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泛經濟學6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泛經濟學6

發布時間: 2021-03-30 14:30:52

1. 很專業很理論性的幾個經濟學問題

1.如果以GDP增長定義經濟增長,那麼經濟增長是由於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帶來的。引用美國經濟學家Denison的理論,經濟增長歸結為六個因素:勞動、資本存量的規模、資源配置情況、規模經濟、知識進展、其他。
2.很多很多,沒有定論。現流行的有:弗里德曼貨幣理論,薩繆爾森 乘數加速模型,諾德豪斯 政治周期理論,盧卡斯 均衡經濟周期理論,網上查吧。
3.去除自然失業率,周期性失業只要有與需求下降造成,當然也可能由於勞動力供應過多。
4.也沒有定論。現有理論:貨幣供給過多,需求過多拉動,成本上漲推動,工資剛性等等。
5.找微觀經濟學,壟斷理論。
6.當然很大影響,問題太泛,爭議也很大。
7.相當程度與現實相符啊,邊際消費傾向遞減是普遍規律,這是一個默認的假定前提。你的錢多了,肯定會加大儲蓄和投資的比例嗎。
8.應該是哦,我覺得,但是這樣鼓勵出口不一定會增加收入,要看其他國家的尋求彈性,國際經濟學書上可以找到的。
9.又是一個寬泛高深的問題啊。總的來說促進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流動,對各國都好,但是利益怎麼分配是個問題,而且有時還涉及國家經濟安全。。。
好多啊,建議你找本好點的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看看吧,推薦薩繆爾森的,國產的嗎教育部高教司 高鴻業的很不錯,就這樣了。

2. 西方經濟學本科形考任務6

: 西方經濟學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數理經濟學、動態經濟學、福利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等等。

3. 《經濟學原理》曼昆 第六版 上下冊

我生長在一個經常在飯桌上討論政治問題的家庭中。對解決社會問題各種方法的擁護與反對引起了熱烈的爭論。但在學校里,我被科學所吸引。政治問題看來是模糊的、不連貫的和主觀的,而科學是分析的、系統的和客觀的。當政治爭論喋喋不休地進行時,科學取得了進步。

大學一年級的經濟學原理課程使我看到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經濟學結合了政治學和科學的優點。它是一門真正的社會科學。它的主題是社會的——人們如何選擇他們的生活,以及他們如何相互交易,但它以科學的冷靜來研究這個主題。通過把科學方法引人政治問題,經濟學力圖對所有社會面臨的基本挑戰作出推動。

我寫這本書的動機是希望把我第一次學習經濟學課程時的興奮的感覺傳遞給讀者。經濟學是門只要掌握了其中一些知識便能發揮很大作用的學科(學習物理學或日語之類的課程就不能這樣說)經濟學家用一種獨特的方式來思考世界,其中許多內容可以在一兩個學期內學完。本書的目的是把這種思維方式盡可能廣泛地傳達給聽眾,並使讀者能夠理解他們周圍的許多事情。

我堅定地相信,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經濟學所提供的基本思想。普通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讓人們更多地了解世界,以便使他們成為好公民一一經濟學的學習和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一樣是服務於這個目的的。因此,寫一本經濟學教科書是一種極大的榮譽和職責。這也是經濟學家得以促進ZF更健全、未來更繁榮的一種方法。正如偉大的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所指出的:「如果我能寫一國的經濟學教科書,我就不管誰制定該國的法律或者准起草高深的條約。」

所有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教導說,資源是稀缺的,但很少有教科書的作者想到,學生的時間也是這些稀缺資源之一。我力求避免那些干擾學生關鍵課程的無用修飾與冗長細節來尊重時間的稀缺。我希望這本書寫得恰如其名(經濟學原理》的「原理」二字。

為了提煉出經濟學的精華我必須考慮,對學習入經濟學課程的學生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我努力把自己放在經濟學初學者的位置上。我的目標是強調學生應該,而且也會發現經濟學中有興趣的內容。

本書把較多篇幅用於應用於政策,而把較少篇幅用於正規的經濟理論。例如,在學生學習了第四到第六章市場供求理論的內容之後,在第七到第九章中就可以直接用這些工具去考慮我們的社會所面臨的三個重要問題:為什麼自由市場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賦稅如何干擾市場機制?誰是國際貿易的贏家和輸家?這些問題與學生聽新聞和來自他們生活中的關注與興趣相輔相成。

