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發布時間: 2021-03-30 12:30:44

A. 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在階級社會里,經濟學是一門具有階級性的科學。一般來說,持有不同階級立場的經濟學家,對同樣的社會經濟現象,往往持有不同的觀點,研究時也有不同的目的和側重點。對於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之間,就有不同的定義。例如,對於作為整個經濟學科的基礎的理論經濟學,在資產階級經濟學界比較流行的一個定義,認為它研究人們既定的目的與具有不同用途供選擇的手段之間的關系,即認為人們要滿足的慾望是眾多的,而一定時期作為滿足慾望手段的資源總是有限的,用於某個目的就不能用於其他目的,經濟學就是要研究人們在以有限的資源滿足眾多的慾望時怎樣作出合理的選擇。在這里,人們之間的剝削關系,資本剝削勞動的本質,就被掩蓋了。當然,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對理論經濟學的對象還有其他種種說法,但是它們具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強調經濟學是「超歷史」、「超階級」、「超政治」的,從而,它適用於任何社會和任何歷史時期。這類定義的主旨,顯然是要把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說成是永恆的、普遍的。盡管在資產階級經濟學中,有時也揭露以至譴責資本主義制度的剝削性質及其矛盾,但其目的還是企圖經過各種改良的、修修補補的辦法,使它永存下去。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經濟學,一般稱為政治經濟學。關於它的對象,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中間,雖然也有一些不同看法,但多數認為它是研究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生產關系體系,即在一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前提下包括生產、交換、分配、消費諸關系在內的經濟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在階級社會里,政治經濟學的任務是在於揭露各個階級社會的階級剝削。有的則認為它研究人類社會各個階段上生產方式的發生、發展以及滅亡的規律,因此,它既要研究生產關系,也要研究與之相結合的社會生產力的性質、狀況及其發展規律。事實上,就是主張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產關系的經濟學家,也不把生產關系作為孤立的研究對象,而是同社會生產力結合起來研究。同時,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認為,政治經濟學既然是以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生產關系(或生產方式)作為研究對象,那麼,它既是一門理論的科學,也是一門歷史的科學。它不僅要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或生產方式),揭示資本主義發生、發展和必然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規律;而且要研究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或生產方式),特別是要研究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或生產方式),揭示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性質及其運行的規律,以及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或生產方式)的發生、發展及其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然性,為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服務。
至於以理論經濟學為基礎的應用經濟學,它的研究對象是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的經濟活動(如農業、工業、商業等)、或涉及各個部門而帶有一定綜合性的專業經濟活動(如經濟計劃、財政、貨幣、銀行等)、或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活動(如企業的經營管理)及其相應的經濟關系。應用經濟學就是要研究這些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特殊規律性。由於各種經濟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經濟關系中進行的,在資本主義社會里有資本主義的應用經濟學,在社會主義社會里有社會主義的應用經濟學。由於所有應用經濟學都以一定的理論經濟學為基礎,或多或少地要受到經濟學家的階級立場和觀點的制約,這樣,就有資產階級的應用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的應用經濟學的分野。但是由於資產階級經濟學主要研究在社會化大生產和商品經濟支配下的經濟活動,因而它們的某些分析內容和分析方法,撇開其資本主義剝削內容,也有可資吸取和借鑒的地方。
經濟學作為多種經濟學科的總稱,除了理論經濟學與應用經濟學外,還包括其他許多門類和分支,它們也都各有自己的研究對象。

B.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動,以解決失業、通貨膨脹、經濟波動、國際收支等問題,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

C. 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可以答 資源配置 嗎

經濟學是以人們的經濟行為為研究對象的學科。人們經濟行為由生產和消費兩個基本環節構成,而成產消費的立足點就是經濟資源的配置與利用,因此,研究經濟學的核心目的是實現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它自然也就成了經濟學的首要問題。
事實上,我們目前的經濟學體系構建的過於繁瑣,不得要領,不利於經濟學的學習與研究。用最通俗的話來講,經濟學就是關於人類如何獲取生活資源和消費生活資源的學問。再直白一點,經濟學就是關於如何正確掙錢和正確花錢的學問。只有這樣去理會經濟學,經濟學才不會變成純粹的學術游戲,才有提升經濟理念,進而制導人們經濟行為的作用。

D. 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什麼

經濟學的對象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與規律。

社會經濟發展是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動態平衡過程;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最根本動力。

