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设计 » 以巴金家毕业论文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以巴金家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2021-01-24 01:30:30

Ⅰ 求巴金《家》3000字论文

试析巴金小说《家》中的“人性恶”
摘要:巴金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的小说《家》揭露了封建体制的罪恶。但这
只是小说意蕴的一部分,因为这部小说不仅仅揭示了制度之恶,还展示了人性之恶,很多发生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
的悲剧,其根源往往不只是罪恶的封建制度,还有源于人性深处的恶。小说对人性恶的呈现构成了《家》的另外一
层意蕴。
关键词:巴金;《家》;人性恶
巴金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
家,终其一生他都在不遗余力地抨击着封建体制带给人们
的伤害。代表作《家》在这个方面有着鲜明的体现,也是研
究者历来关注的重点。
但是,作为一部至今读来仍然感动人心的作品,《家》的
思想意蕴远不止此。岁月的磨洗使得这部小说另一部分的
意义逐渐鲜明起来:《家》中描述的那些旨在暴露封建大家庭
罪恶的惨剧和所揭示的大家庭内部的腐败堕落,其产生的根
源并不仅仅来自专制体制,还来自人性中的恶。展示具有多
样表现形态的人性恶,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又一层内蕴。
在对《家》所表现的人性恶进行探讨之前,需要对“人
性”这个概念进行必要的说明。“人性”是一个运用广泛,含
义繁复的概念,古今中外的学者对此论述颇多。笔者不准
备就此问题进行详尽地探讨,只根据个人的理解和生活体
验并结合所要研究的文本,对“人性”这一概念做简略说明,
以便下文的讨论。
本文所要探讨的人性,是指人性中那些虽然不可能完
全超脱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局限,却主要不是在具
体的家族礼教制度和社会关系中建立起来的,在很大程度
上具有普遍性和稳固性的人的精神结构和精神要素。这种
精神结构和精神要素主要不是源于社会因素而是源于生物
因素,它是一种构成复杂同时又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和稳定
性的天然结构。在现实当中,人的社会因素总是和生物因
素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但要强调的是,生物因素并不会
因此就融合到社会因素中去,生物因素仍不失其自身的特
性,它感受到社会因素对自己的影响,从而获得新的表现。
这里涉及的人性并不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会随着社会形
态的改变而发生质变。
由以上界定可知,本文所谓的“人性恶”就是指人类与
生俱来的具有很大普遍性和稳定性的具有负面特征的人的
精神结构和精神要素。正如卡夫卡所认为的,人们面对统
治世界的恶势力之所以会感到无能为力,是因为人的生命
本性无法依赖,人本身就是这股恶势力的发射源[1](P54)。
当然,也要注意到,《家》这部小说对于人性恶的呈现较
之巴金的后期作品如《憩园》《寒夜》等要隐晦得多,而它与
对封建礼教的揭露和批判的联系却要紧密得多,很难将这
部小说中的人性恶完整地抽取出来进行独立地分析。在
《家》中,往往是同一事件既包含有反封建层面的意义,又具
有对人性恶的揭示,它们二者是相互交融、相互生发的关
系。因此,我们的分析只能是侧重于小说人性内蕴的一面
而不可能完全抛开对其社会政治层面的意义的关注。但
是,不可否认,人类灵魂的深处确实存在着某些代代相传、
绵延而下的具有很大稳固性和普遍性的缺陷,对之进行深
入探讨,在我们这样一个历来十分注重政治性、社会性的国
度将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巴金小说《家》的版本众多,本文
用做分析的文本出自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新文
学大系》(1927-1937)第七集中所收的《家》。它是依据
1933年5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本付印的,较能体现这部小
说的初始面貌。以下引文若无特别标注,均出此书。
小说《家》呈现了人性恶的多种具体表现形态,例如人
性的卑劣、偏狭、自私和伪善等。这些表现形态往往同时集

存于《家》中的某个人身上,它们之间不是相互隔绝的,而是
可以彼此转化的,并不存在十分清晰的界限。但为了便于
讨论,我们仍将分类论述。
一、对卑劣人性的揭示
这主要通过小说中对社会舆论的描写表现出来。巴金
的小说《家》多处涉及了对社会舆论强大异化力量的描写,
但我们不准备从社会政治层面对小说中这类描写进行分
析,而是力图从人性的层面来看待这类描写的内涵。
《家》所描写的社会舆论主要不是一种常态的舆论形
式,而是舆论的种种畸变形态,如:流言、谣言、诽谤等。这
些都是人们急于满足卑鄙私欲而采取的过激的评价行为。
那些本来不应受到非议甚至需要声援的人和事经过一些人
恶意的歪曲、放大从而产生了强大的扼杀人精神以至肉体
的力量,这是在人性恶的驱使下出现的十足的恶行。
在小说中首当其冲的是那些行为激进的青年。琴和剪
掉辫子的倩如走在街上,听着跟在她们后面的男子们不堪

