是在尊重
自然的前提下進行。所以必須按照自然本
身的規律來進行園林的設計亦即是園林的
生態系統設計。正如麥克哈格所說:「世界
是豐富的,為了滿足人類的希望僅僅需要
我們通過理解和尊重自然……設計必須結
合自然。」
二、園林視覺系統設計
19世紀以來,平面設計師們就已經進
入了某些我們現在所稱的「環境視覺設
計」領域,當時它被稱為「標識繪制」。但
這並不是說如今的環境視覺設計就是它的
全部。從最原始的意義上而言,環境設計
師關注的是一些標識的外觀和感覺,這些
標識可以是從一個簡單的零售商店的招牌
到醫院、劇院或博物館的整個指示系統的
任何東西。前者可以是一塊木板,上面的
東西可以與這座建築的其他部分或內部設
計沒有什麼關系;後者則常常是整體導識
系統中的主要成分,它與一個機構的標識
和相關的平面因素聯系在一起,顯示出整
體的環境特徵。要成功地完成這項設計,
並不像撥動一個開關那樣把一維、二維變
成三維那麼簡單。相反,它需要高超的能
力,把平面的東西變成動態的三維物體。
而且,這並不是一個抽象的過程,環境設
計師們必須對各種新的材料和製作過程富
有經驗,有最新的知識,這樣才能把紙上
的構思變成具有功能的對象。
園林作為人類的藝術創作,它必須是
符合美的要求。作為人類所創造的美的環
境和休憩場地,環境必須是最佳,視覺效
果必須很好。園林的視覺系統主要是指園
林外在形象給人的直觀視覺感受,具體來
說園林的外在形象主要是通過園林的比
例、形狀、體積、材料、構成等構成。園
林視覺系統設計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
程,是空間經營的藝術,設計的最終目的
是以人為本,為人類創造賞心悅目、合情
合理、方便快捷的視覺系統空間。
人對於園林視覺景觀效果的認識或者
是判斷標准,又根據人自身的背景文化狀
況、審美層次的差異有著很大的不同。具
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1.橫向文化差異對園林審美取向的影
響:如東西方園林審美差異,東方以崇尚
自然為主,園林也是自然式的設計,講究
山水之美、自然之美。而西方則以規則式
園林為主,講究幾何、秩序美感。在這兩
種文化差異下,所做出的園林必定有著很
大的差別。這些都與審美主體自身所在的
環境背景有關。
2.縱向文化差異對園林審美取向的影
響:同一區域不同文化層次的人群對於園
林審美也有著很大的差別,不同年齡段的
人群對於園林審美也有著一定的區別。因
此,這就需要在我們的園林設計中明確我
們所設計的園林潛在的欣賞對象。當然,
如果是作為大眾化的園林設計,就必須要
滿足所有人群的審美需求。
三、園林空間系統設計
園林是綜合了多種藝術手段,主要運
用空間構圖的手法創造的一種藝術,它也
可以看作是建築的室外延伸部分,是一具
有三維特性的空間場所,是人類活動的重
要場地。從宏觀上來看,園林是城市綠色
空間系統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調解城
市生態環境和作為居民接觸自然的遊憩空
間。當前,人們已改變原有單純的「家庭
——工作單位」式空間流動模式,並熱衷
於走出居室,走向充滿綠色和陽光的大自
然——遊憩、娛樂、運動和交流。(轉第137頁)(接第129頁)因此,在進行園林設計時,首
先應從大的空間角度進行思考,從用地
規模、空間規模、空間序列組織、空間視
線、環境效益等方面綜合研究,做出定
性、定量規劃。如先制定城市綠色空間系
統建設總體目標。對城市空間進行調整,
形成「點型、帶型、場型空間」相結合的
空間系統。
其次,對於園林本身來說,其內部自
身的空間組織、空間分隔等,也應按照一
定的邏輯順序來進行安排,在設計的過程
中,按照功能的要求,劃分各功能性的空
間,按照密閉程度的不同,分為開敞空間、
封閉空間、半開敞空間等。各個空間的銜
接與過渡必須自然流暢,偶然天成。共同
形成整個園林空間系統。
四、園林人文系統設計
園林作為人類社會的產物,是自然的
人化,或者是人化的自然,自始至終都離
不開人的參與,人也是園林創作和享受的
主體,人所存在的社會背景及人本身的文