因此主體創造、轉化、實現價值過程中主客體的對稱關系,就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以主體創造價值活動為主導的、主客體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的規律,就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根本規律。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

所以在科學的對稱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4)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擴展閱讀:

理論經濟學:

由經濟學基本概念、范疇與范疇體系組成的理論體系,包括一般的理論經濟學與特殊的理論經濟學。

人類經濟學、科學經濟學是一般的理論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是特殊的理論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為分支經濟學提供理論基礎。

科學的理論經濟學是反映人類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經濟學理論,由經濟學公理、定理與定理體系組成。科學的理論經濟學不但有經濟學基礎理論,而且有經濟學基本原理。

政治經濟學只有經濟學基礎理論,沒有真正的經濟學基本原理。政治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科學的理論經濟學是整體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統一。

一般學者會把研究范圍歸納入「微觀」或「宏觀」層面。

「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個體或個體與其他個體間的決策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了經濟物品的消費、生產過程中稀缺資源的投入、資源的分配、分配機制上的選擇等等。

「宏觀經濟學」則以地區、國家層面作為研究對象,常見的分析包括收入與生產、貨幣、物價、就業、國際貿易等問題。

一般情況下,經濟學理論建基在理性的「極大化」這假設之上,每個人都會在局限下選取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在經濟學理論中的假設真假並不重要,只要假設推論出來的可被驗證含意,能夠解釋及推測現實世界,我們就接受這個理論。

但是奧地利經濟學的理論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動的行動公理基礎之上。其學派旗幟鮮明的反對把理性狀態和極大化作為經濟學的邏輯前提。

凡是有解釋能力的理論,都一定有被事實推翻的可能性(refutable by facts),但未被事實推翻。 我們永遠不能證明一個理論,因為下一次的事件總會有機會推翻該理論。

日常中經濟問題主要分為兩點:

1、研究人預期在不同的選擇下「將會怎樣」;

2、探討人在選擇下「該要怎樣」。

前者稱為「實證經濟學」,後者稱為「規范經濟學」,而日常在學校教授的經濟學課程屬於「實證經濟學」。

E. 發展經濟學是研究什麼的

發展經濟學是二十世紀40年代後期,在西方國家逐步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經濟學分支學科,它以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為主要研究對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出現了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於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出現了對發展問題較有研究的經濟學家,發達國家也有一些激進經濟學家試圖去解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問題,這就產生了發展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的主流是新古典學派,其依據的基本思想是傳統庸俗經濟學,和以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學派的思想。他們認為發展是漸進的、連續的、累積的過程,這種過程是通過邊際調節來實現的;發展是和諧的、平穩的過程,是以自動的均衡機制為基礎的;繼續發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樂觀的。

發展經濟學是二十世紀40年代後期,在西方國家逐步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經濟學分支學科,它以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為主要研究對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亞、非、拉美三洲廣大地區的殖民地和附屬國紛紛走向獨立,經濟上各自選擇不同的道路和方式謀求發展,世界上出現了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於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出現了對發展問題較有研究的經濟學家,發達國家也有一些激進經濟學家試圖去解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問題,這就產生了發展經濟學。

在二十世紀40年代末期至60年代,發展經濟學主要強調資本積累的重要性;強調計劃化的重要性;強調工業化的重要性。

強調資本積累的重要性的經濟學家有劉易斯、納克斯、羅森斯坦·羅丹和羅斯托等人。 強調資本積累的理論,從兩方面發展。

一方面,切納里等逐漸認識到,障礙經濟增長和發展的不只是投資規模的大小,還有必須用來購買進口的原料、中間產品和機器設備的外匯儲備的多少。他們提出了兩缺口模式,即國內儲備的不足需用國外資本的流入來填補。

另一方面,舒爾茨等人從智力開發作用的分析,認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並非只是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的重要性必須受到足夠的重視。

強調計劃化的重要性的發展經濟學家,有伯根、劉易斯、羅森斯坦·羅丹和切納里等人,這種看法產生的原因是:單純的市場作用已不能適應經濟發展所必需的結構變化;社會主義國家計劃經濟的成就給與了人們深刻的印象;先進的計算程序和高速的電子計算機的出現 ,使比較復雜的模式的建立和計算成為可能。

