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創代寫 » 高三考場作文原創意識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高三考場作文原創意識

發布時間: 2021-02-27 03:10:26

❶ 求高中作文800字左右,標題是"行為決定位置",要原創有人物事例的議論...

人們在拍照時,都十分注意選擇一個好的角度.拿拍攝人像來說,可以正面拍,可以側面拍,可以俯拍,也可以仰拍……而選擇一個配有背景的好角度,拍出人物栩栩如生的表情神態,這對攝影者來說,至關重要.
作文也同攝影一樣,要講究角度.先擇什麼樣的用度來表現文章的主題,往往能決定一篇文章的優劣和成敗.

記得文學巨匠茅盾逝世時,有一個班級的老師布置大家寫隨筆紀念.不少同學落筆前沒有很好注意角度的選擇.結果文章不是議論空泛,就是缺乏新意;而有一篇題
為(最後的「作品」)的感想文章,選擇了茅盾在「生命的彌留之際正式向黨提出請求,希望成為一個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這一側面,展開議論,把茅盾在最後
時刻「給黨中央的信」,著作是他一生創作的大量優秀文學作品的繼續,別具匠心稱之為」最後的『作品』」.深情地贊揚了這位偉大的文學巨匠用「熱血和信念」
執著地追求真理的高潔志向.由於角度選得好,使這篇隨筆在同類文章中脫穎而出,顯得極有新意.
由此看來,要寫好一篇文章,根據題意要求去選擇最佳角度,是忽視不得的.命題議論文雖然規定了議論的「范圍」,但並沒有規定寫作的角度,角度抓得好,文章一起筆便引人入勝.能顯示出對所議論事物的不同一般的見解.

前面說過,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提供了多種寫作角度,打開思路之後,也就要選擇自己認為最佳的寫作角度入議,這和命題作文選擇寫作角度的道理是相同
的.那麼,怎樣選擇最佳的寫作角度呢?關鍵是:要從自我出發,選擇能深刻揭示題意、有社會價值、自己有真切體會並能給人以啟迪的寫作角度.所謂「從自我出
發」,就是選擇的寫作角度一定是自己有話可說,有理可論的,不能感到陌生,以至心中無數,言不由衷.
具體地說,最佳寫作用度還要符合兩個要求:

首先,角度要小.選擇的角度太大,必然涉及面廣,就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談.角度小,集中一點,走筆成文,效果就好.上面提到的《最後的「作品」》,就抓
住了茅盾臨終前寫的「入黨申請書」這個角度,深入議論,而不去泛泛而論茅盾一生中的許多事跡.這樣,文章角度很小,主題卻很集中,而且由小見大,從中折射
出茅盾光輝的一生,立意十分深刻.

其次,角度要新.所謂「新」,就是不落俗套.我們說,對同一個問題和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闡述,見解也就不同.有些文章,寫出來一看面孔就很熟,似乎在哪
兒見過,這除了材料陳舊之外,主要是寫作角度不新,無法議論出新意來.必須明白,只有從新的角度觀察事物,才能發現事物的新的特點,從新的角度分析事物,
才能獲得對事理的新的認識.

有一位同學讀了課文《失街亭》以後,就「斬馬謖」的情節發表看法,寫了《從孔明斬馬謖談起》的讀後感,由於選擇了「孔明用人」的寫作角度,文中提出了「與
其執法如山在後,不如任人唯賢在前」的主張,對「識才、薦才」問題發表了頗有新意的見解,這就比論述「驕者必敗」之類眾所周知的道理新鮮多了.

自然,議論要出新意,需要我們有深刻的思想,同時在語言上也要有新的創造,力求達到「創意造言,皆不相師」的境界;還要有豐富的知識,如果對「執法如山」
和「任人唯賢」的含意一知半解,對兩者的聯系似懂非懂,要想在「失街亭」的問題上發表有新意的議論,也是很困難的.
角度小和角度新,是衡量最佳寫作角度的兩個標准.由於打開思路後,會發現多種寫作角度,因此,要確定最佳角度,還必須對可以入題的角度進行比較篩選.例如:
魯迅先生曾說:「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過,不過不好吃、所以後人不吃了.像這種人我們當極端感謝的.」

這段材料可以選擇下面幾個角度展開議論:1創新需要勇士,要敢於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2探索會有失敗,失敗者也值得感謝.3對創新者的成果,應該不斷發
展和完善.比較一下,角度1和3顯得太大,「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和「創新者的成果」議論起來容易流於空泛;角度1還顯得缺乏新意,這類議論已經見得不少
了;角度2不僅小而集中,而且頗有新意.以材料作「引子」,圍繞「探索會有失敗」展開議論,重點是「感謝失敗者」.能講出「感謝」的道理並令人信服,無疑
是對「探索精神」的有力支持和促進,這比一般情況下「感謝勝利者」的意義要深刻得多了.這樣比較一番,篩選一下,最佳寫作角度也就不難確定了
如同拍照角度並無固定模式一樣,寫作角度的選擇和確定也要運用眼力,「獨辟蹊徑」.高明的攝影師善於尋找理想的角度,拍出人物的千姿百態,如果我們精心選擇寫作角度,也就不愁文章不展露新姿.
如何作到開門見山提論點
不少議論文往往因「事」生「議」.在表現形式上,文章開頭總是援引事例,而後展開議論.象《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反對自由主義》等文章開門見山提出論點,在中學生的作文中是十分罕見的.開門見山提出論點,旗幟鮮明,立論醒目.下面三段文字就具有這樣的特色:
(1)
學習要打好基礎.「根深才能葉茂」,就是說的打基礎的重要性.司馬遷如果不在年輕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能寫出流傳千古的《史記》嗎?達·芬奇小時候
如果不在「畫蛋」上狠下功夫,後來能成為繪畫的一代宗師嗎?愛因斯但幼年時缺少聰明才智,但他發揚了「人一知之,我十知之,人十知之,我百知之」的精神苦
練基本功,終於攀登上科學的高峰.古往今來,無數有成就的學者、專家,都用自己的經歷,雄辯地作了證明!
(2)「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意味著什麼?那就是犧牲.這種犧牲,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普天下的人民,因而崇高而偉大!這種犧牲,不是為了私利,而是為了國家的公利,因而可與日月爭輝!犧牲的是名利、地位乃至生命,但贏得的卻是國家的興旺、人民的敬仰.
(3)
不適當的、不適時宜的褒貶,都足以損害一個人,尤其是過早的贊譽.一次歌唱大獎賽落下帷幕,往往就能看到報刊上把獲獎的年輕選手稱為「唱歌明星」、「著名
歌唱家」;戴上這樣的桂冠的參賽者,有的甚至還是在中學里念書的學生!我很納悶,這樣的宣揚、對青年的思想進步和藝術成長會帶來什麼好處呢?上述三段文字
的劃線部分就是論點.我們說,議論文的開端起筆,要為全文輔展文路.清人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雲:「通篇之綱領在首一段,首段得勢,則通篇皆佳.」把自
己的真知灼見提煉成論點,高屋建瓴般地在文首亮出,開宗明義,起領全文,就能造成一種氣勢;也利於暢通文思,圍繞論點展開議論;這時促成「遇篇皆佳」的作
用,確實是不可小視的.
那麼,如何做到開門見山提論點呢?
首先,必須根據題意要求和對議論事物的感受,有自己精闢的卓見,並形
成判斷,已提煉出了文章的論點.也就是說,下筆前已經成竹在胸,心中有底.如第一段文字,作者對論述的中心已經十分明確,並且從司馬遷、達·芬奇、愛因斯
但的材料中提煉出了「學習要打好基礎」的中心論點;如第二段文字,作者已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名言中悟得了「那就是犧牲」的啟示;如
第三段文字,作者目睹報刊上給年輕選手戴上了許多不恰當的「桂冠」的現象,深切感到問題的嚴重性在於「不適當的、不適時宜的褒貶,都足以損害一個人,尤其
是過早的贊譽」.正因為「胸有成竹」,對議論對象已經形成了明確的見解.並且確認見解符合題意或提供的材料的含義,有議論的價值,才使開門見山提出論點有
了可靠的保證.如果面對論題或議論對象,還沒有引出感想或提煉、概括不出論點,要做到「開門見山」又怎麼可能呢?」
其次,要改變自己的行文習慣,
開頭第一句話不用敘述語言,而用議論語言.即是用表示明確的肯定或否定意思的判斷句,一下子打開「議論」的口子.有些同學寫慣了記敘丈,在議論文中也往往
出現大段記敘文字,尤其不善於文章起筆就申述論點,擺出議論的架勢;有些同學下筆前胸無成竹,不管寫什麼議論文,總是以記事開頭,甚至大段記敘完畢之後,
才托腮凝神思考應提出什麼論點;上述行文習慣對寫好議論文妨礙極大,如不改變是無法做到開門見山、立論鮮明的.
自然,用事例開頭的「一事一議」的
寫法,「事」在前,「議」在後,也是議論義的一種布局,但這類布局較為常見,掌握起來相對容易一些,而開門見山提出論點,對我們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如上
面提到的一、三兩段起筆文字,如果作者事先在頭腦里還沒有形成明確的判斷,或者沿襲自己習慣的行文方式,就往往會變成這樣的開端:(1)我國大史學家司馬
遷,年輕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終於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史記》;義大利名畫家達·芬奇,小時候在「畫蛋」上狠下功夫,終於成為繪畫的一代宗師;偉大的
理學家愛因斯但,幼年時缺少聰明才智,但他發揚了「人一知之,我十知之,人十知之,我百知之」的精神苦練基本功,終於攀登上科學的高峰……(2)每次歌
唱大獎賽落下帷幕,往往就能看到報刊上把獲獎的年輕選手稱為「唱歌明星」、「著名歌唱家」,戴上這樣的桂冠的參賽者,有的甚至還是中學里念書的學生!我很
納悶,這樣的宣揚,對青年的思想進步和藝術成長有什麼好處呢?
一篇議論文,除中心論點外,還要有對中心論點起證明、補充和發揮作用的分論點.分論
點是由中心論點統率並為中心論點服務的.我們所說的「開門見山提出論點」,除了首段起筆外,還要求在展開論證後,將每一個分論點分別放在自然段的開頭提
出.例如證明中心論點有三個分論點,那麼,這三個分論點就按其邏輯順序依次在三個自然段的開頭提出來,這樣就使文章在論證過程中,分論點的位置十分鮮明,
也就為整篇文章立論的醒目增光添色了.
下面舉一篇短論作例:
聞過不跳
聞過不跳.這對實施輿論監督,關系極大.在我們這個封建意識還比較濃厚的國家,領導也好,群眾也好,其民主意識的培養,彼此都需要一個過程.要求每個領導者「聞過則喜」,「聞善言則拜」,標准太高,不現實,不如暫提「聞過不跳」為好.

