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素材參考 » 文藝作文素材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文藝作文素材

發布時間: 2021-03-31 09:39:33

『壹』 求有關」文學「的作文素材

老子
(約) 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
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創始人。一說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 (今河南鹿邑東)厲鄉曲仁里人,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書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後退隱,著《老子》。一說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萊子。《老子》一書是否為老子所作,歷來有爭論。《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深刻影響,其內容主要見《老子》一書。
孔子 Confucious
公元前551 - 公元前479
〖春秋魯國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始者。 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為宋國貴族。少「貧且賤」,及長,曾任「委吏」(司會計)和「乘田」(管畜牧)等事。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聚徒講學,從事政治活動。年五十,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司寇,攝行相事。後又曾周遊宋、衛、陳、蔡、齊、楚等國,自稱「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終為見用。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並刪修魯史官所記《春秋》,成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先後有三千人弟子,其中著名者七十餘人(賢人)。其思想以「仁」核心,以為「仁」即「愛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論點,提倡「忠恕」之道,又以為推行「仁政」應以「禮」為規范:「克己復禮為仁」。對於殷周以來的鬼神宗教迷信,採取存疑態度,以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又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首創私人講學風氣,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強調「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張,以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實副其「名」,並提出「不患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觀點。自西漢以後,孔子學說成為兩千餘年封建社會的文化正統,影響極大。現存《論語》一書,記載有孔子與門人的問答,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
鄧析
公元前545 - 公元前501
〖春秋〗
春秋末法家先驅,名家。鄭國人。曾任鄭國大夫,並創 辦私學,以所作《竹刑》(寫在竹簡上的法律)教人,宣傳法治,「民之……學訟者不可勝數」(《呂氏春秋•離謂》)。他「操兩可之說,設無究之詞」,對後來辯者頗有影響。《漢書•藝文志》著錄《鄧析》,系後人託名所作。
曾子
公元前505 - 公元前436
〖春秋•魯〗
(前--前) 春秋末魯國南武城(今山東費縣)人。名參,字子輿。 孔子學生。以孝行著稱。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認為「忠恕」是孔子「一以貫之」的思想。又主張「慎終(慎重辦理父母的喪事)追遠(虔誠追念祖先),民德歸厚」、「犯而不校(計較)」等。《大戴禮記》中多記載其言行,相傳《大學》亦為其所著。後世封建統治者尊其為「宗聖」。
子思
公元前483 - 公元前402
〖戰國〗
戰國初哲學家。姓孔,名伋,孔子之孫。相傳曾受業於 曾子。宣揚儒家道德觀念「誠」,以為「誠」是世界本原,以「中庸」為其學說核心。孟子曾受業於他的門人,將其學說加以發揮,形成了思孟學派。後世封建統治者尊其為「述聖」。《漢書•藝文志》著錄《子思》二十三篇,已佚。現存《禮記》中的《中庸》、《表記》、《坊記》等,相傳為其所著。
墨子
(約) 公元前468 - 公元前376
〖戰國〗
春秋戰國時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創始人。名翟。相 傳原為宋國人,後長期住在魯國。曾學習儒術,因不滿「禮」之煩瑣,另立新說,聚徒講學,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其「天志」、「明鬼」學說,承襲殷周傳統思想形式,但增入「非命」與「兼愛」等內容,反對儒家的「天命」和「愛有差等」說,以為「執有命」是「天下之大害」,力主「兼相愛,交相利」,不應有親疏貴賤之別。處世奉行「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精神。其「非攻」思想,反映當時人民反對戰爭的意向,其「非樂」、「節用」、「節葬」等主張,為反對貴族「繁飾禮樂」和奢侈享樂生活。又重視生產,強調「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墨子•非樂上》),並提出「尚賢」、「尚同」等政治主張,以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必使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亂則得治」。弟子眾多,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教育目的,尤重艱苦實踐,服從紀律。墨學於當時對思想界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現存《墨子》五十三篇,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學說的基本材料。
莊周
(約) 公元前369 - 公元前286
〖戰國〗
戰國時哲學家。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 。曾任蒙地漆園吏。家貧,曾借粟於監河侯(官名),但拒絕楚威王厚幣禮聘。他繼承並發展老子「道法自然」觀點,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認為「道」是「先天地生」,「自本自根」、「無所有在」,「道未始有封」(即「道」無界限差別),而達到「萬物皆一也」(即萬物齊一無差別)。又以為萬物「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仄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莊子•齊物論》),主張齊物我、齊是非、齊大小、齊生死、齊貴賤,提倡「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為文汪洋恣肆,想像奇麗,。所著有《莊子》。
荀子
(約) 公元前313 - 公元前228
〖戰國〗
戰國末思想家、教育家。名況,時人尊其為「卿」。 漢人避宣帝諱,曾改稱孫卿。趙國人。游學於齊,曾三任祭酒。後赴楚國,春申君任其為蘭陵(今山東蒼山蘭陵鎮)令,著書教學以終。韓非、李斯,均為其學生。其學說總結先秦諸子學術思想,對古代唯物主義有所發展。如反對天命、鬼神迷信之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並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思想。如以為人能通過「天官」(感官)及「天君」(心)之知覺認識客觀,並強調思維優於感覺。又認為「凡萬物異則莫不相為蔽」,為獲得正確認識,必須使心「虛壹而靜」。與孟子「性善」說相反,認定人性生來本「惡」,「其善者偽也」,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才可以為善。其政治觀為「禮治」與「法治」相結合,堅持儒家「正名」說,強調尊卑名分,主張「法後王」(效法文、武、周公之道)。其於經濟,提倡強本節用、開源節流,「省工賈、眾農夫」等觀點。為文說理透闢,結構謹嚴,《賦篇》對漢賦興起具影響。所著有《荀子》。
董仲舒
公元前179 - 公元前104
〖西漢〗
西漢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廣川(今河北棗強東) 人。專治《春秋公羊傳》。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膠西王相。漢武帝朝舉賢良文學之士,進「天人三策」,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為武帝所採納,形成「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政治格局,為此後兩千餘年間封建統治者所沿襲。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將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串為一,形成封建神學體系。其說以「天人感應」說為中心,以為「君權神授」,「天」對地上統治者經常用符瑞、災異等表示願望或譴責。又將天道和人事牽強比附,以論證其「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觀念。還提出「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並宣揚「黑、白、赤三統」循環的歷史觀。所著有《春秋繁露》(經後人附益修改)及《董子文集》。
揚雄
公元前53 - 18
〖西漢〗
一作楊雄。西漢哲學家、文學家、語言學家。字子雲。蜀 郡成都(今屬四川)人。成帝時為給事黃門郎。王莽時,校書天祿閣,官大夫。為人口吃,不能劇談,而以文章名世。早年所作《長楊賦》、《甘泉賦》、《羽獵賦》,風格模仿司馬相如的《子虛》、《上林》等賦。後來薄辭賦為「雕蟲篆刻」,「壯夫不為」,轉而研究哲學。仿《論語》作《法言》,仿《易經》作《太玄》。提出以「玄」作為宇宙萬物根源之學說,並強調如實地認識自然現象的必要,並認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駁斥了神仙方術的迷信。在社會倫理方面,批判老莊「絕仁棄義」觀點,而重視儒家的學說,認為「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法言•修事》)。曾著《方言》,敘述西漢時代各地方言,為研究古代語言的重要資料。又續《蒼頡篇》編《訓纂篇》。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楊子雲集》。清嚴可均所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收其賦、箴等共四卷,最為詳備。
王充
(約) 27 - 97
〖東漢〗
東漢唯物主義哲學家。字仲任。會稽上虞(今屬浙江)人。 出身「細族孤門」,少游洛陽太學,曾師事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歷任郡功曹、治中等官,後罷職家居,專事著述。同郡謝夷吾上書薦充才學,漢章帝特詔公車徵,以病未赴。論學以為「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猶夫婦合氣,子自生矣」(《論衡•自然》),即「氣」之運動產生萬物。自然界之「災異」,是「氣」變化之結果,與人事無關。又以為:「夫天道,自然也,無為;如遣告人,是有為,非自然也」(《遣告》),人之生命與精神,均以「精氣」為物質基礎,「死而精氣滅」(《論死》),不承認有脫離形體而獨立存在的靈魂。其說對當時流行的「天人感應」論和災異、遣告、鬼神等迷信,又曾作《問孔》和《刺孟》等篇,反對歭儒家經典變為教條。論文章則強調內容,力主「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用者,一章無補」(《自紀》)。並提倡通俗,反對崇古、模擬和「浮華虛偽之語」(同上)。所著有《論衡》。
嵇康
224 - 263
〖三國•魏〗
三國魏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字叔夜。譙國?9銍(今安微 宿縣西南)人。與魏宗室通婚,官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崇尚老莊,講求養生服食之道。為「竹林七賢」之一,與阮籍齊名。因倡言「非湯武而薄周孔」,且不滿當時掌權之司馬氏集團,遭鍾會構陷,為司馬昭所殺。在哲學上,認為「元氣陶鑠,眾生稟焉」(《明膽論》),肯定萬物均稟受元氣而生。又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說,主張返回自然,厭惡儒家煩瑣禮教。魯迅稱其文「思想新穎,往往與古時舊說反對」,《與山世源絕交書》、《難自然好學論》等為代表作。詩長於四言,風格清峻,有《幽憤詩》傳世。所撰《聲無哀樂論》,認為音樂本身無哀樂可言,同一音樂可以引起不同感情。善鼓琴,所彈《廣陵散》尤著名,並作《琴賦》,對琴之奏法及表現力,均作細致描寫。所著有《嵇中散集》,已散佚。後人輯本,以魯迅所輯校《嵇康集》為最詳備。
王弼
226 - 249
〖三國•魏〗
三國魏玄學家。字輔嗣,魏國山陽(今河南焦作市)人。曾 任尚書郎,少年即有文名,卒年僅二十四歲。好談儒道,辭才逸辯,與何晏、夏侯玄等同倡玄學清談風氣,世稱「正始之音」。認為「無」是宇宙萬物的本體,「道者『無』之稱也」,天地雖大,「寂然至無,是其本矣」。又以為「凡有皆始於無」,肯定名教(有)出於自然(無)。又「援老入儒」,以玄學代替當時逐漸衰微的漢儒經學。其注《易》偏重哲理,掃除漢代經學煩瑣之風。所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等。
玄奘
602 - 664
〖唐〗
通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唐高僧,佛教學者、旅行家,與 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唯識宗的創始者之一。本姓陳,名褘。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出家後遍訪佛教名師,因感各派學說紛歧,難得定論,便決心至天竺學習佛教。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一說貞 觀元年),從涼州出玉門關西行,歷經艱難抵達天竺。初在那爛陀寺從戒賢受學。後又游學天竺各地,並與當地學者論辯,名震五竺。經十七年,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長安。e組織譯經,共譯出經、論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 五卷。所譯佛經,多用直譯,筆法謹嚴,豐富了祖國古代文化,並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貴典籍,世稱「新譯」。曾編譯《成唯識論》,論證「我」(主體)、「法」不過是「識」的變現,都非真實存在,只有破除「我執」、「法執」,才能達到「成佛」境界。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記》,為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之重要資料。歷代民間廣泛流傳其故事,如元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明吳承恩《西遊記》小說等,均由其事跡衍生。
韓愈
768 - 824
〖唐〗
唐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 。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早孤,由嫂撫養,刻苦自學。貞元頴成進士,任監察御史,以事貶為陽山令。赦還後,曾任國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職。又因諫阻憲宗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後官至吏部侍郎。卒謚文,世稱ò韓文公。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學上力反六朝以來駢偶文風,提倡散體,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其散文繼承先秦、兩漢古文傳統,加以創新發展,氣勢雄健,