Ⅱ 关于巴金《家》分析其主题思想的议论文800字

我想这书最适合青春的人去读,十八九岁,刚入世事,见的不多,有活力有激情,这书最能激起这样的人的兴趣。他们或许会像觉慧一样反抗旧的东西,去追寻理想和新生事物。

而我现在读来确实已经对觉慧有了自己的判断,我有时不能完全赞同觉慧。我有时很同情觉新,甚至觉得觉新的做法并没有什么异常。而对觉民,更是觉得他成熟、冷静,对世事有自己的判断,又能够忍耐自己所厌烦的东西,有能够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才是正确的。人或许只有积极抵抗与消极抵抗相结合,才能活得更好,最后觉民不是活得了幸福,并在家中长期生活下去?或许这样的结局更适合普通人。

但我想作者并不是我以上一段的意思,他希望年轻人能够奋起反抗,去接受新思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个世界。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就是一个人的三方面。每个人都是同样的矛盾体,而对于任何事情的做法,都有着三种不同的计划,恰是三兄弟身上所体现出的性格与行事方式。看书时,会觉得有时自己是觉慧,想要反抗,却困难重重,又对社会抱怨多多,有时是觉新,虽名“觉新”,却很“守旧”,逆来顺受,接受着命运的安排,有时又觉得自己是觉民,可以对他人有着强烈的同情,可是试着用语言抚慰每一个人心灵的伤。

我想我或许是被书本毒害太深的一个人,终究不能如觉慧一样。

再来说说这本书。

这本书很难说是悲剧还是喜剧。因为瑞珏、梅、鸣凤、爷爷的死、大家庭的没落,不得不说是悲剧。而最后觉慧去上海追寻新思想,觉民得到幸福,这又给此书留下了希望。但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部厚重的书。

此书的语言很简练,却又很深刻。作者在书中有大量评论的话,并将这些话与叙述将结合,这是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经过提炼的话,将这种深刻有理的话语寓于具体事情之中,更显出其深刻见解。正如有一段是即将睡觉,便将人的性格与世事和睡觉联系起来,有一段是将花园里的湖,便说这个家就像湖一样,表面平静而内里波涛汹涌。

而总体来说,语言叙述性很强,并有张有简,很流畅,点到为止。详略恰到好处。

我想这部书从整体上来说是值得一读的,你会看见厌烦的有趣的上一辈人,看见积极反抗的下一辈人,还会看见在社会之中漂浮着的这一辈人。你会看见这个社会,或许还会看见你自己。

参考参考吧,采纳

Ⅲ 巴金《家》的毕业论文

淘宝店铺《写作发表在线》 只要你去签到就可以领取100元优惠卷!!
哈哈!!快去抢吧!!

