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自考社会学概论txt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自考社会学概论txt

发布时间: 2021-03-31 09:14:22

Ⅰ 自考社会学概论

Ⅱ 谁有自学考社会学概论新的复习资料我急需要.谢谢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社会: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 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3. 优势需要:一般地说,人们的需要是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但事实上人们的活动并不是同时只有满足一种需要活动,而是有几种需要活动并存的,不过在同时期内,只有一种活动占有优势,叫做优势需要。

4. 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 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6.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也就是说,个性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7. 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8. 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这种管理方式俨如封建家庭中的家长对于成员,家长有绝对的权力,而不管对错,成员的顺从只因为对方是家长。正因为如此,具有上述特征的管理方式才称为家长制,应该说明的是,家长制并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以家庭成员为对象的管理方式,而是指具有强烈封建色彩的落后的管理方式。

9.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3)组织成员都具有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是普遍适用。(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这是一种理想型的组织与管理模型。

10.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改变其居住地,从农村迁入城市,使城市数目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讲,城市化又是农村人生活方式的变化。

11.过度城市化(超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从而造成劳动力供给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

12.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13.阶级: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14.制度化优先:制度化优先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规的社会规范占优先地位,这种现象称为制度化优先。

15.规则系统:是在一定的活动领导领域内知道人们的规则体系,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相互关系以及人们各自的行为模式。

16.设备系统:制度的实行和表现,最后还要依赖于一套有形的工具,一套物质设备。设备系统包括实用的设备和象征性的设备。

17.越轨行为:是一个人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

18.社会问题:是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失调、人与环境关系失调两个方面。

19.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20.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

21.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社会保障主要是指经济上、物质上和保障或帮助,是当社会成员遇有困难时的一种援救措施。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缓解社会问题。

22.社区组织:社区组织也称社区组织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或机构认识社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社区组织的核心是把社区中分散的资源组织起来,依靠社区自身的力量姐姐社区的问题。

23.生活方式:所谓身国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和特征。

24.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一种积聚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

简答及论述

1. 马克思主义阐述社会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怎样看待社会的)

1)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上发生的各种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社会群体的结合是社会现象,是人类自己的创造,其他动物社会群体的结合是生物现象,是本能行为。(3)人类社会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1)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标,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2)社会需要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基础。(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3. 社会交往的意义

1)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2)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语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3)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共同活动或交往推动着社会发展。

4. 人的社会化的涵义及其基本内容

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社会化的内容

基本社会化:传授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范、指点生活目标、提供角色人选

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特殊社会化

5.社会化对形成个性的影响

(1)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和。(2)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和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6.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与特征

所谓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也称初级群体或首属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社会关系。初级群体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来的,在库利看来,最重要的初级群体是家庭、儿童游戏群体和邻居。有如下一些特征:第一,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不是靠外力有目的的组织;第二,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在长期交往中成员之间形成了多种角色关系,淡化了角色间的界线。第三,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在初级群体中,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而是靠个人的自觉性来维持的。第四,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际关系亲密。亲密是指情感上的依赖,这种依赖使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五,初级社会群体把满足其成员的需求放在首位,对于那些在正式组织中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初级社会群体总是想方设法加满足;第六,初级社会群体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同正式组织比较,从满足个人需要的角度来看,初级群体的满足手段是多方面的。

7.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

第一, 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任何组织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有计划组织起来的,是社会分化的结果,因此其目标比初级社会群体目标更加固定。

第二, 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任何组织都是为了担负一定的社会任务而成立的。因此建立之初其目的就简单明了。

第三, 社会组织成员间不那么亲密。由于组织是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内部成员之间是工作关系,对事不对人,因而起成员之间的关系少带感情。

第四, 社会组织中的成员关系,年个万亿毫 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

第五, 社会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9. 社区的要素:

(1)有一定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2)有一定的地域界限,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提供的资源。这是人们活动的场所,是人们进行共同生活的依据;(3)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4)有自己的区域文化,表现为社区风俗和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文化;(5)人们对该生活共同体有归属感、认同感。

10.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工的关系

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从人类的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劳动分工的需要。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阶级;因而一般说来社会化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也有分化。

1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现的。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这是社会分裂为不同阶级的一个重要条件。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

马克思主义提示了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列宁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由于以上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本质是剥削,阶级必然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

12.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社会制度是一个系统,它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概念系统,它是说明该社会制度存在的理由,及它所起的作用的一套理论。这些理论支持和维护该社会制度的存在。它包括社会学说、社会理论、社会价值观等。(2)规则系统是一整套用来指导人们行为的规则。作为人们以往活动经验的结晶,它指出在既定情况下人们该如何行动以保证更有效地达致自己的目标。(3)组织系统是检查和推动社会制度运行机构和组织体系,它是社会制度的实体。组织系统是该社会制度目标和任务的载体,是该社会制度所包含的规则的实践者。组织系统是一个功能系统,是依照行为规则系统实现目标的有组织的人们的行为系统。它包括各类相关组织和机构、组织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4)设备系统是该社会制度正常运行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它既包括实用的设备,如从事工业生产的厂房、工具和资金,也包括象征性和设备,即有助于人们顺利活动的符号,如校徽、商标等,它们是该制度的代表性符号。社会制度的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形成一个现实的功能系统。在这四个要素中,概念系统、规则系统是社会制度的“灵魂”,组织系统、设备系统是其“驱体”。