在全書中我盡可能經常地回到應用與政策問題。大部分章節容納了說明如何運用經濟學原理進行「案例研究」的內容。此外「新聞摘錄」欄提供了報紙摘錄,說明經濟學思想如何解釋社會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我的希望是,學生在學完人門的經濟學課程之後,能從一個新的角度和更有見解地思考新聞故事。

本書涵蓋了作為經濟學人門課程所需要的中心的所有題目,但這些題目並沒有總按傳統的順序安排。了解書中的內容需要迅速地瀏覽全書的題目。

第一章「經濟學十大原理,引導學生進入經濟學家的世界觀。本章預先介紹了在整個經濟學中反復出現的一些重要思想,例如機會成本、邊際決策、激勵的作用、貿易的收益,以及市場配置的效率。在全書中,我經常提到第一章的經濟學十大原理,以提醒學生,這些原理是大多數經濟分析的基礎。

第二章「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考察了經濟學家如何研究他們的研究領域。本章討論了假設在形成理論中的作用,並介紹了經濟模型的概念。本章還討論了經濟學家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本章的附錄簡單復習了如何使用圖形,以及圖形如何被誤用。

第三章「相互依賴性與貿易的好處」提出了比較優勢理論。這個理論解釋了為什麼個人要與其鄰居貿易,以及為什麼一個國家要與其他國家貿易。經濟學的大部分內容是關於市場力量如何協調經濟中發生的許多個人的生產和消費決策的。作為這種分析的出發點,學生在本章中知道了為什麼專業化、相互依賴和貿易會有利於每一個人。

以下三章介紹了供給和需求的基本工具。第四章「供給與需求的市場力量」,提出了供給曲線、需求曲線和市場均衡的概念。第五章「彈性及其應用」介紹了彈性的概念,並用它分析三個不同市場上的事件。第六章「供給、需求與ZF政策」用這些工具來考察租金控制和最低工資法這類價格控制,以及稅收歸宿。

第七章「消費者、生產者與市場效率」用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的概念擴大了供求分析。本章從提出消費者支付意願和需求曲線之間的聯系以及生產者生產成本和供給曲線之間的聯系開始,然後說明市場均衡使生產者和消費者剩餘之和最大化。因此,在本書中學生較早地了解到市場配置的效率。

以下兩章把生產者和消費者剩餘的概念運用到政策問題中。第八章「應用:稅收的代價」說明為什麼稅收引起無謂損失。以及是什麼決定這種損失的大小。第九章「應用:國際貿易」考慮了誰從國際貿易中受益。誰受損,並提出了有關保護主義政策的爭論。

在考察了為什麼市場配置通常是合意的以後,本書又考慮ZF有時可以如何改善市場配置。第十章「外部性」解釋了污染這類外部效應如何會使市場結果無效率。本章還討論了這些無效率可能的公共與私人解決方法。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共有資源」考慮了當國防這類物品沒有市場價格時產半的無效率。第十二章」稅制的設計」描述了ZF如何籌集支付公共物品所必須的收入。本章提出了美國稅制的制度背景,然後討論了效率和平等目標如何在稅制設計中起作用。

以下五章考察了企業行為和行業組織。第十三章「生產成本」討論了包括在企業成本中的內容,並介紹了成本曲線。第十四章「競爭市場上的企業」分析了價格接受企業的行為,並得出了市場供給曲線。第十五章「壟斷」討論了作為市場上推一賣者的企業的行為。本章還討論了壟斷定價的無效率、可能的政策反應,以及壟斷者實行價格歧視的努力。第十六章「寡頭」包括只有幾家賣者的市場,並把因犯的兩難處境作為解釋戰略相互作用的模型。第十七章「壟斷競爭」考察有許多提供相似而不相同產品的賣者的市場行為。本章還討論了有關廣告效果的爭論。

以下三章描述了在工資與物價有伸縮性的長期中實際經濟的行為。第二十四章「生產與增長」考察不同時期與國家生活水平差別巨大的決定因素。第二十五章「儲蓄、投資和金融體系」討論了我們經濟中的各種金融機構,並考察了這些機構在配置資源中的作用。第二十六章「自然失業率」考慮失業率的長期決定因素,包括最低工資法、工會的市場勢力、效率工資的作用,以及尋找工作的影響。