謂標准低,做到也不易.聞過即跳的事,今天並不少見.老虎的屁股,即使你摸得再輕,它也會跳起來的.跳,說明什麼?不外乎,批評喪失了他的「尊嚴」,或者
批評不盡合乎事實,或者批評正好點到他的「穴道」.無論哪種情況,跳,都不是好對策.它既不能裝飾尊嚴,提高威信,也不能用來澄清事實,更不能用來掩蓋錯
誤,只會暴露自己心胸偏狹,辦法不多.
不跳非塞耳,從善促反思.提倡聞過不跳,絕非聞過之後,兩耳塞豆,不理不睬;或者消極按捺,「硬著頭皮
頂」;甚至伺機報復「秋後算賬」;後一種不跳,曾造成過極為惡劣的影響,歷史已經懲罰了這類「不跳」的「算賬派」.聞過不跳,則是希望「不跳」之後,促進
反思,從善如流,從批評中吸取動力和活力,進而把黨和人民交給自己負責的那部分工作搞得好些.(原載《解放日報》拾風文有改動)

這篇短論的中心論點是首段首句:「聞過不跳」.這是根據實施輿論監督的實際情沉,從「聞過則喜』』這一成語中引申出來的富有新意的見解,開門見山提出來,
十分鮮明醒目.接下去提出了兩個分論點:一是「莫謂標准低,做到也不易」;二是「不跳非塞耳,從善促反思」.依次在每一自然段開頭提出,不僅證明、補充和
發揮了中心論點,使議論得以展開並達到-一定的深度,而且分論點的位置突出,在所屬的自然段中也是「開門見山」,無疑起了使文章立論更加發人深省的作用.
結合具體材料發表議論,關鍵在於從材料中提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同樣能做到「開門見山」.請看下面一篇文章:
這樣的會風好

風是黨風的一種表現,搞四化建設,必須提倡好的會風.九月二十二日上午,魯迅誕生一百周年紀念委員會舉行全體委員會議.八時半,紀念委員會秘書長陳荒煤同
志就來到會場.不到九時,紀念委員會主任委員鄧穎超同志也提前到會.她和部分委員親切地談了一會兒話,然後就座,宣布會議開始.她說這次會議有兩個議程,
一是由秘書長作報告,二是請委員們討論.她自己首先對紀念活動提出了具體意見,也對委員們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一位委員作了簡短發言.過了一會兒,鄧穎超同
志問:「還有意見沒有?」會上沒有人再要求發言.她就宣布:「沒有意見就散會,開短會!」這時是上午九時四十五分.會雖短,卻解決了問題.這個會議的會風
好,很有一些值得提倡的地方.
第一是會議主持人准時到會.開會,應該有雷厲風行的作風,規定什麼時候開會,就什麼時候到會.所有與會者、包括主持
會議的領導人都不能例外.八點開會九點來,寅時開會卯時到,這種鬆鬆垮垮、懶懶散散的惡習應該糾正.不顧與會者等候多時,主持人自己姍姍來遲的作風也要克
服.領導帶好頭,不僅是有群眾觀點的表現,而且有利於同與會者一起,形成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好作風.
第二是報告人作有準備的發言.無論開什麼會,都要講求成效,講求質量.會前必須作好充分准備.會前不作準備,會上信口開河,漫無邊際地談山海經,使與會者不得要領,就很難研究和解決問題.我們應當提倡:領導者要做有準備的報告(應該自己動手,而不勞秘書代辦).

三是說短話,開短會.上述會議時間很短,總共不到一小時,話多則長,話少則短,不拖拉,不耗時間.我們很需要這種作風.現在大家任務很重,事情很多,要通
過開各種會議,討論問題,研究問題.但不能把過多的時間,用在會議上.會議,因其內容不同,有的需要長,有的需要短,但無論如何,都應該盡可能求短些,更
短些.魯迅講話、寫文章,就主張盡可能短.我們應當學習魯迅,也應當提倡:寧可把長會縮成短會,決不將短會拉成長會!
提倡好的會風,糾正不良的會風,應該是整頓黨風中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內容.(原載《人民日報)葛瓊文)