Ⅳ 谁有巴金《家》的论文,5000字的,感激不尽~

以巴金的《家》为例来看看现当代男性在塑造天使性女性时所暗含的男性中心意识。我们先看鸣凤跳湖自杀这件事。我们先想一想鸣凤可以不可以不死。鸣凤如果不死,那么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坚决反抗争取自己的爱情幸福,一条路是活着嫁给冯乐山。前一条路接近琴和觉民的路,后一条路是婉儿的路。作家写小说当然不应该让一个人物的道路重复其他人物的道路。但是除了艺术构思的角度之外,我们还应该考虑作家安排鸣凤跳湖是否还有其他心理因素。我们不妨想一想鸣凤的爱人觉慧愿意不愿意鸣凤不死。鸣凤死了,觉慧很痛苦,这是真的的。但是如果鸣凤要以争取爱情幸福的方式进行反抗,觉慧愿意不愿意呢?如果鸣凤一定要争取爱情幸福的话,会让觉慧很难办的。她这麽做,一定会把觉慧牵扯进去,逼得觉慧跟她一起反抗,至少让觉慧受到来自女性方面的压力。而我们知道觉慧这时候其实是不想反抗的,所以从觉慧的角度考虑鸣凤最好不要这麽做。觉慧心目中的好女人是不应该给男人压力的。那么,让鸣凤嫁给冯乐山,觉慧愿意不愿意呢?恐怕觉慧更愿意让鸣凤死了让他去凭悼、去痛惜。因为觉慧其实是非常在乎自己对鸣凤精神和肉体两方面的所有权的。当觉慧第一次得知鸣凤和婉儿中的一个要被送去当姨太太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帮助鸣凤逃脱这可能的厄运,也不是“我们”这一相爱的共同体如何去面对可能的封建压迫,而是急于再一次确认女性对自己的忠贞程度。所以,他“激动地”问鸣凤“你不要骗我。假使有一天人家当真把你选去了,你怎么办?”这里是“你怎么办”,而不是“我们怎麽办”、“我怎麽办”。得到鸣凤坚决不去的承诺时,觉慧只是放心地说“我相信你,我不要你赌咒!”这里,觉慧关心的只是他对鸣凤的所有权,而不是鸣凤的命运、鸣凤的生存境遇。觉慧在鸣凤承诺反抗时也不承诺自己作为同盟者的任何责任。所以说鸣凤投湖、以死抗争,正是以恰如其分的刚烈在精神、肉体双方面为觉慧都保持了贞节,同时又让觉慧获得了不抗争甚至不同情的自由。这个情节的设置,正是以女性生命为代价,最大限度地成全了男性全面占有女性的虚荣和男性可以不为爱情负责的自由。这一部小说中,隐含作者、叙述者的立场,与人物觉慧的立场最接近。作家不自觉地处处替觉慧考虑,那么鸣凤只有这样去死才最合适。

鸣凤死了,作家对她节烈行为的奖励,就是把她写成现当代文学史上最富有诗意美的女性。我们再想想这种诗意来源于哪里呢?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她跳湖前的那一大段独白。那一段独白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的内容是怜惜、感叹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是表达对觉慧无怨无悔的爱。

“鸣凤从觉慧的房里出来,她知道这一次真正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她并不怨他,她反而更加爱他。”(《家》)

“她应该放弃他。他的存在比她的更重要。她不能让他牺牲他的一切来救她。”(《家》)

男性生命之外的一切,被爱着的女性看作是比自己的生命更为重要。这种女性之爱,对觉慧、鸣凤现实身份上的主奴关系毫无超越,完全没有获得爱情双方平等相处、共同承担人生这应有的内涵,实际上是泯灭女性主体意识、使女性空洞化为仅仅是男性附属物的奴性之爱。鸣凤这么想,自有其当婢女的现实生存境遇和既有的传统文化规范限制着她的思想高度,无可厚非。然而作家和代表作家立场的小说叙事者以及研究界对此毫无审视和批评,却是思想的贫乏。叙事者、作者、研究者长期以来都把鸣凤投湖前的这种牺牲自己、成全爱人、保持贞节的心理与她对自我生命的怜惜混搅在一切,一股脑儿地都予以圣洁化、诗意化,未曾加以辨析与批评,实际上是作家和研究界自身爱情观念现代性匮乏的表现。殊不知,前者不过是作家男性中心意识在女性形象上的投射,是性别等级观念的现代延续;后者才是男性作家对女性生命本体价值的爱惜、尊重,是现代人道精神的体现。由此可见,巴金的现代生命观念与性别等级观念、同情女性的人道精神与男性中心意识、现代性爱观念与传统节烈观是隐秘地交织在《家》的叙事中。

我们再看看《家》中瑞珏、梅这两位女性形象。这两个女人都是觉新不抵抗精神的受害者,但是她们对觉新都没有任何抱怨。

“大表哥,你难道还不知道我的心?我何曾有一个时候怨过你!”(《家》)

“你如何担得起不孝的罪名?便是你肯担承,我也决不让你担承。”(《家》)

《家》中,斥责觉新不抵抗主义的只能是男性人物觉慧,而不可能是任何女性人物。梅、瑞珏,只会用无尽的挚爱来体谅觉新受剥夺的苦楚,而不会居高临下地审视、否定他的弱点,根本不计较正是觉新的不抵抗主义帮助封建势力毁掉了她们的幸福、并将毁掉她们的生命。这便是梅和瑞珏这两位贤惠女性对男性作揖主义的理解、体谅。然而,正是这种无锋芒的爱,这种泯灭自我意识的女奴精神,构成了巴金笔下理想女性的美德,构成了她们的生命诗意。巴金对子辈男性或被压迫阶级男性不抗争行为的批判、反思,都不过是男性内部的自审。因为是自审,所以就容不得女性这一他者来插手过深以致于影响到她们作为第二性的忠诚,也就是说不能影响到男性对女性的所有权。巴金无论如何痛切地替现代子辈男性进行自审,终究还是以男性自恋为前提的。女性无条件的爱,正是这个男性自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自慰品。

