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佛道教哲学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佛道教哲学

发布时间: 2021-01-24 03:16:24

Ⅰ 王阳明对佛教与道教的评价

阳明心学与佛教的关系


心学与佛教的关系非常紧密,下面从3个方面进行论述。


1.先从宏观方面来谈。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以来,它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哲学史中,隋唐佛学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宋明理学就是在隋唐佛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没有隋唐的佛学,宋明理学肯定不是现在的样子。




东林净地苑

佛教传入中国后,不与佛教结缘的中国士大夫,恐怕是极少数。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坚决反对佛教。但最后,韩愈与大巅和尚往来甚密。也就是说,儒家精英,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


我们知道,程朱理学,其中最重要的概念,也是其最高哲学范畴“理”,就是来源于华严宗所创立的一对范畴“理和事”,华严宗的第二代传人宗密,已引进了“气”的概念。二程、朱熹所使用的理、气,都是来源佛教。由此可知,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2.从中观(不是佛教的中观学派,介于宏观与微观层面的部分)层面看,佛教对王阳明哲学思想的影响很大。现举一例。近代知名的佛教学者熊十力,按他自己的说法,没有参考任何人而独立创建了佛教的一个新的理论,新唯识论。然而,近代学者通过对新唯识论的研究后发现,它只不过是王阳明心学的翻版而已。


3.从微观上来说,王阳明的思想,如“四句教”中的“无善无恶心之体”,就是来自禅宗,这在学术界已得到公认。又比如,王阳明的“良知”,从我个人的观点看,与慧能的“佛性”,非常相像。在读《坛经》时,每每读到关于“佛性”的论述,总是感觉与王阳明的“良知”很像。


由此,可以肯定地说,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从佛教哲学中,吸收了很多成份。


阳明心学与道教的关系


道家与道教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但道教往往将道家哲学作为自己的哲学。所以,讨论道教哲学与道家哲学时,也不可能分得太清。有人攻击朱熹近道,其实,王阳明也与道教关系密切。




道教圣地——閤皂山大万寿崇真宫广场

王阳明从小身体不好,体弱多病。因此,他希望跟随道教道士学习养生之术。


这里说一个故事。据冯梦龙《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中记载,王阳明大婚的当天,他在南昌市铁柱宫与一道士学习养生之道。道士对他说“‘养生之说,无过一静,老子清静,庄子逍遥,惟清静而后能逍遥也。’因教先生以道引之法,先生恍然有悟。”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王阳明对道教心向往之。


如果不是王阳明有一个坚定的成圣信念,也许,他就皈依了道教。


四、结论


王阳明哲学思想,除了儒家思想外,还受到佛、道的影响,这是肯定的。


阳明心学中有儒、释、道三种成份,但不等于是三家的混合。就像物质,水是由氢氧组成,但它不是氢氧。金刚石、石墨烯的元素都是炭,然而其性质完全不同。


个人观点,阳明心学,包含了儒、释、道的成份,但不是其混合,而是以儒、释、道为基础,独立构建的以致良知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作者:吃茶去_平常心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fdc7e4cab609

来源:简书

Ⅱ 道教和佛教有什么不同

佛教与道家哲学的十大区别

1.宇宙观

宇宙观是关于宇宙起源和发展的观点,是任何哲学学说的基础观点。

佛教哲学的宇宙论是缘起说。即佛教认为世间上的万事万物,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故此缘起论否定创世说。

《道德经》的宇宙论是创世说。即宇宙万物为道所生。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世界观

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也是任何哲学学说的基础观点。

佛教哲学的世界观是性空说。即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不断变化幻灭,故而没有自性,或曰实我,即没有实在的自体。

《道德经》的世界观是本源说。即认为世间事务固然变化无常,但都是由本质和内在规律所主宰,故而运动变化有规律可循,并对其未来可以预测。如《道德经》十六章讲“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负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这里的“根”,就是本质和内在规律,“命”,就是由规律所主导的事务运动发展的轨迹(即命运),“常”就是未来的结果。不能预测未来结果而行动,就会“凶”。

3.人生观

人生观是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也是任何哲学学说的基础观点。

佛教的人生观认为,人生是在此岸世界,而此岸世界是苦的,并认为存在一个快乐的彼岸世界。佛教的主要任务就是教我们自度度人,到彼岸世界。佛教还有苦集灭道来解释人生痛苦的原因和解脱之道

