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碩士學位 » 解縉解學士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解縉解學士

發布時間: 2021-01-20 03:25:42

『壹』 古代人物〈解學士〉簡介

解縉(1369年-1415年),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喜易,明朝時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參預機要事務。解縉因為才學高而好直言被忌憚,屢遭貶黜,最終以「無人臣禮」下獄,永樂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凍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贈朝議大夫,謚文毅。

解縉自幼穎悟絕人,他寫的文章雅勁奇古,詩豪宕豐贍,書法小楷精絕,行、草皆佳,尤其擅長狂草,與徐渭、楊慎一起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學士集》、《天潢玉牒》等;總裁《太祖實錄》、《古今列女傳》;主持編纂《永樂大典》;墨跡有《自書詩卷》、《書唐人詩》、《宋趙恆殿試佚事》等。

『貳』 劉寶瑞先生在《鬥法》中說的解縉是《解學士》中的那位嗎

劉寶瑞先生在《鬥法》中說的解縉確實是《解學士》中的那位,傳言解縉是明朝有名的才子,雖家境貧窮,但他從小聰明好學,特別是寫對聯,特別厲害。

『叄』 解縉,字大紳 明史 解縉傳翻譯

【譯文】

解縉,字大紳,吉水人。祖父解子元,是元朝安福州判官,遭逢兵亂,他守義而死。父親解開,太祖曾召見他談論元朝之事,想給他授官,解開推辭而去。

解縉自小聰穎,洪武二十一年(1388),考中進士,被授為中書庶吉士,甚得太祖愛重,常在皇上跟前侍候。一天,太祖在御廚西室,對解縉說「:朕與你從大義上說是君臣,而恩同父子,你對朕應當知無不言。」解縉即日就密封上萬言書,大略是說:

「臣聽說政令數改則百姓有疑慮,用刑太繁則百姓會輕視法律。從建國到現在,將近二十年了,卻沒有長期不變的法令,也不見哪一天有人不犯錯誤。我曾聽說陛下發雷霆之怒,斬草除根,誅除奸逆之徒,卻沒聽說褒揚一個大好人,對其獎賞延及後世,免除其家鄉的賦稅徭役,並且始終如一地這樣做。

「臣見陛下喜歡看《說苑》、《韻府》等雜書和所謂的《道德經》、《心經》,臣私下以為這很不合適。《說苑》出於劉向之手,多是戰國時期縱橫家的言論。《韻府》出於元代的陰氏之手,編輯得很雜亂,幾乎沒什麼可取之處。陛下如果看中它們便於檢閱,則臣願意集中一兩名有志的儒學英才,臣並請執筆隨他們之後,上溯唐、虞、夏、商、周、孔,下到張載的關學、朱熹的閩學、周敦頤的濂學、二程的洛學,闡明其淵源和思想學說,依事編類,匯成一經,上接於經書史籍,這豈不是太平時期文化工作的一件大事嗎?另外,現在《六經》殘缺,《禮記》出於漢代儒生之手,訛誤駁雜尤為嚴重,應該及時刪改。應訪求精於樂理的儒士,廣備百王典禮用樂,寫定《樂書》一經,使萬世受益。在太學中尊祀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文、武、皋陶、伊尹、太公、周公、稷、契、夷、益、傅說、箕子。對於孔子,則從天子到普通百姓,都將他奉祀為先師,而以顏淵、曾參、子思、孟子配享。從閔子以下的先賢,各在其家鄉祭祀他們。在山東闕里,仍建叔梁紇廟,贈予他王爵,以顏路、曾皙、孔鯉配享。一改歷代的舊制,開創天朝的文獻,豈不是一大盛事?

「至於祭天應該恢復掃地之規,尊祖應該備齊七廟之制。奉天殿不應做筵宴的場所,文淵閣還未完備作為館閣之隆。太常寺不是研習俗樂的地方,設立官妓也不是人道之所為。應禁絕倡優,改設宦官機構。持戟階前的衛士,都選用英美之士;驅馬護駕的勇士,都挑選俊良之才。廢除山林川澤的禁稅,蠲免市鎮貿易的征稅。乘木車居簡室,不大興土木工程;墾野地開荒田,不貪取鄰族土地。將壯健的僧侶道士驅出,使他們恢復人倫生活;將荒謬的經書符咒焚毀,以杜絕它們欺騙惑亂。禁絕鬼巫,破除不合禮法的祭祀;裁省冗官,並省卻人少地狹的郡縣;嚴懲法律以外的威刑,永遠革除京城的工役。流放十年後聽任回鄉,杖打八十即不再加刑。婦女除非閨門不修,不能逮捕;大臣犯有罪行當誅,不能侮辱。編歷法以申明時令,方便百姓生活勞作,只需說明何時適於種植,何必說明這樣做或不那樣做的原因。所應當記入歷法的,是日月的運行,星辰的位置。仰觀天象,俯察地理,萬事符合自然規律,日月五星七政整齊,正是如此。

「近年以來,綱紀不嚴,專以刑罰輕重為能事,以審案多少定功勞,這很不符合為政清廉、頌揚風俗的宗旨。御史的糾察彈劾,都上承皇上密旨,每聽說皇上要赦免罪犯,他們便故意持反對意見,以為這樣做便更得皇上重視。這都是小人獻媚效勞的伎倆,陛下為什麼不能做到心中雪亮呢?

