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設計 » 畢業論文房地產市場分析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畢業論文房地產市場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1-20 05:00:40

畢業論文:濟南市房地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一 市場供給趨勢
1、房地產開發商向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在房地產過熱時期,房地產業的利潤率比較高,因而吸引了過多商家進入,但一些房地產公司規模較小,開發的樓盤規模偏小,配套設施不齊全。經過幾年的調整後,房地產業的盈利能力已呈下降趨勢,房地產開發商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在此情況下,規模優勢、品牌優勢越來越成為企業贏得競爭的關鍵。許多綜合實力較強的房地產開發商將把發展成熟品牌管理體系、實現高效與科學管理、建設高品質服務體系作為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②房地產供給將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配合住房制度改革,中國城鎮住房多渠道供應體系將逐步形成。房地產供給方面不僅有面向中高收入階層的商品房,而且還有面向中低收入階層的經濟適用房,以及面向貧困階層的解困房和低租金公寓等,房地產供給的多元化將大大地改善中國城市家庭的居住狀況。

③商品住宅價格將穩中有降。近年來,商品住宅市場供過於求,依照供求規律,商品住宅價格應下降以刺激需求。商品住宅價格居高不下,供求規律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中不起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房地產市場是一個發育不完全的市場,其需求主體不是個體消費者,而是集團。1998年中國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福利住房制度改革,規定了停止福利分房時間表,逐漸將個人住房消費推向商品房市場,商品房市場需求主體也將逐步由集團向個人轉移,需求規律在房地產市場中作用逐漸增大。因此,在商品住宅大量積壓的情況下,住宅價格當有逐步下調的可能。

二 市場需求預測

2000年底我國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0.4平方米,正好處在中等收入國家人均住房水平上。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在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0~35平方米之前,會保持較旺盛的住房需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數量的增加。大量危舊房改造及房地產二級市場、租賃市場的加快發育,住房市場還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最近一些機構對多個城市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對現住房的滿意率尚不到20%,約有48%的居民提出在兩、三年內願意換購住房;己購公房戶中有67%希望通過換購住房改善居住條件和環境,再加上還有不少的居民願意投資住房,因此,住房潛在需求量還相當大。以城鎮人口人均增長10平方米計,就需增加住房近40億平方米。加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住房需求的增加和住房的自然淘汰(每年l億平方米左右),今後10年,我國的住房建設有持續的發展。具體表現在投資和消費會同步增長(投資增速有可能減緩),加入WTO後,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將逐漸由集團或機構消費為主,改變為個體消費者為主。個人買房的比例還會提高,住房質量會有進一步改善,銷售環節會加快規范,住房消費服務領域會有更大的拓展,住房個人貸款的總量還會上升,物業管理的覆蓋面還將擴大,住宅與房地產法制建設將得到加強。

①加入WTO商業用房將會走俏。目前,外資企業對中國經濟形勢一般持觀望態度,不少外國公司只在中國內地設辦事處而非公司,並且除了大集團公司外,一般只租不買。入世後,關稅等條件放寬,在中國投資有了保障,各種不同規模的外資企業具備了進入國內市場的條件和信心,可為寫字樓和外銷公寓市場提供一個可觀的客戶群。而房地產業由於其本身的不流動性,將導致「入世」後的房地產市場只有外銷需求的擴大而不會有境外供給的直接增加。

②普通居民住房需求繼續增長。據統計,中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只有10多平方米,中國城鎮居民有5億人,潛在需求很大,加上家庭規模小型化趨勢,小戶型市場將會增加。在福利分房制度下,普通居民的購房能力不足。從而使得房地產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實行貨幣分房以後,這種狀況可望得到很大的改變。

③城鎮人口增加的市場需求量預測。當前,中國城市化水平為40%,城鎮人口約5.1億。預計2020年城市化水平達到55%,全國人口14億,城鎮人口增至7.7億,城鎮人口凈增2.6億,按人均居面積10平方米,即建築面積20平方米計算,共需為新增人口建設住房52億平方米,平均每年需建設住房3億平方米。