14.道德与法律作用的区别

道德与法律在产生的时间,形成的方式上都有不同。道德产生的时间早于法律,并且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是自发形成的,而法律在人类社会中不是永恒的。具体说来区别在于:

第一, 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道德比法律作用的范围要广泛得多,不道德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而法律只干涉破坏它所维护的社会秩序,触犯法律的那些行为,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第二, 二者被只车的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强制的力量来支持的,而道德是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支持的。

第三, 二者作用的性质和控制的强度不同。法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人们一定行为的限制和禁止,违法者就要被处罚,甚至剥夺生命;而道德则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示范和劝阻,违反道德的人仅受到社会舆论的攻击。

15.社会问题产生的一般原因

(1)人与环境关系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生环境问题,即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因素对人类生存和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至威胁。二是次生环境问题,即被人类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威胁,另外,人类对环境压力过大,环境资源难以承载这种压力。(2)社会关系失调。人们之间关系不协调状态主要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群体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等。

16.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及我国解决劳动就业的具体措施

(1)劳动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其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

(2)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表现为:待业、失业(包括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

虽然我们在解决就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问题仍十分严重。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解决隐性失业问题两个方面。

(3)我国解决就业问题途径是: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广开就业渠道;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

17.社会工作的功能

(1)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2)挖掘潜能,促进其发展。(3)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4)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

18.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主要论题之一。(1)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2)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3)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生活方式,也就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4)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时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相反,当它所维护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或破坏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发展就起阻滞作用。这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概括的结论。

19.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的异同

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其任务和目标都是帮助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那些因失业、贫困、疾病、生理缺陷而陷入困难者。但又有差异:(1)社会保障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保障人民生活的一套制度,是关于何种社会成员在何种条件下可以享受保障的一套规定;而社会工作是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的服务过程和服务活动。(2)社会工作的范围比社会保障稍宽一些,比如一些志愿服务组织的服务活动就是在社会保障之外的,但它属于社会工作。(3)社会保障的目标则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的安全,以维持社会稳定;社会工作则更多着眼于受助者困难的解决及其内在发展。

20.依附理论

依附理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用来解释不发达国家发展不起来之原因理论。理论的思基础是阿根廷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普雷毕什提出的核心与边陲国家不平等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核心和边陲构成(即由西方发达国家和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构成)。核心和边陲之间的经济是不平等关系,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剥削不发达国家,从而导后者不发达。本理论的另一代表人物弗兰克引伸了“核心------边陲”的概念,认为“核心”也可称为“宗主”,“边陲”也可称为“卫星”,宗主与卫星的关系,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而且还存在于卫星国之内的不同地域,后者是前者的翻版。结论是不发达国家必须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自力更生,才能摆脱不发达境地。

21.社会流动的类型及划分的意义

由于划分流动的标准不同,因而流动类型也多种多样。按照流动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按流动参照物划分,有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研究社会流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如研究垂直流动,可以解决我过目前干部制度中的终身制问题,干部能上能下,有利于建设成为一支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年轻化的干部队伍,研究水平流动,可以解决我过用人不合理的现象,加强人才交流,既可以解决用人不合理现象,防止近亲繁殖,也可以相互交流文化知识,有利于各类人才的脱影而出,等等。

填空题

1. 人要进行两种生产:一种是生活资料的生产,一种是人自身的生产。在生产中体现出两种关系即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

2. 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劳动

3. 孙中山写下了天下为公 世界大同的座右铭

4.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5. 孔德在提出这一名词时的基本想法,就是建立一门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研究社会的科学

6. 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在1891年

7. 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定名为《群学肆言》

8. 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结构的总和

9. 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10. 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理论社会学,经验社会学,应用社会学

11. 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12. 人的社会需要是作为本科教科书分析的逻辑起点

13. 需要的特点包括必然性,客观性,社会性

14. 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15. 按照社会需要的对象,我们把它分为物质,精神和规范三类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17. 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18. 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论点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和绝对贫穷的理论

19. 马克思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20. 需要层次论讲的是需要优势,而不是需要的更替

21. 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2. 美国心理学家米德把人的自我意识的获得划分为三个阶段模仿阶段,嬉戏阶段,群体游戏阶段

23. 为了说明自我意识的特征,库利引入了镜中自我

24. 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即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25. 根据交往的主体,可以把社会交往划分为个人交往和群体交往

26. 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交往划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27. 根据交往的性质,把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顺应

28. 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特点是破坏性

29. 米德是符号相互作用的开创者

30. 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对符号相互作用论作出了贡献,他强调个人主观的情景定义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31. 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是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32. 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33. 集体行为的特征是非组织性,突发性和反常性