『貳』 高考作文素材:文藝復興

[高考作文素材:文藝復興]高考作文素材: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14世紀至16世紀在歐洲興起的一個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現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高考作文素材:文藝復興。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普遍認為文藝復興發端於14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一詞就源於義大利語Rinascimento,意為再生或復興),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16世紀達到鼎盛。1550年,瓦薩里在其《藝苑名人傳》中,正式使用它作為新文化的名稱。此詞經法語轉寫為Renaissance,17世紀後為歐洲各國通用。19世紀,西方史學界進一步把它作為14至16世紀西歐文化的總稱。西方史學界曾認為它是古希臘、羅馬帝國文化藝術的復興。14世紀時,隨著工場手工藝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關系已在歐洲封建制度內部逐漸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據已引起普遍不滿,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歐洲各國大眾表現了要求民族統一的強烈願望。從而在文化藝術上也開始出現了反映新興資本主義勢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時期。新興資產階級認為中世紀文化是一種倒退,而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則是光明發達的典範,他們力圖復興古典文化--而所謂的"復興"其實是一次對知識和精神的空前解放與創造。當時的義大利處於城市林立的狀態,各城市都是一個獨立或半獨立的國家,14世紀後各城市逐漸從共和制走向獨裁。獨裁者耽於享樂,信奉新柏拉圖主義,希望擺脫宗教禁慾主義的束縛,大力保護藝術家對世俗生活的描繪。與此同時聖方濟各會的宗教激進主義力圖屏棄正統宗教的經院哲學,歌頌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價值。羅馬教廷也在走向腐敗,歷屆教皇的享樂規模比世俗獨裁者還要厲害,他們也在保護藝術家,允許藝術偏離正統的宗教教條。哲學、科學都在逐漸地在比較寬松的氣氛中發展,也醞釀著宗教改革的前奏。文藝復興運動起源於義大利北部,一般認為第一個代表人物是但丁,其代表作為《神曲》,他的作品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評和揭露中世紀宗教統治的腐敗和愚蠢,以地方方言而不是作為中世紀歐洲正式文學語言的拉丁文進行創作。另一個代表人物是彼特拉克,他認為古希臘、羅馬時代是人性最完善的時代,中世紀將人性壓制是違背自然的。他雖然對拉丁文學有深入廣泛的研究,但用義大利方言寫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詩為形式的抒情詩歌,受到各城市國家統治者的熱烈歡迎。文藝復興另一個重要原因是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大批受到東方文化影響,還保留古羅馬帝國精神的人才逃往義大利,帶回許多新鮮思想和藝術,在羅馬開辦教授希臘語的學校,促使了文藝復興運動的形成。文藝復興的作品思想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集中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主張個性解放,反對中世紀的禁慾主義和宗教觀;提倡科學文化,反對蒙昧主義,擺脫教會對人們思想的束縛;肯定人權,反對神權,屏棄作為神學和經院哲學基礎的一切權威和傳統教條;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這是人文主義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拉伯雷的《巨人傳》等。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歌頌了人體的美,主張人體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諧的比例,並把它應用到建築上,一系列的雖然仍然以宗教故事為主題的繪畫、雕塑,但表現的都是普通人的場景,將神拉到了地上。人文主義者開始用研究古典文學的方法研究聖經,將聖經翻譯成本民族的語言,導致了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人文主義歌頌世俗蔑視天堂,標榜理性以取代神啟,肯定"人"是現世生活的創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感情,科學為人謀福利,教育要發展人的個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提倡個性自由,因此在歷史發展上起了很大的進步作用。不同范疇中的文藝復興:自然科學:天文學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1543年出版了《天體運行論》,在其中提出了與托勒密的地心說體系不同的日心說體系。義大利思想家布魯諾在《論無限性、宇宙和諸世界》、《論原因、本原和統一》等書中宣稱,宇宙在空間與時間上都是無限的,太陽只是太陽系而非宇宙的中心。伽利略1609年發明了天文望遠鏡,1610年出版了《星界信使》,1632年出版了《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通過對其師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觀測數據的研究,在1609年的《新天文學》和1619年的《世界的諧和》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判定行星繞太陽運轉是沿著橢圓形軌道進行的,而且這樣的運動是不等速的。數學代數學在文藝復興時期取得了重要發展,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被發現。義大利人卡爾達諾在他的著作《大術》中發表了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這一公式的發現實應歸功於另一學者塔爾塔利亞。四次方程的解法由卡爾達諾的學生費拉里發現,在《大術》中也有記載。邦貝利在他的著作中闡述了三次方程不可約的情形,並使用了虛數,還改進了當時流行的代數符號。符號代數學是由16世紀的法國數學家韋達確立的。他於1591年出版了《分析方法入門》,對代數學加以系統的整理,第一次自覺地使用字母來表示未知數和已知數。韋達在他的另一部著作《論方程的識別與訂正中,改進了三、四次方程的解法,還建立了二次和三次方程方程根與系數之間的關系,現代稱之為韋達定理。三角學在文藝復興時期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德國數學家雷格蒙塔努斯的《論各種三角形》是歐洲第一部獨立於天文學的三角學著作。書中對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進行了系統的闡述,還有很精密的三角函數表。哥白尼的學生雷蒂庫斯在重新定義三角函數的基礎上,製作了更多精密的三角函數表。物理學在物理學方面,伽利略通過多次實驗發現了落體、拋物體和振擺三大定律,使人對宇宙有了新的認識。他的學生托里拆利經過實驗證明了空氣壓力,發明了水銀柱氣壓計。法國科學家帕斯卡爾發現液體和氣體中壓力的傳播定律。英國科學家波義耳發現氣體壓力定律。生理學和醫學比利時醫生維薩留斯發表《人體結構》一書,對蓋倫的"三位一體"學說提出挑戰。西班牙醫生塞爾維特發現血液的小循環系統,證明血液從右心室流向肺部,通過曲折路線到達左心室。英國解剖學家哈維通過大量的動物解剖實驗,發表《心血運動論》等論著,系統闡釋了血液運動的規律和心臟的工作原理。他指出,心臟是血液運動的中心和動力的來源。這一重大發現使他成為近代生理學的鼻祖。"地理大發現"航海技術產生了一次革命性地飛躍,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的探險家們開始了一系列遠程航海活動,作文素材《高考作文素材:文藝復興》。哥倫布和麥哲倫等人在地理方面的發現,為地圓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印刷術在歐洲的再發現,以及從東方傳過來的造紙、指南針、火葯(中國的四大發明),促使科學思想的迅速傳播。文學各地的作家都開始使用自己的方言而非拉丁語進行文學創作,帶動了大眾文學,替各種語言注入大量文學作品,包括小說、詩、散文、民謠和戲劇等。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前期出現了"文壇三傑"。但丁一生寫下了許多學術著作和詩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彼特拉克是人文主義的鼻祖,被譽為"人文主義之父"。他第一個發出復興古典文化的號召,提出以"人學"反對"神學"。彼特拉克主要創作了許多優美的詩篇,代表作是抒情十四行詩詩集《歌集》。薄伽丘是義大利民族文學的奠基者,短篇小說集《十日談》是他的代表作。在法國,文藝復興運動明顯地形成兩派,一是以"七星詩社"為代表的貴族派,二是以拉伯雷為代表的民主派。"七星詩社"以龍沙和杜貝萊為代表,在語言和詩歌理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最早提出統一民族語言的主張,促進了法國民族語言和民族文學的發展。然而,他們排斥民間詩歌,只為少數貴族服務。拉伯雷是繼薄伽丘之後傑出的人文主義作家,是法國文藝復興民主派的代表。他用20年時間創作的《巨人傳》是一部現實與幻想交織的現實主義作品,在歐洲文學史和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英國,代表人物有托馬斯·莫爾和莎士比亞。托馬斯·莫爾是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也是空想社會主義的奠基人。1516年他用拉丁文寫成的《烏托邦》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一部作品。莎士比亞是天才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同荷馬、但丁、歌德一起,被譽為歐洲劃時代的四大作家。他的的作品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豐富精煉,人物個性突出,集中地代表歐洲文藝復興文學的最高成就,對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在西班牙,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塞萬提斯和維加。塞萬提斯是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和詩人。他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戲劇和小說,其中以長篇諷刺小說《堂·吉訶德》最著名,它對歐洲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維加是戲劇家、小說家和詩人,西班牙民族戲劇的奠基人,被譽為"西班牙戲劇之父"。他是世界上罕見的多產作家,一生共創作了兩千多個劇本,留傳至今的有600多個,有宗教劇、歷史劇、神話劇、袍劍劇、牧歌劇等多種形式,深刻反映了西班牙的社會現實,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最傑出的代表作是《羊泉村》。文藝復興建築是在公元14世紀在義大利隨著文藝復興這個文化運動而誕生的建築風格。基於對中世紀神權至上的批判和對人道主義的肯定,建築師希望藉助古典的比例來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會的協調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藝復興的建築是講究秩序和比例的,擁有嚴謹的立面和平面構圖以及從古典建築中繼承下來的柱式系統。特色對建築的比例有強烈的追求,例如必須是3和2的倍數使用對稱的形狀,集中式恢復"自然",以尺規作圖制圖,以圓形和正方形為主反對哥德式建築義大利與其代表人物義大利佛羅倫薩作為文藝復興的發祥地,在詩歌、繪畫、雕刻、建築、音樂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佛羅倫薩著名的美弟奇家族是當時最重要的藝術贊助人。著名的文藝復興三傑全部誕生在義大利。代表人物:詩人:但丁、彼特拉克;作家:薄伽丘、馬基雅維利;畫家:喬托、波提切利、列奧納多·達·芬奇、拉斐爾、提香;雕刻家:米開朗基羅;建築師:伯魯涅列斯基;音樂家:帕萊斯特里那、拉索等。西班牙與其代表人物16世紀後半葉和17世紀初西班牙文藝復興進入"黃金時期",在小說和戲劇方面成績顯著。代表人物:作家塞萬提斯、戲劇家洛卜·德·維加德國與其代表人物在德國:主要成就則表現在宗教改革、農民戰爭、諷刺文學以及科學技術發明等方面。代表人物:馬丁·路德、丟勒等。法國與其代表人物在法國:自由思想和懷疑思想相當發達。代表人物:散文家:蒙田、小說家:拉伯雷等。英國與其代表人物在英國:詩歌和戲劇空前的繁榮。代表人物:作家莎士比亞等。文藝復興的重要意義有好一段時間,文藝復興被認為是簡單地恢復了古典文化。其實,文藝復興並不是真正要"恢復"古典的文化,而是藉此抨擊當時的文化和制度,以建立新的文化,為建立新的社會制度體系造輿論。文藝復興是一次逐漸發展的時期,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和事件。但文藝復興使當時的人們思想發生了變化,導致了宗教改革和激烈的宗教戰爭。後來的啟蒙運動以文藝復興為自己的榜樣。19世紀的歷史學家認為後來的科學發展、地理大發現、民族國家的誕生都是源於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黑暗時代"的中世紀和近代的分水嶺,是資產階級革命的輿論前提。文藝復興是使歐洲擺脫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縛,向全世界擴張的一個前奏曲。關於文藝復興的不同意見"文藝復興"(Renaissance)這個詞在1855年為法國歷史學家Michelet首次提出,用以概括16世紀時"對世界與人類的探索";自此以後歷史學家們就對它的解釋有很多不同意見。大部分觀點認為文藝復興起源於十五世紀的義大利,然後向整個歐洲擴展。文藝復興代表了西方和古代(中世紀以前)的古典文化連接,是對阿拉伯人的知識(尤其是數學知識)的吸收。文藝復興使人們開始專注於現世生活質量(如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同時也是知識由於印刷和在藝術,詩歌,建築等領域新技術的應用而導致的知識爆炸。這些新技術引起了藝術和文學在格式和內容上根本的變化。這個時期,這種觀點認為,隨著交流和探索的興起,文藝復興代表了歐洲從很長時期的一潭死水轉變成了洶涌的江河。因此義大利的文藝復興也常常認為是現代開端。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在藝術,文學還有哲學等方面的"類革命"(pseudo-revolution)。這些變化僅僅影響了為數很小的富有的少數人,而歐洲人口的大部分的生活相對於中世紀基本沒有改變。因此他們不承認文藝復興是一個重要的事件。今天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文藝復興代表了理性思考和思想的巨大變化,而不是物質上的巨大變化。或許,對於文藝復興最重要的觀點是那些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人認為他們生活在一個新時代,一個與中世紀徹底決裂的時代。Johan Huizinga(1872– 1945)承認文藝復興,但是質疑它是否帶來有益的變化。他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從中世紀衰落的時代,並且毀壞了很多重要的東西。例如,那時在教會和其他一些人使用的拉丁語,從古典時代以來獲得了很大發展,是一個活著的語言。但是,文藝復興中痴迷於古典純潔性的人們認為拉丁語與它的古典形式相抵觸,於是拉丁語的自然進化停止了。Robert S.Lopez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經濟蕭條時期。然而George Sarton和Lynn Thorndike認為文藝復興使科學的進步速度放緩。文藝中興時代之義大利。人文主義是一種哲學理論和一種世界觀。人文主義以人,尤其是個人的興趣、價值觀和尊嚴作為出發點。對人文主義來說,人與人之間的容忍、無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最重要的原則。現代的人文主義開始於啟蒙運動,在啟蒙運動中人文主義被看做是不依靠宗教來回答道德問題的答案。在啟蒙運動的人文主義中,超自然的解釋一般被忽略,人們將這種人文主義也稱為"世俗人文主義"。在各個主要的宗教中也有人文主義,在這里一般人文主義與該宗教的信仰和傳統相結合。也有的人文主義運動認為人有參加儀式和規則的需要並組織一定的團體來滿足人的這種需要。人文主義作為歷史概念在歐洲歷史和哲學史中,人文主義主要被用來描述14到16世紀間較中世紀比較先進的思想。一般來說今天歷史學家將這段時間里文化和社會上的變化稱為文藝復興,而將教育上的變化運動稱為人文主義。人文主義這個詞實際上很晚才出現,它來自與拉丁文中的humanitas,古羅馬作家西塞羅就已經使用過這個詞了。德國啟蒙運動時代的哲學家將人類統稱為Humanitä;t,當時的人文主義者稱他們自己為humanista。而Humanism這個詞卻一直到1808年才出現。定義人文主義並沒有統一的定義,因為許多不同的人稱自己或被稱為人文主義者,而他們的世界觀以及他們對人的觀念可能很不相同。有些人文主義觀念互相之間非常矛盾。在自由民主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和新教或天主教的思想學派中都有人文主義的派別。甚至古羅馬的時候就已經有今天可以被稱為人文主義的思想流式。那時的人文主義當然與文藝復興或啟蒙運動的人文主義非常不一樣。約翰·沃爾夫岡·歌德和弗里德里希·席勒的人文主義往往被稱為歷史主義,而威廉·馮·洪堡的人文主義則與啟蒙運動的人文主義完全不同。文藝復興時期哲學被看作是思想的根本,而在洪堡的時期科學被看作思想的根本。〔高考作文素材:文藝復興〕【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叄』 議論文關於讀書的素材