化狀況的不同使得世界上的園林存在著很
大的差別,如東西方文化上的差別、時間
順序上的差別。
園林的人文系統設計主要是指園林設
計中對於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思想觀念
的尊重與表達,如在西方傳統園林中,崇
尚人工、幾何、秩序,表現出的是一種理
性的思想觀,園林則多規整、對稱、機械,
在園林中安放有各種古典的神話傳說雕
塑,表達人定勝天的思想。而在東方,儒
道佛思想影響至深,園林一直表現為對自
然的尊重,山水乃自然之根,人寄情山水,
崇尚自然。從文化、美學,人的視覺、意
向、心理感知等方面,賦予園林規劃更多
的人文關懷。從整體上控制並營造城市景
觀的獨特性、連續性,使人得到更多的享
受。只有在各自的環境中,大家才能夠找
到自己心靈的寄託。
五、園林各系統的聯系與組織
園林設計作為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我
們需要對各個系統進行綜合的整理,各
個系統不是獨立存在的,他們彼此之間
互相穿插,生態系統設計是園林的根本,
視覺系統設計關繫到園林的外在美感,
空間系統設計關繫到園林內部空間的結
構組合,人文系統設計則是園林的靈魂,
園林也只有在符合自然發展邏輯的情況
下,通過自身外在和內在的美觀與秩序,
以及獨特的文化藝術內涵,才能夠成為
一個合格的產品。
以上通過對園林設計中各個因素、概
念及相互聯系的分析,從本質上對園林設
計進行剖析,希望能對現代的園林設計工
作給出建設性的意見。
參考文獻
[1]李嘉樂,張文德.園林無俗情「.中西古典園林審美觀
的比較」——兼論中國新園林的展望.陳爾鶴,張麗萍.南
京出版社,1994.
[2]楊賚麗.城市園林綠地規劃.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
[3]麥克哈格著,芮經緯譯.設計結合自然.天津大型出版
社,2006.
[4]王藝湘,王芝湘.環境視覺導識設計.天津大學出版
社,2008.

Ⅳ 園林論文2500字左右

一、西方園林從可考的歷史看,西方園林始於古希臘。到了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貴族的住宅有了庭園,周圍環以柱廊,庭中有噴泉、雕塑,栽有薔薇、百合等植物。在一些公共場所,有大片綠地,其中有涼亭、小徑。
古代羅馬時期的園林沒有大的造作。直到15至17世紀,隨著文藝復興,園林才煥發了生機,西方園林形成了義大利、法國、英國三種風格。
義大利盛行台地園林,秉承了羅馬園林風格。如義大利費蒙的耐的美狄奇別野選址在山坡,園基是兩層狹長的台地,下層中間是水池,上層西端是主體建築,栽有許多樹木。台地園林是義大利園林特徵之一,它有層次感、立體感,有利於俯視,容易形成氣勢。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家馬爾伯蒂在《論建築》一書提出了造園思想和原則,他主張用直線劃分小區,修直路,栽直行樹。直線幾何圖形成為義大利園林的又一個特徵。
法國園林受到義大利園林影響,法國人在16世紀效仿義大利的台地園林。到了17世紀,逐漸自成特色,形成古典主義園林。園林注重主從關系,強調中軸和秩序,突出雄偉、端莊、幾何平面。法國的凡爾賽宮園林是其代表作。凡爾賽宮園林分為三部分,南邊有湖,湖邊有綉花式花壇,中間部分有水池,北邊有密林。園中有高大的喬木和筆直的道路,王家大道兩旁有雕像,水池旁有阿波羅母親雕像和阿波羅駕車雕像,表明這座宮廷園林的主題歌頌了太陽神,是積極進取的。這時期的園林把主要建築放在突出的位置,前面設林蔭道,後面是花園,園林形成幾何形格網。法國古典主義園林的集大成者是勒諾特爾,他開創了法國園林的特色和新時代。法國園林是西方園林的一種風格和流派。
英國園林突出自然風景。起初,英國園林先後受到義大利、法國影響。從18世紀開始,英國人逐漸從城堡式園林中走出來,在大自然中建園,把園林與自然風光融為一體。早期造園家肯特和布良都力圖把圖畫變成現實,把自然變成圖畫。布良還改造自然,如修閘築壩,蓄水成湖。他創造的園林景觀都很開闊、宏大。18世紀後半期,英國園林思想出現浪漫主義傾向,在園中設置枯樹、廢物,渲染隨意性、自由性。