「陛下用人不論賢明與否,授職不分輕重高低。設立不為君王所用的制度,此所謂取之盡錙銖;制定能被奸黨借用的法律,此所謂用之如泥沙。監生和進士,通曉經書又有修養,卻多屈居為下級官吏;孝廉等人才,昏庸愚昧不知所以,卻有些充任部院官員。殺人埋屍的兇悍之夫,品格卑鄙的愚蠢之輩,早上剛放下刀鑷,晚上便穿上冠裳,左手放下筐篋,右手便綰起組符。所以賢者羞於與他們同列一等,而庸人都仿效他們的處世方法。他們以貪婪苟免為得計,以廉潔受刑為飾辭。出於吏部為官的沒有賢否之分,入於刑部受審的沒有枉直之判。以至於天下的人都以為陛下是憑喜怒情緒而定生殺,卻不知這都是由於臣下缺乏忠良之人的原因。

「古代凡善惡之事,鄉鄰必記下來。如今雖然有申明表彰善事之舉,卻沒有鄉里學校之規;互相監督之法雖嚴,訓導勸告之法未備。臣想訪求古人治家之禮、睦鄰之法,像古代藍田呂氏的《鄉約》、今世義門鄭氏的《家范》,頒布於天下。世臣大族,率先根據它們來勸導鄉族,朝廷進行表彰和獎勵,讓他們為百姓做表率,這樣將會見到除舊立新的景象,而要做到人人皆賢、比屋可封已不難了。

「陛下天資很高,合於道微。神怪荒誕之事,臣知道陛下已洞察它們了。但還不免有所謂神道設教的舉措,臣以為不必這樣。一統之輿圖已經定了,一時之人心已經屈服了,一切之奸雄也已懾服了。上天沒有災變,百姓沒有患害,聖躬康健,聖子聖孫繼繼繩繩,此所謂得真符者矣。何必興師以取寶為名,對人民說以神仙為征應呢?

「臣觀地有盛衰,物有盈虛,而所征的商稅,卻都是定額。這就使貿易興盛時,姦猾之徒得以侵欺;而生意不好時,良善之輩困於補納。夏稅是統一的,而茶葉辣椒要征糧,水果蠶絲也有稅。既在產地征稅,又在所經過的關津征稅,怎麼奪民之利竟是如此嚴重呢?而且百姓多是貧下之家,遇到這種情況便不免拋荒之禍。今日之田地,沒有前日之產量,而今日之徵取,仍照前日之稅額。有些不得不賣掉產業以交稅,而產業已失稅額仍在;有的賠財來免徭役,但徭役過重以至於百姓受困。土地之肥瘦高下不均,而起科之輕重卻沒有差別;膏腴之地稅額反而較輕,瘠鹵之地稅額反倒較重。要想拯救民困而革除這些弊端,莫如實行授田均田之法,兼而實行常平義倉之舉。這樣發展下去,國家便不難有九年之儲糧了。

「臣聽孔子說過:『王公設險以守其國。』近世習於天下無事,便毀壞名城,銷毀鋒鏑,禁革兵政,諱言武事,以為是天下太平。一旦發生不測之虞,便連城望風披靡。如今宜敕令有關官員進行整治,寬至一年,用里胥負責守衛,配以弓箭手,兼教民兵。開創武舉以網羅天下之英雄,廣設鄉校以延攬天下之俊才。古時多有書院和學田,村莊有貢士,宗族有義田,這些都宜恢復並加以推廣。

「給人加罪不應罪及子女,懲罰不宜連及後代。連坐起於秦代的法律,誅殺子女本於偽書。當今為善的人的妻子兒女未必得蒙恩榮,而有過失的里胥小吏必一並給他們加罪。況且法律以人倫為重,而法律又有將婦女配給功臣之條,聽任他們已不義,則又怎樣要求她們保持節義呢?這是風俗轉變之原因。

「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尚書、侍郎,本是內宮官名,而今卻用來命名六卿。郎中、員外郎,也是宮內職名,而今也用來命名六卿屬官。御史是詞臣,設立它是為了尊寵台閣;郡守和縣令,不應迴避鄉邦。同處為官的人應恭敬和善,相待以禮。而當今內外百司鞭打屬官,甚於奴隸。這就使柔懦之徒,盪然沒有羞恥之心,進退奔趨,肌膚不保。這樣做很不符合長孝行、勵節義的宗旨。臣以為從今以後,不是犯有罪惡被撤職的,不用笞杖之刑,催稅督察,小有差錯,跪下受鞭示辱,也足以懲罰他了。

「臣但知竭盡愚衷,急於陳獻,略無次序,望陛下幸垂鑒之。」

該書上奏後,皇上稱贊他的才華。後來,解縉又獻上《太平十策》,但內容多,此處不載。

解縉曾入兵部索要奴隸,出言不遜。尚書沈潛報告皇上。皇上說「:解縉敢玩世而放恣嗎?」命改任他為御史。韓國公李善長得罪被誅,解縉代郎中王國用起草奏疏為他鳴冤。他還為同官夏長文起草奏疏,彈劾都御史袁泰。袁泰非常恨他。當時近臣之父都得入宮覲見皇上。解縉的父親解開到後,皇上對他說:「大器晚成,你帶你的兒子回去,令他進一步學習,十年後再來,大用未晚也。」