切納里等認為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價格往往不能反映出真正的稀缺價值,主張使用「會計價格」或「影子價格」去校正市場價格對稀缺程度的偏離。他們還從社會邊際生產率的觀點出發,在最優化的一般均衡體系中去研究計劃和資源配置問題,在一些特定的假設上建立起模式,在數學的意義上求出完美的解答。以後這種模式又向動態規劃、非線性的方向發展。但正如從事這方面研究的發展經濟學家泰勒等人自己承認的那樣,模式的實用性是有限的。

納克斯、羅森斯坦·羅丹和劉易斯等人也非常強調工業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普雷維希和拉美經濟委員會的其他成員也認為發展中國家必須工業化;哈伯勒和克爾恩克羅斯等人還依據古典學派和新古典學派的靜態比較利益理論,從動態觀點分析了國際知識傳播和資本流動問題,得到了國際貿易有益於發展中國家的結論。

但是,許多發展中國家還是採取了進口替代的工業化的戰略。這種戰略的理論根據是傳統的保護幼年工業論、普雷維希的貿易條件惡化論和「中心」剝削「外圍」論,以及由繆達爾進一步強調的國際結構具有不平等性質的理論。

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發展經濟學開始更多地採用了新古典學派理論的觀點和方法;更多地採用了經驗分析的方法;較全面地注意到影響發展的各種因素;進一步研究了增長和發展的目標。

一些發展經濟學家如斯特里頓等提出,應當以保證基本需要,而不以國民收入最大化為增長和發展的目標。即在增長過程中,要注意改進衛生、營養和教育等條件,以直接對人力資源產生積極作用。不應當有過多的、不恰當的結構和技術變革以及資本支出,要注意採用減少消費和改進現有技術 等比較簡易的方法去提高生產率。這種看法稱為「基本需要論」。

由於發展中國家早期快速增長後出現了不少問題,發展經濟學家們開始感到,用統一的理論和政策建議去指導各個發展中國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恰當的。應當根據各個國家的特定的歷史和社會背景,作具體的分析,提出切合實際的政策建議。一些發展經濟學家如赫希曼把這種統一理論逐漸失去作用的情況,叫做「發展經濟學的發展停滯」。

發展經濟學的主流是新古典學派,其依據的基本思想是傳統庸俗經濟學,和以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學派的思想。他們認為發展是漸進的、連續的、累積的過程,這種過程是通過邊際調節來實現的;發展是和諧的、平穩的過程,是以自動的均衡機制為基礎的; 繼續發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樂觀的。

總之,經濟發展被認為是一個無沖突、無飛躍、無質變的過程,它所要求的僅止於創造適當的刺激、完善市場的機制和起動會自行運轉的增長機器而已。

新古典學派這種發展觀點,顯然不符合發展中國家的客觀實際。事實上,市場機制起不了合理調節的作用,經濟增長的利益並不能普及人群,貧困。失業、社會矛盾、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等現象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有增無已。除了前述對發展的基本看法外,發展經濟學也承襲了新古典學派的研究方法,並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經濟發展的質的規定性。

在國際經濟舊秩序之下,發展中國家在和發達國家的經濟關系中處於不平等的、脆弱的地位,從而在貿易條件。商品出口、跨國公司投資各方面都遭遇著田難並蒙受損失。但一些發展經濟學家卻往往從發達國家的角度去解釋和辯護,從而模糊了是非界限。

盡管發展經濟學有上述的庸俗觀點,但也有一些有益的成份。它所分析研究的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經驗和教訓,其本身是有參考價值的。發展經濟理論中對一些局部的、具體的問題的分析,並非都是謬誤。發展經濟學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各個側面如人口、工業、農業、貿易、財政。金融以及教育等等,作了相當細致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論點。

盡管新古典學派是發展經濟學的正統,但西方經濟學界還是有人能以動態的觀點,從互相聯系的因果關系中去研究經濟發展問題,提出了比較切合實際的主張。

在發展經濟學的文獻中,還可以看到激進學派的理論。激進學派是作為主流派的對立面而出現的,在有關經濟發展的許多重要問題上,持有與新占典學派完全不同的觀點。例如,關於發展中國家不發達的性質和根源,激進學派就提出了比較中肯的意見。

F. 簡述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一、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對稱。微觀經濟學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的生產者、單個的消費者、單個市場的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的滿足。同時,微觀經濟學還分析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供應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價格如何確定等等。
微觀經濟學的主要內容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理論、廠商理論、分配理論和微觀經濟政策。