歐洲園林是人類文化的寶貴遺產,歐洲園林大多是方方正正,重視幾何圖案,不太重視園林的自然性,即沒有下功夫去模擬自然,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他們修花壇、造噴水池,搞露天雕塑,都體現了人工性,具有理性主義色彩。如1712年英國作家丁?艾迪生撰文指出 :英國園林師不是順應自然,而是盡量違背自然,每一棵樹上都有刀剪的痕跡。樹木應該枝葉繁茂地生長,不應該剪成幾何形。這段話雖有些偏頗,但指出了西方園林太注重人工雕鑿這個特點。
二、東方園林古代東方有悠久燦爛的文明。尼羅河、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印度河、黃河、長江諸流域都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古埃及、巴比倫、印度、中國都在園林藝術方面有巨大成就。
古代西亞也有花園。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位於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倫王國十分強盛,國王尼布甲里撒二世為他的妃子建造了巴比倫空中花園。這座花園早已毀滅,但希臘歷史學家斯特拉博和狄奧多羅斯對它作了記載。據說,該園建有不同高度的台地,越往上的平台越小,每個台層都有石拱廊支撐,並且種植各種樹木花草,頂部設有提水裝置,用以澆灌植物。遠處觀看,它宛如空中花園,故人們稱之為「架空花園」或「懸空花園」。
古代西亞園林被稱為世界三大園林系統之一,與古希臘、中國園林相比較,西亞園林的輝煌時間較短,對後世的影響較小,今人對它的研究也不夠。
古代印度對世界文化有卓越貢獻,園林藝術也很有特色。公元7世紀,中國的玄奘到印度曾見過一些花園。
古代中國園林的內容非常豐富,對東亞、南亞各國園林的影響很大,堪稱東方園林的代表。
在中國古代文化的豐富遺產中,古典園林藝術以其完全不同於西方園林的空間原則和美學品味而具有特殊的魅力。不論是北方園林中的蒼岩深壑、碧水浮天,還是南方園林的小橋流水、粉垣低蜿,都給人以不盡的藝術享受。
中國古典園林主要可以分為四種類型:皇家園林、文人園林、寺院園林和自然郊野園林。這四種園林雖然相互交織和影響,但是總的來說,其中還是以皇家園林和文人園林的地位最為重要,藝術造詣也最為突出。皇家園林的地位顯赫、規模巨大、氣度非凡;私家園林的卜築自然、詩情畫意,構築成了中國古典園林史的活丹青……
在江南其他地方和北方地區,至今也保存著一些著名的古典園林,北京的頤和園和北海,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就是北京地區最著名的古典園林。不論是南方的還是北方的古典園林,也不論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宮苑,還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園,盡管由於地區和園主在政治、經濟上所處的地位不盡相同,而在園林的規模、風格等方面表現出各自的特點,但是,它們都是為滿足封建統治階級的享樂生活而建造的,在園林布置和造景的藝術手法上有許多共同之處。這些共同之處,構成了具有濃厚的詩情畫意的中國古典園林藝術。首先,中國古典園林的園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來建造自然的景色,達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所以,園林中除大量的建築物外,還要鑿池開山,栽花種樹,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風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畫為藍本,參以詩詞的情調,構成許多如詩如畫的景。所以,中國古典園林是建築、山池、園藝、繪畫、雕刻以至詩文等多種藝術的綜合體。