解縉回家後八年,太祖駕崩,解縉入京向太祖遺體哭哀。有關官員彈劾解縉違背詔旨,而且他母親去世未葬,父親年已九十,不應當舍棄他們而出行。解縉被貶為河州衛吏。當時禮部侍郎董倫正受惠帝信任,解縉便寄信給董倫說:「我解縉直率輕狂,無所避忌,多次上封言事,所說的是分封之勢太重,萬一不幸有事,必有漢代厲王劉長、吳王劉濞之憂。冉阝哈術來歸附,我蒙皇上顧問,說應待之以禮,如果稍微觸忤機權,他的屬下必然反叛。這種事情不止一項,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我又曾為王國用起草進諫之書,論韓國公之事,為詹徽所恨,想致我於重罪。我伏蒙聖恩勸慰,還賜給錢幣,令回家用十年時間著述,然後冠帶來朝廷。《元史》有闕誤,我奉命改修,後來又編成《宋書》,刪定《禮經》,這些書的凡例都已留在宮中。我在家奉親之暇,杜門著述,逐漸有了次第,再有八年,便可成功。突然聽到驚天之訃,我痛切欲絕。母喪在殯,還來不及安葬,家有年已九十的父親,倚門望思,這些我都無暇顧念,只望一拜山陵,灑淚九土。哪想到被誤解而失官,蒙聖恩遠行。揚、粵地區的人,不耐寒暑,況且我又多病,俯仰奔走,與吏卒為伍,誠不堪忍受。我晝夜涕泣,總怕有不測之災,致使負平生之志,抱萬古之恨。所以我多次發出受知之嘆。我希望能回到京師,得以見到皇上天顏,或者能南返,父子相見,那時將是我再生之日。」董倫於是推薦解縉,皇上召他為翰林待詔。

成祖入京師後,解縉升為侍讀,受命與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一起在文淵閣當值,參預機務。內閣參預機務自此而始。

不久解縉進升為侍讀學士,奉命任《太祖實錄》和《列女傳》總裁。書成之後,他受賜銀幣。永樂二年(1404),皇太子立,解縉升為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皇上曾召見解縉等人,說:「你們七人朝夕在朕左右,朕嘉獎你們的勤苦和謹慎,時常在宮中說起你們。慎始易而保終難,這是常理。願我們一起共勉。」並給各人賜給五品官服,命七人的命婦到柔儀殿朝見皇後,皇後慰勞了她們並給予賞賜。皇上還在立春之日賜給解縉等人金綺衣,所賜與尚書相等。解縉等人入朝推辭,皇上說:「代言機構是機密所系,況且你們旦夕侍候朕,對朕的幫助實不在尚書之下。」一天,皇上御臨奉天門,傳諭六科諸臣進直言,並回頭對解縉等人說:「王導、魏徵進諫之風,世不多有。如果使進言的人無所畏懼,聽言的人不怕忤逆,何患天下不治?朕與你們共勉之。」這年秋,胡儼出任祭酒,解縉等六人從容向皇上獻言,皇上常常虛懷接受。

解縉少年登朝,才智至高,凡事都敢上前答對,表裡洞達。他引薦士人,只要有某一方面的長處,總要加以稱贊。但他好品評人物,無所顧忌,廷臣多忌妒他受寵。後來因在議定太子問題上為漢王朱高煦所忌,終於致敗。原先,太子未定,淇國公丘福說漢王有功,應立他為太子。皇上密問解縉,解縉說:「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皇上沒有反應。解縉又叩頭說道「:好聖孫。」聖孫指宣宗。皇上點了點頭,這樣太子便定了下來。朱高煦由此深恨解縉。正值大發兵討伐安南,解縉諫阻。皇上不聽,最後討平了安南,設置郡縣管理。而太子建立以後,又時常有失皇上心意,由此朱高煦更加受寵,禮儀等級超過了嫡子。解縉又進諫說「:這樣做會引發爭端,不可。」皇上火了,說他離間骨肉,解縉所受的恩寵便漸衰了。四年(1406)賜給黃淮等五人二品紗羅衣,解縉沒有份。後來,丘福等人的意見稍稍傳到外廷,朱高煦於是誣陷解縉泄露宮中語。第二年,解縉被判廷試讀閱卷子不公,貶任廣西布政司參議。解縉出行後,禮部郎中李至剛說他心懷怨望,被改到交趾,命他在化州督餉。

永樂八年(1410),解縉因奏事入京,正值皇上北征,解縉拜見皇太子後返回。漢王便說解縉看準皇上出行,私謁太子,徑直返回,沒有人臣之禮。皇上震怒。解縉當時正偕同檢討王翶取道廣東,游覽山川,上疏請開鑿贛江勾通南北。奏書傳到後,解縉被逮入詔獄,拷打備至,還牽連到大理寺丞湯宗、宗人府經歷高得..、中允李貫、贊善王汝玉、編修朱..、檢討蔣驥、潘畿、蕭引高以及李至剛,將他們全部投進監獄。王汝玉、李貫、蕭引高、高得..都死於獄中。十三年,錦衣衛統帥紀綱呈上囚犯名冊,皇上見到解縉的名字,便說:「解縉還在世嗎?」紀綱於是用酒將解縉灌醉,埋在雪中。解縉立死,終年四十七歲。將其抄家,妻兒宗族都遷到遼東。