和《聞過不跳》不同,這篇文章有一個開會的具體材料,作者對感性材料進行分析,上升到理性認識,提煉出「會風是黨風的一種表現,摘四化建設,必須提倡好的
會風」這一中心論點,開門見山提出來,然後用開會的材料作例證,接下去作者小結一筆:這個會議的會風好.又從中提煉出三個分論點:「第一是主持人准時到
會」、「第二是報告人作有準備的發言」,「第三是說短話、開短會」,依次在每一自然段的開頭亮出,使讀者一目瞭然,明確了會風好的具體內容和標准,從而使
全篇立論更加鮮明.顯而易見,這就是「開門見山」的作用和效果了.
要做到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就需要我們在下筆前構思好論點提綱,應注意三點:一是注意論點本身的表述是否明確周密;二是注意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之間是否統率和被統率的關系;三是分論點之間是否具有內在的邏輯聯系.構思成熟後,就可以鋪紙展筆了.
例如《「庖丁解牛」的啟示》論點提綱:
中心論點:實踐出真知,不斷總結經驗,掌握事物的規律,就能提高工作效率.
分論點:
(1)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於學習,尋找規律.
(2)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總結經驗,掌握規律.
(3)要運用規律,揚長避短,勇於克服困難,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批評的「藝術」》論點提綱:
中心論點:批評要取得效果,必須講究批評的「藝術」.
分論點:
(1)批評必須注意界限和分寸,該批評的進行批評,不該批評的不亂批評.
(2)批評,必須把握住被批評者的性格.
(3)批評,還必須注意尊重被批評者的人格.
(4)講究批評的「藝術」,才能打開被批評者心靈的大門,使被批評者心悅誠服,從而真正提高思想覺悟.
下筆前疏理好論點提綱,作文時,思路就不會阻塞,行文也不會捉襟見肘,做到「開門見山』』也就從容不迫了.

當然,文章的布局方式多種多樣,提出論點的方法也遠不止一種.但學會了文章起筆提出中心論點和下面自然段的首句提出分論點的寫作方法,就掌握了議論文如何
發揮論點的威力的一種技巧.而根據題意和議論實際的需要,靈活熟練地運用這種開門見山提出論點的方法,對我們寫好議論文來說,是有著很大的實用價值的.

❷ 如何做到高考考場作文內容充實中心明確麻煩告訴我

一、考點闡釋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在高考作文的發展等級中,要求考生所寫文章應做到:內容充實,中心明確。
內容充實就是言之有物,持之有據。也就是用足夠的高質量的材料顯示文章的主題。如,寫記敘文,人物和事件要具體實在,要有完整的典型的事件;寫議論文,論據要典型充足,要讓事實說話;寫說明文,說明的屬性要清楚,材料要充分。
中心明確是指文章的觀點鮮明而准確。就一篇作文來說,要有一個清晰明白、確定不變的中心,並讓這個中心貫穿始終,統率所有的題材。
中心的表現形式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含蓄的,可以是理性的概括,也可以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但它必須是鮮明的。如,寫議論文,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肯定什麼,反對什麼,決不能含糊不清,即做到觀點要明確,也就是說要明示出來;寫記敘文,中心不能空泛,不能令人不知所雲,記敘文中的觀點既可以明示,也可以含蓄,也可以是理性的概括,或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
高考作文,最忌諱假大空,捏造事實,無病呻吟,誇大其辭,無的放矢之作,這也是與內容充實相對立的做法。因為,一篇文章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中心,就會思路散漫,筆墨不集中,令人摸不到頭腦,不知其所以然,當然不會得高分。
要做到內容豐富,中心明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調動平時的積累,巧妙組織材料
作文的素材主要來源於生活方面、書本上和課外讀物上。高中生學習緊張,面對的是三點一線的枯燥生活,很少體驗校外的生活,因而,要注意積累書本上和課外讀物上的作文素材。同時,要注意搜集、積累歷史課本和國內外新近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熱點問題,如,及時積累感動中國的十大傑出人物的事跡、十七大報告、關注民生、迎接奧運等事件和熱點,以在作文中巧妙運用。
近年來,一些舊瓶裝新酒的文章很容易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有些考生選取楚懷王、屈原、陶淵明、王昭君、李白、杜甫、蘇軾、曹雪芹等人物,有的寫散文,有的寫小說和戲劇,其事例的來源大都取材於語文課本和歷史課本。還有的考生模仿電影《英雄》《天下無賊》的語言與技巧構思文章,也同樣獲得了高分。
2、聯想、想像,一材多用,精心選材
文章要做到內容豐富,就要善於運用聯想和想像。如,學了《我與地壇》,知道了史鐵生的母親是如何關心、惦念史鐵生的;知道了史鐵生在其母去世後,是怎樣讀懂了母親,是怎樣感到了內疚的。當你遇到與之類似的作文時,就要發生聯想和想像,將與之相近的事件飽含深情地寫出來,你的文章自然會打動人心,自然會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
有些材料,如,感動中國的十大傑出人物的事跡,可適用於許多作文題目,也就是可一材多用。新鮮的材料,可使文章內容豐富、新穎,很容易吸引讀者。當然,一材多用應以恰當為原則,不適用的不能強拉硬扯,否則會起到反作用,即寫跑了題。
3、材料緊扣中心,中心明確突出
一篇文章要有明確的中心,考場作文不要寫多角度的令人費解的文章。為此,寫文章時,一定要做到中心突出,不游離中心。如,寫議論文最好在開頭就提出中心論點,然後圍繞中心論點精心選材。要注意,議論文可有幾個分論點,但中心論點只有一個。
寫記敘文、散文,也要圍繞中心選取一些典型事件,可藉助議論的表達方式和卒章顯志的表達技巧等巧妙地點明中心。無論寫哪種文體的文章,其中心應做到准確、新穎、深刻。

❸ 求高考作文數篇,最好是模擬考試的範文,涉及的主題要貼切考場和學生的生活。最好是自己總結得到的,上圖

你好! 家中有不少老照片。

最古老的一張是屬於媽媽的奶奶的,也就是我的外曾祖母的。她一臉安詳地面對鏡頭,黑白照片略微泛黃,卻絲毫無損於她的雍容氣度。每當母親提起她時,總有十分的崇敬。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她從香港給家裡捎回了不少好東西。母親一臉自豪地敘說著家裡擁有全村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引來晚上全村人的大集會的故事。諸如此類的塵封往事總能帶來一段溫馨的記憶,當然還有那逝去的傷痛。她的照片不多,屢次搬家之後便只剩下這張了,我們的萬千思緒,便全由這照片來承托。

我還見到過父母的婚紗照,寥寥幾張,或是深情的凝望,或是相愛的依偎。甫一翻開,那愛意與幸福總能觸動我的心弦。當然還有我剛出生時在父親懷中的笑臉,那時父親兩鬢尚未斑白,模樣正值年青。這些照片都被父母裝裱起來,仔細珍藏。每當父母從照片下經過,我常能看見他們沉浸於記憶中的甜蜜微笑。

然而,時代的腳步卻總不會留戀疇昔。生產膠卷的柯達早已倒閉,CMOS感光元件與不斷擴充的儲存卡為海量拍攝提供保障。或許在從前,我們還要細細取景,不想浪費手中的膠卷。而今,我們只須輕按快門,「咔嚓」便是一張。有時候嫌一張不好,便有事沒事多拍幾張,說是多留點紀念,其實最後都丟進了記憶的垃圾箱。而今我們每次出遊歸來,把單反里10多個G的相片復制到電腦上,接下來便是三個字:刪、刪、刪。又或是空閑時,翻看手機上動輒成百上千張照片,大多都不記得自己當初在干什麼,於是興味索然,無心觀看。

有人說,這是因為照片太多,在浩茫的照片之海中稀釋了本應珍存的生活記憶。此話的確有道理,我們隨手一拍,大多是日常瑣事,拍完就忘。在照片中找記憶,再也不是先前的把玩珍珠了,而成了沙裡淘金的苦差事。

說到底,這便是數碼時代人與信息的困局。人生也有涯,而信息也無涯,我們不斷地加快腳步,想要接住撲面而來的更多信息,比如照片。殊不知,這會應了庄生兩千年前的讖語:「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我們已經無法停住自己的腳步,回望生活的點滴。生活的美好記憶,便是道旁串串遺落的珍珠,棄擲邐迤。為什麼不停下來,看一看,再出發?