讀書

(1)引言

有人說:「書是階梯,書是船隻,書是良葯,書是營養,書是智慧,書是老師,書是遺訓、忠千和命令》」書,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怎樣評價,都不為過。可是,若不讀或不會讀,書有何用?朋友:你不僅要擁有書,愛書,而且要勤於讀書,要學以致用,那才能充份體現書的價值。
在我們面前的是茫茫書海,巍巍書山。讓我們在書海揚帆奮進,勝利達到彼岸;讓我們在書山努力攀登,成功地登上頂峰!

(2)事實論據

宋濂的讀書經歷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明代重臣,被稱為「開國文臣之首」。一代禮樂,多由其裁定,著作宏富,主倏 《元史》、著有《宋學士文集》。
他幼年家貧,常借書苦讀。在其《送東陽馬生序》一文中,敘述了自己苦讀的經歷:他細時就愛讀書,可是家貧買不起書。就經常到有藏書人家借書,一借到書,就日以繼夜地趕抄,即使在數九寒天,硯水結冰,手指凍僵,也不亭筆。他借書守信,按期歸還,有書的有家才肯不斷借書給他。
宋濂讀書時,遇到疑難,自己不能解決時,他就長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尋訪名師指教。逢嚴冬季節,他忍飢挨餓,頂風冒雪,穿過巨谷,爬上大山,兩腳凍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繼續尋訪老師。宋濂十幾年如一日刻苦讀書,終於取得傑出成就。

蔡元培六十年讀書如一日

蔡元培,號孑民,浙江紹興人。中國民主工革命家、教育家、科學家,知識界的卓越越先驅。編著有《蔡元培先集》。
蔡元培從少年時代起,就勤於讀書,百般天蚊蟲多,晚上讀書時把一雙腳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專心致志地讀書。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爭中,從未停止過讀書。他晚年回顧說:「自十餘歲起……讀到現在,將滿六十年了……幾乎沒有一日不讀點書的。」
由於他一生讀書不輟,因此,他知識淵博,被譽為「學界泰斗」。

「三味書屋」的來歷

魯迅12歲進「三味書屋」私塾從壽鏡吾先生讀書。魯迅先生後來曾著文《從百昔園到「三味書屋」》回憶這段經歷。
「三味書屋」原名叫「三餘書屋」,是壽鏡吾先生的祖父壽峰嵐先生定的名。當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緊「三餘」的時間攻讀,董遇解釋「三餘」為:「冬者歲之餘,認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也。「壽峰嵐先生據此為書屋定名,意在引導學生珍惜時間,勤奮讀書。
後來壽峰嵐讀到蘇軾贊揚董遇「三餘」的詩句:「此生有味在三餘」。細細玩味覺得「三味」比「三餘」好,「三味」者「讀經味如稻引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培養學生讀書興味,引導學生積極苦讀。讀書三味,其樂無窮。

彭德懷書不離身

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彭德懷,因在1959年中共中央召開的「廬山會議」上,上書批評1958年以來的左傾錯誤,堅持正確意見而遭批判和免職。他被罷官後從中南海搬出來,在清理東西時,把元帥服、狐皮大衣、地毯等統統上交。他說「凡是當老百姓用不著的東西,我都不要。但是書,一本也不能丟。」把收藏的二十多箱書都搬到北京郊外的新居。1965年,他到西南三線工作時,又把這二十多箱書帶在身邊。十年浩劫中,彭德懷身遭厄運,橫遭迫害,他念念不忘的還是那些書。他對警衛參謀說:「我別的沒有什麼吩咐,就是惦記我那些書。」
他工作之餘就沉浸書海,桌上、床上、櫃子上到處是書。他讀書十分認真,他讀過的書加滿了批註。

曹禺在澡盆里讀書

我國傑出的現代劇作家曹禺,在他23歲時就寫出了《雷雨》,震撼了當時戲劇界。後又寫出了《日出》、《原野》等很有影響的作品。此外還有劇作《蛻變》、《北京人》、《家》、《王昭君》以及同別人合寫的《膽劍篇》。他所以有如此輝煌成就,絕非偶然,這與他勤學苦讀是分不開的。
有這樣一件趣聞:有一次曹禺的家人准備好澡盆熱水,催正在讀書的曹禺洗澡。他進內室以後,很長時間不見人出來,家人在內室外聽聽,房內不時傳出水呼聲。又過了好久,仍不見人出來。曹禺的夫人生疑,推門過去一看,嗨!原來曹禺坐在盆里,正讀書入迷呢。他一手握著書本聚精會神地看著,另一隻手拿著毛巾下意識地拍打著水面。他根本沒洗,可水早冰涼了。