实际上,这部小说中,所有的女人与相关男人的立场都是保持高度一致的。觉新不反抗,梅和瑞珏当然也不能反抗,觉慧介于要反抗和不反抗之间,鸣凤就反抗得恰如其分。觉民要坚决反抗,琴也就坚决反抗。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进步与落后、光明与黑暗相对峙的价值体系中,只有男性才能真正成为这对立的两个阵营中的主体。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的天使型女性,一般总是无条件地爱着子辈男性、受压迫阶级男性,无论这些男性将向对立的封建家庭、罪恶社会抗争,救出自我;还是将向戕害自我的力量妥协,毁灭自我;还是介于抗争与不抗争之间、最终给自己带来悲剧;还是背离正确的革命理性、走向无谓的牺牲。也就是说无论这些男性值得爱还是不值得爱,琴、瑞珏、梅、鸣凤等天使型女性都只会忘我地去爱。男作家派定给理想女性的爱的哲学,实际上已经背弃了冰心等“五四”女作家所奠定的主体觉醒之后关怀生命之脆弱的现代思想特质,成了一种从夫的传统妇德,虽然它已被纳入男性反叛父权专制、控诉社会罪恶的现代启蒙框架中,从的已不再是父辈指定的夫,而是进步的男性青年或者男性启蒙原则,但女性泯灭自己的主体意识、以夫为天的奴性实质并没有变,只不过是封建旧酒装入了现代新瓶而已。天使型女性镜像的文学实质,是现代男性作家为女性泯灭自我的奴性之爱敷上高尚圣洁的道德光辉,使得女性能够在天使的桂冠下自觉奉行女奴的人生哲学、心甘情愿地为男性在启蒙、革命中获得拯救或安慰充当垫脚石、慰藉物。
回答者:冰度一水 - 经理 四级 10-15 22:22
《家》是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家》之前发表的《灭亡》只是一个中篇)。它是在一九三一年作为《激流三部曲》之一写成的。所以最初发表的时候用了《激流》的名字。

《家》里面不一定就有作者自己,可是书中那些人物却都是作者所爱过的和他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

作者言: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

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那些惨痛的回忆到现在还是异常鲜明。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被逼着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以至于得到悲惨的结局。

那个时候我的心因为爱怜而痛苦,但同时它又充满恶毒的诅咒。我有过觉慧在梅的灵前所起的那种感情。我甚至说过觉慧在他哥哥面前所说的话:“让他们来做一次牺牲品吧。”一直到我写了《家》,我的“积愤”,我对于一个不合理制度的“积愤”才有机会吐露出来。

所以我在一九三七年写的一篇“代序”里大胆地说:“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赞同18| 评论(1)
向TA求助 回答者: 数码A梦 | 二级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07-11-4 巴金的小说《家》妇女的形象分析?3000字 15 2009-9-1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悲剧因素!3000字论文,帮忙,十万火急,重... 11 2009-12-8 议论文中可以用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主角)和觉慧(巴金.家)之类的... 6 2010-5-22 求 巴金小说《家》10个人物点评 (不少于100字) 15 2010-10-5 求,巴金小说,家,读后感,一千字左右 23

Ⅳ 浅论巴金<家>的主题 的论文 拜求

觉新和觉民在『春』裏的一个封建大家庭的长子和二子。他们相同地生活在中国年轻人开始反抗旧礼教的时代,所以他们同样地会接触过新思想和教育。
因为他们接触过新思想,便令他们不满家裏种种守旧的习惯。他们更目睹身边的亲人因为守旧的思想而受苦。觉新的儿子因为未能及时得到长辈的同意接受西医的治疗而病死、盲婚哑嫁的制度,都是他们不同意并厌恶的行为。
虽然觉新和觉民同样对旧礼教不满,但因为他们个人的处境和经历,而影响了他们对攻击旧礼教的态度。
觉新身为长子,依传统,便要肩负管家的责任,更要受长辈要他服从而给他的压力。同时,他向外学习的机会和时间也减小了。此外,觉新的亡妻和儿子都是间接因为守旧的思想而牺牲了性命。这些遭遇,加上觉新比较懦弱的性格,使他对自己的命运心灰意冷,更难以对争取自由提起信心。
相反,觉民的性格比觉新刚毅得多。他正是因为身边的亲人为封建的思想而牺牲,才更加觉得他有责任去保护他们。他和觉新最大的分别,就是他有机会参加报馆的活动。那裏的朋友给了觉民很多珍贵的支持和鼓励。觉民在这些朋友上找到的共鸣更加给予他对新思想的信心。

