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本前言 » 变形检测的前言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变形检测的前言

发布时间: 2021-02-27 01:16:17

Ⅰ 三峡水库蓄水后秭归县几个典型滑坡的变形及监测

彭轩明1张业明1鄢道平1金维群1汪发武2霍志涛1陈小婷1

(1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省宜昌市港窑路37号,443003;

2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

【摘要】自三峡大坝蓄水以来,三峡库区秭归县境内的青干河和香溪河流域及其入长江水口部位,岸坡变形和失稳现象明显加剧。本文简要介绍了千将坪、树坪、白家包和黄阳畔等四个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变形现象,认为构造形成的层间剪切带是千将坪滑坡发生的主要内在控制因素。采用大地测量和钻孔测斜等多种方法对白家包和黄阳畔滑坡的地表和深部变形状况进行不连续观测;与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合作,采用伸缩计对树坪和白家包滑坡进行连续观测,据监测结果分析,这些滑坡目前均处于蠕动变形状态。

【关键词】三峡库区秭归县滑坡变形监测

1前言

三峡库区秭归县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自三峡水库一期蓄水以来,秭归县境内的青干河流域发生了千将坪滑坡,长江干流的树坪及香溪河入长江水口部位的岸坡变形和失稳现象明显加剧,八字门、白家包、黄阳畔等大型滑坡有重新复活的现象(图1)。在中国地质调查局“香溪河流域岸坡调查评价”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香溪河流域白家包和黄阳畔等大型滑坡进行了工程地质调查、工程钻探和监测(大地变形测量和钻孔测斜)等大量工作,基本查明了滑坡的组成、结构、地表变形状况,初步了掌握了滑坡的变形演变趋势。当千将坪滑坡发生时,及时对滑坡现场进行了细致的调查,从而获取了有关该大型顺层高速滑坡滑动后山体破坏现象的第一手资料[1],并协助当地政府制定了抗灾救灾预案。在树坪滑坡出现严重变形的紧急情况下,又立即对滑坡的变形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选择关键变形部位安装了两台伸缩仪,对其变形情况进行监测[1]。鉴于秭归县已经出现的严重的地质灾害现象,为了准确把握这些滑坡的变形动态,科学揭示降雨和水位变动与滑坡变形之间的内在关系,及时开展滑坡的预测和预报,我们与日本京都大学等单位联合向日本砂防—滑坡技术研究中心申请了“水位变动对滑坡的影响机理及滑坡预报方法”项目。此项合作的实质性成果之一就是在树坪和白家包分别已经安装了11台和5台由日方提供的伸缩仪。本文仅作为上述工作的初步总结。

2千将坪滑坡及其滑动变形现象

千将坪滑坡发生于2003年7月13日12时20分,是三峡库区自新滩滑坡后发生的最大滑坡。该滑坡地处青干河左(北)岸,与沙镇溪镇隔河对峙,距三峡工程坝址约56km(图1)。构造上,滑坡区位于秭归向斜南端向西弧形转折端与百福来—流来观背斜向东倾伏的过渡地段。主要出露三叠系沙镇溪组碎屑岩,岩层稳定延伸,倾向南东,倾角较缓,滑坡所在岸坡为顺向坡。滑体平面形态呈舌状(图2),长1200m,宽1000m,总体上薄下厚,平均厚度约20m,面积约1.20km2,体积约2400万m3。后缘呈圈椅状外形,顶部高程450m,边界位于370~420m高程线之间;前缘没入青干河,高程102m,前后缘高差348m;北东和南西两侧出现陡立的剪切滑壁,走向分别为30°和330°。滑体地形总体上陡下缓,存在多级陡坎,坡角自上而下从35°变化至15°。滑体物质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残坡积粘土夹碎石,下部为沙镇溪组泥质粉砂岩,上、下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5m和10m。该滑坡属于基岩顺层滑坡,滑动面与地层层面产状一致,倾向南东,倾角28°。据对岸陡坡上残存的水渍痕迹估算,滑坡产生的涌浪高达30m以上。