在討論了實際經濟的長期行為之後,本書轉向貨幣與物價的長期行為。第二十七章「貨幣制度」介紹了經濟學家的貨幣概念以及中央銀行在控制貨幣量中的作用。第二十八章「通貨膨脹:原因與成本」提出了貨幣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的聯系,並討論了通貨膨脹的社會成本。

以下兩章提出了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學。第二十九章「放經濟宏觀經濟學:基本概念」解釋了儲蓄、投資與貿易金額之間的關系。名義和實際匯率之間的區別,以及購買力平價理論。第三十章「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理論」提出了古典的國際物品與資本流動模型。這個模型說明了各種問題,包括預算赤並與貿易赤字之間的聯系,以及貿易政策的宏觀經濟影響。

在第二十四章到第三十章中充分論述了長期經濟理論之後,本書把注意力轉向解釋圍繞長期趨勢的短期波動。第三十一章「總需求與總供給」從關於經濟周期的一些事實開始,並介紹了總需求與總供給模型。第三十二章「貨幣和財政政策對總需求的影響」,解釋了決策者如何可以用他們掌握的工具來移動總需求曲線。第三十三章「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解釋了為什麼控制總需求的決策者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的交替關系。本章考察了為什麼這種交替關系存在於短期中,為什麼它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移動,以及為什麼在長期中不存在。

本書的結論是第三十四章「宏觀經濟政策的五個爭論問題」。這最後一章考慮決策者面臨的五個爭論問題:在對經濟周期作出反應中政策積極主義的適當程度,在運用貨幣政策中規則與相機抉擇之間的選擇,實現零通貨膨脹的合意性,平衡ZF預算的重要性,以及為了激勵儲蓄進行稅收改革的需要。對每個問題,本章都提出了爭論雙方的觀點,並鼓勵學生作出自己的判斷。

4. 我是大一新生, 專業是經濟學。經濟學是個泛而不精的專業,我的想法是考研。

真沒必要這么急。大一大二學好數學英語。如果本科學校不是特別好的話,專業課一般教的很淺,這么和你說吧,考研好點學校一般都要求中級宏觀微觀,如果你學校不是很好是不會開這個課的,要自己自學,最好大三學完。關於專業課特別是必考的宏微觀還是多看些書,這就要看你自己的學習進度了。尤其是中級的宏微觀,有空把那四五本知名教材都看看,收獲會很大。然後打算報考什麼學校再去查查那個學校專業課考什麼教材,再找往年試題做做,一般學校就差不多了。專業課重在平時積累,考好的學校想速成專業課基本不可能。相對於其它財經專業,經濟學其實很好考的,除了幾個名校,多數學校都是過分數線就能上的,所以盡量眼光放高點。最好是讀全國前十的學校,三十以後的學校基本不用考慮了,讀了也沒什麼大用

5. 經濟學有關術語及解釋

下面是個人收集的幾方面:

經濟學術語解釋
1、什麼是CPI、通貨膨脹、PPI和GNP縮減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
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貨品及服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他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主要價格指數有三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Consumer』s Price Index),生產者價格指數PPI(Procer』s Price Index),GNP縮減指數(GNP Deflator)。
三種價格指數的計算方法基本一樣,即各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程度的加權平均。不過,每一種價格指數計算中選擇的商品籃子不一樣。計算消費者價格指數時,商品籃子中包含的典型市民的消費籃子。所以,消費者價格指數也被稱為生活成本指數。生產者價格指數計算時,選取的商品籃子中包含的是生產資源。GNP縮減指數則是一個更具綜合性的指數,其計算中選取的商品籃子既包含消費品,也包含生產資源。
可以這樣說,CPI是一個同步經濟指標,PPI是一個先行經濟指標。一般來說生產者價格指數領先於經濟3個月到半年,消費者滯後於經濟3個月到半年。CPI可以顯示目前經濟狀況,而PPI可以顯示未來經濟狀況。PPI計算的是廠商出售的價格,而CPI計算的是消費者購買的價格。
2、什麼是恩格爾系數?簡單了解
1857年,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在研究了當時西歐某些居民家庭的收入和食物消費支出的關系後,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一個家庭收入越少,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費用所佔的比例越大。這一觀點被稱為「恩格爾定律」,即恩格爾系數。用公式表示為:
恩格爾系數(%)=(食物支出額÷消費支出總額)×100%
恩格爾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總消費支出隨收入變化而變化的一定趨勢。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間的定量關系和相關關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例來說明生產發展、收入增加對生活消費的影響程度。眾所周知,吃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較低時,其在消費支出中必然佔有重要地位。隨著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消費的重心才會開始向穿、用等方面轉移。因此,一個國家或家庭生活越貧困,恩格爾系數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爾系數就越小。
恩格爾定律和恩格爾系數一經提出,就得到西方經濟學界的廣泛接受和確認,認為它具有普遍的適用性。恩格爾定律和恩格爾系數是較早引入我國的西方經濟學和統計學的概念。
國際上常常用恩格爾系數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准,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低於40%為富裕,30%以下為最富裕。在西方,個人消費包括了住房、醫療、衛生、交通等全部支出。而在我國,特別是城市實行公費醫療、低房租和食品、燃料、水等多種補貼,這些政策性因素對消費結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比較分析尤其是進行國際對比和城鄉對比時,要剔除不可比因素。我國運用這一標准進行國際和城鄉對比時,要考慮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費品價格比價不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要注意政策性影響的計算和分析及由社會經濟制度不同所產生的特殊因素。對於這些不可比問題,在分析和比較時應做相應的剔除。另外,在觀察歷史情況的變化時要注意,恩格爾系數反映的是一種長期的趨勢,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絕對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動中求得長期的趨勢。
3、什麼是GDP?什麼是GNP?二者有什麼區別?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一國(地區)經濟在核算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的最終產品總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顯示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生產過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和固定資產的磨損價值,但不包含生產過程中作為中間投入的價值;在實物構成上,是當期生產的最終產品,包含用於消費、積累及凈出口的產品,但不包含各種被其他部門消耗的中間產品。 GDP的測算有三種方法:生產法: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收入法: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支出法: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
GN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ced by domestically owned factors of proction within a given time period。