解縉在翰林院時,宦官張興恃寵在左順門外打人,解縉呵斥他,張興斂手而退。皇上曾寫出廷臣姓名,命解縉各述其優缺點。解縉說:「蹇義天資厚重,但胸無主意。夏原吉有德量,但不遠小人。劉俊有才幹,但不知顧及道義。鄭賜可謂君子,但才華不高。李至剛放盪而附勢,雖有才而品行不端。黃福秉性率直,為人確有原則。陳瑛用法嚴厲,尚能持廉。宋禮戇直而苛刻,不理會別人的怨憤。陳洽通達警敏,也不失正直。方賓是公文之才,牙商之心。」皇上將這番話交給太子,太子便問起尹昌隆、王汝玉。解縉說「:昌隆君子但度量不大;汝玉文翰之才難得,可惜有市儈心態。」後來仁宗即位,將解縉的這番評論出示給楊士奇,說道:「人們說解縉狂,但看他的這番論列,都有見地,不狂也。」下詔放回解縉的妻兒宗族。

解縉當初曾與胡廣一同陪成祖入宴。皇上說「:你們兩人生同里、長同學、仕同官。解縉有個兒子,胡廣可以將女兒嫁給他為妻。」胡廣叩頭說道「:臣的妻子正懷孕,還不知是男是女呢?」皇上笑說「:肯定是女啦。」後來果然生的是女兒,兩家遂定下婚約。解縉敗後,兒子禎亮被遷到遼東,胡廣想解除婚約。他的女兒割下耳朵發誓說:「女兒薄命之婚,是皇上做主,而大人也當面應承了的,女兒死無二心。」禎亮被赦回後,她終於嫁給了禎亮。

正統元年(1436)八月詔令歸還所抄沒的家產。成化元年(1465),恢復解縉的官銜,贈朝議大夫。當初解縉因說漢王和安南事而得禍,後來朱高煦因反叛被誅,而安南因多次造反,設官統治不久,也放棄而去,都應了解縉的話。

『肆』 《解學士》中的對聯

6月抄5日
寶瑞大師的《解學士》中的歪詩、對聯
春雨貴如油, 下得滿街流, 跌倒我學生, 笑壞一群牛!
出家又帶枷, 落發還犯法, 兩塊無情木, 夾著大西瓜!

門對千棵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

小孩揚土土飛空,大人有氣氣難生!
小犬乍行嫌路窄,大鵬展翅恨天低。

童子看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講命,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雪落缸沿,天賜一條白玉帶;煙熏火判、地產半幅皂羅袍。

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

閑人免進賢人進,盜者休來道者來。

書童磨墨墨抹書童一脈墨,梅香添煤煤爆梅香兩眉煤。

一盞燈四個字,酒酒酒酒;二更鼓兩面鑼,嘡嘡嘡嘡。

風不搖,雨不掃,蟾不叫,錢不掉,一大仙張嘴笑;
車無輪,馬無鞍,相無權,炮無煙,二人走紅佔先。

牆頭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中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
一馬失足淤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

忽聽門外一聲叭,花紅小轎把人搭,今晚洞房花燭夜,明日雙方做親家;
忽聽屋內一聲叭,原是曹安來端茶,茶盤掉地茶水灑,當時氣壞老冤家。

『伍』 解縉(解學士)是山東人還是江西人劉寶瑞相聲里說他祖籍山東,出生在南京,且是長子。

解縉來(1369年-1415年)明代第一位內閣首源輔、著名學者。字大紳,縉紳,號春雨、喜易,謚文毅,江西吉安吉水縣人,解綸之弟。出生在吉水鑒湖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洪武十二年進士。歷官御史、翰林待詔,成祖即位,擢侍讀,直文淵閣,參預機務,與編《永樂大典》,累進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有《解學士集》、《天潢玉牒》。網路里有詳細介紹。
劉寶瑞相聲里說他祖籍山東,出生在南京,且是長子。那是文藝,依據的不是史料,而是民間傳說。

『陸』 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壞一群牛.解學士是指什麼

春雨貴如油復,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制,笑壞一群牛裡面解學士是指解縉。解縉身矮善辯,擅聯句,思維敏捷而性情率真。相傳其幼時雨中摔倒,引得路人大笑,他隨口作詩道:「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跌倒解學士,笑死一群牛。」

解縉自幼穎悟絕人,他寫的文章雅勁奇古,詩豪宕豐贍,書法小楷精絕,行、草皆佳,尤其擅長狂草,與徐渭、楊慎一起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學士集》、《天潢玉牒》等;總裁《太祖實錄》、《古今列女傳》;主持編纂《永樂大典》;墨跡有《自書詩卷》、《書唐人詩》、《宋趙恆殿試佚事》等。

(6)解縉解學士擴展閱讀:

《自書詩卷》是解縉在廣西、交阯為官期間所作,作品創作於永樂八年(1410年),時解縉四十二歲,恰從遙遠的邊陲入京奏事,之後不久即被陷入獄,五年後慘死,曾經清安岐、乾隆、嘉慶、宣統御府收藏。