其次,中國古典園林因受長期封建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絕大部分是封閉的,即園林的四周都有圍牆,景物藏於園內。而且,除少數皇家宮苑外,園林的面積一般都比較小。要在一個不大的范圍內再現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是突破空間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間表現出無限豐富的園景。在這方面,中國古典園林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精華所在。第三,中國古典園林特別善於利用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的各種建築物,如亭、台、樓、閣、廊、榭、軒、舫、館、橋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組成體現各種情趣的園景。
中國古典園林不僅客觀而又真實地反映了中國歷代王朝不同的歷史背景、社會經濟的興衰和工程技術的水平,而且特色鮮明地折射出中國人自然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演變,蘊含了儒、釋、道等哲學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詩、畫等傳統藝術的影響;它凝聚了中國知識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勞與智慧。
三、東西方園林藝術的相互影響應當看到,東西方園林藝術是互補的,各有所長而難有借鑒。如西班牙庭園深受伊斯蘭園林風格的影響,其布局大多是:以建築圍成方形庭園,建築物有拱廊,庭中有水池,庭園內外有樹林。
17世紀至18世紀,英國開始接受中國造園思想。《大網路全書?英國自然風景園》介紹:在《論伊壁鳩魯式的園林》中提到:完全不規則的中國園林可能比其他形式的園林更美。1757年、1772年,英國園林師W?錢伯斯出版了《中國建築設計》、《東方造園泛論》等著作,他把在中國親眼見到的園林介紹給英國,主張在英國園林中引入中國情調的建築小品。
中國園林對法國園林也有影響。據說,法國巴黎有20多處仿效中國古典園林的景觀。1670 年,在凡爾賽建造的藍白瓷宮,就仿效了南京的琉璃塔。18世紀,法國人從傳教士寄自中國的報告中進一步了解了中國的造園藝術。1774年,在凡爾賽園林建成了小特里阿農花園,該園掇山疊石,修建亭閣,追求天然野趣,被稱為中國式園林。
西方在園林學理論方面自有其系統性和深度,在嚴密規劃方面更有其特色。特別是近代以來大力推廣公共園林,這比東方要突出。
中國園林,在明清時代已受到西方文化影響。清代,在都城郊外修建了號稱萬園之園——圓明園,它是中西園林藝術的融合。園中的山水布置與庭院設計都是中國式的,而大量的雕塑、樓閣卻是西方式的。圓明園雖被八國聯軍毀了,但從殘柱斷梁卻可以看到西方的紋飾圖案,如遠瀛觀、海晏堂、方外觀等都是西式建築。
晚清,隨著租界的出現,西方文化加強了對中國的滲透,長江流域出現了一些模仿西式風格的園林。如上海的凡爾登公園、法國公園的沉床園都具有法國勒諾特爾風格。無錫錫山南坡的水階梯具有義大利台地園風格。
從晚清到民國年間,私人園林也在西化。如無錫的梅園、蠡園,都被稱為中西合璧的園林。一些官僚、買辦、商人、文士受西方思想影響最快,他們的宅園幾乎無不西化。
總之,中西方的園林相互影響,有同有異。西方園林追求物質形式的美、人工的美、幾何布局的美、一覽無余的美。中國園林追求意韻的美、自然與人和諧的美、浪漫主義的美、抑揚迭宕的美。如果把西方園林比作油畫,那麼可把中國園林比作山水畫,中國園林比西方園林更加自然化。

Ⅵ 急求《中國園林》上標准論文的排版格式

你直接查他的投稿須知或投稿指南唄 或者下一篇該雜志的文章 比對格式來寫就行

Ⅶ 求一篇3000字左右,關於「園林綠化」的論文!