《道德经》的人生观认为,认为人崇高,伟大的。即“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基于此,《道德经》认为人世间是非常美好的,即“天下神器”

4.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是关于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它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学说,它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

佛教哲学对于“此岸世界是苦的”这样的人生观,建立了“苦集灭道”(即四圣谛)的人生哲学,即论述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

《道德经》对于人崇高伟大的人生哲学,建立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人生哲学,即按照人性的根本规律来发展人,即返朴归真,顺其自然。统治阶级要按照这样原则,不能有为,即“为者败之”,而要无为,即“为无为则无不治”。

5.生命观----对生命的解释

生命观是对于生物体生命的来源和发展的解释,是人生观的基础。

佛教哲学的生命观是十二因缘,即生命是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因果相随,三世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佛教哲学用十二因缘来解释人生苦的原因。

《道德经》的生命观是创世观。即道创造了生命,并赋予生命以“一”。即“万物得一以生”,“万物无以生将恐灭”。而“一”是“道纪”,即“道”的代理人,用此解释人生尊贵,崇高,伟大。

6.认识论

认识论关于认识的本质和产生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也是任何哲学的基础观点。

佛教哲学的认识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即“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等等。

《道德经》的认识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道德经认为,道的代理“一”,能“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即人身上的“一”和“道”紧密的链接在一切的,并驾驭着世界,而且能知道世界的过去和未来。

7.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宇宙万物之间最重要的一种关系,是逻辑分析的基础。

佛教哲学强调因果报应。即有什么因,就得到什么果。

《道德经》强调规律的决定作用。即结果是由规律决定的,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只有顺应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将不得好死,即“强梁者不得其死”,所以提出“知其荣,守其辱”、“知其黑,守其白”的思想,即明知对的是什么,但故意按照错的去做,反而效果会更好,因为这样反而更符合规律。

8.人生修炼的方法论

方法论是指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也是任何哲学学说的基础观点。

佛教哲学基于十二因缘,提出八正道的解脱方法,据此演变出戒定慧的无漏学、六度,以及因果报应等思想。

《道德经》基于创世说,提出“修炼宇宙大道”的修行方法。并专门在《道经》部分论述修炼的四重境界即具体方法。

9.人生修炼的结果

佛教哲学认为人生修炼的结果是觉悟,即获得“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佛果,即成佛,往生极乐世界。

《道德经》认为人生修炼的结果是“得一”,即与道相连。此时的生命状态是“珞珞如石”,即非常朴素、平凡。

10.政治哲学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哲学学说在政治领域的专门应用。

佛教哲学关注的焦点是个体生命的本质——空性(心性),追求的个人解脱和众生解脱,即自度度人。因此,度人是佛教的政治哲学。但由于佛教包含厌 1 世思想,佛教地区多数都很贫穷落后。

《道德经》关注的焦点是宇宙这一巨复杂系统的本质——道(即宇宙根本规律),并据此专门论述“为无为而无不治”的政治哲学,并且是一门专业、系统的政治哲学。由于“为无为”的哲学非常重视对未来的预测和超前掌控,所以极为有效。中国历史上以道家思想治国的朝代都是盛世。

Ⅲ 哲学与佛教,道教有什么区别

南无阿弥陀佛。
哲学是知识,是世智辩聪。
道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都是真理和智慧。
佛教是佛陀对众生的教育,大乘佛教是究竟圆满的真理和大智慧。

Ⅳ 儒,道,佛三大哲学思想对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何影响

儒、道、佛三家文化的区别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进取文化.
道家文化——规律文化.
佛家文化——奉献文化.
二、做人标准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
道家文化——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佛家文化——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智慧.
三、人生观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四、世界观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文化——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创造地狱、极乐.
五、价值观
儒家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道家文化——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
佛家文化——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六、哲学倾向
儒家文化——入世哲学.
道家文化——出世哲学.
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七、物质食粮对精神食粮的比喻
儒家文化——主食(如米饭、馒头等),不吃就会饿.
道家文化——副食(如各种炒菜、汤羹等),不吃没滋味.
佛家文化——水果(如:苹果、香蕉等),不吃不甜蜜.
三教中,儒教,道教源于中国,佛教源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教义,三教都有深远的历史,为我华夏几千年来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Ⅳ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他们的精神哲学分别是什么