『柒』 解學士是誰

解縉(xie jin)(公元1369一1415年)字大紳,又字縉紳,號春雨,又號喜易,明朝第一位內閣首輔。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公元1369年12月6日)出生在吉水鑒湖(今吉水縣文峰鎮)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洪武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進士,授安福州判宮,遷太史院校書郎,除承務部、東莞縣尹,在元末戰亂中死於亂兵;父親解開,二魁胃監,五知貢舉,以父死節贈官參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從事著述、辦學,培養人才;母親高妙瑩,不但賢良淑慧,而且通書史、善小楷、曉音律。解縉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傳說他自幼穎敏絕倫,其母畫地為字,於褪概中教之,一見不忘5歲時,父教之書,應口成誦;7歲能屬文,賦詩有老成語;10歲,日涌數千言,終身不忘;12歲,盡讀《四書》、《五經》,貫穿其義理。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參加江西鄉試,名列榜首(解元);次年,會試第七,廷試與兄綸、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選為庶吉士,讀中秘書。明成祖時,入直文淵閣,進翰林學士,參與機務,後又兼右春坊大學士,一時詔令製作,皆出其手。
解縉有治國安邦之才。初入仕時,甚受朱元璋寵愛,常侍奉左右。一日,太祖在大庖西室對縉說:「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日上萬言書,剖切陳詞。他建議:政令要穩定,刑罰要簡省,要整理經史,制定禮樂,表彰賢士,崇祀先哲,禁絕娼優,易置寺閹,薄賦斂,減德役,焚經咒,絕鬼巫,裁冗員,節流開源,以蘇民困。他又指出朝廷用人當擇賢者,授職當最德才;應改革時弊,鼓勵農耕,實施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義倉之舉,免去苛捐雜稅,使民休養生息;要尚武以固邊防,崇文以延人才;治罪不株連妻子,捶楚不加於屬官。奏疏呈上,太祖連連稱贊解縉有安邦濟世之奇才,治國平天下之大略。不久,縉又獻《太平十策》,再次陳述自己的政治見解。
[編輯本段]解縉生平故事
解縉這個人從小就是神童,生而秀異,穎敏絕倫,在明史上是個集詩文和書法大成之人。其文雅勁奇古,詩豪放羊瞻,書小楷精絕,行、草皆佳。狂草名一時,然縱盪無法。 但凡這類年幼就名噪全國的人,骨子裡的才氣放逸,桀驁不遜,是後天名就者無法接近和比肩的。但有一點不好,這樣的品性,不加自修,很容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所以他的下場就很凄慘。雖然他主持撰修《永樂大典》名流千古,但最終還是被錦衣衛活埋雪中而死,年僅四十七歲。
別看只有四十七歲,解縉卻歷經明太祖、建文帝、成祖三朝。朱元璋的時候,因才氣過人被重用,後來因抗旨敢言被收拾罷官,朱允炆的時候從新啟用。到了朱棣的時候更慘,就因為進京奏事的時候,皇上不在家而見了太子,自以為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回去了,好傢伙,一個「無人臣禮」之罪,就被下旨入獄,酷刑伺候,然後雪中活埋。
胳膊擰不過大腿兒,這是真理,但這個「小胳膊」非要和「大腿」較量,那就是他的不識時務。得罪了誰別得罪小人,小人之人只認自己,不認道理,而解縉的嘲弄又是毫不留情的詩文伺候,當時的權臣對他既恨又怕,所以,陷害而死不足為奇----得罪人的買賣,花了身家性命的血本賠了給人家。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個對子說給哪個文人,哪個文人都不願意聽。人家怎麼也是文人,有沒有真才實學,關你何事?你是才子又能怎麼樣哪?給你來點兒干凈的埋法----雪埋行不?讓你看別人都黑,看不見自己黑,好好讓你干凈干凈!
曾經一個當時的權臣本來依仗自己的權勢,想給你個小解縉一個教訓:「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句)?」這「小胳膊」一點兒也沒給人家個面子,上去就來:「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題)!」別人是看了「老畜生」的笑話了,「老畜生」卻要恨你一輩子,不陷害你陷害誰?你的對句高妙,那就來個高妙的辦法要你的命,還是雪埋!
要說解縉不懂溫柔也不是實事求是,他的對子:「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諧音、立意、意境完美無暇,但可是你這種溫柔怎麼就不能對那些世俗小人溫柔溫柔哪?對著那些花花草草溫柔有誰回報你嗎?死到臨頭,讓你吝嗇對世俗小人的溫柔,給你找個沒花沒草的季節,冬天咋樣?還就是雪埋!
文人、權勢和世俗,口誅筆伐的可畏,冤枉死你個大才子,後人記住了《永樂大典》,後人記住了你解縉的豐功偉績,後人也面對你的才氣逼人暗自悲嘆,但是,後人之中有多少贊揚你的剛直不阿,而紛紛剛直不阿?表面贊揚你一下可以,但後人不想被雪埋,即使那樣很乾凈、很另類、很溫柔。說不定沒准兒埋你的時候,後人看見了還要說:「該埋!識時務者為俊傑,雖然我不如你,但至少我還活著。」抱著「活著」不放的人當中,不乏那種看似與你隔世神交而高呼「敬佩解縉」之人。
