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陶庵夢憶文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陶庵夢憶文學

發布時間: 2021-03-30 13:56:42

A. 陶庵夢憶 《柳敬亭說書》譯文及賞析

譯文:

南京柳麻子,面色黃黑,滿臉長著瘡疤、小疙瘩,行動隨隨便便,身體象木偶一樣呆板。他善於說書,一天說書一回,定價一兩銀子。請他的人在十天前送去請貼、定金,約好時間,他經常不得空。南京同時有兩個走紅的人,就是王月生、柳麻子。
南京柳麻子,黧黑,滿面疤槃,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說書。一日說書一回,定價一兩。十日前先送書帕下定,常不得空。南京一時有兩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

我聽他說景陽岡武松打虎,與《水滸》的描述大不相同。他描寫刻畫,細致入微,但又直截了當、干凈利落,並不嘮嘮叨叨。他的吆喝聲有如巨鍾,說到關鍵地方,大呼叫喊,聲音震得房屋象要崩塌一樣。他說武松到酒店買酒,店內沒有人,武松猛然一吼,店中空缸空壇都嗡嗡作響,在一般人不經意的情節細微的地方著力渲染,細致到這個地步。主人一定要不聲不響地靜靜坐著,集中注意力聽他說,他才開口;稍微看到奴僕附著耳朵小聲講話,聽的人打哈欠伸懶腰、有疲倦的樣子,他就不再說下去,所以要他說書不能勉強。每到半夜,抹乾凈桌子,剪好燈芯,靜靜地用白色杯子送茶給他,他就慢慢地說起來,聲音或快或慢,或輕或重,或斷或續,或高或低,說得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把世上其他說書人的耳朵摘下來,使他們仔細聽柳敬亭說書,恐怕都會驚嘆得咬舌死去呢!
余聽其說《景陽岡武松打虎》白文,與本傳大異。其描寫刻畫,微入毫發,然又找截干凈,並不嘮叨。勃夬聲如巨鍾,說至筋節處,叱吒叫喊,洶洶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內無人,謈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聲。閑中著色,細微至此。主人必屏息靜坐,傾耳聽之,彼方掉舌。稍見下人呫嗶耳語,聽者欠伸有倦色,輒不言,故不得強。每至丙夜,拭桌剪燈,素瓷靜遞,款款言之,其疾徐輕重,吞吐抑揚,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說書之耳而使之諦聽,不怕其不齚舌死也。