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國民生產總值(GNP)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指標。它們都是核算社會生產成果和反映宏觀經濟的總量指標。但因其計算口徑不同,二者又有所區別。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反映所有常住單位生產活動成果的指標。所謂常住單位,是指在一國經濟領土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經濟單位。所謂生產活動包括三次產業在內的所有行業和部門。在價值形態上它等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的增加值之和。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實際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等)總和價值。本國常住者通過在國外投資或到國外工作所獲得的收入(稱之為從國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應計入本國國民生產總值。而非本國國民在本國領土范圍內的投資或工作所獲得的收入(稱之為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則不應計入本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中去。因此,國民生產總值可以用國內生產總值加上本國常住單位從國外得到的凈要素收入(從國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更直觀地講,國民生產總值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從國外獲得的勞動報酬、投資收益(包括紅利、股息和利息等)的凈額。即: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國外凈要素收入。國民生產總值是「收入」的概念。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生產總值之間的主要區別,前者強調的是創造的增加值,它是「生產」的概念,後者則強調的是獲得的原始收入。一般講,各國的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二者相差數額不大,但如果某國在國外有大量投資和大批勞工的話,則該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往往會大於國內生產總值。
The Gross National Proct is one of the great invention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probably almost as significant as the automobile and not quite so significant as TV。 The effect of physical inventions is obvious, but social inventions like the GNP change the world almost as much。
——By Professor Kenneth Boulding
4、什麼是NNP?什麼是NI、PI、DPI?
NNP(Net National Proct) is the total market value of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ced in the economy in a given period of time, excluding the depreciation of capital。
簡單地說,NNP=GNP-折舊。
NI(National Income) is the income earned by the factors of proction。
簡單地說,國民收入NI=NNP-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出+政府對企業補貼。
PI(Personal Income) is the income received by households。
簡單地說,個人收入PI=NI-掙到但沒有收到的收入+收到的但不是掙到的收入(政府對私人的轉移支出)。
DPI(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is income remaining after paying personal income taxes。
簡單地說,DPI=PI-所得稅=個人消費C+個人儲蓄S。
5、還有什麼常見的經濟術語?
CRB是期貨價格指數,反映期貨價格的高低。
ECI是就業成本指數。它是在受薪就業時對在美國所有州及255個地區超過500個行業所提供的工作數量的量度,就業估計是基於大企業的市場調整。而且把在國內企業及政府里全職或兼職的受薪員工數目計算起來。它反映的是就業的難易及其條件的好壞。
工業生產率:它是對某國工廠,礦業,公共事業的生產量變化的連續加權式的測量,等同測量他們工業生產能力及在工礦,公用事業中有哪些可用資源可以被利用(通常指使用效能)。製造業這一塊可以影響1/4的經濟,使用效能提供一個多大生產能力在被利用的評估。
采購經理指數:采購經理的國家協會(NAPM),現在稱做為供應管理之協會,公布每月綜合指數,包括國內製造業情況,房屋建築新訂單。生產,供應者送貨次數,訂貨,庫存,價格就業,出口訂單,及入口訂單,它是將製造也除以非製造業以下指數。
耐用品:耐用品的訂單時量度國內廠家對立即或將來要送貨的貨品所接的訂單數。一件耐用品定義為該商品會持續使用一段時間(超過3年),而在期間對它的服務也持續。
零售銷售:它是一個適時的指標,關於消費者的主要消費模式以及會因正常季節變動,節假日,交易日不同而調整。零售包括耐用和非耐用品商品銷售,及服務及難免發生的加在商品的費用稅收,但不包括負擔在消費者身上的銷售稅。
新建房屋報告:新建房屋報告量度每月與居住有關為單位的新建房屋的數目。一個建築的開始是指開挖地基的開始。同時主要由居住房屋建造組成,住宅房是對利率變動而作出反應的第一要素。對開始/接受利率變化的反應,若以圖形來表示利率的話,可能是接近谷底的谷峰。