④居住條件改善增加的市場需求。目前城鎮居民住房人均居住面積為13.6平方米,「十五」末要提高到22平方米,與發達國家有相當大的差距。如美國人均住房居住面積40平方米,歐洲45平方米,德國為38平方米,日本為31平方米,新加坡30平方米和台灣省28平方米,這都是使用面積。最保守估計,按2020年城鎮人口達到7.7億人、每人增加4平方米計算,前20年為提高居住水平需求新建住房30.8億平方米,平均每年1.8億平方米。

⑤拆遷改建增加的市場需求。預計每年需拆除重建1億平方米。今後20年,每年需新建住房至少5.8億平方米。剔除重疊部分,中國未來20年每年住房需求大約維持在4~5億平方米。

三 房地產配套體系發展趨勢

①房地產金融的完善和發展。房地產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產業,金融的介入是房地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房地產金融一般可分為開發信貸和消費信貸,就中國目前情況來講,這兩種房地產金融業務發展很不均衡。開發信貸業務開展的時間比較長,業務量也比較大,有效地支持了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但消費信貸的發展卻還是近一兩年的事。隨著福利住房制度改革的推進,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主體逐漸由集團向個人轉移,住房消費信貸對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重要作用日益顯現出來,各大商業銀行紛紛推出以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為核心的住宅消費信貸業務。1997年5月人民銀行公布《住宅擔保貸款管理試行辦法》不僅給按揭業務提供了法律依據,對房地產金融也是一大突破。從當前按揭業務發展現狀看,還存在貸款時間短、貸款比例低、擔保方式單調、風險迴避不夠的缺陷。可以預計,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房地產消費信貸業必將有迅速的發展,近期可以預計的是擔保方式可能會有較大突破,如試行一次擔保和引入保險機制。

②住房一級市場將對房地產業發展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現在對住房需求大的往往不是沒錢無房戶,而是有錢有房的人。這些人有房想擴大居住面積,辦法之一就是換房,通過市場交易增加需求。據預測,住房實物分配切斷後走向貨幣分配,個人收入將增加。全面開放一級市場所產生的效益要比切斷實物分配產生增加量還要多。未來住房一級市場將充滿活力,將是買方惜金挑剔的市場。住房是個人最大的消費品,買房貨比三家,非常審慎。所以,房地產商要注重產品質量和品位、服務的提高。

四 「十五」時期房地產行業發展
「十五」時期是中國房地產業蓬勃發展的時期。2000年中國城鎮居民為4.58億人,人均住房建築面積19.8平方米(按2001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推算而得),預計到2005年,全國城鎮人口將達到5.4億人,按平均每人22平方米建築面積推算,在「十五」期間需增加住房建築面積28億平方米;如果原有舊住宅每年按4%的比例拆遷重建,5年合計20%,總面積為18億平方米;兩者合計,「十五」時期需新建住宅46億平方米。按2000年城鎮商品住宅平均每平方米造價1000元計算,「十五」時期城鎮住宅建設投資將達到4.6億元。如果按商品住宅占商品房面積的85%(1996~2000年平均數)推算,5年中城鎮需要竣工商品房54億平方米;按2000年商品房平均每平方米造價1139元(見2001年《中國統計年鑒》)計算,5年中商品房建設投資總額將達到6.2億元。「十五」時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大約為221064億元,商品房投資占其28%,表明房地產業在第十個五年計劃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將占據顯著的地位。