二、宏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又稱總體經濟學、大經濟學。是微觀經濟學的對稱。宏觀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動,以解決失業、通貨膨脹、經濟波動、國際收支等問題,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
宏觀經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發經濟理論。

二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JHenderson)所說居民戶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Shapiro)則強調了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
(2)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即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實現個體效益的最大化。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即研究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變數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這些總量包括兩類,一類是個量的總和,另一類是平均量。因此,宏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
(4)基本假設不同。

G. 發展經濟學主要研究的是什麼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出現了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於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出現了對發展問題較有研究的經濟學家,發達國家也有一些激進經濟學家試圖去解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問題,這就產生了發展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的主流是新古典學派,其依據的基本思想是傳統庸俗經濟學,和以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學派的思想。他們認為發展是漸進的、連續的、累積的過程,這種過程是通過邊際調節來實現的;發展是和諧的、平穩的過程,是以自動的均衡機制為基礎的;繼續發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樂觀的。 發展經濟學是二十世紀40年代後期,在西方國家逐步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經濟學分支學科,它以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為主要研究對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亞、非、拉美三洲廣大地區的殖民地和附屬國紛紛走向獨立,經濟上各自選擇不同的道路和方式謀求發展,世界上出現了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於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出現了對發展問題較有研究的經濟學家,發達國家也有一些激進經濟學家試圖去解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問題,這就產生了發展經濟學。 在二十世紀40年代末期至60年代,發展經濟學主要強調資本積累的重要性;強調計劃化的重要性;強調工業化的重要性。 強調資本積累的重要性的經濟學家有劉易斯、納克斯、羅森斯坦·羅丹和羅斯托等人。 強調資本積累的理論,從兩方面發展。 一方面,切納里等逐漸認識到,障礙經濟增長和發展的不只是投資規模的大小,還有必須用來購買進口的原料、中間產品和機器設備的外匯儲備的多少。他們提出了兩缺口模式,即國內儲備的不足需用國外資本的流入來填補。 另一方面,舒爾茨等人從智力開發作用的分析,認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並非只是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的重要性必須受到足夠的重視。 強調計劃化的重要性的發展經濟學家,有伯根、劉易斯、羅森斯坦·羅丹和切納里等人,這種看法產生的原因是:單純的市場作用已不能適應經濟發展所必需的結構變化;社會主義國家計劃經濟的成就給與了人們深刻的印象;先進的計算程序和高速的電子計算機的出現 ,使比較復雜的模式的建立和計算成為可能。 切納里等認為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價格往往不能反映出真正的稀缺價值,主張使用「會計價格」或「影子價格」去校正市場價格對稀缺程度的偏離。他們還從社會邊際生產率的觀點出發,在最優化的一般均衡體系中去研究計劃和資源配置問題,在一些特定的假設上建立起模式,在數學的意義上求出完美的解答。以後這種模式又向動態規劃、非線性的方向發展。但正如從事這方面研究的發展經濟學家泰勒等人自己承認的那樣,模式的實用性是有限的。 納克斯、羅森斯坦·羅丹和劉易斯等人也非常強調工業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普雷維希和拉美經濟委員會的其他成員也認為發展中國家必須工業化;哈伯勒和克爾恩克羅斯等人還依據古典學派和新古典學派的靜態比較利益理論,從動態觀點分析了國際知識傳播和資本流動問題,得到了國際貿易有益於發展中國家的結論。 但是,許多發展中國家還是採取了進口替代的工業化的戰略。這種戰略的理論根據是傳統的保護幼年工業論、普雷維希的貿易條件惡化論和「中心」剝削「外圍」論,以及由繆達爾進一步強調的國際結構具有不平等性質的理論。 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發展經濟學開始更多地採用了新古典學派理論的觀點和方法;更多地採用了經驗分析的方法;較全面地注意到影響發展的各種因素;進一步研究了增長和發展的目標。 一些發展經濟學家如斯特里頓等提出,應當以保證基本需要,而不以國民收入最大化為增長和發展的目標。即在增長過程中,要注意改進衛生、營養和教育等條件,以直接對人力資源產生積極作用。不應當有過多的、不恰當的結構和技術變革以及資本支出,要注意採用減少消費和改進現有技術 等比較簡易的方法去提高生產率。這種看法稱為「基本需要論」。 由於發展中國家早期快速增長後出現了不少問題,發展經濟學家們開始感到,用統一的理論和政策建議去指導各個發展中國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恰當的。應當根據各個國家的特定的歷史和社會背景,作具體的分析,提出切合實際的政策建議。一些發展經濟學家如赫希曼把這種統一理論逐漸失去作用的情況,叫做「發展經濟學的發展停滯」。 發展經濟學的主流是新古典學派,其依據的基本思想是傳統庸俗經濟學,和以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學派的思想。他們認為發展是漸進的、連續的、累積的過程,這種過程是通過邊際調節來實現的;發展是和諧的、平穩的過程,是以自動的均衡機制為基礎的; 繼續發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樂觀的。 總之,經濟發展被認為是一個無沖突、無飛躍、無質變的過程,它所要求的僅止於創造適當的刺激、完善市場的機制和起動會自行運轉的增長機器而已。 新古典學派這種發展觀點,顯然不符合發展中國家的客觀實際。事實上,市場機制起不了合理調節的作用,經濟增長的利益並不能普及人群,貧困。失業、社會矛盾、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等現象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有增無已。除了前述對發展的基本看法外,發展經濟學也承襲了新古典學派的研究方法,並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經濟發展的質的規定性。 在國際經濟舊秩序之下,發展中國家在和發達國家的經濟關系中處於不平等的、脆弱的地位,從而在貿易條件。商品出口、跨國公司投資各方面都遭遇著田難並蒙受損失。但一些發展經濟學家卻往往從發達國家的角度去解釋和辯護,從而模糊了是非界限。 盡管發展經濟學有上述的庸俗觀點,但也有一些有益的成份。它所分析研究的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經驗和教訓,其本身是有參考價值的。發展經濟理論中對一些局部的、具體的問題的分析,並非都是謬誤。發展經濟學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各個側面如人口、工業、農業、貿易、財政。金融以及教育等等,作了相當細致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論點。 盡管新古典學派是發展經濟學的正統,但西方經濟學界還是有人能以動態的觀點,從互相聯系的因果關系中去研究經濟發展問題,提出了比較切合實際的主張。 在發展經濟學的文獻中,還可以看到激進學派的理論。激進學派是作為主流派的對立面而出現的,在有關經濟發展的許多重要問題上,持有與新占典學派完全不同的觀點。