前面佛教和道教的已经说过了,佛教和道教体现的都是无为,在这里我们国学中的佛法和真正的大成佛法事实上是有差异的,不过佛教与道教容易让人走入误区,其实真正的道理是心里的,追求真理才是真道,也就是所谓的空性,而佛教和道教拘泥于形式太过分了,并且拜那些人工雕刻出来的金像,佛什么的,我觉得这么做除了养肥了和尚和那些雕塑的小型加工点之外,没有任何的意义,那些雕刻出来的也不是什么佛,若真有真理也是无形的,绝对不是有形意义上的东西。至于道教,我们追求理解一些老子古圣的道理即可,拘泥形式的道教也出离了本源老子所推崇的道理,我相信老子理解这些理论,并不是为了让人祭拜他们,而是让人明白真理的。至于三清什么的,想象出来的东西,都是浮云。事实上我认为释迦摩尼或者是老子他们了解出来的道理,事实上不应该被称为一种宗教,而世人自主的神化了他们,从一种纪念的形式,渐渐转变成祭拜祭祀的形式,后来就变得畸形了(个中见解并不是有意讥讽,只是一种领会)
而基督教的宗旨就是爱,所信的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上帝,做完全的人,因为上帝本出于义,本出于光,是从起初就有的真理,也就是所谓的道,人若在上帝里面得到全备的教训,就是个完全的义人,也能将这光亮带给这世界的人。
而伊斯兰教他们与基督教是相似的,他们尊崇的也是上帝,不过他们叫做真主阿拉,事实上都是一位,但是他们不相信圣经中所预言的弥撒亚是基督耶稣,不认为基督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只是认为他是一位先知,而将上帝也就是真主道理带给伊斯兰世界的莫哈默德才是真正的弥赛亚救主,有点类似于犹太教,做法也比较极端。不过最终的道理也是为了要做一个离弃自身罪恶成为圣洁的人。

Ⅵ 儒家哲学,道家哲学和佛学哪个更经典

狂妄抄自大更经典?
三家都懂,满招损,谦受益。
我们讲“更”只是个人的意见罢了。
十三亿谁能代表?世界哲学界谁又能“更”经典。
史上一荣俱荣,一辱俱辱,我看“更”也经典不到哪里去。
所以,六祖慧能上前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更)者心动。鉴真、玄奘两位大和尚认为,要有开放的思维,广阔的视野去学习。
云岩寂寂无窠臼,
灿烂宗风是道吾;
深信高禅知此意,
闲行闲坐任荣枯。

Ⅶ 佛家和道家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对生与死的态度是不同的:

佛教的目标是“必杀技”,它脱离了生与死回。道家对生活有积答极和积极的态度。

2、起源和信念是不同的:

佛教和佛教的诞生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卡迪罗·罗威(KadiroLuowei)古代印度国王乔达摩·悉达多(GautamaSiddhartha)创建的。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道教否认宿命论,认为人们有命运,但他们并不鼓励人们辞职,而是希望人们能够创造命运。

道教认为,道教是通过不朽的钢笔将这本书传给高级名人,然后将讲道传播给世界人民的神灵。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3、历史不同:

创始人命名为悉达多·高塔玛(SiddharthaGautama)(西元前565年至前486年)。佛教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

道教是祖父田始张道陵的建立,至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

道教的发源地是甘肃庐山,江苏省茅山周至楼关台。

Ⅷ 佛教的核心是什么还有道教的核心是什么宗教,哲学

佛教,只要是教,就需要发展,核心必然是“信”,还要正信!佛学别论!
道教,同上!

Ⅸ 道教,道家哲学,求解释阴符经解释。

道家哲学是指单纯的道家学说。
而道教是形成于东汉时期。用民间的阴柔学说糅合道家学说而成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陶弘景丰富了道教学说,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Ⅹ 道教哲学与佛学的关系刍议

道教和佛教的相同点都是劝人向善的,达到人们所追求的修为,都版是老百姓的信仰和权精神寄托。不同点道教VS佛教 1、道教说道理,佛教讲真理。 2、道教注重的是修身,佛教注重的是修心。 3、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佛教是外来的。 4、道教最大的神是玉皇大帝,佛教最大的神是如来佛祖。拓展资料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佛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