愛迪生以書為枕

大名鼎鼎的美國科學家愛迪生,一生的發明多達近二千項,被譽為「發明大王」。這也與他勤非讀書分不開的,他常常通宵達旦地讀書,查資料,困極了,他就以書當枕,在實驗室躺一會兒。因此,有人風趣地說:「怪不得愛迪生有那麼多的知識,原來他在睡夢中也還要從書本里吸取營養哩。」

富蘭克林和書

美國18世紀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富蘭克林,參加過獨立上星期爭,參加起草獨立宣言,代表美國同英國談判,後簽訂巴黎和約,曾創辦《賓夕法尼亞報》,建立美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他在研究大氣電方面有重要貢獻,發明避雷針。著有《自傳》。
富蘭克林自幼酷愛讀書。家貧無錢上學,從少年時代起,就獨自謀生。常常餓肚子省錢買書讀。
某一天,富蘭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發老驅,已餓得走不動了。連心將自己僅有的一塊麵包送給她。老嫗看富蘭克林的樣子,也是一個窮人,不忍收他的麵包。
「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蘭克林說著拍拍那隻裝滿書籍的背包。
老嫗吃著麵包,只見富蘭克林從背包里抽出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孩子,你怎麼不吃麵包啊?」老嫗問道。富蘭克林笑著回答說:「讀書的滋味要比麵包好多了!」
經濟拮據,購書能力有限,他只得經常借書讀。他常在認間向朋友敲門借書,連認點起一盞燈,專心讀書,疲乏了就以冷水澆頭提提神,坐下繼續閱讀完,第二天一早,准時把書還給書主,從不失信。

撲在書上的高爾基

高爾基,前蘇聯大文豪,列寧稱他是「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寄養在外祖母家。因為家庭極為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10歲時就走入冷酷的「人間」。他當過學徒,搬運工人,守認人,麵包師。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苦難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機會,撲在書上如飢似渴地讀著。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他為了讀書,受盡了屈辱。10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齡前徒,實際上是奴僕: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每天從早晨干到半認。在勞累一天之後,用自製的小燈,堅持讀書。
老闆娘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書,搜到書就撕碎。因為讀書,還挨過老闆娘的毒打。高爾基為了看書,什麼都能忍受,甚至甘願忍受拷打。他說過:「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你去廣場上用棍棒打你一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於高爾基一生如飢似渴地讀書,勤奮不懈地努力,他寫下了大量有影響的作品:《海燕》、《鷹之歌》、《母親》、《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間》、《我的大學》。除此之外,還寫了劇本和大量的政論、特寫、文藝評論等。

(3)理論論據

[理論論據]

必須多讀書,多讀書才可以增益見聞。
徐特立《研究歷史的目的和方法》

看書的目的,在把書變為我所有。
謝覺哉《學會想、問和做》

讀死書會變成書獃子,甚至於成為書櫥。
魯迅《讀幾本書》

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
郭沫若《天拓新詩歌的路》

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書以外的書,即課外的書,不要只將課內的書抱住。
魯迅《讀書雜談》

要使書中的知識化為自身的經驗,自必從記憶入手。
葉聖陶《〈略讀指導舉隅〉前言

用書如用刀,不快自須磨。
陶行知《詩的學校》

書能活用可通神。
董必武《向歐陽海同志學習》

至於我,懂得雖不多,卻喜歡讀書。我信書中所述,衷心尊敬著書人。
[英]喬叟《善良女子殉情記前引》

毀書猶如殺人:殺人乃毀滅有理性的生靈、上帝的影像;毀掉一本好書則是毀滅理性,人心目中的上帝影像。
[英]彌爾頓《論出版自由》

當今真正的學府用語藏書。
[英]卡萊爾《論英雄與英雄崇拜》

沒有文化的人管理書籍,好比太監守護美女。
[英]揚·E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
清·蕭掄《讀書有所見作》

人不知書,其去禽獸也,僅及半耳。
嚴復《救亡決論》

人與文學關的關系,「入迷」是必要的。
茅盾《論「入迷」》

積財千萬,無過讀書。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

閱讀是一項高尚的心智鍛煉。
〔美〕梭羅《活爾登·閱讀》

書應能通向四個終端:智慧,虔,愉悅或實用。
〔英〕德納姆《論智慮》

讀一切好書如同與往昔時代最優秀的人們交談。
〔法〕笛卡爾《方法論》

人們說生命是最重要的,而我認為讀書是最重要的。
〔美〕史密斯《回想錄》

書籍是心靈的良葯。
希臘諺語

知識的源泉在書本里流淌。
希臘諺語

任何傢具也比不上書那樣迷人。
〔英〕史密斯·S引自霍蘭德夫人《回憶錄》

讀書不就是無聲的談話嗎?
〔英〕蘭多《假想的談話》

愛好讀書,就能把無聊的時刻變成喜悅的時刻。
〔英〕孟德斯鳩《箴言集》

讀了一本書,就像對生活打開了一扇窗戶。
俄羅斯諺語

每當我第一次閱讀一本好書,我就像結交了一位新朋友;每當我閱讀以前讀的書,就像是故友重逢。
〔英〕哥爾德斯密斯《世界公民》

有些書只須淺嘗,另一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數好書需要仔細咀嚼,慢慢消化。
〔英〕培根《論學問》