H.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

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宏觀經濟學要研究家專庭部門和廠商部屬門如何選擇來決定消費和投資的數量,由此形成整個社會的總需求。

我們在微觀部分研究消費者的時候總是從單個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現在把所有的消費者合起來看成一個部門,整個社會所有的消費者是一個部門,那麼這個部門的消費者在整個社會或者整個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作用是消費支出。居民通過自己的消費、支出,通過自己的購買使經濟體系不斷運行。

第二:廠商部門如何選擇供給投入以決定整個經濟的總供給。

廠商部門如何進行選擇。現在把所有的企業都看成是一個部門、一個廠商。那麼這些企業都面臨自己投資多少來擴大自己的規模的問題。

第三:經濟中的總需求和總供給決定資源總量和價格水平。

第四:資源總量和價格總水平的長期變動。就整個宏觀經濟來看,價格顯得非常重要。

從國民收入核算入手,遵循國民收入核算理論提供的線索,宏觀經濟學試圖解決的中心問題就是建立說明宏觀總量決定的理論,其中包括總消費、總儲蓄、總投資與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貨幣、利息率與國民收入的關系,就業、國民收入與價格總水平的大小,揭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規律等。

I. 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觀經濟學是對整個經濟行為的研究。它分析長期的經濟增長以及總產出的周期波動、失業和通貨膨脹、貨幣供給和預算赤字、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等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因素。當代宏觀經濟學,是以整個國民經濟活動作為分析對象,研究國民產出的決定與變動,以及國民產出與就業、通貨膨脹,經濟波動和周期、經濟政策、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學說。

J. 什麼是發展經濟學啊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研究方法是什麼

概念:發展經濟學就是研究發展中國家如何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或如何實現經濟回起飛和經濟發展,以及如答何解決其中所面臨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的一門學科。
研究任務:研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如何才能從落後形態過度到現代化形態的發展過程,其影響因素如何,以及為此而應採取的戰略和政策。
研究方法:動態的和非均衡的分析、結構分析、歷史和制度分析、經驗比較模型分析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