解縉不喜歡建文帝統治下的明朝,因為建文帝生性懦弱,不像朱元璋那樣有心計,所以」靖難軍」欲攻在德州時,幫了朱棣一回,使其改道進攻淮北的李景隆。
解縉不僅學識淵博,才華橫溢,而且為人耿直,剛正不阿,不畏權貴。他屢次上疏,針泛弊政,彈勸奸佞小人,由此導致他一生坎坷,時而得寵,時而失寵,時而升遷,時而貶謫,直至被人迫害致死。
還是初人仕時,解縉曾指責兵部僚屬玩忽職守,尚書沈潛對此極為惱怒,上疏誣告解縉。太祖由此也責備解縉「散自怒」並貶他為江西道監察御史。韓國公李善長因罪被太祖處死,縉代郎中王國用上疏為李善長辯冤;他又代御史夏長文革疏《論袁泰奸黠狀》,歷陳御史袁泰蔑視朝綱,貪贓枉法,陷害忠良之罪。袁泰受到處罰,對此懷恨在心。太祖認為解縉還缺乏涵養,必須修身養性,閉門思過,否則會成為眾臣攻擊的對象。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太祖召解縉父親進京,對他直說:「大器晚成,若以爾子歸,益令進,後十年來,大用未晚也。」縉只好隨父回歸吉水。在老家8年,他閉門著述,校改《元史》,補寫《宋書》,刪定《禮記》。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太祖病逝,縉進京吊喪。時惠帝臨朝,袁泰乘機進誨言,攻擊解縉「詔旨,且母喪未葬,父年90,不當舍以行。」帝聽信誨言,貶縉為河州(今甘肅蘭州附近〉衛吏。當時的禮部侍郎董倫為惠帝所信任,在惠帝面前為解縉說了不少好話,這樣,解縉才在建文四年被召回京師復職,任翰林待詔。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成祖朱棣登基,摧解縉為翰林待讀,與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等進文淵閣參預機務,不久,又遷為翰林侍讀學士,奉命總裁《太祖實錄》、《列女傳》。這時,成祖對解縉很信任,曾對大臣們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解縉被摧升為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這是他仕途最得意之時。
皇帝的寵愛改變不了解縉剛正不阿、堅持正義的氣節,對不合禮儀之事,他還是要反對的。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朱棣召解縉入宮,磋商立太子之事。當時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高煦為太子,但解縉仍直言說:「為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為前車之鑒。」朱棣聽後面有不悅,對此議猶豫不決。解縉為說服皇上,只說了一句話:「好聖孫!」兩人相視而笑。最後同意立長子高熾為太子,次子高煦為漢王,並令解縉撰寫立儲詔書,以告天下。從此,高煦深恨解縉。高煦自以為有戰功,又深得朱棣寵愛,常存奪嫡之心。見此情形,解縉上疏勸阻說:「啟爭也,不可。」朱棣認為這是離間他們的父子關系,對縉很有意見。永樂四年,成祖賜黃淮等人二品紗羅衣,而獨不給解縉。漠國公邱福將朝廷機密"傳達延外",高照卻嫁禍解縉「禁中語」五年,解縉又被誣為「試閱卷不公」貶為廣西布政司參議。臨行前,禮部郎中李至剛因與解縉有宿怨,又誣縉,故即改貶交趾(今越南),命督餉化州。
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解縉人京奏事,正遇成祖北征未歸,故只好覲謁太子高熾而返。於是朱高煦又乘機進誨言說:「伺上出,私現太子,徑歸,無人臣禮!」祖為此震怒。當時解縉已同檢討王到廣東去了,一路上,他倆看到贛江兩岸旱情嚴重,便上疏請鑿贛江通南北,引水灌田。疏上,成祖愈怒,詔令將解縉逮捕入獄。縉在獄中受盡嚴刑拷打,並株連多人。永樂十三年正月十三日(公元1415年2月22日),錦衣衛帥紀綱上囚籍,成祖看到有解縉的名字問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話:「縉猶在耶?」綱一貫草營人命,深為解縉憎恨。因此,他怕成祖赦免和啟用解縉,便趕回獄中,假意置酒祝賀,將縉灌醉,活埋於雪中而死。那時,解縉才47歲。解縉被害後,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子、兒女、宗族都流放到遼東。
解縉在朝時,以賢德論主切好就說好,壞就說壞,毫不掩飾自己的觀點。成祖曾把朝廷大臣的名單給他,命他「疏其短長」解縉一一寫出:「天資厚重,中無定見。夏原吉有德量,不遠小人。劉情有才幹,不知顧義。鄭賜可謂君子,頗短於才。李至剛誕而附勢,雖才不端。黃福秉心易直,頗有執守。陳瑛刻於用法,尚能持廉。宋禮直憨而苛,人怨不恤。陳洽疏通警敏,亦不失正。方賓薄書之才,理償之心。」祖將奏疏交給太子朱高熾,朱高熾又詢問尹昌隆、王汝玉兩人情況,解縉即刻回答說:「君子,而量不宏;汝玉文翰不易得,惜有市心耳。」仁宗即位,拿出解縉的奏疏給首輔楊士奇說:「言縉狂,觀所論列,皆有定見,不狂也!」稱贊解縉的文章雄勁奇古,新意疊出,可與司馬迂、韓愈等人媲美。因此,下詔把解縉的妻子、兒女、宗族赦歸吉水。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八月,赦還所抄家產。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為解縉平反昭雪,恢復官職,贈朝議大夫,溢文毅。