图1三峡库区秭归县典型滑坡分布图

图2千将坪滑坡形貌图片

由于滑坡的南西侧临空,因此,受滑坡强烈影响的牵引区主要出现在北东侧山体中。对北东侧牵引区的调查表明,裂隙相对集中分布在剪切滑壁外侧100m范围内,自上往下,裂隙出现的频度和向外延伸的范围都呈逐渐增加趋势,如在高程分别为360m、300m和210m处,频度依次为0.2条/m、0.3条/m和0.5条/m;外延宽度依次为70m、120m和300m;经统计,裂隙方向有290°~295°、265°~285°和310°等三组。走向290°~295°裂隙组最为发育,平面呈雁列状展布,延伸长度5~50m,张开度在2~70cm之间,最大可见深度大于2m,最大水平和垂直位移分别为2.5m和2m。这三组裂隙均显示张扭性特点。

滑动面表面平滑,产状稳定。其上广泛分布灰白色方解石脉体和近水平构造擦痕,与滑坡有关的擦痕有两组,一组倾伏方向为160°,另一组为140°,后者相对稍晚,切割或覆盖了前者的印迹。根据调查,160°方向的擦痕分布局限,而140°方向的擦痕在暴露的滑动面上均可见及。因此可见,千将坪滑坡是沿袭构造形成的顺层剪切带发生的,滑体在启动后先朝着160°的方向,之后再沿140°方向快速整体向下滑动。在滑体内部,新生裂缝为张性,主要出现在滑体的前部,呈锯齿状,走向北东(25°~45°),倾角近直立,延伸长度30~250m,缝宽一般为1m左右,最宽可达2.5m,最大可见缝深度大于2.5m。部分裂缝两侧的岩土体,具有较大的垂向落差,最大可达3.5m,并在纵向上形成阶梯状地形。被快速剪出的部分在受到对岸坚硬岩壁的阻挡后,形成了高出水面5m多的岩土体鼓丘堆,岩体因撞击反冲而出现层理反倾现象。在滑体北东侧,形成宽80~100m的牵引带,发育290°~295°、265°~285°和310°等三组张扭性裂缝,其中走向290~295。裂隙最为发育,平面呈雁列状展布,延伸长度5~50m,张开度在2~70cm之间,最大可见深度大于2m,最大水平和垂直位移分别为2.5m和2m。

初步认为,不良的地质结构特别是层间剪切带的存在,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内在原因,三峡水库的蓄水和强降雨是促发滑坡的两个重要诱因。

3树坪滑坡伸缩计监测

树坪滑坡位于长江右岸秭归县沙镇溪,为一古崩滑堆积体。2004年1月15日,滑坡开始发生变形,在滑坡的中部和侧缘形成粗大裂缝,前缘江水一直出现混浊现象。滑坡形态为明显的圈椅状,分布高程为65~500m,纵长800m,横宽700~900m,滑体前缘突入长江,剪出口高程约65~68m。滑体厚40~70m,体积约2600万m3。滑坡体形态总体呈下陡上缓斜坡,坡度22°~35°。自下而上分布有四级缓坡平台,高程为95~105m、150~200m、225~240m、300~350m。其中二、四两级平台规模较大,第四级平台是典型的滑坡后缘平台。滑体物质:主要为三迭系巴东组

棕红色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灰褐色泥灰岩等的崩滑破坏产物,滑床为巴东组

基岩,岩层倾向山里。滑床西高东低,即滑槽方向斜向下游。

2004年4月,在树坪滑坡上安装两台滑坡位移伸缩计,2004年8月沿滑动方向再安装了11台伸缩计(图3)。4月以来2台伸缩计的监测结果见图4,8月以来10台伸缩计的监测结果见图4、图5。

图3树坪滑坡伸缩计安装位置图

图44~9月伸缩计观测结果

图5滑坡前缘和后缘伸缩计观测结果

据图4,4月至9月间,滑坡体中上部最大水平位移为280mm,且自6月份以来滑动速度有加剧趋势,侧缘呈现先压后张特点,最大压缩量为100mm。从图5、图6分析,8月份以来,滑坡体后缘拉伸,中部变化幅度总体较小,前缘压缩。该滑坡表现出的前压后张特点与地表裂缝的观测结果(图7)相吻合。