㈡ 房地產市場價格研究的畢業論文大綱

住房問題事關百姓的切身利益,關系著和諧社會的建設;房地產業是國家的支柱產業,房地產業的發展影響著整個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但是近些年來,出現全國性的房地產過熱現象,房地產的價格不斷攀升。黨和國家對此事高度重視,2002年以來針對房地產過熱、房價過高現象,國家出台了一系的宏觀調控政策,希望有效的抑制房價的上漲,但從實際來看,宏觀調控的效果並不十分明顯。
影響房地產價格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從房地產市場區域寡頭壟斷來解釋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的現象。首先,本文比較全面的回顧了上海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歷程,總結了幾十年來上海房地產業所取得的成績,同時也指出了上海房價過高這一主要問題。
其次,對上海房地產市場寡頭壟斷性進行了分析。首先從房地產特性入手,即房地產位置固定性和房地產產品的異質性,分析房地產市場出現寡頭壟斷的可能性;接著又從房地產廠商的進入壁壘進行分析;最後再通過嚴格的實證分析,得出上海房地產市場是典型的寡頭競爭市場,並進一步提出就全國而言房地產市場是區域性的寡頭壟斷市場。
再次,分析了寡頭壟斷市場上的房地產企業的行為。房地產企業正是利用其壟斷地位,實現了對土地的壟斷、房地產定價壟斷、房地產產品經營壟斷和房地產信息的壟斷;揭露了房地產企業間通過價格的合謀、對消費者的價格歧視、稅負的轉嫁、惡意的炒作等不斷推動房地產價格上漲,侵佔消費者剩餘,最大化自己的利潤;同樣指出也正是因為房地產企業的壟斷行為導致了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大打折扣。
最後,筆者在嚴密分析的基礎上,對有效抑制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政策與建議。

㈢ 畢業論文為什麼選擇房地產企業財務分析

因為房地產企業具有代表性。
對於三張主表:
1.資金結構構成分析:分析資金的結構合理性如否,根據所處企業的行業性質,採用絕對構成比例.
2.經營協調性分析:計算企業的營運資本、營運資金需求和現金支付能力來分析企業的企業的動態協調性。具體內容詳見上貼。
3.償債能力分析:通過相關財務指標計算分析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合理利用2個杠桿系數。
4.利潤構成及盈利能力分析:從企業實現利潤的穩定性角度通過經濟效益指標編制分析性利潤表。根據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層層剝離,找出影響權益收益率的波動因素。
5.經營管理能力分析:A、從企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角度分析;B、從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協調性角度分析;C、從企業的經營決策能力角度綜合評價。
6.發展能力分析:從企業的自我發展能力和籌資能力角度分析企業的發展狀態。
7.投資項目經濟可行性分析:在考慮實際因素情況下根據項目的立案和對比方案進行優劣可行如否分析。
8、現金流量表分析。具體(略),針對年報企業用。
9、效績評價指標綜合分析。針對熟練者應用。
對於其他附表:
1.成本分析:採用縱向和橫向對比分析,分析企業的現狀及影響其升降的原因。僅對工業企業適用。
2.三大費用分析:加強控制考核力度,提取建議。
3.具體材料利用率投放分析:
4.綜合攤銷貢獻及盈虧臨界點分析。
5.其他附表:根據具體情況編制。

㈣ 有關房地產的畢業論文總結

房地產市場定位不是為定位而定為,市場定位的目的是找准特定的顧客群,提供特色樓盤,在顧客心目中形成深刻的印象。那麼在定位之前對影響定位的經濟因素、競爭因素、消費者因素等要做的分析。特別是對專業物業市場的供求特性進行定量分析,是從總體上把握房地產市場發展的脈搏,這也是在某個區域有限的土地資源條件下提供適合當地發展要求的物業的有效依據。
根據前面的總結,對影響房產市場定位因素的分析,我覺得, 建立適合中國房地產市場定位的資料庫系統,就是將所有因素的信息盡可能量化,形成強大的資料庫支持系統和直觀的印象。才能克服很多房地產開發商在定位時僅憑經驗的局限性,使其定位更具科學性的成分。才能有健全的管理和規范的內部運作,才能鞏固在市場上生存的基礎,迴避市場中的各種風險,找消遣,把自己放鬆出來,喜歡按照自己的理想來營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生活,利用有限的財富去滿足自己的要求,懂得用不同的方式去平衡自己的身心。他們努力工作,相信努力會帶來成果,同時享受成果帶來的好處,他們做任何事從不放棄對自己的要求,對自己的決定滿懷信心,並努力地向著自己的理想前進。當然,萬科的品牌塑造還存在不足之處:品牌定位不夠清晰明確,個性不夠鮮明,和消費者之間的親和力不夠;而消費者對萬科品牌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的產品、服務等功能層面。