解縉一生最大的功績是他親自主持了《永樂大典》的編纂工作。明成祖即位不久,命解縉編纂《文獻大成》,企圖把歷代文獻分門別類地搜集起來,但由於人手少,時間倉促,一年成書,成祖閱後,認為所纂尚多未備,過於簡略,不符合他的原意,於是決定增派太子少師姚廣孝、禮部尚書鄭賜等協同解縉為監修官,又徵召二千多人參加編專毒、較訂、錄寫、繪圖、圈點等工作,重新進行編寨。經過三年多的艱苦努力,這部大類書終於編成,取名為《永樂大典》。全書共有22877卷,凡例、目錄60卷,裝訂成11095冊,共3億7千萬字左右,「括宇宙之廣大,統會古今之異同。」成祖《永樂大典》序言)輯人經、史、子、集、釋藏、道經、北劇、南戲、平話、醫學、工技、農藝、志乘等各類著作七八千種,按《洪武正韻》的韻目排列次序。這是我國最大的一部類書。在世界文化史上,《永樂大典》被譽為編纂最早、規模最大、內容最廣的網路全書。
解縉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詩歌、書法、散文等方面也很有成就。他才氣橫溢,下筆不能自休。尤工五言詩,現存詩五百餘首。他的古體歌行,氣勢奔放,想像豐富,逼似李白,而律詩絕句,亦近唐人。他又擅長書法,小楷精絕,行草皆佳,用筆之精妙,出人意表。他的著作有《白雲稿》、《東山集》、《太平奏疏》等。現在留存下來的有《解文毅公集》十六卷及《春雨雜述》一卷、《古今烈女傳》三卷。後人對他一生的評價是:「節千秋壯,文章百代尊。」鄒元標《解春雨學士舊墓》。
[編輯本段]忠諫直言的江南才子——解縉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副流傳了500多年的著名楹聯,出自明代翰林學士、《永樂大典》的總編纂解縉筆下。要論根底,解縉侍奉過三代皇上,朱元璋曾經親口對解說:「朕與你義如君臣,恩猶父子,你對我有什麼諫言應當言無不盡才是啊!」要論經綸,解縉曾經領導3千多文人以3年時間,完成了3億7千多萬字,卷帙達2萬多(大部分於1900年被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焚毀,現在全世界各大圖書館存書加起來只有八百卷)的宏大類書《永樂大典》。然而這位既有最強大靠山,又有滿腹長才的廟堂偉器卻沒得好死,只活了47歲。
朱元璋叫他提意見,解縉果然大冒傻氣上萬言書,歷數朱元璋政令多變,一發火就除根剪蔓進行濫殺,小人趨媚,賢者遠避,貪婪者得計,廉潔者受刑,吏部無賢否之分,刑部無枉直之判……《孟子》里早有「知識分子不是東西論」:「士,誠小人也。」但有人對朱元璋解釋這句經典論斷時卻說:「士誠,小人也!」(《閑中古今錄》)以此嘲笑政治對手張士誠。解縉還向朱元璋上書《太平十策》,切中要害,惹得明太祖老大不高興,解終於被罷官。8年之後建文帝時又出仕;等朱棣奪了侄兒的皇位,遷都到北京時,解縉又得到重用。
可是,解縉對「皇帝心理學」一竅不通,這是最大最可怕的「腹中空」;對「官場關系學」尚未入門,這更是遭人嫉恨動搖官基的薄弱環節——「根底淺」。朱元璋叫你直言切諫,你沒想想,不用說老天的兒子——天子,即令是平頭百姓,有幾個是聞過則喜的?你明知朱元璋喜怒無常,濫殺忠良,卻偏要去顯顯愚忠,觸犯逆鱗,你這不是找死嗎?幾經折騰,受到第三個皇帝的重用,讓你當《永樂大典》的總編輯,老老實實編你的書得了,你偏要介入最高層的權力斗爭,終於被二太子構陷,鋃鐺入獄,在錦衣衛(皇上的特務機關)被打得體無完膚死去活來,被無辜關押了5年,叫你嘗嘗「言者無罪」是什麼味道。
官場如戲場。這一點,解縉連ABC也不懂。對同僚大臣十有八九,他都如實品評。說某人誕而附勢,雖有才而行不端;某人可算君子,卻短於才華;某人是薄書之才,駔儈(牲畜交易經紀人)之心;某人有德望,但不疏遠小人。然而這些被他藐視的人,恰恰都是一二品大員。他們聽到解縉的評論,能不嫉恨么?有一天,朱棣要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把監獄的囚犯名單給他看看,一下看到「解縉」二字,說了句:「縉猶在耶?」這無異於死刑判決書。紀綱心領神會,回到獄中,將解縉用酒灌醉,扒光衣裳,扔到雪地里,活活凍死了。
[編輯本段]解縉趣事
其一
明代解縉才調宏達,尤善詼諧。據說某道士對解縉十分敬慕,特意拿了自己的畫像來拜見,恭恭敬敬地請解縉為其題詩。
解縉接過畫像,當即筆走龍蛇般連寫了三個「賊」字。道士一見,又驚又怒,正欲發作,只見解縉含笑從容續寫,連同前面所寫的三個「賊」字,成了一首頗有情趣的題畫像詩:
賊、賊、賊,
有影無形拿不得。
只緣偷卻仙丹葯,
而今反作蓬萊客。
「蓬萊」是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道士作了「蓬萊客」,就意味著成了仙,相傳八仙過海就是從蓬萊閣起程的。
此詩先說這位道士是賊,接下來遂將「賊」字妙解為對其修行的稱贊。難怪道士讀罷,由驚怒轉為驚喜,千謝萬謝而去。
其二
朱棣為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後起兵自稱「靖難」,奪取帝位,即明成祖,年號永樂。據說朱棣當了皇帝之後,為立太子事一時拿不定主意。這時,解縉正奉旨纂修《永樂大典》,很受永樂皇帝朱棣的賞識。朱棣於是就此事密召解縉,解縉進得宮來,就立太子事發表自己的看法:「立子為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人心歸附,若棄長立次,必興爭端。」因朱棣自己不是長子,對此說不感興趣,心中仍存猶豫。