图6滑坡中部伸缩计观测结果

图7裂缝观测结果

4 白家包滑坡变形监测

白家包滑坡位处香溪河右岸,为一深层土质滑坡。滑坡呈舌形,纵向长约700m,前缘横向宽约500m,中上部宽约260m,最厚约86m,平均厚约58m,总面积25.2万m2,总体积1461.6万m3。滑坡后缘呈圈椅状,后缘高程约270m,前缘直抵香溪河。2003年6月22日,在其南侧边界出现走向280°的微小裂缝,7月17日北侧出现走向220°的裂缝。7月17日至7月21日连降暴雨,雨后白家包滑坡变形加剧,7月24日在滑坡后缘边界部位出现3条较大的裂缝,走向220°的裂缝宽在20cm以上,垂直错距25cm,延伸约40m,2条走向180°的裂缝延伸约30m。7月26日~7月30日,滑体后缘裂缝继续下错形成台阶,并出现270°~280°的纵向裂缝。滑坡体上的房屋均不同程度出现了裂缝,横穿滑坡中部的公路也因严重的变形破坏而一度影响通行。在该滑坡上,部署了大地形变测量、孔内测斜和伸缩仪等3种设备,对其地表和深部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图8),本文介绍了前两种方法的初步成果。

4.1大地形变监测

在白家包滑坡体上共布置了9个监测点,其中2个为控制点(B、B′),7个为监测点(A1~A7)(图8),采用GDM600型全站仪进行变形监测。监测从2003年6月2日开始,并将2003年6月2日的监测值作为后期监测的参考值。

图8白家包滑坡监测设备部署图

各监测墩的结果见表1、图9。位移—时间曲线显示,在2003年6月2日到11月29日间,后缘监测点 A1、A3变形明显,A1变化最大,往NE54°33′方向变化,最大位移大于240mm,平均变化速率为4.0~5.0mm/d,A3相对位移及变化速率均小于A1,往57°32′方向变化。中部、前缘测点最大位移在120mm。中后部 Al~A5的高程具有明显下降,而前缘 A6、A7的高程明显上升。这些数据表明,滑坡后缘拉张,前缘的土体因挤压而向上隆起。

4.2深部位移监测

数据采集采用CX-03D型钻孔测斜仪。从图10可以看出,中部监测孔ZK1位移监测的位移—深度关系曲线为“r”型[2],位移在28.5m处增加迅速,推测此深度处存在有滑动面。布置在后缘的监测孔ZK3,由于变形剧烈,在深约11m处测斜管被剪断,这说明在滑坡后缘11m左右存在滑动面(带)。此外,根据监测数据,滑动面以上位移较大,而下部位移较小,变形速率有逐渐减小的趋势,2003年下半年为0.400mm/d左右,2004年为0.200mm/d左右,变形速率明显减小。

表1白家包滑坡地表监测点高程变化值

图9滑坡地表监测点相对位移—时间曲线

图10白家包滑坡钻孔测斜仪东西、南北向累积位移一深度曲线图

5黄阳畔滑坡及深部变形监测

该滑坡位于长江左岸归州镇万古寺村二组,在地貌上呈近东西向舌形凹地。前缘高程170m,后缘高程290m,前缘没入香溪河,长约500m,宽约230m,厚度约12m,总面积约为11.5万m2,总体积约为1400万m3。从图6、图7分析,测斜孔ZK8、ZK9的监测曲线基本上是直线或轻微的“钟摆状”,且摆动幅度不大,属于在量测综合误差影响范围之内,表明滑坡上部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发生明显变化的是钻孔ZK11,在深度12~14m左右存在明显的滑动面或者变形部位,下部位移较小,说明滑坡在监测时段内以浅层整体滑移为主(图11)。从时间上看,滑坡总的变形速率有减小的趋势。

6结论与讨论

(1)在千将坪大型顺层岩质滑坡所在的斜坡中,由构造作用形成的顺层剪切带构成了对其稳定性产生潜在威胁的最不利的构造边界条件,也是导致滑坡发生的主导内在控制因素。滑体沿袭顺层剪切带向下发生大规模滑动,滑面产状稳定,主滑方向指向140°,在滑坡启动时,滑体曾向160°方向作短距离滑移。三峡水库蓄水和强降雨可能是触发滑坡发生的主要动因。