㈤ 求幾份關於房地產市場的分析和房地產市場營銷策略方面的圖表,畢業論文里用的~

網路營銷有很多種方式,包括微博營銷,搜索引擎營銷,圈子營銷等,問答。如果你想提升銷售轉化,那建議搜索引擎營銷,問答營銷。你可以咨詢網娛智信,之前有合作,效果很好。

㈥ 房地產畢業論文

論房價持久戰
中國的樓市,有房產商、二奶經濟學家、某些政府官員、房產中介等大量的謊言,也有一些房奴的無奈之語。在本人博客中,已經就大多數房價要繼續上漲的扯淡一一加以批駁:
1、土地的稀缺性謊言:土地當然是稀缺的,可是人民幣更是稀缺的。如果僅此原因房價要漲的話,那再漲10萬倍,仍不能改變土地稀缺的事實。其實任何一種商品都是稀缺的。鐵礦、石油,都是越用越少。
2、城市化拉高房價的謊言:中國的城市化是必然的,可是農民買得起城市的商品房嗎?所以要城市化,房價必然大跌。
3、人民幣升值拉高房價的謊言:美元年利率比人民幣高出2.46個百分點,就是人民幣一年升2.46%以上的,把美元換成人民幣才有收益,並且要扣除貨幣兌換費用。如果通過炒房獲利的話,還要扣除契稅(目前北京是3%,則一買一賣就是6%,上海是1.5%,《契稅暫行條例》規定的范圍是3%-5%,低於3%的會隨時恢復到法定水平)、營業稅(五年內轉讓5%)、所得稅、中介費。同時,人民幣對美元是升值的,對歐元卻是貶值的。人家外國基金是不是象一些糊塗的,不喜歡深入思考的中國傻老百姓那樣笨呢?外國基金是在幾年前買中國房產還是現在買?現在是拋售獲利,還是買入?正巧,今天2007年7月18日(本文其實已經完成至少三個月了)的《東方早報》報道「上海經貿委公布的數據表示,上半年房地產行業上海吸引外資合同金額為11.08億美元,同比下降41.03%」,是什麼意思,想想吧。
4、國際化大都市的謊言:現在不少人,包括一些有識之士,認為上海是國際化大都市。簡直笑死人了。國際市大都市有幾項標准,上海符合了幾項?去對照一下嘛。就算不知道的話,難道不想想周圍的人有多少收入水平達到了國際化大都市的標准?紐約是國際化大都市,去年華爾街的分紅就超過了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利潤,上海呢?有10%的人年收入超過10萬嗎?
這些批駁文章均在我的博客中,並被各網站和論壇廣泛轉載,搜索我的名字即可得到。
中國的房價一定會跌的,一定!詳細理由可以參考我的《中國房價必跌的40個理由》,約有15000字,這是我所知道的中國最全面,最有理有據的闡述房價必跌的文章。也曾看到不少房價必然上漲的N個理由,房價不可能下跌的N個理由,基本上就是乾嚎,要麼根本沒有理由,要麼就是鋼絲繩上的雞蛋。並且從最近中國房價重新上漲的態勢來看,房價硬著陸,並引發經濟危機的概率比較大,非常大。列寧說:必須要有勇氣正視無情的真理。而這些年來的房價調控,其實是空調,一方面地方政府陽奉陰違;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沒有魄力,怕泡沫破滅的可怕後果,不敢正視這個問題。這是沒有用的,一個膿包,不看它並不表示不存在,不去擠的結果是變得更大,最後不得不擠的時候,會造成更大的疼痛。
而中國房價下跌之路,也必然要經歷過度上漲、價格相持、持續下跌三個階段。
1、房價過度上漲階段:任何一種商品的價格由其價值決定,同時受供求關系的影響。所以價格明顯高於價值的情形不可能持續存在,價格泡沫一定破滅。馬克思說:一時有20%的利潤,資本就活躍起來。所以當市場價格不斷上漲的時候,就吸引眾多資金參與投機,並有實際需要房子的人為避免以後以高價買入,實現低成本買入而提前購買,於是價格一定會漲過合理價位,價超所值。這和股市是一樣的。這里可以參考慣性理論。一種商品,生產周期越長,社會投入的資金越多,它上漲或下跌的狀態就越難改變。上漲的時候,很難停下來。於是雖然中國的房價早就有了泡沫,可是樓市的供應量的大幅增長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炒房人、買房人、銀行貸款的大量介入,也足以推動房價的持續上漲。