選擇書籍,不次於選擇朋友。
美國諺語

對每本書都相信的人,不如一本書也不讀的人。
日本諺語

一本壞書,比十個強盜更壞。
義大利諺語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十二韻》

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宋·蘇軾《送安忄享落第詩》

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

讀書有味身忘老。
宋·陸游《劍南詩稿·不寐》

藏書不難,能看為難。
清·鄒 《三借廬筆談》

『肆』 有誰有好的寫作素材和優美的語句

從沉默到喧嘩
作 者:王虹艷

從沉默到喧嘩——當代女性散文流變

當代女性散文經歷了一個從沉默到喧嘩的過程。五、六十年代及至文革期是女性散文的沉默期,但是新時期之後,尤其是九十年代中國女性散文出現了多種聲音的合唱——新潮散文、老生代,新生代,小女人等等,這使女性散文一時間眾聲喧嘩,從而也進入到了女性散文創作的高峰期。
禁聲
建國後一直到六十年代初期,中國散文總體上來說依然有所成就。建國初期,延安散文的模式被繼承了下來,通訊、特寫成為主要的文體形式,其內容多是表現革命時期的艱苦奮斗的傳統,著名人物的豐功偉績,以及新中國成立後的社會主義改造與建設時期的新人、新事、新思想。作為一種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文體,散文往往更容易被現實中的各種政策方針所左右,這在十七年時期得到了印證。1956年雙百方針之後,散文領域出現了一次創作的小高潮。1960年,在「反右」、「大躍進」、三年困難時期之後,黨中央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並開始調整文藝方針,這直接帶來了1961、1962年的散文的創作高潮。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除了一些老作家冰心、巴金等,還有著名的散文三大家楊朔、劉白羽、秦牧,他們的創作在這一時期開始走向成熟。另外鄧拓、吳南星等人的雜文也很有名。
但是這一時期的散文成就難與「五四」相比,盡管就表述空間上來說它更加開闊,更有社會意識。但是以盲目認同取代客觀判斷,以功利觀念取代審美觀念,以單純的「詩化」取代多重性的審美維度,以縱向的繼承取代橫向借鑒,所有這些都使散文領域呈現出某種單一化的創作趨向。而在散文結構上,楊朔的三段式,秦牧的串珠式,劉白羽的歷史與現實的宏大圖景的交錯式等等,都形成了某種固定化的模式,從而不僅使他們本人受到限制,也使後來的中國散文寫作被誤導多年。而更加可怕的是散文賴以生存的個性情感也被擱置,個人的真實的內心世界變得不可言說。楊朔曾在《〈三千里江山〉寫作漫談》一文中說,他之所以迴避個人情感是擔心一寫感情就把非無產階級的感情流露出來了,而這勢必會使自己處於政治上的被動局面。正是在這種心態下,多數作家只能迴避自我。個人情感的公共化與政治化成為整個十七年的話語傾向。
十七年的女性散文除了一些老作家冰心、陳學昭、丁玲外,也有一些從革命烽火中走出的年輕作家,像菡子、茹志娟、草明等。但是這一時期,她們並沒有像「五四」或者三、四十年代那樣形成某種引人注目的群體創作現象。老作家們並沒有超越以往的成就,新作家又沒有完全成長起來。和時代的主旋律一樣,女作家們也沉浸在「頌歌」的集體禮贊中。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最大限度地合而為一,個人記憶也與時代歷史的記憶吻合。她們摒棄了內心世界的幽暗,任何與個人私慾相關的話題都成為她們自覺排斥的對象。屬於公共的顯意識對個我潛意識形成某種壓制力,長久以來的外在「凝視」逐漸演化成一種自我凝視、自我規誡。很顯然,散文如果離開了向內的觀照,那麼它也就離開了賴以存在的支撐力,而僅僅成為對客觀世界的一種摹寫。十七年的女性散文是三、四十年代革命散文發展的一種極致,如果說那一時期,在革命敘事與個人話語之間依然有矛盾和抵觸的話,那麼這在十七年間已經不存在了。她們的生活開始被社會的廣闊圖景填充,在「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的無性別差異的所謂平等中,女性陶醉在紅色的幸福中,她開始相信她能夠完全融入到父權秩序中,從而忘記自己的性別。
就創作來說,這一時期冰心、陳學昭、丁玲都有新作。冰心的散文依然堅持美與真,但是很顯然這與時代主題格格不入,因而冰心在多數時間里的沉默倒是比她的言說更有意味。陳學昭在這一時期寫的多為雜文,作為三十年代末期就投奔延安的作家,建國後陳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對一些革命人物、革命歲月的回憶,另外還有知識分子的改造問題。和當時的文學主潮一樣,她更關注的是社會想像而不是個體的情感與內心世界。菡子的作品同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雖然同為頌歌作品,但是菡子的視角更加細膩、生活化,因而與當時的多數作品相比也更加具有真情實感。
反思與悼念(新時期初期)
「五四」時期,周作人便已有斷言:「小品文是文學發達的極致,他的興盛必須在王綱解鈕的時代」,1而文革十年卻恰好相反。如果說「五四」時期是一個王綱解鈕的時代,那麼文革就是一個無限上綱上線的時代,除了某種復制化的文藝產品諸如樣板戲或者將個人淹沒在群體中的大型歌舞外,它不可能容納任何個性化的創造。當日常生活與個人的內心世界變得難以啟齒,散文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可能。
文革後的散文界,作為一種精神領域的撥亂反正,人們開始重視寫真實、說真話。文革十年的「神聖」謊言已經被揭穿,但是人們心裡的謊話,甚至於在無意識中對自己說的謊話卻沒有消失。正因為如此,巴金這樣的作家才顯得彌足珍貴。正是以巴金為代表的老一代散文家開始將中國散文引領回「五四」散文的傳統,巴金本人更是帶著一種自我涅盤式的決絕態度來重新塑造新生的自己。在一場謬世中不幸死去的親友是倖存者的愧疚和疼痛,即使是那些不相關的人和事也同樣昭示著他本人的某種缺失。他發現在一場大的災難中,他和所有的人一樣隨著每一種風潮漂移,不害人已經成為最高的倫理要求,更不要說正義感或者人道精神了。這一時期的散文與個體的情感、歷史批判精神相結合,回憶悼念散文作為傷痕文學的一種特定形式大量出現。這種憶悼性的散文無一例外地打上了倖存者的懺悔和無奈的心理取向——在一場生者對死者的追憶中讓離去的靈魂安息,讓不安的靈魂平息,讓骯臟和污濁的記憶被清洗,讓真正屬於生命的東西被禮贊,這是憶悼散文的靈魂。
這一時期的女性散文也同樣涉及到了寫真實與憶悼主題。經歷了由龍旗---五色旗—青天白日旗到五星紅旗;由皇帝---軍閥---太君---委員長到主席的漫長的世紀歷史的冰心,在新時期依然筆耕不輟。對於老年冰心來說,她的愛不是體現在早期的歌頌與贊美,而是她的呼告和吁請。社會責任感與批判意識成為冰心老年時期散文的精魂。《我請求》、《我嗚咽著重新看完<國殤>》、《談孟子與民主》等等都是這一方面的代表作。這時候經典的「冰心體」已經被雜文風格取代。但是在後來的《我夢中的小翠鳥》、《我的家在哪裡》這樣的散文中,那個「滿蘊著溫柔,微帶著憂愁」的冰心依然如故。半個多世紀不息的愛與美最後錘煉成某種聖境,老年的冰心已經達到了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她的行文沒有斧鑿痕跡,她從年輕時起就信仰的愛使她的靈魂始終年輕。
「把散文當作我的遺囑寫」2是文革後許多散文家的寫作心態,經歷了浩劫的陳學昭也不例外。《天涯歸客》寫於文革之中,是為了向女兒和黨交上自己的完整的檔案。對於「五四」時期成長起來的散文家而言,以散文來表現社會的諸種不公,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寫作心理的定勢,但是文革強烈地沖擊了這種心理。散文寫作不可能真正碰觸到真實的生活,真實的心理,而一旦失去了這種真實性,散文也就失去了她存在的根基,因而真正意義上的散文寫作只能是在地下生存,《天涯歸客》就是這樣的作品。它記敘了陳學昭從一九一九年到一九四九年的生活歷程,包括她的戀愛和婚姻。文革時期揪斗她的人說:「今後要另立檔案」,「今後一個人的歷史是可以創造的」。(陳學昭:《我怎樣想寫<天涯歸客>和<浮沉雜憶>》)正是為了保全自己的真實的檔案,陳學昭開始了《天涯歸客》的創作。這是一個人為自己立的檔案,一個自己為自己寫檔案的人。和巴金的《隨想錄》一樣,《天》也是一本說真話的書。而且它的寫作是在文革當中,而不是以後。盡管她並沒有直接批判那場浩劫,但是陳的寫作本身就已經成為一種反駁的力量,正是這種力量支撐起生命的意義空間,並將一個被迫害的靈魂引領向真理與信仰的光輝之中。但是與這種價值同樣鮮明的是,中國作家的適可而止,中庸平和的美學追求。陳在自傳中也寫了很多個人的感情生活,她的愛與悔恨,愧疚與苦痛,但是大多是一代而過。而且基於寫作年代以及歷史遺留下來的教訓,她不願意去譴責別人,因為考慮到人是可以改造的,無權給人過早下結論,而且惡人做惡事,是個人的品德問題,與共產黨是無關的,她擔心會引起讀者的誤會而沒有進行徹底的揭露。政治上的信仰直接影響了作家的創作,而當她只是以一種單一的目光看世界時,她便失去了通向多維深度空間的可能性了。另一方面,為了怕牽累人,她也不敢過多去表揚一個人,所以,很多敘述只能是淺嘗輒止,難以深入。所以《天》盡管是一本講真話、充滿了無畏精神的作品,但是還是留下了許多的遺憾,也許它本可以像《懺悔錄》那樣,開辟出更加廣闊的心靈世界,進入到自我靈魂的深處,展現出人類命運的共同之處,但可惜的是陳學昭並沒有進行這樣的嘗試。
新時期初期,很多女性散文依然受到十七年詩化散文的影響,體現出一種精緻的詩意與克制,贊美文革後的中國城鄉的大變化,對黨的政策的謳歌,對人民新的精神面貌、好人好事、真善美的捕捉,注重抒情敘事結合、兼有議論,也和十七年的散文一樣,缺乏沖擊力與批判意識。這樣的文章往往注重開頭的懸念,起承轉合,展現出的自我是一個充滿童心、沒有邪念的人,但缺乏洞察力,是一種心志沒有受到污染、也同樣沒有發展健全的人格。
女性散文真正的改變是從張潔開始的。1979年底,張潔的《揀麥穗》發表,它成為中國當代散文向內轉的開始。它強烈地沖擊了中國文壇很多年以來的政治化、公共化的創作傾向。在二十多年的新中國文學史上,張潔首先告訴人們:不是所有的情感都可以被清清楚楚地歸類,都具有階級性或者社會性。相反,她揭示出了人類情感的某種未名狀態。《揀麥穗》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由揀麥穗而哀嘆少女憧憬美好的愛情到幻想破滅的宿命,這是在為女性群體的命運畫像。第二部分則是由揀麥穗寫到與賣灶糖老人之間的真摯的感情,這里更多的是為一個窮苦的老人畫像,連接這兩部分線索的表面看是揀麥穗,但就其內在而言則是同情與悲閔,是愛與美的頌歌。這些對於當時的散文乃至整個文學來說都是一種啟蒙式的情感審美教育。
走向多元(八十年代中期至今)
八十年代中期,中國文學進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實驗與先鋒階段,文學形式與思想理念的瞬息萬變成為一種常見現象,但是即使是在這樣的沖擊下,散文的園地也始終靜悄悄。散文的蘇醒更多地是在縱的意義上回歸「五四」傳統,但是在新時期文學的大規模的西化過程中,散文找不到自己的可茲借鑒的外來理論——西方並不存在像中國散文那樣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傳統,因而也不可能提供給中國散文家一套時髦而現代的話語經驗。散文只能繼續維持著它幾千年不變的審美風格——在傳統的儒道釋文化護佑下的悠悠不醒的大寐。也正因為如此,有人提出散文已經壽終正寢了——「散文正走向滅亡,散文本來就是多餘的文體」3。散文文體的發展前景並不被看好,作為最多地沿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文體,它是否會像很多民族藝術形式一樣從此走向末路了呢?這是八十年代中後期人們的置疑。
但是時代往往有它極為反諷的一面,剛剛被人懷疑的散文卻在九十年代初期突然一下子走紅,它成為市場上的暢銷文體,寂寞了很久的散文文苑迎來了了遊客患滿的春天。九十年代成為一個「泛散文」的時代,散文成為一種無所不在的文體形式,正如蔣子龍所說:
「……文壇上掀起一股散文化傾向,詩歌散文化,小說散文化,電視散文,電影散文,攝影散文……文學大散特散,無文不散,不散不文。因之,散文就變成了一種並不時髦卻普及率極高、從未大紅大紫卻又最具大眾人緣兒的一種文體。」4