图11黄阳畔滑坡监测设备部署图

(2)在树坪、白家包和黄阳畔滑坡的监测中,大地形变测量、钻孔测斜和伸缩计等3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和对应性。监测结果表明,树坪、白家包和黄阳畔滑坡均处于蠕动变形状态,变形速率有减小之趋势,其中,黄阳畔滑坡变形相对较弱,树坪和白家包滑坡以后缘部位最为明显,二者均显示后缘拉张、前缘挤压特点。

(3)钻孔测斜虽然在滑坡的深部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变形幅度较大的滑坡而言,一旦钻孔因变形而破坏,必将影响监测质量,甚至会导致此孔深部监测工作的终结。

参考文献

[1]Yeming Zhang,Xuanming Peng,Fawu Wang et al..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 of landslide monitoring in Three-gorge reservoir area,China.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 on application of real-time information in disaster management,2004:165~170

[2]靳晓光,李晓红,王兰生等.滑坡深部位移曲线特征及稳定性判识[J].山地学报,2000,(5)

Ⅱ 今天看了《变形计》里面有一断引言特别好,有人知道吗具体好像是“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经受风霜雨打...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回头扶我一把?
如果有一天我无力前专行,你是否属愿意陪我一个温暖的午后?
如果我问你什么,你是否想到妈妈梦中的惊喜?
如果那是你一个不熟悉的家,你是会不会把善良当作路牌?
如果这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你是否让他酣睡不再彷徨?
变形计,一份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

Ⅲ 结构变形检测一般需检测哪些参数其控制值分别是什么

首先应该知道结构应力集中的部位。在应力集中部位用环氧树脂粘贴应变电阻贴片。链接好应变电阻接线之后就可以给结构加载,看到的是阻值的变化,其代表的是结构的变形量。

Ⅳ 桥梁变形监测的意义

目前, 应用光纤光栅传感器最多的领域当数桥梁的安全监测。
斜拉桥斜拉索、悬索桥主缆及吊杆和系杆拱桥系杆等是这些桥梁体系的关键受力构件,其他土木工程结构的预应力锚固体系,如结构加固采用的锚索、锚杆也是关键的受力构件。上述受力构件的受力大小及分布变化最直接地反映结构的健康状况,因此对这些构件的受力状况监测及在此基础上的安全分析评估具有重大意义。
在桥梁监测按目的通常分成三类:
1) 施工监控、成桥荷载试验监测和运营阶段的健康监测。施工监控是对施工关键阶段的桥梁结构状态进行监控,以保证桥梁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发现桥隐患;
2) 成桥荷载试验是桥梁建设完成,运行前检验桥梁承载力与受力及变形状态,荷载实验所获得的实验值是反映了结构初始状态的档案资料。
3) 运营阶段的健康监测是随着桥梁服役龄期的增长,材料性能的老化以及结构性能的不断退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各节点变形、应力、应变等数据与基准状态进行比较,以便对桥梁结构实际的安全状态做出评估。
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监测内容包括:
 钢箱梁截面内部应力分布、温度分布监测;
 部分斜拉索拉力;
 主跨钢箱梁的位移;
 温度变化导致的桥梁应力变化
 监测交通载荷、风载荷引起的桥梁振动和应力;
 主塔位移、应力变化
光纤布喇格光栅作为一种应变传感器,应用在桥梁健康安全监测系统中,应变传感器会针对桥梁结构布设在桥墩、箱梁、悬索等部位。在工程中发现,布设在箱梁中的应变传感器测量值可以应用于桥梁重载车监控。当重载车通过桥梁时,受力位置的箱梁会产生较大的弹性形变响应,通过箱梁应变的测量可以计算重载车的轴重、轴距、速度、总重等测量参数。监测系统会以两种不同的采样频率运行,一般情况下系统进行结构健康监测,应变传感器运行于低采样频率,典型值为0.1~1赫兹。对于箱梁中的应变传感器,当位于来车方向前端的传感检测到异常应变时,则提高采样频率,典型值为50~200赫兹。桥梁中部的传感器会检测到应变的细节,根据这些值可以计算重载车的轴重、轴距、速度和总重等车辆参数。同时启动图像记录系统,拍摄下该时刻重载车的图像,以便日后管理。也可通过图像识别软件实时辨识车牌,在下桥处的情报板联动显示,引导重载车辆进入管理区域。

Ⅳ 各位专家混凝土结构变形如何检测!急!