柳麻子相貌十分醜陋,但是他口齒靈利,眼神流動,衣服雅靜,簡直與王月生一樣地美好,所以他們的聲價正好相等。

欣賞:
《柳敬亭說書》全文可分為五個段落,首言柳麻子的外形長相,續言柳麻子說書的行情,接著舉實例說明柳麻子說書的景況,再以其他說書人的羞愧說明柳麻子之好,最後則是總結他有好行情的原因.
第一段
介紹柳麻子的外貌,從「南京柳麻子」到「土木形骸」.古代稱呼他人時,習慣將他人的省籍或是郡望放在姓名前,柳麻子為江蘇泰州人,南京在江蘇西南部,泰州則在江蘇中部,此處的南京應是指柳麻子生活所居的地方,即柳麻子在南京一帶說書,而非他的省籍.接著介紹他的外貌,從皮膚的顏色,到臉部皮膚凹凸小瘤,將整個人集中焦點到他的臉部.接著又將注意力轉到柳麻子的性格以及行為表現,描述他性格率真不做作,表現在行為上予人一種放盪不羈的感覺.從外表寫到臉部,再放大敘寫他整個人的外顯行為表現,文字精簡,筆力分明,寫得很有層次.
第二段
從「善說書」到「王月生,柳麻子是也.」主要介紹柳麻子的才能,並從時空兩個向度說明柳麻子的行情.本文篇名為〈柳敬亭說書〉,可知柳敬亭(柳麻子)的才能即是說得一口好書,一天的價錢定為一兩,「十日前先送書帕下定,常不得空」,這是從時間方面來談,說明了柳麻子的炙手可熱;又說到「南京一時有兩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南京是當時長江流域繁榮的文化城市,說書人必定不少,這里從空間方面點出柳麻子是說書界的佼佼者,再度突顯了柳麻子的獨特之處.
第三段
從「余聽其說『景陽岡武松打虎』白文」到「入筋入骨」.主要說明柳麻子說書時的景況,此段又可分為兩部分:前段舉說「武松打虎」白文的實例,後段則是描述他說書的習慣以及語調的轉換.作者透過柳麻子說書的片段,描寫他說書時對人物動作的細致刻劃,「找截干凈,並不嘮叨」說明了恰到好處的拿揑工夫.「哱力 夬聲如巨鍾」和「叱咜叫喊,洶洶崩屋」兩句,將剛脆的聲音,叫喊的氣勢作出生動的譬喻.柳麻子說武松故事,就把武松本人的精神樣貌清晰的呈現.作者為了加深對柳麻子說書的陳述,特地舉了武松到店裡買酒一段為例,武松大吼一聲導致店內酒缸,牆壁震動作響,展現武松的氣魄,這般文字雖寥寥數語,卻將柳麻子說書時模擬武松威武的形態,表露無遺;非柳麻子不能盡情刻劃武松沽酒時的神情,不是作者不能盡情刻劃柳麻子說書時的神態,從這一段文字,讀者彷佛真在聽柳麻子說書,好像真見到武松在面前喝酒,柳麻子之口,張岱之筆,均稱神妙.
第三段後半部則是從柳麻子說書的習慣講起.柳麻子只要發現有人交頭接耳,或是伸懶腰出現疲倦的樣子,就停止說書,這看出了柳麻子對說書藝術的某種堅持.即使說書說到半夜,配合有氣氛的油燈,白色淡雅的瓷杯,表現了柳麻子說書的從容自若;至於他說書的語調速度,快慢輕重,配合著文氣的起伏以及自己的呼吸吐納.作者將柳麻子說書的精彩程度,以「入情入理,入筋入骨」八個字呈現.
第四段
從「摘世上說書之耳」到「不怕其齰舌死也」.此段從其他說書人對比柳麻子說書的功力,是一種「借賓顯主」的寫法.說來有些誇張,但正以此表示柳麻子說書的技巧是其他人望塵莫及的,因而突顯了柳麻子高妙的說書藝術.
最後一段
從「柳麻子貌奇醜」到「固其行情正等」.雖然他的樣貌極丑,但因為口齒伶俐,眼神活躍,而在當時藝苑佔有一席之地.本段總結全文,回應首段柳麻子的容貌不佳,也照應第二段的「南京一時有兩行情人」,王月生是有美貌的秦淮名妓,讓許多公卿為之迷戀:柳麻子是容貌醜陋,因為本身的口藝技巧高妙而得名,是故得以走紅而有好的行情.
總括
本篇主要介紹柳敬亭說書藝術的純練,受肯定之處不在容貌(外在),而是技巧(內在)的精湛,描述了一段柳敬亭說書的實際情形,文章中宛如見到柳敬亭說書時的精神氣勢,也見到作者陳述筆力之高.