那麼,突然的「散文熱」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還是散文自身發展的結果。八十年代初,《文藝報》便提出了「復興散文」的主張。散文領域的研究與批評工作也獲得了實質性的進展,這不僅體現在對於散文本體論上的一些界定,更重要的是對於自延安時代一直到五、六十年代,散文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模式化的創作形式進行了批判,一些已經成為普遍認知的散文理論被顛覆,其中包括:蕭雲儒的「形散神不散」、秦牧的「串珠論」、楊朔的「詩化論」、柯靈的「輕騎兵論」。盡管這些理論在提出時都曾經起過積極的歷史作用,但是它們在發展過程中的逐漸經典化、教科書化,卻為散文的總體發展帶來了隱患,而消解這種理論在散文領域便是一次思想的大解放,這為散文創作的繁盛與多元化提供了大的語境,也是「散文熱」形成的必不可少的理論前提。被還原回本來面目的散文成為注重自我、形式自由、情感真摯、思想深厚的文體,因而也更能吸引讀者。
九十年代是一個文化駁雜的時代,對於更多的人來說,閱讀是休閑放鬆的一種方式。先鋒派們沉重的詩性意識與顛覆性,在經過了十多年的承諾後,變得蒼白可笑,最終走入絕地——一個大眾文化勃興的時代從本質上拒絕先鋒,尤其是形式主義的先鋒。當詩歌與小說紛紛沉寂時,更具有包容性與休閑性的散文浮現出來。它的靈活性順應了經濟時代的變通性,它的真誠樸素更給人以親切感,更重要的是它追求生活層面的真實性。毫無疑問,在影視網路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已經不再憑借文學藝術來經歷某種虛構時空的想像。文學的優勢不是它的虛構性,而是它切入人類心靈的深度與廣度,還有就是對於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的關注。而散文正是契合了後者,它成為展現文學平常心態的代表性文體。曾經揮舞著拯救大旗的自上而下的啟蒙者們最終被拋棄,而精神醫生般願意和讀者交流、談心的散文家們卻贏得信任。說到底,在一個拒絕童話與傳奇的文化氛圍中,任何英雄主義式的虛構與喬裝都會被指責。作家已經失去了他的文化塑造者的身份,他的經濟地位以及他自身的文化狀況,都決定了他難以被信服。生活審美化的「為藝術」夢想已經失控,這個時代是審美生活化的時代——散文的走紅證明了再沒有任何虛構能夠與生活本身的虛構性相匹敵。文學進入到了不景氣的時代,但是文學性在經過了符號化的過程之後,再次進入到公眾生活中,成為某種消費品。而散文正是這樣一個時代的最接近藝術的流行文化消費品。
在散文回歸內心、回歸自我時,女性散文家們也同樣開始了面向自我靈魂的書寫。這一時期女性散文的代際現象較為明顯,老生代如冰心、楊絳等的作品更加爐火純青。尤其是楊絳的創作更是顯出深厚的藝術修養。
楊絳的散文將中國傳統文化的根脈與西方文化素養很好地結合起來。她的散文既有豐盈的文氣,淡定的氣質,同時也有較廣博的學識,能夠在平和中見鋒芒,不動聲色中見驚心動魄。在新時期以後的中國散文界,楊絳的地位舉足輕重,她的多篇作品都堪稱中國當代散文史中的經典。
楊絳的一系列反思文革的散文,在藝術表現力及思想深度兩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幹校六記》是其中的代表。楊絳以面臨大亂而不亂的心態,記錄了文革期間中國知識分子的遭遇。值得注意的是楊絳是通過還原文革期間的日常生活來來切入特殊環境下的人的生存狀態,然而對於歷史與現實的「大隱喻」卻正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是什麼使生活的日常性被剝奪?什麼使人想要過正常生活的願望變成奢望、不被理解?楊絳的記人散文不虛美,不誇飾,很有史筆風范,尤其是回憶父親與姑姑的散文更是見功力。《回憶我的姑姑》《回憶我的父親》是楊絳非常有代表性的記人散文。前者寫三姑母楊蔭榆慘死時,來不及准備像樣的棺材,「木板是倉卒間合上的,來不及刨光,也不能上漆。那具棺材,好像象徵了三姑母坎坷別扭的一輩子。」寥寥幾筆便可見人物的靈魂。另外楊絳在描述暴力的時候也秉持一貫的淡定冷靜,《回憶我的姑母》便因為其中的詩化的暴力,被稱為「是中國散文史上極為罕見地表現了『殘酷之美』的傑作。」5楊絳後來的關於文革中的知識分子被迫害的描寫也都是以一種冷靜的、簡潔的、詩性化的筆調來展開的。《回憶我的父親》是對父親一生的概括,也是我與父親一生情意的回顧。大約有三萬多字,可算是長篇散文,但是楊絳的節奏把握非常到位,整篇散文讀起來沒有任何冗長之感。父親是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秉持「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立身處世原則。父親對於民主政治的主張今天看來仍然發人深思,他認為推翻一個政府並不解決問題,還得爭求一個好的制度,保障一個好的政府。盡管,最終父親沒有寫成自己的著作《詩騷體韻》,但是在子女心中,他還是一個留下了輝煌巨著的大學問家。楊絳以堂吉訶德來比擬父親:「《堂吉訶德》,總覺得最傷心的是他臨終清醒以後說的話:『我不是堂吉可德,我只是善人吉哈諾。』我曾經代父親說:『我不是堂吉訶德,我只是《詩騷體韻》的作者。』我如今只能替父親說:『我不是堂吉訶德,我只是你們的爸爸。』雖然著作沒有出版是遺憾,但是我想像中父親會說:「我只求出版自己幾部著作嗎?」短短幾句話便形象地概括了父親的人生。
在敘述方式上,楊絳的散文並不刻意追求思想性,整個文章形成了一種天然的敘述流程,中國的傳統的白描手法經常被採用,因而她的散文形式簡單,講究回味,存真意,去偽飾,自然天成。含蓄雅緻、隱忍通達,不表現心靈內在的斗爭,只有想通了後的順達平和,高度審美化的入世態度,這些都是楊絳散文非常重要的氣質,即使是表達對於社會現實的否定,楊絳的筆觸也往往較為含蓄,與體制話語不會有正面沖突,是一種迂迴的敘述。她的散文呈現出的是一個東方智者的形象——冷靜、達觀、睿智、唯美。因而楊絳的散文內斂,有一種融騷動於平靜、化暴力於詩性的審美智性。
《隱身衣》是楊絳具有哲理意味的散文隨筆,她期望能夠有一件可以使自己隱身的衣服,「外面看不見裡面,裡面卻看得見外面」,能夠讓自己在隱蔽處凝望世界。毫無疑問,「這是一種中國式的『政治智慧』」6與應世哲學,也是一代知識分子在多年的政治運動中積攢下來的生存智慧。也正因為如此,楊絳的代表作《幹校六記》中缺失了最有價值的《運動記愧》,錢鍾書在《<幹校六記>小引》說:「我覺得她漏寫了一篇,篇名不妨暫定為《運動記愧》」。「『記勞』,『記閑』,記這,記那,那不過是這個大背景的小點綴,大故事的小穿插」。但是錢鍾書也認為慚愧到底不是什麼值得贊許的感覺,「這種心理狀態看來不但無用,而且是很不利的,不感覺到它也罷,落得個身心輕松愉快。」即使意識到了慚愧懺悔是文革後知識分子應該有的人格操守,但是最後還是樂得身心愉快。這大概也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明哲保身的養生之道,這也使中國散文缺少面對痛苦的勇氣,沒有尋求拯救之途的承擔意識。楊絳的散文同樣迴避靈魂深處的苦痛,煉獄般的受難過程也被省略。當然她也不會對於文革中自己作為受害者的「沉默」進行懺悔,呈現在文本中的只是一個靈魂在鳳凰涅盤之後的新生的面貌,那些不動聲色的堅忍,沉默是金般的含蓄,一味的含蓄到底,沒有爆發的時刻。即使楊絳的散文可以代表中國當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但是她依然不能突破中國傳統文化的局限之處,這不能不說是楊絳散文藝術本身的缺失。
中生代的散文家大約是在四、五十年代左右出生的作家,這些作家的特徵比較復雜。出生較早的宗璞以及後來的蘇葉等,她們的散文更具有傳統文化審美的氣質,注重優美、中和、雅緻等審美取向。而出生較晚的唐敏、舒婷的散文中則多了一種詩性的光芒,注重對心靈意象的捕捉,強調語言文字的質感,感受也非常細膩,這與她們的詩人出身很有關系。斯妤、葉夢、趙玫的散文則更加深入地進入到了女性的內心世界。她們都曾經呼籲過散文創作的變革,她們的很多文章都具有文體實驗的特徵,對於傳統散文的寫法有很大沖擊。荒誕、潛意識、象徵手法等等,這些都是散文以前很少見到的質素,而在她們的散文中,這些創作手法已經較好地融入到文本實踐中。匡文立、筱敏、張潔、張抗抗、王英琦、韓小惠等作家的散文更注重理性精神與深度意識。她們關注現實現狀,探究女性文化的歷史傳統與現實境遇。她們的散文是女性散文中更具有力度與深度的一種。具體而言,宗璞的「燕園系列」、葉夢的《羞女山》以及「創造系列」、斯妤的「心靈系列」、蘇葉的秦淮舊事、張潔由早期的「大雁系列」的審美開始轉向審丑,筆力變得硬朗坦率,王英琦的文化反思系列《大師的弱點》、《守望靈魂》、《求道者的悲歌》、《背負自己的十字架》等等、張抗抗的散文《牡丹的拒絕》、《仰不愧於天》、匡文立的《歷史與女人》、筱敏的「女神系列」等文章都是女性散文在這一時期的重要收獲。
在《上升——當代中國大陸新生代散文選》(北方文藝出版社1991年出版)中,「新生代」散文首次以一種群體姿態出現,成為讓人難以忽視的創作現象。新生代散文作家大約都是出生於六十年代,其中女性作家則佔有很大比例,她們成為中國散文創作的重要的新生力量。首先應該提到的是八十年代中期在年輕人中十分受歡迎的曹明華,她的《一個女大學生的手記》以及後來的《一個現代女性的獨白》等等,是新生代散文與校園散文的最早的融合。在整個散文領域的蕭條的狀態下,《一個女大學生的手記》自1986年出版後,總銷售量達到了130萬冊。這是新時期後散文的第一次轟動,也是九十年代女性散文熱潮的先聲。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有必要看看曹明華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啟示意義。
八十年代早期,當人們還沉浸在回憶傷痕與反思歷史的時候,曹明華給人們提供了一種關於「現在」的敘述。十七年的「革命敘事」,文革後的「傷痕敘事」,在這里都被「個人敘事」取代。「個體」作為一種日常情境下而不是特殊使命下的生存狀態被呈現出來,理想與主義之間的戰爭結束了,剩下的便是現實生活中的精神遊歷。盡管過於鮮明的時代感與特定群體的代表性,使曹明華的散文成於八十年代也亡於八十年代,但是對於整個散文界來說,毫無疑問,曹明華已經提示了一條重要的創作信息,那就是應該讓散文回到真正與個體經驗相關的敘事空間中。時代的轟鳴聲無論多麼響亮,個人的聲音也決不能被淹沒,因為它是散文的精魂。
新生代的作家既有力圖突破以往散文模式的「新散文」作家,也有一些都市休閑散文的寫作者。這是新時期尤其是九十年代後女性散文領域的兩種創作潮流。
散文在馮秋子、胡曉夢、杜麗、黑孩、素素(東北)等一些新生代的作家這里,開始了更大意義上的變革。她們強調散文的藝術性與文化意義,同時追求散文的深度意識與批判精神。相比較於斯妤、葉夢等人的創作來看,新生代的「新散文」更加貼近生活,也更通俗易懂,但是在精神層面,她們卻是一脈相承的,那就是表現個人與外在世界之間的一種緊張關系,以往散文常見的主客體之間的那種和諧與適意關系被打破。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兩種文化傳統、兩種生命形式的接近於斷裂般的差異。對於老生代散文家來說,他們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五四」文學的影響更多,在文學信仰上更多地是魯迅、周作人的延續。而傳統文化,無論是傳統的敘事方式還是精神氣質對他們的影響也都是巨大的。再加上西方文化的會通,以及近一個世紀的歷史巨變,在老生代作家那裡,人們能夠非常強烈地感到東方文化的生命觀、人格精神與智慧理念。但是對於新生代的散文作家則不同,散文在他們那裡不是一種達觀或者超脫的文體形式,相反他們在這種文體中尋找的還是個人的救贖與反思。比如同樣是寫文革創傷,「新散文」作家們寫的是成長過程中的創傷性記憶,文革話題在新生代那裡是一種思想的場景和驅動,而不是事件,它與個人心理情結和生命體驗相關,而不僅僅只是一個時代的傷痕或反思。盡管新生代無論是文化底蘊、文筆功力上與老生代相比都只能望其項背,但是他們並不想在老生代的創作思路上延續而是另闢蹊徑,這條路又恰好彌補了他們文化學養上的不足,從而張揚了這一代人特有的生命活力與藝術想像力。
進入九十年代,隨著新生代的女性散文家以及創作流派的出現,再加上已有的老生代、中生代的女性散文家,女性散文真正呈現出眾聲喧嘩的局面。一方面是不斷的向生命的深層空間拓展,一方面則是開始與市場的快餐文化妥協。一方面女權主義思想開始沖擊中國女性的寫作,另一方面傳統生活以及古典文化依然是中國女性散文挖掘不盡的話語儲備。老生代散文續接著漢語傳統中最為純粹的語言和文化資源,而中生代與新生代的作家則開始了新潮散文與「新散文」的實驗。凡此種種,女性散文呈現出多元化的創作風貌,而這也正是女性精神空間的多維性的體現。以斯妤、葉夢、趙玫為代表人物的「新潮散文」,以冰心、楊絳、韋君宜等為代表人物的老生代散文,以張潔、張抗抗、王英琦、韓小惠等中生代作家為主的智慧散文,沿襲散文傳統抒情風格的作家蘇葉、宗璞等,以黃愛東西、黃茵、素素(上海)為代表的「晚報體」、「專欄體」都市散文,徐坤、王緋、荒林、戴錦華為代表的「學者散文」,陳染、馮秋子、張立勤、胡曉夢、黑孩、元元 於曉丹 桑桑 程黧眉為代表的「新生代」的「新散文」,以及七十年代以安妮寶貝等為代表的網路散文,這些共同形成了女性散文領域的不同代際共存、不同風格並立的發展狀況。