淺談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植物造景
摘要:園林植物是重要的造園要素,在造園中具有任何要素不可取代的「造景」與「生態」雙重功能。本文從我國園
林植物造景歷史探源入手,研究了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植物造景的原則及基本方法。
關鍵詞:園林植物;植物造景;原則;方法
1園林植物造景的概念蓮,太液池岸有竹數十叢。宋、元、清初時期為我國園林
園林植物造景是在園林造景藝術指導下,在滿足園林的成熟前期,造園時對植物的選擇栽植,利用園林植物造
植物生長發育要求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各種園林植物(包景已形成其獨特的風格。造園時十分注意利用絢麗多彩、
括喬木、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植物等)作為主要構千姿百態的植物,且注意一年四季的不同觀賞效果,臨水
料,以建築、山石、水體為點綴配合,充分發揮植物本身植柳,水面植荷渠,竹林密叢等植物配置,不僅起綠化作
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通過設計、選材、配置,建用,更多的是注意觀賞和造園的藝術效果。《洛陽名園
造出符合總體規劃的景觀,以達到發揮其不同功能,形成記》中記載歸仁園:「……北有牡丹、芍葯數千株,中有
多樣化景觀,供人們觀賞。園林植物造景是園林規劃設計竹千畝,南有桃李彌望……」,說明此園為一個花簇錦
的重要環節,是園林建設的根本精髓。綉,植物配置種類繁多,以花木取勝的園子。清朝中葉和
植物在園林中有構成優美環境,渲染氣氛,襯托主景清末隨著園林的日趨成熟,造園時對植物的配置及造景作
的作用,能創造出充滿生機的綠色自然景觀。植物的自然用,積累了許多豐富的經驗。縱觀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
生長規律形成了「春天繁花盛開,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史,中國長期發展遺留下來的特有的園林文化,為現代園
果累累,冬季枝幹蒼勁」的特定景觀。園林植物不僅給人林植物造景藝術留下了寶貴的藝術素材
以環境舒適,賞心悅目的物境感受,還可使不同審美要求3現代園林植物造景的發展趨勢
的人產生不同的審美心理的思想內涵。3.1更加註重生態效益和生態景觀
2我國園林植物造景的歷史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所創造的生態效益最高。因此
我國最早的園林形式是囿,出現在殷商時期,它是將植物造景中應盡量多用群落栽培,並遵循自然群落的發展
一定地域加以范圍,讓花草果木、鳥獸魚蟲滋生繁育,並規律。設計者從豐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的組成、結構中借
挖池築台,以供帝王貴族狩獵、游樂,後來統稱園囿,以鑒,才能在科學性、藝術性上獲得成功。不再單純追求藝
後則發展為以種植觀賞花木為主的園苑。據載:吳王夫差術效果和刻板的人為要求,而是按照植物的習性要求去營
曾造梧桐園(今江蘇吳縣),會景園(今浙江嘉興),「穿沿造一個符合植物自然生長發育規律的群落,以便更好地發
鑿池,構亭營橋,所植花木,類多茶與海棠,」這說明當揮植物的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
時造園及植物配置己具相當高的水平。3.2植物造景功能多樣化
屈原《離騷》記載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由於植物材料的豐富多彩,其應用范圍也日益擴大,
菊之落英」,這里已明確提到木蘭與菊花已成為觀賞植從傳統的建築物周圍種植、假山上種植,發展到行道樹、
物。《漢書》記載:「秦為馳道於天下,東窮燕齊,南極綠籬、廣場遮蔭、空間分割等;從傳統的花台發展到花
吳楚,江湖之上,濱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壇、花境、室內花園、屋頂花園、溫室等造景方式,極人
樹,原築其外,隱以金錐,樹以青松」。魏晉南北朝時,地豐富了植物景觀。現代園林的使用者為廣大人民群眾,
隨著自然山水園林的出現,人們對植物在園林中的造景也是一種公共空間。傳統的一石一木、詩情畫意己不適合人
愈加講究。西晉大官僚石祟的金谷園,園內樹木繁茂,植們的欣賞口味,而開闊的疏林草地、城市廣場、森林公園
物配置以柏樹為主調,其他的種屬則分別與不同的地貌相則更加受到現代人的喜愛。
結合而突出其成景作用,如前庭配有沙棠,後園植有烏3.3草坪、花卉大量應用
柏,柏木林中梨花點綴等。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興西方古典園林中草坪、花卉、雕塑的大量應用,成為
盛時期,同時也是園林的全盛時期。在唐明皇的宮苑中,其區別於東方古典園林的標志。而隨著東西方文化的相互
植物配置合理,如沉香亭前植木芍葯,庭院中植千葉桃交流與滲透,這種差別變得愈來愈小,也更符合人們的欣