B. 陶庵夢憶序的文言文知識點

陶庵國破家亡,無可歸宿之處。披頭散發進入山中,形狀可怕地變成了野人。親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葯猛獸,愕然地望著,不敢與我接觸。我寫了《自輓詩》,屢次想自殺,但因《石匱書》未寫完,所以還在人間生活。然而瓮中經常無米,不能煮飯療飢。我這才懂得首陽山的伯夷、叔齊二老實在是餓死的,說他們不願吃周粟,還是後人誇張、粉飾的話。
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長於王、謝之家,很享用過豪華的生活,今日遭到這樣的果報:以竹笠作為頭的報應,以草鞋作為足跟的報應,用來跟以前享用過的華美冠履相對;以衲衣作為穿皮裘的報應,以麻布作為服用細葛布的報應,用來跟以前又輕又暖的衣服相對;以豆葉作為食肉的報應,以粗糧作為精米的報應,用來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對;以草薦作為溫暖床褥的報應,以石塊作為柔軟枕頭的報應,用來跟溫柔之物相對;以繩樞作為優良的戶樞的報應,以瓮牖作為明亮的窗的報應,用來跟乾燥高爽的居室相對;以煙熏作為眼睛的報應,以糞臭作為鼻子的報應,用來跟以前的享受香艷相對;以跋涉路途作為腳的報應,以背負行囊作為肩膀的報應,用來跟以前的轎馬僕役相對。以前的各種罪案,都可以從今天的各種果報中看到。
在枕上聽到雞的啼聲,純潔清靜的心境剛剛恢復。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華靡麗於轉眼之間,已化為烏有,五十年來,總只不過是一場夢幻。現在黃粱都已煮熟,車子已從蟻穴回來,這種日子應該怎樣來打發?只能追想遙遠的往事,一想到就寫下來,拿到佛前一樁樁地來懺悔。所寫的事,不按年月先後為次序,以與年譜相異;也不按門類排比,以與《志林》相差別。偶而拿出一則來看看,好象是在游覽以前到過的地方,遇見了以前的朋友,雖說城郭依舊,人民已非,但我卻反而自己高興。我真可說是不能對之說夢的痴人了。
以前西陵地方有一個腳夫,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交,把酒壇子打破了。估計無從賠償,就長時間呆坐著想道:「能是夢便好!」又有一個貧窮的書生考取了舉人,正在參加鹿鳴宴,恍恍忽忽地還以為這不是真的,咬著自己的手臂說:「別是做夢吧!」同樣是對於夢,一個唯恐其不是夢,一個又唯恐其是夢,但他們作為痴人則是一樣的。我現在大夢將要醒了,但還在弄雕蟲小技,這又是在說夢話了。因而嘆息具有慧業的文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難改,正如盧生在邯鄲夢已要結束、天就要亮的時候,在其遺表中還想把其摹榻二王的書法流傳後世一樣。因此,其一點名根,實在是象佛家舍利子那樣堅固,雖然用猛烈的劫火來燒它,還是燒不掉的。

C. 《陶庵夢憶》的作者是誰

介紹:
《陶庵夢憶》(共八卷)為明朝散文家張岱所著,也是張岱傳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該書成書於甲申明亡(1644年)之後,直至乾隆四十年(1794年)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記大多是作者親身經歷過的雜事,將種種世相展現在人們面前,如茶樓酒肆、說書演戲、斗雞養鳥、放燈迎神以及山水風景、工藝書畫等等,構成了明代社會生活的一幅風俗畫卷,尤其可以說是江浙一帶一幅絕妙的《清明上河圖》。其中雖有貴族子弟的閑情逸致、浪漫生活,但更多的是社會生活和風俗人情的反映。同時本書中含有大量關於明代日常生活、娛樂、戲曲、古董等的紀錄,因此也被研究明代物質文化的學者視為重要文獻。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市)人。他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過著封建士大夫的風流浪漫生活,如他在自作《墓誌銘》中說:「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這一切,他在晚年回憶往事的時候,還悔恨有加,自譴不已。他有較濃厚的佛家思想,但並非佛教的虔誠信徒;他生於詩書禮儀之家,思想卻自由散漫。但他卻有強烈的民族意識,清兵南下後,他深感國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憤,「披發入山」,表示對清統治者的不滿與抗議,盡管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斷炊」地步,也不後悔。撫今追昔,頗有「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之感。於是他以追憶的方式,記敘早年的見聞,寫成《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以及記錄明代史事的《石匱書》, 以寄託故國之思。

http://ke..com/view/872317.htm
詳情參看此網頁~

D. 陶庵夢憶的作者簡介

張岱(1597年—1684年),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散文家、史學家,還是一位精於茶藝鑒賞的行家。是公認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學家,其最擅散文。他的散文語言清新活潑,形象生動,廣覽簡取,《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著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夜航船》《三不朽圖贊》等絕代文學名著,另有史學名著《石匱書》亦為其代表作,李長祥以為「當今史學,無逾陶庵」。