在數碼時代,我們本應有更好的技術條件,去記錄自己生活的點滴。為何不將這些生活的沙子放進蚌殼,結成令人驚艷的珍珠?數碼時代,我們更應該珍存生活的點滴,讓這點滴的記憶相伴一生。

❹ 高考作文,最好是原創.

河北省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50分)
牆,是大家熟知的事物。生活中有物質的牆,如土牆、磚牆、人牆、籬笆牆、玻璃幕牆,花牆、城牆、防火牆、影壁牆等。也有精神的牆,如溝通的障礙、法規的限制、做人的原則,道德的底線等。築一堵牆,可以多一分約束與安全;拆一堵牆,可以少一分封閉與隔膜。
請以「說牆」或「牆的故事」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題目自選;②文體自定;⑧有真情實感,力求有創意,不得套寫抄襲;④不少於600字(寫成詩歌不少於2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一.牆的故事
河北一考生
自古至今,我屹立在這里,風風雨雨——
我是一堵牆,一堵在秦始皇苛政下建造的牆。沒錯,我就是萬里長城,一堵長長的城牆,我是用黎民的血肉和汗水築就的,建造之日我就有了靈魂。鍛煉
我是一堵隔開生死兩界的牆。有一天,一女子來到我的腳下,據稱是姜家的大女兒,向我哭訴生死兩茫茫。當時我看到的是,孟姜女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批人。原來我的誕生是建立在別人的生命之上!既然是這樣,我為什麼要苟活於世上?我轟然倒塌……我是罪惡的一堵牆!
不知過了多久,我被重新喚起。我又得到了第二次生命。我如涅盤的鳳凰,慾火重生,我懂得了我的職責所在,那是千百次的夢囈呵,保家衛國,保家衛國……匈奴來犯,我用自己結實的胸膛將他們擋在外面,他們憤怒了,發瘋般地向我射去。痛,痛徹心扉!但我決不會向他們妥協!我要履行我的職責。看著匈奴沮喪的的背影,看著遍體鱗傷的自己,我笑了,我終於可以把自己從罪惡中救贖出來。我是無愧於天地的一堵牆!
橫掃六合的戰車,西出陽關的商旅,打著呼哨渾身酒氣的成吉思汗的鐵騎,從這牆前驕傲地走過去。滄桑巨變,我見證了一個個朝代的興衰存亡,一個個帝王將相的悲歡離合。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我有所感悟:天地萌生了萬物,每個事物,來到這世上,都有自己應盡的職責,但並不都是轟轟烈烈的。像我,只是一堵保家衛國、再普通不過的城牆,但我並不自卑,因為我知道,我是外層空間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跡。我是雄偉的一堵牆!
如今,我敞開胸襟迎來了四面八方的億萬遊人。他們之中有總統,有商人,有教師,有學生,有開心的演員與體育明星。照相機咔嚓咔嚓響著,但響聲又被嘩嘩的笑聲淹沒。我看到一位風姿瀟灑的外賓,踏上烽火台的頂端,向什麼人頻頻飛吻,接著高舉雙臂,做成一個V字,彷彿向著美好的未來,發出爽朗的笑聲。如今,我是笑傲世界的一堵牆!
我是一堵牆,一堵平凡而偉大的牆,對於未來,我充滿希望……
【名師點評】
作為即興的考場作文,考生善於調動積累,巧妙構思:
1.視角獨特,文筆暢達。考生運用第一人稱,採用擬人化手筆,以物的視角來敘事描寫,這樣更利於自然的抒發情感。文章先抑後揚,文筆暢達,有曲折,有波瀾,有自信,有展望,表達工整簡潔,明凈爽利。
2.線索清晰,層次豐富。「我是一堵……牆」置於每段段尾,貫穿全篇,形成了一條明晰的線索。文章首句統領全文,整個敘述在歷史的長河中起伏跌宕,暗含的意蘊豐富,富有層次富有深度,啟人深思。
3.思載千年,視野開闊。哭倒長城的孟姜,橫掃六合的戰車,成吉思汗的鐵騎,來自八方的商人,爽朗微笑的總統,風姿瀟灑的外賓……作者思載千年,視野開闊,站在時空的角度反思和展望長城,這堵牆有罪惡,有無愧,是雄偉的,是笑傲世界的一堵牆。

二.牆的故事
我是一堵牆。
一堵深灰色並不古老卻被人們遺棄的牆。
我生命的全部意義在於存在和緘默……
一群孩子在我的身上大肆塗鴉,胡寫亂畫,我並沒有對他們產生厭惡的情感。因為他們還小,還不懂事,當他們長大了就會明白是非對錯。他們充滿稚氣的可愛的小臉上充盈著一種快樂,一種純真。我喜歡這純真的笑靨。
一棵槐樹依附著我不斷的生長,由我承受他的絕大部分重力,根深深地扎入牆基,侵犯著我的領地,一副根深蒂固、欲橫空出世的模樣。我沒有拒絕他的依賴,更沒有為他的侵佔而爭吵,因為我愛那一片翠綠,那一片鮮亮,那一片枝繁葉茂。
那不論有意還是無意的侵襲,我都沒有吭聲沒有抗爭,我並不了解基督教,更不領會「當別人打你左臉,把右臉也給他打」的座右銘。我僅僅是用自己的一點兒傷痛就換來了他人的快樂與滿足,這不是脆弱,也不是膽怯,是忍耐嗎?生活依舊如此,不算暗淡,但也並不多彩。
又是一群孩子,他們手拿大刷子和塗料,彷彿又要大幹一場了。我坦然地面對他們,並不想發表任何評論,但是看他們那認真嚴肅地表情,我衷心的祝福他們成為藝術家。而當他們離去,我才發現自己周身大變模樣,原本沉悶的色彩被一片色彩斑斕極富想像力的色彩所代替……
還是那棵老槐樹。在風雨交加之中,我似乎隨時都有崩潰的可能,然而那寬大的枝葉為我遮蔽了風雨的打擊,他用堅固的根系握住我,我可以安靜的面對暴風驟雨……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人生會有很多的不如意,但也不乏快樂、溫馨。漸漸地,我明白,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我的故事裡,有對人生的小小感悟。
【名師點評】
此文構思及行文皆有巧妙之處:
1.妙在用心用新。揭示景、物包含的意蘊,可謂「用心」;獨辟蹊徑,角度有創新,可謂「用新」。作者以「物」的視角來描寫和感悟人生——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這樣構思和行文可謂精彩獨到,既用心又用新。
2.妙在情采文采。在記敘文寫作中,由誰來敘事是營造文采,傳達情採的一個手段。考生運用第一人稱,採用視角轉換的方式,寫「牆」的遭遇、「牆」的感悟。文采使此文具有可讀性,吸引讀者;情采使此文具有耐讀性,可品味咀嚼。