2、房價相持階段。這時的供應量遠比以前多,而社會購買力已經被大量消耗,新的購買力短期難以形成;因房價不再持續快速上漲,炒房人和未來才有需求的人,因不再預期未來房價象以前一樣上漲,不再急於入市,而是觀望;原來買得起的人,因房價上漲,無力購買;營業稅、所得稅的徵收極大限制了投資購房;限制外資政策的出台減少了洋鬼子的需求量;銀行利率幾次提高增加了買房的成本;銀行存款准備金率的提高抑制了銀行貸款數量的增長;股市大漲分流了進入樓市的資金;對大戶型的限制導致同一塊土地可以建成更多的房屋……還有其他各種因素,雖然單個因素不能讓房價明顯地下跌,但量變終於成為質變,房價總會進入基本不漲,基本不跌的僵持狀態。
3、房價下跌階段。當初推動房價上漲的因素陸續不再起作用,而推動房價下跌的因素開始起作用。如原本利率很低,現在利率有所提高;原來炒房有利潤,而房價處於相持階段後,不再有明顯的利潤,同時還要繳交營業稅和所得稅,這樣原本為炒房人准備的供應量就大大多餘了,並且有房在手的炒房人因還貸增加,市場略有下跌或不再上漲,不再有房價大漲拋售取得暴利的預期,又有物業費等現金流的支出,導致部分明智的炒房人選擇拋售,同樣增加了市場供給;原先提前購買的購買力已經被提前透支;一旦房價開始下跌,有住房需求的人因預期未來更便宜而延遲購買,更減少了市場需求量……總之高房價將無可奈何花落去,開始持續漫長的下跌。
這里要說明的是,指望短期內房價暴跌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發生的。拿日本來說,房價連續下跌十五年左右,下跌幅度是70%左右;中國香港1997年開始,連續下跌了6年左右,跌幅達65%;中國台灣下跌約10年,跌幅也在50%以上;就是廣州,在約2003年開始上漲之前,連續下跌8年。房子這種商品有遠比其他商品有更大的價格慣性。一旦上漲的勢頭形成,會持續上漲很多年,漲幅在一倍以上,而一旦下跌,也不可能一個月兩個月就跌到位。不管是什麼商品,其上漲和下跌的時間是相稱的。房子之所以不能在短期內暴漲和暴跌是因為房子的生產周期比較長,一個樓盤從拿地到售出,要兩三年時間,所以市場上供應量不能在短期內發生明顯的改變,這樣因供不應求而上漲後,因供應量的增加不是幾個月的事情,所以供不應求的狀態很持續較長時間,也就能漲很長時間。這是中國,也是美國、澳大利亞、歐洲、日本等地區已經反復驗證的事情。而下跌,因為供應量的下跌,也不是馬上會實現的,已經在建的樓盤多半會建成,而不是選擇損失巨大的爛尾樓,則供大於求的狀態不可能馬上改變,價格也會持續下跌。
而有些商品的價格能快漲快跌,主要也是因生產周期短。假如一個地方的呼拉圈因某種宣傳效應或明星效應,一個月價格上漲2倍,則生產廠家馬上一天24小時加班生產,而其他廠家也會建生產線,不要一個月,市場供應量增加2倍並不是難事,很快會供大於求,則在一個月內價格下跌80%也是很正常的。
在抗日戰爭的時候,有些人看不到抗日戰爭勝利的必然結局,於是選擇做亡國奴,甚至漢奸,要麼在戰場上成為日本鬼子的炮灰,要麼在抗戰結束後被秋後算賬,典型的如臭不要臉的川島芳子。而目前有些人,不了解房地產市場發展規律,以為房價只漲不跌,選擇做了房奴。在重大決策面前,不努力探尋事物的客觀規律,詳細了解客觀情況,並獨立思考,結果未必如李嘉誠說的「房價上漲的時候未必會死人,房價下跌的時候卻一定會死人」一樣,不過破財是不可避免的。就好比廣西北海的地價,曾從100萬元/畝跌到5萬元/畝,那麼在高位買進的人,怎麼會不破財呢?
上次公布《理財的正面與反面教材》後,那個非常富有,收入頗豐,但仍租房住上海年青人,前兩天在網上又碰到他,給他我那個文章的鏈接,他說已經看到了。另提到最近有兩天接待幾個從日本來的人,其中一個是老闆,自然非常有錢,可是他們從人民廣場看完展覽後,去河南路的酒店,居然是走了20多分鍾去的。在他們看來,能走到的地方決不做計程車。我在我博客中反復提到幾個例子:比爾蓋茨因為嫌停車費貴而把車子開走;李嘉誠穿的是七年前買的皮鞋,戴的是普遍的精工手錶;索羅斯的西裝是四十年(具體時間忘了)前買的。奇怪的是人均儲蓄存款只有14000元(注意,佔中國人口0.5%左右的人佔有了中國近60%的財富)的中國窮光蛋們,居然在買房子。(就我個人而言,雖然目前可以全額付款在上海買套小一些差一些的破房子,不過,就算我有1億元,也不會買。就是價格下跌50%,我買房的概率也小於30%。)
以後房價下跌一半左右以後,請這些房奴不要罵銀行,不要罵建設部,也不要罵房產商,因為他們沒有用刀架在你們的脖子上逼你們買房。