因此,觉新和觉民就由他们对革新的态度引导了他们在『春』裏的行为。亦是这些行为向读者表露了他们两兄弟性格上的分别。
觉新虽然厌恶旧礼教,并且自称他的思想绝不是迂腐,但是他屡次服从长辈作出违反他的信念的要求,令读者对他失去信心,甚至会质疑他它常常自称拥有的热诚是否成为了他容许自己服从和逃避的藉口。例如 ,纵使他对蕙有无尽的怜爱,更深知她嫁了后不会得到幸福,却仍然让她嫁到郑家去,使他们俩都成为了牺牲品。同样,他能够将其妹淑英的婚期押后而暗中自满,但当他明白到未能彻底解决问题时,还是回复消极的原状。这两件事正是他为了敷衍别人而服从旧礼教之下的例子。
觉民对争取自由比觉新积极。他不但会为自己,还会为淑英争取自由,并向她介绍新思想可以给予她的未来。他敢作敢为的性格,加上朋友的支持,更是他能够帮淑英脱离家和婚约。虽然如此,觉民处事也会顾全大局。当社团向他提出出演攻击大家庭的戏剧时,他也成犹豫过会否牵涉到自己的家。但当他领悟到封建家庭是没有未来时,就坚定了他参与演出的决定。经过深思熟虑而做出的决定,更令读者觉得觉民除了勇敢之外,亦会成熟地考虑自己的行为。

Ⅵ 急求外文文献,毕业论文题目是“试论巴金《家》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希望有好心人的帮助。谢谢。

大大的

Ⅶ 要写有关于巴金《家》的论文,帮忙起个好听的题目!

家的咏叹调。
家是国家历史、民族历史长河中的一粒沙子,它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懦弱与坚强。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Ⅷ 毕业论文,急~!急~!急~!我想写一篇关于巴金的论文,要有内容摘要,和正文的。1500字左右。

巴金:世纪文人的情与爱
畅文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年 第2期

关于“后启蒙”时期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考——以“巴金与五四新文学传统”为主题的研究〈是否可能/如何可能〉
坂井洋史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1期

论巴金小说的死亡悲剧艺术——以《激流三部曲》为例
辛慧 《丝绸之路》2010年 第4期

对巴金书信和日记的两点考证
肖乃田 《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2010年 第1期

鲁迅与巴金的宗教意识比较
贾蕾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 第4期

从当代散文的嬗变论“以文化自我为中心”的确立的艰难——以巴金、贾平凹和余秋雨为例
范培松 《江汉论坛》2010年 第1期

“巴金”笔名的由来
《内蒙古林业》2009年 第12期

从目的论看巴金翻译的《快乐王子》
罗丽芸 《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年 第12期

巴金致萧乾书信日期考证
唐丽君 秦必荣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年 第21期

巴金的编辑思想
罗晓华 《出版科学》2006年 第1期

从忏悔到随想——谈卢梭对巴金的创作影响
郑艳 李敬巍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6期

巴金 永远的《随想录》
李辉 《中国报道》2009年 第11期

情做血脉理做魂——巴金的创作思维初探
贾玉民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

巴金、朱雯与赛珍珠
姚君伟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

规训与惩罚——从巴金的创作看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魏巍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

巴金小说中的疾病伦理叙事分析
邓赛梅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

穿越黑暗的飞翔——论巴金桂林文化城时期的散文创作
刘铁群 宋扬 《东方丛刊》2008年 第4期

作家与人的融合——巴金本色创作论
沈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6期

巴金、冰心、老舍的精神形态分析
巫晓燕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6期

“人类”视野下的历史先声——论巴金小说中的异域历史叙事
沈庆利 《济宁学院学报》2008年 第5期

巴金文化心理结构解析
陈连锦 陈江平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3期

巴金:读书的过程就是思索生活、认识生活的过程
唐宋元 《社区》2008年 第23期

巴金:中国屠格涅夫研究的先行
王立业 《俄罗斯文艺》2008年 第3期

“出走”背后的“回归”——巴金《家》的再审视
王俊忠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4期

文坛上不灭的星斗巴金
廖小勤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 第8期

试析巴金小说《家》中的“人性恶”
李向东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4期

近三十年巴金研究述评
於可训 李雪 《江汉论坛》2008年 第7期

黄裳谈巴金
黄裳 《出版参考:新阅读》2008年 第5期

巴金《鸟的天堂》赏析
罗先万 《科教文汇》2008年 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