三.牆的故事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我噠噠的馬蹄聲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題記
雨後清新的空氣伴著江南土香的氣息,我來到這里-——秦朝。
望著斷臂殘骸心不由得寒,秦的暴政啊!街道上空無一人,跨越躺在道路中間的廢磚棄瓦,抬頭看見獨倚欄桿的你——一位女子。你說你在等待,等待一個人的歸來。我問你那個人去向何處,你回答說:不知,只知他去築牆……我下意識的想到——贏政的萬里長城。
南國的江山沒有牆,可我又該怎樣告訴你他去了北方。輕風飄來,似乎夾雜著一絲血的味道。你道,秦暴政,勞黎民,傷百姓。如今又去築牆,帶走了所有的人,他也不例外,難道高高的牆就能夠使百姓安康、政通人和、國家興旺?高高的牆只是鞏固他的政權維護他的領土罷了,好多家庭又該妻離子散了,為什麼沒有人反了他?
莫道!聽到這里我急忙打住,四下探望,你卻道,別看了?有行動能力的人都築牆去了,不會有人的。我心裡默想:牆,萬里的城牆,你的建造犧牲了多少鮮活的生命?你的腳下踩著多少白骨?你的身上沾染了多少鮮血?這不怪你,只能怪那個自私而暴戾的秦始皇。黎民百姓恨你,終有一天會有起義;終有一天會有人佔領你的江山;終有一天會有人分了你的天下!
斜暉脈脈里,你哭著,說,原來噠噠的馬蹄聲是個美麗的錯誤,你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夢里,我打江南走過。如今,我站在千年之後的牆上眺望,你為誰腸斷為誰淚流?
牆下的白骨太多了。
【名師點評】
一個不太久遠的故事,在考生重新編排之後,生出智慧:
1。摒棄贊美新意生。正如余秋雨所說,都江堰在時間要遠比長城偉大,本篇作文就摒棄對這千里屏障的贊美,從人文角度,從一個女子的視角,對長城作了另類的評價。它是一堵牆,一磚一瓦卻容納著萬千百姓的血淚。這堵牆有著不凡的意義。
2。一個故事美感生。此文以鄭愁予的詩歌《錯誤》起興,使人產生暢想的美感,但字里行間流露的凄美使人想起「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的愁與恨。結尾處將鄭愁予的詩加以變化,「你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更多了一份凄美的無奈。當然,在這美感里,憾人心魄的是牆下的白骨。尾句卒章顯旨,升華了主題。

四、牆的故事
初夏的第一場雨剛走,空氣中沒有了中葯湯般的黏膩與苦澀,到處彌漫著清新的薄荷糖的味道。這感覺是柔滑的,像絲綢拂過人們的臉龐。
在城市的一隅,我發現了一道矮矮的院牆。牆外,胡亂地堆著大大小小的石礫,混著幾捧濕沙和雨後特有的泥濘。出於好奇,我抬頭望瞭望牆內,有些吃力,但並不高的牆放行了我的目光。
天啊,那是怎樣的一個妙處啊!一個廢棄的小院,房根下擠著一簇肥嫩的蘑菇,旁邊生著幾絲嬌柔的綠草,中間還點綴著不多的細小的花兒。花兒並無艷色,但幾瓣純凈的白環繞著那細柔柔的金黃的花蕊,是怎樣的一種靈韻啊!我凝視著,不時有水珠從牆頭滾落到鞋上,深深地滲入到纖維中,我卻渾然不知。腦中突然閃過「一枝紅杏出牆來」的詩句,卻覺得那紅杏太呆:牆內不比牆外好上百倍?!
此後,一直難忘這奇遇。於是,在一次雨後,我又來了。哪知,卻又有了變數。
牆被拆了。
一堆殘碎的牆的肢體中,夾雜著曾經的花兒,曾經的草和曾經的一切。泥水流淌著,我無須再費力伸頭去看了,他已無了上次的愜意。草就是雜草,花兒就是野花兒,長在泥地里,看不出什麼美來。我悵然若失。
不久,卻似悟出了什麼味道來。有道是「距離產生美」,莫不是那在作怪?隔牆而望,一切都可望而不可及,它有微妙的神秘魅力。沒了那隔膜,一切都盡在掌握,卻又沒什麼意思了。這人可真愛作踐自己,得不到時,什麼都好;可得到了,卻成了無用的東西。
風輕飄飄的,空氣還是那麼清新,但好像有什麼不一樣了。為什麼呢?我拋開了無聊的思緒,向那被牆隔開的下一個目標奔去。
簡評:文章頗具「禪意」,小作者通過兩次雨後——一堵牆倒塌前後所見情景的描寫和對比,悟出了「距離產生美」的道理,立意新穎、深遠。文章寫景清新,很有空靈之感;語言自然、流暢,優美、雅緻,形象、傳神。文章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是一篇比較成功的考場散文。建議文章做兩處修改:一是「不時有水珠從牆頭滾落到鞋上,深深地滲入到纖維中,我卻渾然不知」,改為「不時有水珠從牆頭滾落,浸濕了衣襪,當時我卻渾然不知」;二是將結尾的「我拋開了無聊的思緒,向那被牆隔開的下一個目標奔去」刪去。

五、說牆
說起牆,恐怕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在我家後院里就有堵非常厚實的牆。那可是我兒時的樂園。一年四季,都是它陪我一起度過,我們真可謂是「知心朋友」啊!
春篇
一陣溫暖的春風拂過,牆上的小草,牆邊的柳樹都抽出了新芽,生意盎然,傍晚,我坐在牆邊,傾聽著牆的訴說,不知不覺中在故事的海洋里睡去——牆告訴我:「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女媧的巨人,她美麗極了,那時候還沒有人催在,女媧獨自欣賞著美麗的大自然。
夏篇
一場暴風雨剛剛過去,我收到了這次期末考試的成績單,雙眼迷惘,大有「落榜舉人」的悲涼氛圍,回到家中,「風雨再起」「你還敢回來見我?上次不是要你考第一嗎?」媽媽嚴厲的說道。我眼含熱淚,走向了它,在牆的溫和安慰下,我進入了夢鄉……
秋篇
牆邊的樹們、草們全都變黃了,牆自然也留有些凄涼,我就要離開它,清晨,我走到它面前,同它握手告別,同時流下離別的眼淚……
冬篇
我又回到我熱愛的這一方土地。冬天的白雪都彷彿在歡迎我的到來,我自然沒有忘記我的老朋友——那堵牆,和它再次見面。我們都顯得有些激動。我清理干凈它偉岸的身軀,它還是依然那麼健壯,黃昏,我再次來到它的身旁,回憶我們共同走過的美好時光。「那時,你……」那時,真好!
直到現在,那堵牆依然存在。我堅信,在前世,我們就已結下不解之緣。它不僅僅是我的知心好友,更是我的心靈寄託,我愛它——那堵牆!

六、牆的故事
奶奶家的土牆,是我童年美好回憶的定格點,它在我腦海中依舊清晰。
小時候,爸媽因為工作忙,把我寄養在奶奶家,奶奶家有一座低矮陳舊的土牆,但它承載著我所有美好的回憶,它是見證回憶的史人。
春天,調皮的我在土牆下埋下幾粒種子等待著碩果累累,麥香彌漫的秋天到來。於是我和奶奶就開始了漫長的等待,牆內長著一顆巨大無比的大槐樹,它與土牆組成了一道優美的風景線,槐樹開花,花部滿枝間,從遠處看來,好似一束聖潔溫暖的棉花糖,甜甜的,香香的,沁人心脾。這時,我會爬到土牆上掐下一大把怒放的槐花,撒到正在樹下乘涼的奶奶身上,「天女散花嘍!」奶奶樂呵呵地把我抱下來,攬在懷里給我講故事,有土牆的陪伴,這里是一幅溫暖的畫面。
夏天,土牆上爬滿了我春天種下的豆角秧苗,冬瓜秧兒……結出小小的、誘人的果子,我在土牆內玩耍飛奔,甚至踩壞我心愛的秧苗。晚上,爬到土牆上坐在槐樹的陰涼下,悠然自得地進入夢鄉。有土牆的陪伴,這是一幅美麗的畫面。
秋天,終於在盼望和土牆的相伴中跑來,帶來了豐收的喜悅,我會爬到土牆上興奮地摘瓜摸菜,坐在土牆上,看著土牆上的碩果累累,大口大口地啃著西瓜。有了土牆的陪襯,這是一幅動人的畫面。
冬天,是我與土牆最要好的季節,與小夥伴兒們玩打雪仗,土牆當然成為我得意的安全「戰壕」;有時還會和小夥伴在牆邊堆一個巨大的雪人,樣子憨態可拘,與土牆相伴是一個親切的畫面。
四季似流水般劃過,年輪隨著四季,我與土牆的相伴也飛似的流過。但在土牆上劃出一道隱形的記憶線,在我腦海中,劃出生活的幸福和生命的美麗。
土牆,我的朋友!
簡評: 簡評:五、六兩篇文章是散文,都通過敘寫一年四季與牆有關的事件或場景,表達了對以牆為線索或媒介的往事往景的特殊的情感,情景或優美、或凄清,生活氣息濃重,情趣豐厚,意境多彩而富於變化,表現了小作者對自然、對生活的體驗和品味。不同的是:前文情感更為復雜,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嘗盡;後文情感較為恆定,無憂無慮、嬉笑玩耍無窮。前文採用片段組合體,後文使用常規文體,各具千秋。但兩文均有硬傷:前文敘述不明、交代不清,如秋篇和冬篇,篇與篇的組合有強拉硬拽之嫌;後文小作者生活體驗不夠,積累不足,出現了常識性的笑話:如「春天,槐樹開花」,「麥香彌漫的秋天」,「秋天……大口大口地啃著西瓜」等。此外,前文標題用《牆的故事》較為合適。