6. 經濟學 專業術語

下面是個人收集的幾方面:

經濟學術語解釋
1、什麼是CPI、通貨膨脹、PPI和GNP縮減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
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貨品及服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他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主要價格指數有三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Consumer』s Price Index),生產者價格指數PPI(Procer』s Price Index),GNP縮減指數(GNP Deflator)。
三種價格指數的計算方法基本一樣,即各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程度的加權平均。不過,每一種價格指數計算中選擇的商品籃子不一樣。計算消費者價格指數時,商品籃子中包含的典型市民的消費籃子。所以,消費者價格指數也被稱為生活成本指數。生產者價格指數計算時,選取的商品籃子中包含的是生產資源。GNP縮減指數則是一個更具綜合性的指數,其計算中選取的商品籃子既包含消費品,也包含生產資源。
可以這樣說,CPI是一個同步經濟指標,PPI是一個先行經濟指標。一般來說生產者價格指數領先於經濟3個月到半年,消費者滯後於經濟3個月到半年。CPI可以顯示目前經濟狀況,而PPI可以顯示未來經濟狀況。PPI計算的是廠商出售的價格,而CPI計算的是消費者購買的價格。
2、什麼是恩格爾系數?簡單了解
1857年,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在研究了當時西歐某些居民家庭的收入和食物消費支出的關系後,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一個家庭收入越少,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費用所佔的比例越大。這一觀點被稱為「恩格爾定律」,即恩格爾系數。用公式表示為:
恩格爾系數(%)=(食物支出額÷消費支出總額)×100%
恩格爾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總消費支出隨收入變化而變化的一定趨勢。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間的定量關系和相關關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例來說明生產發展、收入增加對生活消費的影響程度。眾所周知,吃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較低時,其在消費支出中必然佔有重要地位。隨著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消費的重心才會開始向穿、用等方面轉移。因此,一個國家或家庭生活越貧困,恩格爾系數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爾系數就越小。
恩格爾定律和恩格爾系數一經提出,就得到西方經濟學界的廣泛接受和確認,認為它具有普遍的適用性。恩格爾定律和恩格爾系數是較早引入我國的西方經濟學和統計學的概念。
國際上常常用恩格爾系數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准,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低於40%為富裕,30%以下為最富裕。在西方,個人消費包括了住房、醫療、衛生、交通等全部支出。而在我國,特別是城市實行公費醫療、低房租和食品、燃料、水等多種補貼,這些政策性因素對消費結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比較分析尤其是進行國際對比和城鄉對比時,要剔除不可比因素。我國運用這一標准進行國際和城鄉對比時,要考慮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費品價格比價不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要注意政策性影響的計算和分析及由社會經濟制度不同所產生的特殊因素。對於這些不可比問題,在分析和比較時應做相應的剔除。另外,在觀察歷史情況的變化時要注意,恩格爾系數反映的是一種長期的趨勢,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絕對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動中求得長期的趨勢。
3、什麼是GDP?什麼是GNP?二者有什麼區別?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一國(地區)經濟在核算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的最終產品總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顯示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生產過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和固定資產的磨損價值,但不包含生產過程中作為中間投入的價值;在實物構成上,是當期生產的最終產品,包含用於消費、積累及凈出口的產品,但不包含各種被其他部門消耗的中間產品。 GDP的測算有三種方法:生產法: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收入法: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支出法: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
GN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ced by domestically owned factors of proction within a given time period。
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國民生產總值(GNP)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指標。它們都是核算社會生產成果和反映宏觀經濟的總量指標。但因其計算口徑不同,二者又有所區別。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反映所有常住單位生產活動成果的指標。所謂常住單位,是指在一國經濟領土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經濟單位。所謂生產活動包括三次產業在內的所有行業和部門。在價值形態上它等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的增加值之和。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實際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等)總和價值。本國常住者通過在國外投資或到國外工作所獲得的收入(稱之為從國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應計入本國國民生產總值。而非本國國民在本國領土范圍內的投資或工作所獲得的收入(稱之為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則不應計入本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中去。因此,國民生產總值可以用國內生產總值加上本國常住單位從國外得到的凈要素收入(從國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更直觀地講,國民生產總值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從國外獲得的勞動報酬、投資收益(包括紅利、股息和利息等)的凈額。即: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國外凈要素收入。國民生產總值是「收入」的概念。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生產總值之間的主要區別,前者強調的是創造的增加值,它是「生產」的概念,後者則強調的是獲得的原始收入。一般講,各國的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二者相差數額不大,但如果某國在國外有大量投資和大批勞工的話,則該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往往會大於國內生產總值。
The Gross National Proct is one of the great invention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probably almost as significant as the automobile and not quite so significant as TV。 The effect of physical inventions is obvious, but social inventions like the GNP change the world almost as much。
——By Professor Kenneth Boulding
4、什麼是NNP?什麼是NI、PI、DPI?
NNP(Net National Proct) is the total market value of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ced in the economy in a given period of time, excluding the depreciation of capital。
簡單地說,NNP=GNP-折舊。
NI(National Income) is the income earned by the factors of proction。
簡單地說,國民收入NI=NNP-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出+政府對企業補貼。
PI(Personal Income) is the income received by households。
簡單地說,個人收入PI=NI-掙到但沒有收到的收入+收到的但不是掙到的收入(政府對私人的轉移支出)。
DPI(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is income remaining after paying personal income taxes。
簡單地說,DPI=PI-所得稅=個人消費C+個人儲蓄S。
5、還有什麼常見的經濟術語?
CRB是期貨價格指數,反映期貨價格的高低。
ECI是就業成本指數。它是在受薪就業時對在美國所有州及255個地區超過500個行業所提供的工作數量的量度,就業估計是基於大企業的市場調整。而且把在國內企業及政府里全職或兼職的受薪員工數目計算起來。它反映的是就業的難易及其條件的好壞。
工業生產率:它是對某國工廠,礦業,公共事業的生產量變化的連續加權式的測量,等同測量他們工業生產能力及在工礦,公用事業中有哪些可用資源可以被利用(通常指使用效能)。製造業這一塊可以影響1/4的經濟,使用效能提供一個多大生產能力在被利用的評估。
采購經理指數:采購經理的國家協會(NAPM),現在稱做為供應管理之協會,公布每月綜合指數,包括國內製造業情況,房屋建築新訂單。生產,供應者送貨次數,訂貨,庫存,價格就業,出口訂單,及入口訂單,它是將製造也除以非製造業以下指數。
耐用品:耐用品的訂單時量度國內廠家對立即或將來要送貨的貨品所接的訂單數。一件耐用品定義為該商品會持續使用一段時間(超過3年),而在期間對它的服務也持續。求採納 謝謝樓主
零售銷售:它是一個適時的指標,關於消費者的主要消費模式以及會因正常季節變

7. 微觀經濟學

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