混凝土结构类型非常多,变形的形式也非常多,只能笼统地说一下。常用的检测手段为专全站仪,电属子水准仪,百分表,游标卡尺,应变仪和位移传感器等。
具体一些譬如梁,板的挠度可用水准仪测,也可用百分表在下面测。譬如地下挡墙的变形可以用全站仪观测。外形尺寸的变化,可以用游标卡尺,应变仪测。位移的变化,可以用位移传感器测。

Ⅵ 什么是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又叫形变监测,是国内高精度定位导航专家华测导航提出的融合北版斗高精度定位技术,权GPS高精度定位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北斗传输技术等最新技术成果,集合丰富的施工经验中总结出的综合供电、综合避雷等辅助系统,开发出的一套适用于变形监测方面的综合系统。精度实时监测,严密的数据处理和及时反馈,为观测点提供长远持续的形变监测。

Ⅶ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前言

前言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应用型高等院校机械类、仪器仪表类和机电结合类各专业重要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是和机械工业发展紧密联系的基础学科。本教材切合当前教育改革需要,侧重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工业发展要求的机械类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在机械产品的精度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如何正确应用相关的国家标准和零件精度设计的原则、方法进行机械产品的精度设计,如何运用常用的、现代的检测技术手段来保证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是本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仪器仪表类和机电结合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本书本着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原则,既保证了必要、足够的理论知识内容,又增强了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实用性; 既突出了常见几何参数及典型表面的公差要求的标注、查表、解释以及对几何量的常见检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的内容,又适当地保证了对国家标准制订的基本原理的解释、分析。本书以实际例子,说明理论内容,尤其是重点化解难以理解的理论内容。为了满足教学和自学的需要,巩固和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本教材提供大量的实训、适量的习题。
随着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修订。为了保证先进性,本教材绝大部分依据最新国家标准进行编写。
本书由福建工程学院邢闽芳副教授主编,山东交通学院房强汉副教授和沈阳建筑大学兰利洁副教授任副主编。本书第1、2、4、6章由邢闽芳编写,第7章由房强汉编写,第3、5、8章由兰利洁编写。参加编写工作的还有: 山东交通学院刘泽深、吴承格。全书由邢闽芳统稿和定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足和错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1年7月