正在這時,內宮太監送來一幅名為《彪虎圖》的畫:一隻白額回首望身後幼虎,情狀甚為親呢。解縉見此圖,當即吟詩曰:
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
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
朱棣聽了,知道解縉是借著題詩婉轉進諫,頗受啟示,當即決定立長子高熾為皇太子,即後來的仁宗。
其三
相傳,永樂皇帝有一天突然對解縉說:「你知道昨夜宮中有喜事嗎?你就此吟首詩吧!」
解縉就「有喜」二字,想到可能是皇後生產,便吟:
君王昨夜降金龍,
把皇子喻為「金龍」,本是吉語。豈料永樂皇帝卻說:「生的是個女孩。」
解縉眼珠一轉,馬上續道:
化作嫦娥下九重。
通過一個「化」字,將生男改為生女,可謂巧妙自然,天衣無縫。
永樂皇帝本是藉此題為難解縉,於是故意嘆口氣說:「可惜剛出生便告夭折。」
解縉早有準備,脫口應道:
料是人間留不住,
永樂皇帝又說:「已將屍體扔到池塘里去了。」
解縉轉口又吟:
翻身跳入水晶宮。
這場君臣對話,充分表現了解縉出口成章,應付自如,正因為如此,才使避諱之語得以巧妙妥帖的解釋。
其四
雞冠花屬莧科一年生直立草花,以其卓然挺立的肉質花序有如雄雞之冠而得名。
有一次解縉與永樂皇帝在花園遊玩,皇帝突然命解縉以雞冠花作詩,解縉略一思索,起句道:
雞冠本是胭脂染,
一語剛落,只見皇帝從身後取出所執白雞冠花,說:「不是胭脂紅,是白的。」解縉隨機應變,當即又吟:
今日為何淡淡妝?
只因五更貪報曉,
至今戴卻滿頭霜。
解縉應對如流,用語不凡,聯想奇妙,皇帝聽了甚為高興。
其五
解縉自幼好學,出口成章。這年春節,他在後門上貼了一副春聯:
「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
對門的員外看了,很不高興,心想,只有像我這樣的人家,才配貼這副對聯,就命僕人把竹子砍了。不一會,家人來報,解縉的春聯改成了:
「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
員外聽罷,非常惱火,令人把竹子連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聯又改為:
「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
其六
明代才子解縉到一大商賈家收稅款。事前,商賈家調皮的女兒在宅前貼上對聯,心想,看你解稅官怎麼進屋。對聯雲:
閑人免進,盜者休來。
解縉看罷一笑,叫人拿來筆往門聯左右各添三字便挺胸而入。商賈女兒出門一看,不得不佩服這位年輕稅官文思敏捷,巧補天成。原來解給將對聯補寫為:
閑人免進賢人進,盜者休來道者來。
其七
解縉幼時去河裡洗澡,把脫下的衣服掛在河邊的老樹上,這時縣令來了,對解縉說,我出個對子,若對得出來衣服便給你,對不出來我可就拿走了。然後指著老樹說:「千年老樹為衣架。」解縉昂首,脫口而出:「萬里長江作浴盆!」縣令大異,遂還衣於縉。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猢猻也敢對鋸(句)
一馬失陷淤泥內,老畜生焉能出踢(題)
其八
毛澤東引用過這樣一副對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副對聯的作者是明初才子解縉。
傳說他有一次上街,時值春雨連綿,不小心跌倒了。路上行人見了失笑。他隨口吟詩回敬:「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殺一群牛。」民間還流傳著他的許多巧對,例如他19歲考中江西解元後,出遊到一道觀,口渴求飲,老道士慕他的大名,出個上聯試他:「一盞清茶,解解解元之渴」,其中三個「解」字不同音,下聯也要如此,難度很大。解縉卻不費工夫屬對道:「三弦妙曲,樂樂樂府之音」,這三個「樂」字也不同音。
有關電視劇:《大明奇才》
<<大明奇才>>超鏈接http://ke..com/view/909346.htm
單口相聲「解學士」中主人公。
解縉是明朝有名的才子,他從小聰明好學,但家境貧寒。解縉家對面是一家財主,門對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門上貼了一副春聯:
門對千根竹, 家藏萬卷書。
富豪見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縉深解其意,於上下聯各添一字:
門對千根竹短,家藏萬卷書長。
富豪更加惱火,下令把竹子連根挖掉。解縉暗中發笑,在上下聯又添一字:
門對千根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

『捌』 解學士的簡介

解學士是傳統中篇單口相聲曲目,藝人根據話本小說《解學士詩》和民間傳說改成的單口相聲。劉寶瑞擇其精華,整理成篇。

『玖』 請問解縉是誰

解縉(xiè jìn ),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 出生在吉水鑒湖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回

解縉畫像(4張)家。答洪武二十一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至永樂五年二月任內閣首輔(1402年-14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