34. 集体行为的类型是骚动,传闻,社会动荡不安,社会运动

35. 集体行为的成因是环境因素,结构性压力,一致性压力,一致的信念,催发因素,宣传鼓动者,社会控制力

36. 人的社会化进程,是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

37. 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8. 人的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包括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人有语言能力,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39. 巴莆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40. 巴莆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41. 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42. 社会化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43. 社会群体的形成愿意有二:一是个人层次上,是人进行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二是群体层次上,能够满足人类的某些需要

44. 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的特点,把社会群体分为初级社会群体和次级社会群体

45. 初级社会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来的

46. 人际关系亲密是初级社会群体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47. 初级社会群体保持较小的规模

48. 初级社会群体中,由于人数少,人们之间可以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

49. 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

50. 家庭的发展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51. 从家庭结构的角度,通常把家庭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

52. 以组织的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社会组织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教育组织和军事组织

53. 依据组织的严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组织划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54. 社会组织构成的要素有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成员,固定的目标,规范性的章程权威的领导体系,必要的物质设备

55. 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要是能量交换关系

56. 组织目标的确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集中决策模式,一种是米住决策模式,其决定性的因素是环境的需求,组织的资源,组织能力,上级指令

57. 就其形态而言,整体目标较为宏观,概括,笼统,部门目标较为具体,明确

58. 现代组织的组织过程包括如下基本内容,岗前培训,工作过程标准化,工作技能标准化,成果标准化

59. 提出经济人假设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是泰罗

60. 家长制是手工业作坊饿管理方式,是与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社会组织状况有关

61. 古典管理理论的空同特点是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认为为中心,从而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

62. 霍桑实验得出的著名结论:人是社会人

63. 管理雪茄麦格雷戈则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64. 当代管理学派反映出当代管理理论的两种特点,一是受系统理论的影响,一是借助数学工具,计算机将组织管理模式化,最优化

65. 我国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家长制管理较为普遍,行政因素干预管理,重人性,轻规则

66. 社区一次由的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最先使用

67. 根据人口与地域两个特征可以把社区划分为巨型社区,中型社区,微型社区

68. 我国的社区研究首先是从以吴文藻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的

69. 社区分析的框架有人文区位学,文化人类学,社会系统理论

70. 农村居民的生活特征表现为节奏慢,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强

71. 农村的居住特征主要体现为大聚居小分居的居住方式

72. 传统农村社区的特征有农业是主要的,几乎是唯一的产业,家庭是基本生活单位和组织形式,血缘关系是主要纽带,乡土观念浓重,生活水平低,土地占有是划分农村阶级与阶层的标准

73. 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大多数从事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74. 按城市的功能可以把城市划分为政治城市,工业城市,商业城市,文化城市,旅游城市

75. 解放后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受政治因素影响大,发展不平衡

76. 实现城乡融合的途径有以下三个观点:优先发展农村,优先发展城市,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77. 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分化的生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族,智力等

78. 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79. 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财富,声望,权利

80. 结实社会分层的三种理论是功能论,需要论,天才论

81. 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制,种姓制,阶级

82. 阶级的本质是剥削

83. 我国目?/ca>

Ⅲ 自考本科中的社会学概论只要多做题能拿高分吗

多做题对考试抄是有好处的,但袭不一定就能拿高分,自考的难度在成人教育中是最难的,主要是考试重点无法把握,复习范围比较大,但只要掌握复习方法,通过是没有问题。自考的复习方法:
1、网上下载历年试卷和考试大纲,把答案在教材书上找出来。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背下来,一般及格没有问题。
2、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就可以有好的成绩。
3、考试时,要把名词解释当简答题回答,凡是能记住的内容只要卷面允许,都写上去。
4、自考的题目范围广,但难度不大,所以要记住的内容比较多。

Ⅳ 谁有自考 《社会学概论》的历年试题及答案,麻烦给我发一份谢谢

你好,自考真题及其答案可以网上看看有没有,自考答案是不好找的。一般自考辅导试卷有专门的历次考试试题的。自考书籍主要是教材、大纲和辅导书模拟题历次考试真题,可以网上试试,或是有卖那种历次考试真题的试卷的辅导资料的可以,或是模拟试题都是可以的。

Ⅳ 关于社会学概论自考

有空的话你可以上你所在省的自考网上下载一些例次考试的试卷来练练

Ⅵ 自考本科的社会学概论应该怎么复习

自考的难度在成人教育中是最难的,主要是考试重点无法把握,复习回范围比较大,但只要掌握答复习方法,通过是没有问题。自考的复习方法:
1、网上下载历年试卷和考试大纲,把答案在教材书上找出来。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背下来,一般及格没有问题。
2、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就可以有好的成绩。
3、考试时,要把名词解释当简答题回答,凡是能记住的内容只要卷面允许,都写上去。
4、自考的题目范围广,但难度不大,所以要记住的内容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