花,後苑有花樹,興慶池畔有醒醉草,太液池中栽千葉白賞水平。現代園林中草坪、花卉的大量應用已成為一個發48
展趨勢,而且新品種不斷推陳出新。格相協調,對植物的形態、色彩都要認真考慮。如古建築
4園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則屋角起翹,外觀庄嚴,宜用高大喬木;北方古建築紅牆黃
4.1根據生態學原理,適地適樹瓦,色彩濃重,多用松柏樹種為基調,葉色濃綠,樹姿雄
任何造景植物都不能脫離生存環境而單獨存在。溫偉,與古建築風格相協調;嶺南建築以體量輕巧、空間通
度、水分、光照、土壤以及空氣等環境因素制約著植物的透、色彩淡雅為人們所喜愛,建築旁用翠竹、芭蕉、棕櫚
正常生長發育。不同的環境因子對植物個體的發育及生態科植物配置,與水、石組合形成一派南國風光。
習性有明顯的影響。環境中各生態因子又是相互聯系、相5.2主次分明,疏密有度
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在景觀環境中常常是多個生態因子園林植物造景時要主次分明,講求疏密有度,師法自
共同作用於植物,單個生態因子的作用只有在其他因子的然,避免人工之態。「先面後點,先主後賓,遠近結
配合下才能顯現出來。只有在深入了解植物的特性和種植合」。從整體考慮,大局入手,然後再考慮局部穿插細
地的環境後,才能合理地進行配置。因此,植物的生態學節,做到「大處添景,小處添趣」;同時植物配置時,還
特性是植物造景的理論基礎之一。要考慮一個景區內樹木搭配協調,要與原有樹木有機組合
4.2根據植物配置的美學原理優化組合,創造不同環境氣氛好,與相鄰空間或遠處的樹木、背景及其它景物彼此相互
植物造景是自然景物在某一空間經過人工組合的配呼應,取得藝術構圖上的完整性。
置,寓情於景,以引起人們生理上的愉快、舒適的反應,5.3利用植物的季相變化,豐富園林景觀
從而達到情感和精神上的超脫。植物單體和群體的組合景依據植物季相演替的時序景觀,是園林植物配置的一
物,可以使人們欣賞到植物姿態美、色彩美和風韻美。園種手法。在植物配置時,可根據不同葉色、花色、花期互
林植物配置的美學原理是指植物景觀設計必須具備科學性相襯托,顯示出季相變化的藝術效果。園林植物總的配置
與藝術性兩個方面的高度統一,即既滿足植物與環境在生效果是二季有花,四季常綠,突出一季景觀的同時要兼顧
態適應性上的統一,又要通過藝術構圖原理,體現出植物其它三季,避免單調、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
個體以及群體的形式美及人們在欣賞時所產生的意境美。錦,夏季綠意盎然,秋季葉色多變,冬季銀裝素裹」,景
植物造景運用統一與變化、對比與協調等美學原則,採用觀各異,近似自然景觀,使人們感悟大自然的生命及其變
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張有弛等造景手法,化,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園林樹種的季相變化,在增
創造富有季相色彩變化並具有豐富園林空間的人工生態植強景觀效應的審美情趣中具有突出視覺功能的作用[11]。
物群落,給人以美的享受。5.4模擬植物的自然生態群落,注意層次
4.3根據植物生態群落要求合理搭配群植的植物群落可以在園林中作為背景、襯景,在自
植物的群落現象與動物的「社會性」是相當類似的。然景區中亦可作為主景。群落不但能形成景觀藝術的效
植物離開了群落,生態適應性也就會下降,也不利於病蟲果,也可改善生態環境。在配置時必須考慮到保持群落的
害的防治。植物是造景設計的主要材料,因此必須從豐富長期穩定性。由喬、灌、花、草共同組成的自然式植物群
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現的形象中汲取創作源泉,必落,植物的高低大小,顏色的濃淡,枝葉的疏密,經過精
須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發展的規律。自然植物群落的組成成心搭配,使之達到疏密有致的層次變化,形成優美的自然
分、外貌、季相、群落結構、垂直結構與分層現象,群落植物景觀。
中各植物種間的關系等,都是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設5.5注意空間的節奏韻律感
計的科學性理論基礎。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發育,植物造景時應充分考慮園林植物在空間上的立體感和
及其生態群落的特性和生長規律,做到合理搭配,才能達樹形輪廓,通過錯落有致的種植,合理利用起伏的地形,
到植物造景預期的藝術效果。在空間上使曲折迂迴的林緣線、林冠線產生高低錯落的節
4.4統籌安排,全面兼顧奏韻律,形成景觀的韻律美。
植物配置,個體與群體,局部與整體的協調統一尤為6結語
重要,否則雜亂無章,破壞景觀的整體效果。還要兼顧近園林植物造景是城市園林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