㈦ 求畢業論文的相關參考文獻(房地產市場營銷策略研究)

1.湯炎非,楊青著.可行性研究與投資決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5-7
2.李竹成主編.房地產經濟專業知識與實務.北京:團結出版社,2001
3.潘蜀健主編.房地產項目投資、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139~141
4.中國房地產估價師學會編.房地產估價理論與方法.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1
5. 宋春紅.論房地產開發項目可行性研究[J].基建優化,2006,(2)57-59.
6. 劉秋雁.房地產投資分析[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7. 劉志平,王學孝.房地產開發可行性研究的思考[J].中國房地產,2001,(9)33—35.
8. 何繼志.房地產開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及評估要點 [J].中國國際咨詢,2003,(8)47-49

㈧ 求畢業論文的相關參考文獻(內容是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趨勢和經營取向)

提供一些《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趨勢和經營取向》畢業論文的參考文獻,供寫作參考。

[1] 成蹊. 當前房地產形勢判斷和2009年市場趨勢分析[J]. 住宅產業, 2009,(01) .
[2] 孟昭莉. 中國房地產市場分析報告[J]. 中國中小企業, 2009,(01) .
[3] 朱中一. 當前的房地產市場形勢及發展趨勢[J]. 中國房地信息, 2008,(12) .
[4] 張宏. 美國次貸危機下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趨勢[J].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09,(03) .
[5]次貸危機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啟示[J]. 中國建材資訊, 2009,(01) .
[6] 易憲容. 當前國內房地產市場形勢分析與對策[J]. 理論前沿, 2009,(03) .
[7] 張金娟. 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問題及未來發展探討[J]. 當代經濟, 2009,(04) .
[8] 肖元真,夏惠干. 2009年,房地產業持續發展的政策環境和對策[J]. 上海房地, 2009,(01) .
[9] 正直. 房市降價可回春——對房地產市場購銷現狀及房價發展趨勢的分析[J]. 價格與市場, 2009,(01) .
[10] 馮國亮. 綠色地產: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J]. 住宅產業, 20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