七.說牆
人生路漫漫,不會一帆風順。現代社會,亦豎起了許多阻礙我們成長的牆。這些牆便為名利、自私、幻想。
推倒追名逐利的牆。閑潭雲影日悠悠,歲月從指縫間溜走,年華在不覺中老去。曾經的幾度東風,幾度飛花;曾經的櫻桃再紅,芭蕉再綠。也許有很多人會暗暗感喟人生苦短,變幻無常。而我選擇用微笑和從容,用廣博和坦然面對人生,面對死亡,聆聽花開的聲音,昭示著絢麗的輝煌;靜聽花落的低吟,蘊含著寧靜淡美。我寧願作那株被陶潛采過的逸菊,靜觀潮起潮落,坐看雲卷雲舒。
推倒追名逐利的牆,我心淡然。
拆毀自私利己的牆。要知道一枝獨放不是春,春天應是萬紫千紅的世界;要知道一帆待發不是英雄,千帆競發才能顯示出大海的壯闊;要知道一樹參天不算風景,成排成行的樹木才是遮風擋沙的堅固長城。張良善將將,韓信善將兵。兩人配合,才有了「運籌帷幄其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成功,才能救趙國於水深火熱之中。自私利己,愚者之見;打造雙贏,智者之舉。
拆毀自私利己的牆,雙贏使你我共輝煌。
跨越幻想的牆。很多人磕磕碰碰,一聲只為了一個天涯夢。而夢與現實之間並非咫尺。過度的認真與執著,熬白了雙鬢,憔悴了容顏,是否更添了幾許惆悵與惘然?而我選擇放棄,尋找一個更適合自己的目標。既然沒有「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何不尋一方「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凈土?既然不能欣賞「明月共潮生」的佳景,何不煮一壺菊花酒,邀明月疏星共飲?從一種色彩里,看出另一種色彩,也是人生的詩韻和哲理。
跨越幻想的牆,活出現實中的自己。
讓我們推倒名利的牆,拆毀自私的牆,跨越幻想的牆。以淡然為帆,雙贏為指引,現實為槳,駛向成功的彼岸!
【名師點評】
此文不止是上乘,簡直是難得。其難得之處,統計如下:
一.文氣貫通,難得。有「鳳頭」統攝全篇,有「豬肚」充實豐富,有「豹尾」精彩呼應。「鳳頭」漂亮,有新意,明凈爽利中顯寫作視角之獨特;「豬肚」含金,有層次,說理自然透徹中見思維之開闊;「豹尾」有力,有回扣,短小精湛中顯結構之嚴謹。
二.妙筆生花,難得。詩詞妙句信手拈來,且巧於穿插。有引用的穿插,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有化用的穿插,如「要知道一枝獨放不是春,春天應是萬紫千紅的世界」;有典故的穿插,如「張良善將將,韓信善將兵。兩人配合,才有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八.說牆
河北一考生
被困在無形的牆之間,有人選擇守株待兔,也有人不甘寂寞把牆打破,於是便有了他的悲痛,他的悠然,他的灑脫。
——南唐後主
隨著「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的呵斥,你的生命中多了一堵牆。這堵牆上寫滿了你的寂寞與無奈。你獨自一人登上西樓,彎月如鉤,勾起你心中縷縷憂愁;剪不斷,理卻仍亂,縈繞在心間的是數不清,記不明的離愁啊!放開手終願隨鴻雁南去,但「路遙歸夢難成」、「砌下梅花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踏著滿地的落紅,數著片片落葉,一堵牆從心底爬上來,圍住了你的心。這牆是心靈的愁。
——陶淵明
「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陶淵明,你寒窗苦讀,考取功名,本想憑借自己的才華,在黑暗中凸現一縷光芒,卻終不得願。心被困住了,忠心被阻擋在大牆之外。官場中,你被讒言所繞。最終你拋棄了高官厚祿,選擇了歸隱田園種豆南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一把鋤頭打破那堵世俗之牆。於是有了五柳先生,以柳為宅,與菊為侶,南山為伴,卧五柳之下,吸菊中清氣,你是那個時代的「叛徒」,魏晉五百年,你以品格突圍,征服了一個時代,一束光穿破了官場的圍牆。這牆是官場的黑暗。
——李白
「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確,寒窗十載你一朝成名,推開那紙醉金迷的虛幻繁華大門,便很難出來,你被那高牆所圍,縱有高力士脫靴,貴妃磨墨,御手調湯,也掩不住內心的豪情,不安的才氣,前途不見去路,終於氣自鬧行コ?amp;mdash;—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沖破高牆無形的桎梏,你為盛唐添加了別樣的浪漫光輝。「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你醉卧長安,為何茫茫然環顧左右?你翩然而行,大道坦坦如青天,為何驚嘆行路之難?一壺酒醉了整個天下,有了酒,有了詩,便有了無羈無絆的人生。這牆是精神的枷鎖。
牆是什麼?牆是困住南唐後主的離愁,是纏繞在陶淵明心頭的黑暗,是禁錮李白思想的枷鎖……
【名師點評】
此文堪稱上乘之作,於上萬份考生作文中脫穎而出,確有其亮點:
1.切入巧,構思精。作者沒有就牆而說牆,而是開篇直奔主題,將人的某一種情緒定義為「牆」,將世俗官場的黑暗定義為「牆」,將思想的羈絆定義為「牆」,這樣切入和構思可謂精巧至極。
2.主題新,積累深。以文化名人入題,並不少見。以「說牆」為題,將李煜、陶淵明、李白囊括進去確實是既用心又用新。倘若沒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只能弄巧成拙。
3.結構明,條理清。考生開篇點題,總領全文;中間部分分三個層次詮釋「牆」的含義;結尾小結一筆,扣題並回應全文。

❺ 寫給高三學長的作文,《決戰高考》不要全抄的,一部分自己寫,一部分抄網上,但要原創,要求夠寬了吧!大

關鍵詞:錯題分析 階段歸納

高考要勝出,功夫在平時。真正說起來,大家從上高一起的每一步都要走得很踏實;不要抱著等到了高三再去拼搏的想法。如果平時肯下功夫,那在復習時,即使前面學過的東西忘了,也很快就能撿起來。

不過,到現在這個時候,大家要做的不是去抱怨、後悔以前沒讀書。不管以前學的怎麼樣,在最後這幾個月,重要的是穩定好學科基礎,定好各學科的復習計劃;同時做好各學科的作業,不要出現明顯的「長短腳」。當然,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自己做一些額外的練習。