E. 《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作者是誰

《陶庵夢憶》,明代散文集。為明朝散文家張岱所著。該書共八卷,成書於甲申明亡(1644年)之後,直至乾隆四十年(1794年)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記大多是作者親身經歷過的雜事,將種種世相展現在人們面前。《陶庵夢憶》是記述關於明末散文家張岱所親身經歷過的雜事的著作。

《西湖夢尋》是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所著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全書共五卷七十二則,通過追記往日西湖之勝,以寄亡明遺老故國哀思。《西湖夢尋》對杭州一帶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賢祭祠等進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按照總記、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間順序依次寫來,把杭州的古與今展現在讀者面前。

F. 陶庵夢憶序中作者認為造成今昔的原因

《陶庵夢憶序》為明代文學家張岱散文集《陶庵夢憶》之序言,全文慨嘆人生如夢,是一篇"說夢"的散文佳作。張岱記述了過去的美好生活和在國破家亡後的生活狀況和精神面貌。作者認為:「種種罪案,從種種果報中見之」,而「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張岱把今日的困苦飢餓歸於對昔日奢華的果報,並且認為五十年盛衰榮辱的生活不過是人間大夢一場。此文滿紙傷感,但寓情於理,引人深思。

G. 浴雪龍山古文翻譯 急~~~ 選自張岱《陶庵夢憶》卷七

天啟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有三尺多深。晚上的時候天放晴了,我登上龍山,坐在城隍廟的山門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馬小卿、潘小妃這幾個人陪伴伺候。

眾山都被雪覆蓋住了,月亮的光輝也顯得稀薄了,月亮顯不出光亮,雪都白花花的。坐久了覺得有點清冷,蒼頭(蒼頭:指以青色包頭巾裹頭,這里指年紀大的伙計)送酒來了,我勉強舉起大杯子抗寒,酒氣上升,積雪將酒氣吞噬,竟然喝不醉。

馬小卿唱曲子,李岕生吹洞簫和著馬小卿的曲子,聲音被寒氣所震懾,艱澀得出不來。三更的時候我們(准備)回去睡覺,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著從百步街旋轉滾落,一直到山腳下,滿身是雪的站著。我坐著一輛小羊頭車,拖著滿身的冰凌回來了。

原文:

天啟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許。晚霽,余登龍山,坐上城隍廟山門,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馬小卿、潘小妃侍。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坐久清冽,蒼頭送酒至,余勉強舉大觥敵寒,酒氣冉冉,積雪欱之,竟不得醉。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簫和之,聲為寒威所懾,咽澀不得出。

三鼓歸寢。馬小卿、潘小妃相抱從百步街旋滾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頭車,拖冰凌而歸。

此文出自明代張岱所著的《陶庵夢憶》


(7)陶庵夢憶文學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記述關於明末散文家張岱所親身經歷過的雜事的著作,它詳細描述了明代江浙地區的社會生活,如茶樓酒肆、說書演戲、斗雞養鳥、放燈迎神以及山水風景、工藝書畫等等。

其中不乏有對貴族子弟的閑情逸致、浪漫生活的描寫,但更多的是對社會生活和風俗人情的反映。同時本書中含有大量關於明代日常生活、娛樂、戲曲、古董等方面的紀錄,因此它也是研究明代物質文化的重要參考文獻

張岱出身於仕宦之家,自幼珠環翠繞,過著富貴溫柔的生活。優裕的家庭環境培養了他諸多藝術愛好,詩文、戲曲、音樂、繪畫、園林無所不通……然而明朝末年。

作者將近50歲時,清兵南下,江山易主,張岱的前途化為泡影,此番失落當中,張岱避居剡溪山,故交朋輩多死亡,葛巾野服,意緒蒼涼。語及少壯秋華,自謂夢境,著書十餘種,率以「夢」名。