『伍』 高中作文素材:請列舉古今中外名人及事跡

法顯(334——420),東晉名僧,平陽武陽(今臨汾)人,一說襄垣人。幼年出家,後以經律多有誤闕,矢志赴天竺求經。弘始元年(399),自長安西行,經西域、逾蔥嶺,歷經艱險,抵達北、中天竺,得佛經,學會梵書梵語,又至獅子國(今斯里蘭卡)搜求佛經,經海道歸國。義熙八年(412)在青州牢山(今山東嶗山)登陸,次年抵建康。譯出佛經百餘萬言,又將親歷三十餘國見聞寫成《佛國記》(又名《法顯傳》、《佛游天竺記》等),為研究古代中外交通和中亞、南亞諸國及南海地區歷史、地理提供了重要資料。近年來還有人認登上美洲大陸的第一人。 王僧辯(?—— 555),南朝梁將領。字君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人。本烏丸氏,屬鮮卑族。梁時,隨父南渡,為湘東王蕭繹部下,歷任武寧、廣平、新蔡、竟陵等地太守。侯景亂起,奉命赴援建康,未至而城陷。後攻滅湘州刺史蕭譽,與陳霸先共同討平侯景。蕭繹稱帝後,他以太尉出鎮石頭(今江蘇南京西)。繹死,又與霸先欲立蕭方智為帝;後受北齊慫恿,迎立蕭衍任淵明,以方智為太子,因喪失支持,終為霸先襲殺。 王維(701——760),唐趄詩人、畫家,字摩詰,祖籍祁縣,其父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陷長安,迫其任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晚年,退居蘭田,徘徊於仕宦隱居之間,以彈琴賦詩、繪畫、誦佛為事。他時期寫過一些邊塞詩,但一生中以描寫幽棲生活和自然景物的山水田園詩為最多,成就也較大,又兼通音樂,善繪畫,多畫山水與松石。北宋蘇軾稱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明董其昌推為「南宗繪畫之祖」,並言文人畫自王右丞始。存世《雪溪圖》、《寫濟南伏生像》相傳是他的畫跡。今存《王右丞集》。

『陸』 經典作文素材分類積累(三)