在高三下學期,除了平時的小考和練習,還有省、市質檢幾次大考,建議大家不要一味埋頭苦讀,要注意通過考試和練習總結自己的學科弱點。

平時做錯的題目,要注意分析是真的不會做,還是粗心大意做錯了。如果是那種老師說完後你會做,但下一次還是會錯的題目,就要注意了,這說明你沒有真正弄懂這一類型的題目。如果過了一段時間,除了題目要求外不用多餘提示你也能做出來,就說明你真正掌握了。

每一次發現錯誤,不要敷衍,一定要認真對待,找出錯的原因、解題方法,對題型做個歸納。尤其要注意自己的回答與標准答案的差距,逐步摸索和熟悉高考的答題模式,平時答題時盡量往這方面靠,養成規范答題的習慣。這么做,可能一開始效果不明顯,但堅持2~3個月,你會發現有明顯的進步。如果堅持到高考,相信高考成績會出乎你意料的。

有時間的話,不妨做個錯題集或者歸納本,把平時遇到的類型題從原理、類型都弄明白了,那你就不再是只會一道題,而是掌握一個類型了。而且,到了下學期,各種各樣的試卷非常多,有了錯題集或者歸納本,就相當於那麼厚厚一疊卷子的精華濃縮到一起。

另外,每隔一個時段,比如說一周或者半個月,不妨給自己做個階段歸納,看看這段時間自己進展如何、填補了哪些缺漏。當然,也可按復習進程安排階段總結,比如省市質檢考完後。

心態:信心是建立在努力之上

關鍵詞:信心考試 化虛為實

一年前我們在進行高考復習時,老師說高考說穿了其實是一場信心的考試;一年後再回首高考復習時,發現確實如此,建立信心,你在高考中才能爆發自己的實力。

信心,其實是比較玄的東西。在高考前,恐怕每個人都會有信心動搖的時候,即使是大家眼中作為優秀的我們,也一樣有過懷疑、泄氣的時候。不同的只是我們不會就這么陷進灰色情緒中,而是著眼於很實際的東西,比如這個方法掌握了沒有、這部分課本還要不要再看一遍。把玄乎的東西,盡量量化為實際性的、你能把握在手中的東西,這其實是一個考前調整心態的好方法。

就拿信心來說,高考有沒有信心不是你天天對自己說要有信心就有的,而是從學習實際中得來的。讀書讀到泄氣、信心動搖時,不如坐下來,好好考慮一下目前自己的狀態。清醒地認識自己,對自己的水平有準確的判斷,知道自己處於何種狀態、能夠達到哪一級的水平。這樣,就不會因為一時的失利而沮喪、為一時的成功而驕傲。

❻ 以人在高三為話題的高考滿分600作文

[作文 人在高三]
時間總是流淌在我們人生的河流里,作文 人在高三.
時間專,像是屬曇花一現,短暫.時間,像是日起日落,永恆.時間,像是流星劃過,迅速.
時間,像是指間流沙,抓不住.
現在,我感覺自己站在時間的年輪里.走不出來,卻也走不進.
現在度過的每一天總是感覺太快.一眨眼就感覺一天就這樣沒了.
我清晰的感受到了,時間的腳步越來越快.沒有留一絲縫隙讓人喘氣.
時間流淌在心裡,我都能感覺到.
之前總是覺得我還只有一隻腳踏進高三的路,現在才明了的感受到,其實我早就站在這條路上了.只是一直沒有前進,只是一直麻木自己.也許是害怕,也許是興奮.畢竟我們都沒有退路,走到今天,也著實不易,我們都只能夠堅持下去.說不清道不明的這一條路.
我們都能明白這是怎樣的一個概念.一年的拼搏可以創造我們這輩子的運氣.同樣的如果是不以為意的花掉這一年,我們也算是親手毀掉自己的運氣了.
我們也都知道,一年之後將會物是人非.可是我們想要怎樣的未來,現在我們都得付出對等的代價.所有的收獲都是建立在付出上的。

❼ 高考考場作文

2012新課標卷高考滿分作文:民族的脊樑
我們讀到了一個平凡的故事,再次感受到了偉大來自平凡。
一位漆工做了一件好事:在一次為人漆船的過程中,不聲不響地將船上漏洞補好了。而這一平凡的舉動,最終卻救了幾個年輕人的生命。
這樣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當「最美司機」吳斌的事跡震撼杭城、感動中國的時候,他的姐姐說了這樣一段話:吳斌一生很平凡,他只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讓人們記住了他。
船主與漆工的故事,讓我們領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
首先,莫以善小而不為。漆工是在做生意。從一般意義上講,船主委託漆船,我保質保量,按時漆好,就完成了任務。船上的漏洞是在漆船的過程中發現的,並不在交易合約內。漆工悄悄把它補好,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其次,責任比金錢更重要。漆工進行的是有償服務。發現漏洞,補沒問題,提出加錢也順理成章。但漆工想到的不是金錢,而是社會責任。修復船的隱患同樣是他的職責。
漆工的行為讓我們肅然起敬。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孩子們平安歸來,心頭陰霾煙消雲散。送一大筆錢表達感激之情是船主最原始也是最真誠的方法。漆工卻用兩句平淡的話婉言謝絕:「工錢已經給過了」,船的漏洞「那是順便補的。」
兩句平淡的話,揭示了漆工在平時的工作中,一貫低調助人為樂,不分分內分外,不計報酬,視信譽、責任為生命,高大形象躍然紙上。
船主與漆工的故事,也深刻批判了金錢至上主義。救人生命,拒收一大筆錢,可見漆工的義利觀符合當今時代精神,對金錢拜物教是有力鞭撻。
魯迅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有拚命硬乾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船主與漆工的故事告訴我們,今天社會真正富有的人,不是富可敵國的富豪,不是溝壑難填的貪官,不是只會數錢的富二代,而是漆工。正是千千萬萬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漆工」,成就了今天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2012新課標卷高考滿分作文:隨手的愛
總有人覺得隨手的力量很小,隨手做的事不會有多大的結果,隨手的事不屑一顧!而我看到了隨手一樣是愛,隨手一樣是一種人性的光輝,隨手一樣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一句寶貴的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在這世界裡,我們都是其中一份子,我們都會無時不刻地需要得到幫助,也無時不刻地需要幫助別人。有時候我們只要付出哪怕一點點,甚至是不經意間的付出,都能幫到別人,甚至可以救到別人。
如果你還不以為然,我來給你講一個故事。有個船主,讓漆工給船塗漆。而漆工卻隨手將船上的漏洞補好了。後來船主給漆工一大筆錢。漆工說工錢已給過。船主說這是感謝補船漏洞的錢。漆工說那是順便補的。船主說當得知我的孩子們駕船出海,我就知道他們回不來了。因為船上有漏洞,現在他們卻平安歸來,所以我感謝你!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種細微的不經意的隨手的力量,隨手的愛!如果當時漆工只做他的本份,可能船主的孩子後果無法預料,但卻恰恰是他的隨手善舉,拯救了幾個寶貴的生命。故事雖然是故事,但它所要告訴我們的是這世界真的需要愛,哪怕是隨手的愛。
現在是微博時代。在微博上,我們能夠真真實實地集中地看到和感受到隨手的愛。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但不同的孩子的命運卻各不相同。為了解救乞討兒童,微博上出現了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活動。我們不要刻意,只需要在路上碰到有乞討兒童,馬上隨手拍下來上傳到微博,讓更多人了解和幫忙尋找小孩的父母或希望家中有孩子失蹤的父母能藉此信息找到自己被拐的孩子。為了讓農村貧困的孩子能夠讀上書,微博上又出現了隨手送書下鄉的公益活動。我們只需要將自己的閑置圖書捐出來,農村貧困的孩子們就能吸收到更多更好的知識的營養……
為了幫助海大患白血病女學生韋錦連,我們在微博上發起了捐獻愛心善款的活動。而此微博一經發出,經過短短19個小時的愛心接力,目前已經有超過33名網友參加了對韋錦連同學的資助,金額超過了5000元。我們所做的只是隨手一發微博,卻能讓更多有愛心的人了解到韋錦連的事,能讓更多人來獻出自己的愛心,幫助到一個家庭困難的學生。
所以,我們有時候不需要付出太多,只需隨手之勞,一樣能幫助到別人,一樣能換來人間的美好。一種隨手的愛,一種隨手的力量,一樣可以讓我們的人性綻放著美麗的光輝,一樣能純潔我們的心靈,一樣能讓我們快樂!
隨手而為,手有餘香。讓愛改變生活!