明末清初時代風雨飄搖的產物,是張岱半世生涯的真實寫照,亦是張岱人生里程中血與淚的凝結。

在《陶庵夢憶》中,記錄著張岱前半生浪漫生活的種種得意,既讓我們看到了明末豐厚的民俗文化積淀,又讓我們體味到了世俗中的種種物質給人們帶來的愉悅。

它所包含的豐富而深湛的文化信息,如對園林藝術的獨到見解,對奇花異卉的生動描述,對江南風情的如實記錄,對戲曲理論和實踐的精妙評論等等,無不充滿著樂趣和知識。

這是一部用藝術家的審美眼光來描繪的明末市井風俗史,又是一曲抒張性靈、情感率真直露的詠嘆調,滲透著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調與精神風貌。

縱覽《陶庵夢憶》8卷127篇,所寫多是瑣屑之事,涉及城市覽勝、山川景物、風俗人情和文學藝術等各方面,其中超過一半描寫的都是民俗節慶、民間游樂、市井眾生、戲劇和茶食方物等。

筆下人物有文藝界的名流,但更多的是活躍在城市裡的商人、說書先生、手工藝者、花匠甚至藝妓、優伶等不登大雅之堂的人物,可謂是一部俗世散文集。

然而書中雖多俗人俗事,讀來卻不覺其俗,反有超然出塵的雅韻,更為難得的是張岱散文的詩意並不僅僅浮於表面流於形式,而是有著豐厚的底蘊,甚至是他堅守人格的精神力量,可謂是「體用一源,顯微無間」。

H. 求 張岱 陶庵夢憶 (梅花書屋) 古文翻譯

張岱 《陶庵夢憶 梅花書屋》 陔萼樓後老屋傾圮,余築基四尺,造書屋一大間。旁廣耳室如紗幮,設卧榻。前後 空地,後牆壇其趾,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牆上,歲滿三百餘朵。壇前西府二樹,花 時積三尺香雪。前四壁稍高,對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數峰。西溪梅骨古勁,滇茶數莖, 嫵媚其旁。梅根種西番蓮,纏繞如纓絡。窗外竹棚,密寶襄蓋之。階下翠草深三尺,秋 海棠疏疏雜入。前後明窗,寶襄西府,漸作綠暗。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輒入。 慕倪迂「清閟」,又以「雲林秘閣」名之。 試翻譯: 陔萼樓後面的老房子倒塌後,我就將它的地基加高四尺,建造了一大間書屋。書屋側面的耳房(正房的兩側各有一間或兩間進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間,如同掛在正房兩側的兩只耳朵,故稱耳房)擴展了一下,用紗櫥那樣的隔扇隔出來一個休息間,裡面安放卧榻。書屋前後都有空地,我在後牆牆根那裡栽種了三棵西瓜瓤大牡丹花樹(西瓜瓤是牡丹花品種名,即紅色牡丹),牡丹長得比牆還高,每年都要開三百多朵花。書房正面台基前種了兩棵西府海棠,開花時,繁茂的花朵彷彿是積聚了幾尺高的香雪,清麗可人。前院四壁有些高,於是就在牆對面砌石花台,用太湖石樹了幾座假山,旁邊種著枝幹蒼勁古拙的西溪梅花,還有幾株雲南茶花,以嫵媚的花樹來襯托湖石假山。梅花下種著捲曲纏繞如瓔珞花樣的西番蓮覆蓋地面。書屋窗外有竹子搭建的涼棚,就種了很多寶相花(攀援薔薇)把它覆蓋起來。台階下長著厚厚的青草,草間疏疏地點綴一些秋海棠。書屋前後窗戶都很敞亮,窗外寶相花和西府海棠長得茂盛後,綠蔭遮住陽光,屋內顯得幽靜涼爽。我消閑休息都在這個書屋裡,不是文才風流的高雅客人,是不允許他進來的。這間書屋本來名為梅花書屋,因為我一向傾慕倪雲林的書閣「清閟」,所以又用「雲林秘府」來命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