Ⅷ 发动机曲轴变形的检验与修复

曲轴作为发动机核心零件之一,发动机的全部功率都通过它输出。此外,它通过装在其自由端的齿轮传动,达到配气定时、供油定时及驱动其它辅助装置,所以说曲轴如果出现了故障,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发动机也将无法正常工作。曲轴变形是曲轴常见损伤之一。曲轴变形是指曲轴弯曲和扭转。曲轴弯曲变形反映较明显的部位是中间主轴颈处。曲轴弯曲变形后若继续使用,将加速曲轴连杆机构的磨损,甚至使曲轴产生裂纹和断裂。因此,在发动机修理中,必须对其进行检验。
一、故障原因
(1)柴油机工作不平稳,各轴颈受力不均衡。
(2)柴油机突然超负荷工作,使曲轴过分受振。
(3)柴油机经常发生“突爆”燃烧,使曲轴经常受冲击载荷。
(4)修理装配质量较低,曲轴轴承和连杆轴承间隙过大,工作时受到冲击。
(5)曲轴轴承松紧不一,中心线不在一条直线上。
(6)汽油机点火时间过早或火花塞经常有一二只不跳火。
(7)活塞连杆组或平衡铁及飞轮不平衡产生附加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引起机组振动大。
(8)曲轴端隙过大,运转时前后移动。
(9)曲轴的扭曲变形,多数原因是个别活塞卡缸造成的,如个别缸塞间隙过小,或活塞受热后膨胀过大,使活塞运动阻力过大,甚至卡缸,将导致曲轴的扭曲。在拖拉机挂车时,起步过猛和紧急制动未踏下离合器等原因,都会引起曲轴的扭曲变形。
预防曲轴变形就要从曲轴产生变形的原因入手,主要应从提高使用操作水平,避免过大的冲击载荷,及时保养维修,以保证发动机始终在良好工况下工作,从提高修理和装配质量等方面着手。
二、检验
曲轴弯曲的检验,可在曲轴磨床上或在平台上用“V”型铁将曲轴架起,用百分表测量检查。
检查弯曲时,将百分表触针放在中间一道主轴颈上,并使指针对正表盘零线。然后将曲轴慢慢转动一周,则百分表上指针摆动的一半即为曲轴的不直度。曲轴的不直度不应大于0. 05 mm。若大于此值时,但仍在0. 1 mm之内,则不直度可以结合轴颈光磨加以消除。当不直度大于0. 1 mm时,必须进行冷压矫直。
检查曲轴的扭曲时,同样需要把曲轴置于“V”型铁上或安装在机床顶尖上。使同位连杆两轴颈(如6个气缸曲轴的I、VI缸连杆轴颈;4个气缸曲轴的I、VI缸连杆轴颈)位于上止点,再用高度百分尺测量同一水平面内两连杆轴颈的高度,其高度之差即为曲轴的扭曲量。差值越大,说明扭转角越大。如扭转角大于30°,要进行校正。当曲轴扭曲轻微时,可以通过轴颈表面光磨予以消除。如扭曲量大,则必须另行校正。
三、校正方法
大修人厂修理的曲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弯曲变形。一般来说,曲轴变形都是小范围的塑性变形。即使如此,也必须进行曲轴的矫直处理。曲轴的矫直应满足以下要求:第一,曲轴的同轴度和允许跳动量达到规定要求;第二,矫直后曲轴的技术性能不下降;第三,曲轴的弯曲率不宜超过1. 5mm/m。矫正弯曲率大于1. 5mm/m的曲轴具有较大风险。
1.冷压校正
将曲轴用V型铁架住主轴颐,从弯曲相反方向加压,在压头与主轴颈之间垫一铜块。由于曲轴富有弹性,压弯量应为曲轴弯曲量的10~15倍,并保持2 min,再撤除压力。如果弯曲量较大(超过1 mm),则应分数次校正,以免一次加压过大而引起反向变形。
冷压校正的效果不够稳定,曲轴工作时易恢复原来的变形。同时校正后会在轴颈表层产生塑性变形和残余内应力,造成应力集中。
2.敲击校正
对弯曲度不大的曲轴,可以采用“表面敲击”法进行校正。可根据曲轴弯曲的方向和程度,用球形手锤或气锤沿曲轴臂部的左右侧进行敲击,使曲轴臂部变形,从而使曲轴轴线发生位移,达到校正曲轴的目的。
3.就机校正
把气缸体倒放在工作平台上,在前后两轴承座上仍装上旧轴承(瓦),中间轴承则拿掉。在轴承上加注少许润滑油,然后将曲轴放上,在缸体边沿装置百分表。用手轻轻转动曲轴,在中间轴颈测出弯曲的最大位置,用粉笔做上记号,再将轴承盖衬垫软铝或其他软质物品垫实,卡住轴颈,慢慢扭紧曲轴轴承盖螺栓。等大约1h的时间,把螺栓松开,用百分表测验是否校正,如.未达到允许标准,继续再校,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4.热烘顶压法
在弯曲处的曲柄臂之间加一顶压螺栓,按直线度数值的大小,向弯曲的相反方向顶压,具体顶弯多大,应由实际经验而定。然后在顶压螺栓两旁曲柄臂上,用喷灯均匀加热至300℃左右,待曲轴冷却后,拆除顶压螺栓,检查曲轴直线度。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将曲轴校直为止。上述加热其目的是加速变形,稳定校直效果,减少残余变形,从而减少了弹性回复。
5.磨削校直法
对直线度大于0. 06 mm或小于0. 10 mm的曲轴,通常在曲轴的修磨过程中进行校直。
以上几种校直曲轴的方法,仅适用于整体式曲轴,而不适用于组合式曲轴。

Ⅸ 变形计的引言出自于哪里

《变形计》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回头扶我一把?
如果有一天我无力前行,你是否愿意陪我一个温暖的午后?
如果我问你什么,你是否想到妈妈梦中的惊喜?
如果那是你一个不熟悉的家,你是会不会把善良当作路牌?
如果这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你是否让他酣睡不再彷徨?
变形计,一份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