2012新課標卷高考滿分作文:生命就在你的伸手之間
上帝是公平的,他給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成為人最重要,最寶貴的載體。船主與漆工的故事裡隱含著一個道理,那就是,在你的伸手多做一件事時,你會挽救生命。
漆工的工作只是塗漆,但他卻在本職的工作後,補上了船的漏洞。在這位漆工看來,這是無心之舉,只需多一點時間和工作。但對於這艘船的主人來說,這伸手之勞卻讓他的孩子平安歸來,他或許會感謝上帝,但他更要感謝的是這位伸手之間的漆工。一個小動作就讓生命免於疏忽,船主是幸運的,他的孩子也是幸運的,但這個幸運是一名漆工的伸手之間給予的,這恐怕也是船主給漆工一大筆錢的緣故。錢不能買回生命,漆工的伸手卻能讓生命得到溫暖,這是一次伸手之間,這又何嘗不能看出,漆工對工作和生命的重視。
其實,生活中不乏伸手傳遞溫暖的事,公交車上給老年人讓座,路邊遇到需要指路時你的伸手,電梯上遇到別人著急的時候你讓一下,排隊的時候你不要去插隊。這些微小的事情,是一個人道德的體現,也是公德意識的展示。有人說過,上帝在關上一扇門時會打開一扇窗,上帝的門無意間會關閉,但他會讓你在伸手開窗的時候照亮你。在你打開一扇窗的時候,你會擁有滿室的陽光和美好。
我家住在9樓,每次跟媽媽回家出電梯的時候,都會隨手按下一樓的鍵,我好奇的問為什麼,媽媽說:這個時間都是乘電梯回家的,無論是誰,回家的心都會很急,這樣是不讓人家在一樓多等。媽媽的話,讓我懂得生活中的隨時留心,為他人著想,就會給更多的人溫暖。
記得有這樣一句話,被很多人作為簽名:予人玫瑰,手有餘香。當我們學會點亮心裡的那盞燈時,前途就不會被黑暗阻擋。也只有我們學會點亮那盞燈,才會在前方還是黑暗的時候,能夠照亮同行的人。伸手之間,你會傳遞溫暖;伸手之間,你會挽回生命;伸手之間,你會讓人生更加美好。
人生不過是你的幾次伸手,和你的幾次予人溫暖。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學會把愛傳遞給別人,那麼每次你的伸手之勞,也會反過來在你需要的時候幫助你。曾經的你伸手給別人,那麼今後的你,是可以擁抱世界,擁抱愛。

【點評】這個題目非常好,新穎而有力度,可能說你伸手之間的舉動就能挽救生命,生活之中在傳遞溫暖的過程中,也給別人帶來生活的美好,也是倡導為他人著想,讓我們的生活更顯和諧,該文從小處著眼,談及到切身的小事,但是又從小故事見到大的精神力量,寫得很好,意義和表達方式都不錯。

❽ 求一篇800字考場作文,話題是學會遺忘,最好是原創。謝謝

遺忘,這兩個字,讓我想起了一個古老的傳說。
傳說中,人死了以後,會喝下一碗孟婆湯,然後那個人就會忘記前世的種種,重新投胎,展開一段新的人生!
死人尚且要遺忘生活,那麼活著的人呢?
記得小時侯,剛上學,我從新鮮好奇中遇到了人生的挫折。那個時候往往為了一個發卡,一條裙子,被同學說難看,象鄉下人,回家就會大哭一場,發誓再也不穿了;有時候,為了一場考試沒考好,或好友在評「三好生」時,沒有投我票等等,諸如此類的事,就會痛哭一場。媽媽那時老是要幫我「洗腦」,嘆息說:「格個小娘魚,碰上啥不開心的事就哭,長大以後可怎麼辦?」
於是媽媽就讓我多看書,說書是人類最好的朋友。記得看到過這么一段話:人其實一直是走在一列叫做遺忘的時光列車上,車窗外,不斷閃過我們熟悉或不熟悉,喜歡或不喜歡的人與物,塵煙與風景。它們組成了我們記憶中那些最深刻的部分,但還是有很大一部分情節被我們遺忘在站台上。
那個時候我還小,不太懂裡面的意思。我只知道盡量把不開心的事讓它慢慢忘記,象玩電腦一樣刪除以後放在回收站。讓自己慢慢學會遺忘。不會遺忘,會讓自己生活得越來越沉重。
讓我們學會寬容,學會放下,學會遺忘。

我想,人有的時候真的需要一種勇氣,遺忘的勇氣.當回憶起以前青澀的歲月,總有一些人,一些事打攪著我們傷痕累累的心,為什麼不選擇遺忘呢?至少選擇遺忘後,我們不會痛苦,不會失落,至少我們以後的歲月不會在思念和後悔中度過.也許遺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只要有勇氣,哪怕真的做不到,至少心裡的傷痕不會被我們抓得鮮血淋漓.
我很喜歡遺忘這個詞,因為它的本質充滿幸福與安詳.忘記曾經的痛苦,曾經的迷茫,沒有了那些東西,或許才會發現頭頂的朗朗晴空,才會發現星星的可愛,月亮的溫柔.一切的苦難讓過去承擔,一切的悲傷讓逝去的歲月品嘗.讓我們的心靈永遠留有一塊想像的空白,讓我們的眼睛永遠燃燒著希望,讓所有的不快隨風而逝,隨水而流.
時間就像一條沒有盡頭的河,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遠沒有止境,只會盲目的走,把今天變成昨天,把綠葉變成黃葉.這中間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凝聚了多少眼淚,為什麼還要把早已癒合的傷痕重新撕開.以前的我不知道遺忘到底是什麼意思,直到回憶起傷心的往事而難過,痛苦時,我才知道原來遺忘一直是我內心所熱烈期盼的東西.
當我們回憶起往事時,總會說如果,如果當時自己``````可是人生是沒有如果的,它不是草稿紙,用完了可以再換一張,我們一旦決定便不可挽回,時間決定的東西我們也無能為力,既然如此,我們再怎麼後悔也改變不了結局,那就讓我們遺忘吧,瀟灑的放手,讓時間的灰燼覆蓋往日的憂傷,讓遺忘給曾經的後悔一記響亮的耳光。
我想,我們之所以無法遺忘,是因為心中的執念,是因為不甘心,是因為放不下。所以說,遺忘是需要勇氣的,越是想忘記就越容易記住,只有抱著一顆坦然的心,從容的走過每一個或芬芳四溢,或陰雲慘淡的日子,我們才會真真正正的把仇恨,後悔,悲傷遺忘。只留下一顆簡簡單單,快快樂樂的心來面對現在所有的困難.
遺忘吧!遺忘仇恨,用一顆善良寬容的心來面對事物,你會發現每個人的笑容都和藹可親;遺忘悲傷,用一顆充滿快樂充滿激情的心來面對生活,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燈火輝煌;遺忘後悔,用一顆充滿陽光沒有束縛的心點燃夢想的聖火,你會發現你有一雙堅強的翅膀正帶著你飛向成功和希望。

❾ 高考作文題是原創的嗎

不完全一樣,有全國卷,還有幾個省份共用的高考卷,比如江西山西天津這兩省一市是同樣的高考卷,跟全國卷不一樣,作文也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