期與遠期相結合,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結合僅關系著城市綠化的景觀效果及綜合效益的發揮,而且與
等原則。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創造出宜人的景觀環境。城市的植物多樣性保護和景觀多樣性息息相關。汲取中外
5園林植物配置的基本方法造園藝術的精華和生態學、美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科學
5.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地進行園林植物造景,建設地方特色鮮明、生物多樣性豐
《園冶》雲:「插柳沿堤,栽梅繞屋」,「風生寒富的城市園林綠化景觀,是促進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健康、
峭,溪灣柳間栽桃,月隱清征,屋繞梅余種竹」,這兒均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涉及到在什麼場合適合配置什麼樣植物的問題。植物與園參考文獻:
林建築配置,能起到豐富構圖,烘托氣氛、形成對比、相[1]牛曉成.中國園林植物造芻議[J].安徽農業大學學
報,1998,(4):60~61.互
滲透的作用,並用來分隔構成空間。「花間隱榭,水際
[2]梁敦睦.中國園林的植物造景[J].廣東園林,1999,(1):20~22.安
亭」,「圍牆隱約蘿間,架屋婉蜒於木末」。園林建築
[3]王磊.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及應用[J].林業科技開
掩映於高低錯落的樹叢中,使人產生「覽而愈新」欲觀全發
,2003,17,(5):71~73.
貌而後快的心情。在配置時植物種類的選擇,應與建築風[
4]安懷起.中國園林史[M].同濟大學出版禮,1991.

Ⅷ 求園林類畢業論文範文

關於規范園林設計行業的思考
摘 要:主要闡述了園林設計行業現狀,園林設計師的培育、執業制度和管理組織,行業法規完善五方面的想法與建議。
關鍵字:風景園林;園林行業體系;綜述

一、行業現狀

現代意義的園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學科從19世紀50年代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更廣泛的意義和要求,是藝術和科學的綜合體,涉及了建築、植物、生態、藝術、旅遊、環保、地質、地貌、社會經濟發展等等方面,需要設計者掌握和具有各個方面的綜合素質。園林設計是非常嚴肅的專業工作,一個不專業、不符合規范、不合理的設計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態環境的破壞。
由於目前我國園林設計市場的不規范性導致了設計者、設計單位良莠不齊的現象。首先很多的非專業的、無經驗的、職業素質不高的設計者充斥著設計隊伍。其次我國實行設計單位資質分級制,不同資質單位的專業人員配置,場地、硬體設備要求,工作的范圍都有嚴格的規定。但是市場經濟體制下各種專業人員的流動性很大,資質的高低或有無資質都不能准確地反映設計單位的工作能力。
由於這種不規范性導致設計市場的不平衡的競爭。設計單位之間經常以降低設計費率來拿到設計業務,本來設計費率已經取了國家規定費率的下限,這種不正常的競爭更使得設計單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負。再加之業主經常要求設計任務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使得設計單位、設計師不能夠投入精力進行設計項目前期的充分論證,後期的施工現場指導,最終導致項目進度緩慢甚至破壞自然環境。
不平衡的競爭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設計單位特別是無資質的新興設計單位。因為大型的設計單位都是改革開放之前已經成立的國有單位,擁有很高的資質,在業主動輒追求高資質、境外設計師的情況下,占盡優勢。但是這些單位畢竟是少數,數量上完全不能滿足現今我國日益擴大的園林設計市場的要求,以及設計理論的創新。
由於園林設計規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設計單位在方案與業主單位發生分歧時,常為了單位的生存和設計資金按合同規定比較准時的回籠,難以堅持自己的正確意見,有時甚至變成了業主單位的制圖員。同時由於設計單位不能有效的對施工材料、園林小品、燈具、苗木等園林產品的使用和項目竣工驗收發表意見,常常使得很多不符合設計要求的產品進入施工中,影響了設計的最終效果。
在園林設計日益對自然環境、城市環境、生態系統產生重大影響的今天,規范園林設計行業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規范園林設計行業筆者認為主要包括園林師的培育、執業認證、管理,設計法規完善等四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