[經典作文素材分類積累(三)]經典作文素材分類積累(三)作者:柳岸釣客2009高考語文二輪專題復習金點學案:經典作文素材分類積累(三)4.愛憎(1)引言杜甫詩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經典作文素材分類積累(三)。"人間就是要有愛,也要有恨。愛真、善、美;恨假、惡、丑。若不如此,世上就不會有公理、正義和光明。(2)事實論據秋瑾嚴辭斥縣官貧苦農民阮財富的田產被當地惡霸教民黃老虎霸佔,阮財富告到縣衙門,請求縣官老爺為他伸冤。縣官害怕教會,庇護惡霸,非但不為受害者伸冤,反而誣蔑阮財富:"和信教人作對,要造反不怕國家王法。"要拿他問罪。圍觀群眾敢怒而不敢言。此時正好秋瑾路過衙門,她聽完受害者的訴說以後,義正辭嚴地對縣官說:"阮財富的田產被別人霸佔去了,怎麼落得個沒理,還要吃官司呢?你講的是什麼王法?他無罪,應該放了!"秋瑾在家鄉有名聲,縣有幾分怕她,不得不把阮財富當場開鐐放了魯迅為車夫醫腳"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人格的寫照。對敵人恨,對人民愛,在魯迅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可以看到他的這種高尚人格。有一年的冬天,在他家門口不遠處,他見到一位人力車夫捧著流血的腳,原來腳被玻璃碴劃破了,疼得不能走動。魯迅很快從家中拿來葯品、鉗子和紗布,在凜洌的寒風中,他蹲下身子,細心地把車夫腳底的碎玻璃碴用鉗子取出來,又用消毒葯水清洗了傷口,敷上葯,紮上綳帶。扶他站起來。並設法著人送車夫回家。齊白石老人的"群鼠圖"著名書畫大師齊白老人愛憎分明,痛恨日本軍閥,痛恨漢奸、特務。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在門口貼出一張"告白",上書:"從來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謹此告知,恕不接見。"拒絕賣畫給敵人,拒絕與他們打交道。老人還常常借詩畫影射咒罵敵人。他曾畫了一幅"群鼠圖",在畫上題詩道:"群鼠群鼠,何多如許?何鬧如許?既嚙我果,又剝我黍。燭燈殘天欲曙,嚴冬已換五更鼓。"嚴勵尖銳地揭露筆鞭撻了日寇"群鼠"對我國的侵略罪行。"華人池"洋人不準進1932年,僑居新加坡的華人著名企業家胡文虎得悉:上海租界內,洋人在公園門口掛著"華人與狗,不得人內"的牌子,他痛恨不已。於是他就修建了一座漂亮的游泳池,命名為"華人池",在門口高掛著一塊牌子,寫著:只准華人入內。有一天,兩個洋人繞過牌子,偷偷摸摸地跳進泳池,當即被游泳的華人扭送出門。楊令弗巧斥希特勒法丁斯頭子希特勒,為了給自己裝飾門面,冒充風雅,在柏林舉辦了一次畫展。旅美中國著名女畫家楊令弗也應邀參加。她畫了一幅粉墨花鳥畫,畫的是翠竹數竿,兩只鵪鶉怒目相視,在青枝翠葉中爭斗。並在畫的左上角題上一首《致戰魔》的詩。希特勒對這幅富有東方神韻的畫很喜歡,並買下了這幅畫。希特勒不懂中文,待數日後讀到譯稿,才知道詩畫原來是痛罵自己是製造仇恨,同類相殘的"戰魔",他惱羞成怒,立即下"逐客令"。可楊令弗早已離開柏林了。(3)理論論據是文人,他的是非就愈分明,愛憎也愈熱烈。魯迅《再論文人相輕》愛力可以創造世界。惲代英《怎樣創造少年中國》愛力愈大,所愛愈博。李大釗《黑暗運動》假如我的血肉該喂動物,我情願喂獅虎鷹隼,卻一點不給癩皮狗吃。魯迅《半夏小集》能憎才能愛。魯迅《七論"文人相輕"兩傷》人總是匆匆忙忙地愛,卻總是不慌不忙地恨。[英]拜倫《唐璜》沒有東西比健全的愛更偉大,它導引著一切。鄭振鋒《歡迎泰戈爾》愛情比恨更為強有力得多。王朝聞《文藝論集》革命的愛在大眾。魯迅《致李霽野》倘有同一營壘中人,化了裝從背後給我一刀,則我的對於他的憎恨和鄙視,是在明顯的敵人之上的。魯迅《答〈戲〉周刊編者信》真實的自由,都是建立大"愛"字上的。李大釗《黑暗運動》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魯迅《野草.題辭》對鋒牙利齒的老虎寬仁,就是對善良的羊群兇狠。伊朗諺語只有強烈的愛,才能產生強烈的恨。日本諺語愛你敵人的人,決不會公安廳你。幾內亞諺語有明確的是非,有熱烈的好惡。魯迅《"文人相輕"》不抵抗善,使善滋長,固是愛;抵抗惡,使惡消絕,也便是愛。陳望道《論愛》千人所指,無病而死。《漢書.何武王嘉師丹傳》見惡如家夫之務去草焉。〈左傳.隱公六年〉見善若已有,嫉惡過仇讎。〈宋朝事實類苑.君臣知遇〉剪惡如草,奸如秕。唐皮日休〈皮子文藪.手箴〉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年。魯迅《無題》君子當有所好惡,好惡不可不明。唐.韓愈《與崔群書》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西湖岳王墓對聯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唐.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墨子.兼愛下》見不仁者誅之,如鷹之逐鳥也。《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詩經.小雅.巷伯》決不要去愛敵人所愛的人。阿拉伯諺語5.博學(1)引言博學多才的人,每每在事業上有成就,社會上有聲譽,貢獻也比一般人要突出,受人爺慕。博學多才的人愈多,社會就會愈進步。滾滾洪流要靠涓涓細流匯成,淵博的知誤用是靠長年苦學的積累。讓我們不斷勤奮學習,博覽群書,為明天的博學作準備吧!(2)事實論據名人與博學東漢王充,自幼好學,因家貧無錢買書。他每天在洛陽書店裡站著讀書,年復一年苦學不輟,把《漢書.藝文志》上所列的六藝、諸子、詩賦、生命書、術數、方技等6類書,共一萬余卷,只要當時存世的,他幾乎全讀過,"遂通博百家之言",成為著名哲學家,思想家。代表作《論衡》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清代的曹雪芹,不僅是著名的小說家,而且還是一位有成就的詩人,同時代人稱贊他"詩筆有奇氣"。他又是出色的畫家,尤其畫石。在他的名著《紅樓夢》中,涉及的知識麵包括醫學、心理學、音樂、詩詞、地理、建築、服飾、園林藝術、風俗、烹調等。可見曹雪芹非凡的才氣和淵博的知識。南北朝的祖沖之,是著名的數學家,他推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在世界上,他第一次把圓周率的准確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的7位數字。這比歐洲要早1000多年。因此日本有位數學家曾建議把圓周率改稱"祖率"。他對王碼文歷法和機械也很有研究,他編制了《大明歷》,測定了回歸年的天數,即兩年的冬至點之間的時間,跟現代天文科學測得結果只差50秒鍾。他創造了"水推磨"、"千里船"、"指南車"。他還是一位研究經書和諸子百家學說的學者,注釋過《老子》、《易經》、《論語》、《孝經》等書。郭沫若,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學字家、書法家和社會活動家。是現代文化史上一位學識淵博,才華卓著的著名學者。1921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女神》,提出了在現代文學史上有重大意義的"文學革命"的主張。《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一系列拉學論著,創造性地把古文字和古代史研究結合起來,開辟了史學研究的新天地。《青銅時代》、《十批判書》考證先秦社會歷史和評價各派哲學人物,頗多創見。郭沫若一生著述豐富除了創作許多詩歌、小說、劇本,寫了許多歷史、哲學、政治論文以外,還翻譯了許多世界名著,作文素材《經典作文素材分類積累(三)》。《沫若文集》有17卷之多。郭沫若的淵博多才,是終生勤學苦讀的結果。毛澤東,是現代歷史上著名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和詩人。他雖未受過高等教育,但他知識淵博,為世人所共和。毛澤東一生嗜好讀書。少年時代到處借書讀,青年時代是圖書館的常客。戰爭年代戎馬倥傯,他也常手不擇卷。解放後進入北京,身為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日理萬機,他仍讀書不輟。據不完全統計,從1949年至1966年9月,他先後從北京各大圖書館借閱的圖書近二千餘種,五千餘冊。就在他逝世前兩年的1974年,借閱的圖書就近六百種、一千一百冊。在毛澤東的臣室里、睡床上、辦公桌上、會客室里,到處都放著書。讀書是毛澤東一生最大的嗜好。博學教授陳寅恪現代著名歷史學家,學者陳寅恪。人稱"教授之教授"。著名學者吳密對他有這樣的評價:"合中西新舊各種學問統論之,吾以寅恪為全中國最博學之人。"他在少年時代就研習《說文解字》和訓詁學,熟讀經書和《二十四史》;13歲留學日本東京巢鴨弘文學院,21歲留學歐美,先後就讀於德國柏林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瑞士蘇黎世古學,美國哈佛大學。他精通英、德、法、日文,還基本掌握了拉丁文、希臘文、梵文、巴利文、波斯文、突厥文、西夏文、藏文、蒙文和滿文等19種文字。他先後在香港和內地多所著名高等學府任教授,建國後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他對魏晉南關朝史,隨唐史,蒙古史,以及對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經典,均有精湛研究,為國內外學者所推崇。著作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別傳》等,並有《金明館叢稿》等大批論文。曠世奇才--達.芬奇提起大名鼎鼎的達.芬奇,多數人只知道他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最偉大的畫家,會想起世界名畫《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其實他不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自然科學家、作家和工程師。在數學方面,我們使用的加減號就是他發明的,還留下過不少立體幾何方面的論述;在解剖學方面,他著有6本專集,成為生理解剖學的先驅;在物理學方面,提出了慣性原理,發展了液壓聯通理論和杠桿原理。他在天文、水利、建築等方面都有建樹;他曾經製造過飛行器,並能讓它在低空氣溫行;也曾設計過蒸汽機;他還是位作家,他著有幻想小說《東方游記》,寫過不少寓言和詩歌。同時代人稱贊他是一位"完全的人"。達.芬奇真是一位曠世奇才。(3)理論論據[理論論據]學莫大於博,行莫於約。唐.馬總《意林.附編.袁准正書》學不博則不能守約,志不篤則不能力行。宋.程顥《二程全書》多識由博學。宋歐陽修《和聖俞》博取廣收,取精用弘。鄭振鐸《贊歌朝霞般的舞蹈》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三國.諸葛亮《誡子書》人不博覽者,不聞古今,不見事實,不知然否,猶目盲,耳聾,鼻病者也。漢.王龍理想中的學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博大要幾乎無所不知,精深要幾乎唯他獨尊。胡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博覽多聞,學問決熟。漢.王龍多聞而體要,博見而善擇。晉.葛洪讀書破萬卷,下毛如有神。唐.杜甫必須多讀書,多讀書才可以增益見聞。徐特立邊緣科學誕生以後,要求學者們具有更廣泛的學識和更聯系的思維。[美]貝弗里奇非博不成成專,專的要求,又促使他非博不可。夏承燾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清.錢泳《履園叢話.讀萬卷書》讀書萬卷始通神。宋.蘇軾《柳氏二甥求筆跡》博學切問,所以廣知。漢.黃石公《素書.求人之志》一個人一輩子只讀那一類的書,范圍很窄很窄,思想也永遠不能開禁。周谷城6.誠實(1)引言誠實誠實,能驅散人們心中的陰暗;誠實,將使人類有更多更真誠的愛。我們應該大力弘揚誠實的美德,讓人們心靈更高沿,讓世界變得更美好。(2)事實論據不知為不知孔子一輩子勤於學習,知識淵博,後人尊稱他為聖人。其實他本人還是很誠實,很謙虛的。他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有一次,孔子到齊國去,路上看見兩個小孩在辯論。一個說:"早上的太陽涼颼颼的,一點也不熱;可中午的太陽卻像開水一樣燙人,這不就說明早上太陽距亢我們遠,中午太陽靠我們近嗎?"另一個爭辯道:"不對!早上太陽又大又賀,就像車頂上的篷蓋那麼大;可到了中午,太陽就變小了,頂多也不過菜盤那麼大,近的東西大,遠的東丁小,這是普通常識。"兩個孩子爭得不可開交時,抬頭看見兩個大人站在現前,就問那位年長者"你是誰?"年長者回答:"我叫孔丘,是魯國人。"一個孩子高興地說:"噢,原來是孔夫子呀,聽說你很有學問。就請你評一評,看誰說得對。"孔子老老實實地承認:"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以後我向理角學問的人請教一下,再來回答你們吧。"孩子們哈哈大笑起來:"人家都說孔夫子是個聖人,原來也有回答不了的問題呀!"孔子望著笑著離去的孩子,對身邊的學生子路說:"在學習上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只有抱著這種誠實態度,才能學到真正知識。"裴度誠歸玉帶裴度是唐代政治家,曾做過三朝宰相,雖其貌不揚,個頭矮小,但為人誠實。他從少年是規范就立下做人的宗旨:"只要自己不欺心,不欺人,誠實、努力,將來一定會有所成就的。"在裴度十五六歲時,有一年秋天到城外香山寺游覽。來寺院燒香的一位中年婦女丟失了一個綢布包,被裴度拾到,他一連兩日在寺院門前等待失主。當那位婦人兩日後從裴度手裡接過自己綢布包後,一下子跪在地上,泣不成聲地說:"您真是我家的大恩人啊!"婦人打開包裹,裡面是兩條鑲滿珍珠的玉帶。原來這位婦人是准備用這兩樣東西去官府贖她父親性命的。國灰其你正蒙冤被判成死罪。誠實的門德爾松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白金漢官舉行盛大的招待會,歡迎傑出的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來訪。署名門德爾松的《伊塔爾茲》曲子演奏以後,女王對他稱贊道:"單憑這一個曲子,就可證明你是天才。"門德爾松平靜地對女王說:"不,那是我妹妹芬妮亞的作品。"原來芬妮亞也是個音樂造詣極深的音樂家。《伊塔爾茲》就是出自她手。由於幾個史弟不贊成署女人之名,便商定用門德爾松的名字發表。(3)理論論據[理論論據]一千句謊言蓋不住一個事實。臧克家《自已的寫照》肯說真話,敢駁假話,不說謊話。陶行知文集《小學教師與民主運動》要除去虛偽的臉譜。魯迅《我之節烈觀》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誠。《新唐書.陸贄傳》不信不立,不誠不行。宋.晁說之《晁氏客語》以誠感人者,人亦以誠應;以詐御人者,人亦以詐應。明.薛宣《讀書錄》至誠則金石開。康有為《亂後罪言》同心可斷金,首要重然諾。董必武《答徐老延安贈別》延陵輕劍,季布重然諾。南朝梁.江淹《雜體詩三十首》推誠而不欺,守信而不疑。宋.林逋《省心錄》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蔡鍔《〈曾胡治兵語錄〉序及按語》人是實的好,薑是老的辣。中國諺語與人為善,以誠為本。中國諺語巧詐不如拙誠。《韓非子.說林上》盡誠可以絕嫌猜,徇公可以弭讒訴。唐.劉禹錫《上杜司徒書》一個誠摯,熱心,為著光明而斗爭的人,不能夠不是刻苦而負責的。魯迅《關於翻譯的通信》千虛不博一實。宋.陸九淵《陸九淵集.語錄上》用誠心愈多,用手段愈少。惲代英《社會性之修養》有敗詐,無敗誠。明.黃宗羲《宋元學案》天下作偽是最苦惱的事情,老老實實是最恰恰的事情。鄒韜奮我希望我將具有的足夠的堅定性和美德,藉以保持所有稱號中我認為最值得羨慕的稱號:一個誠實的人。[美]華盛頓生活是欺騙不了的,一個人要光明磊落。馮雪峰一個誠實的人,不論他有多少缺點,同他接觸時,心神會感到清爽。這樣的人,一定能找到幸福,在事業上有所成就。這是因為以誠待人,別人也會以誠相見。[日]池田大作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美]富蘭克林無論誰,只要說一句謊話,他就失去純潔的心,而這樣的人是煮不出一碗干凈的菜湯來的。[德]貝多芬我寧願以誠摯獲得一百名敵人的攻擊,也不願以偽善獲得十個朋友贊揚。[匈]裴多菲真誠是偽善的天敵,它能贏得所有人的心。[美]莎士比亞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是沒有好下場的。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取老實的人,因為只有老實人才能經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周恩來當一個人不僅對別人,甚至對自己都不會有一絲欺騙的時候,他的這種特性就是真摯。[俄]柯羅連柯當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毛澤東真實包括著道德,偉大蘊含了美。[法]雨果一個人要表現最高的真誠,就必須做到無事不可對人言。[印]泰戈爾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德]康德()〔經典作文素材分類積累(三)〕【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柒』 需要更多的作文素材方面的書,《少年文藝》《意林》《讀者》這些有 了。還有哪些呢

青年文摘 或直接去買作文素材 那時已經整理好的 方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