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素材參考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參考文獻

發布時間: 2021-02-26 22:11:30

❶ 書的參考文獻格式是什麼

參考文獻是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對某一著作或論文的整體的參考或借鑒。徵引過的文獻在注釋中已註明,不再出現於文後參考文獻中。
⑴文後參考文獻的著錄規則為GB/T 7714-2005《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適用於「著者和編輯編錄的文後參考文獻,而不能作為圖書館員、文獻目錄編制者以及索引編輯者使用的文獻著錄規則」。
⑵順序編碼制的具體編排方式。參考文獻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後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序號置於方括弧內。一種文獻被反復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號標示。一般來說,引用一次的文獻的頁碼(或頁碼范圍)在文後參考文獻中列出。格式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頁碼(或頁碼范圍).」。多次引用的文獻,每處的頁碼或頁碼范圍(有的刊物也將能指示引用文獻位置的信息視為頁碼)分別列於每處參考文獻的序號標注處,置於方括弧後(僅列數字,不加「p」或「頁」等前後文字、字元;頁碼范圍中間的連線為半字線)並作上標。作為正文出現的參考文獻序號後需加頁碼或頁碼范圍的,該頁碼或頁碼范圍也要作上標。作者和編輯需要仔細核對順序編碼制下的參考文獻序號,做到序號與其所指示的文獻同文後參考文獻列表一致。另外,參考文獻頁碼或頁碼范圍也要准確無誤。
⑶參考文獻類型及文獻類型,根據GB3469-83《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規定,以單字母方式標識:
專著M ; 報紙N ;期刊J ;專利文獻P;匯編G ;古籍O;技術標准S ;
學位論文D ;科技報告R;參考工具K ;檢索工具W;檔案B ;錄音帶A ;
圖表Q;唱片L;產品樣本X;錄相帶V;會議錄C;中譯文T;
樂譜I; 電影片Y;手稿H;微縮膠卷U ;幻燈片Z;微縮平片F;其他E。
標注規范和範例
參考文獻類型:專著[M],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准[S],專利[P],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A]
電子文獻類型:資料庫[DB],計算機[CP],電子公告[EB]
電子文獻的載體類型:互聯網[OL],光碟[CD],磁帶[MT],磁碟[DK]
A: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可選)
[1]劉國鈞,陳紹業.圖書館目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B:期刊文章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1]何齡修.讀南明史[J].中國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C: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
[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A].原文獻主要責任者(可選).原文獻題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7]鍾文發.非線性規劃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應用[A].趙煒.運籌學的理論與應用——中國運籌學會第五屆大會論文集[C].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468.
D:報紙文章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8]謝希德.創造學習的新思路[N].人民日報,1998-12-25(10).
E:電子文獻
[文獻類型/載體類型標識]:[J/OL]網上期刊、[EB/OL]網上電子公告、
[M/CD]光碟圖書、[DB/OL]網上資料庫、[DB/MT]磁帶資料庫
[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版或獲得地址,發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12]王明亮.關於中國學術期刊標准化資料庫系統工程的進展[EB/OL].
[8]萬錦.中國大學學報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6.

❷ 參考文獻的標准格式 引用別人的畢業論文怎麼標注

參考文獻格式為:[序號]+著作作者+篇名或書名等+參考文獻的類型+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頁碼(或頁碼范圍)」。

引用別人的畢業論文的標注格式為(畢業論文類型為學位論文[D]):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D].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起止頁碼(可選).

舉例如:

[11] 張築生.微分半動力系統的不變集[D].北京:北京大學數學系數學研究所, 1983:1-7.

(2)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參考文獻擴展閱讀:

參考文獻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後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序號置於方括弧內。一種文獻被反復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號標示。一般來說,引用一次的文獻的頁碼(或頁碼范圍)在文後參考文獻中列出。

多次引用的文獻,每處的頁碼或頁碼范圍(有的刊物也將能指示引用文獻位置的信息視為頁碼)分別列於每處參考文獻的序號標注處,置於方括弧後(僅列數字,不加「p」或「頁」等前後文字、字元;頁碼范圍中間的連線為半字線)並作上標。

作為正文出現的參考文獻序號後需加頁碼或頁碼范圍的,該頁碼或頁碼范圍也要作上標。作者和編輯需要仔細核對順序編碼制下的參考文獻序號,做到序號與其所指示的文獻同文後參考文獻列表一致。另外,參考文獻頁碼或頁碼范圍也要准確無誤。

❸ 參考文獻

[1]弗化奇A P.牛頓力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2]王龍甫.彈性理論.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

[3]Da Vinci L.Testing the strength of iron wiresof variouslengths(Notebook,ca.1500).In:ParsonsWB.Engineersand Engineering in Renaissance.Baltimore:Williams and Wilkins,1939.661

[4]Hudson J A.Rock engineering systems:theory and practice.London:Ellis Horwood Limited.1992.4~5

[5]Galileo G.Two New Science.New York:Macmillian,1933.1~300

[6]Hudson J A,Crouch S,Fairhurst C.Soft,Stiff and Servo-controlled Testing Machines.Eng.Geol.,1972,6(3):155~189

[7]Von Karman.Festigkeitsversuche unter allseitigem,Druck.Zeitschr.Ver.Dentsch.Ing.,1911,55:1749~1757

[8]郭惠豐,傘桂蘭.粗晶大理岩的三軸殘余強度及蠕變原因.地下空間,1999,19(5):699~701

[9]Mogi K.Effect of the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on rock failure.J.Geophys.Res.,1967,72(20):5117~5131

[10]Akai K,Mori H.Study on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a sand-stone under combined compressive stresses.Trans.Jpn.Soc.Civ.Eng.,1967,147:11~24

[11]Mogi K.Failure criteria of rocks(study by a new triaxial compression technique).J.Soc.Material Sci.Jpn.,1971,20:143~150

[12]Shimada M.Mechanical behavior of rocks under high pressure conditions.Netherlands:A A Balkema,2000.4~16

[13]Griggs D T.Hydrolytic weakening of quartz and other silicates.Geophys.J.R.Astr.Soc.,1967,14:19~31

[14]Tullis T E,Tullis J.Experimental rock deformation techniques.In:Hobbs B E,Heard H C.Mineral and Rock Deformation:Laboratory Studies.Geophysics.,1986,Monograph.36:297~324.(Washington D C:American Geophysics Union.)

[15]Kern H,Karl F.Eine dreiaxial wirkende Gensteinspresse mit Heizvorrichtung.Bergbauwissenschaften,1969,19:90~92

[16]Kern H.Preferred orientation of experimentally deformed limestone,marble,quartzite and rock salt at differenttemperature and states of stress.Tectonophysics,1977,39:103~120

[17]Carter N L,Christie JM,GriggsD T.Experimental deform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of quartz.Journal of Geology.1964,72:687~733

[18]Shimada M.The method of compression test under high pressure in a cubic press and the strength of granite.Tectonophysics,1981,72:343~357

[19]Cook N G W,Hojem JP M.A rigid50-ton compression and tension testing machine.South Africa Mech.Eng.,1966,16:89~92

[20]Wawersik W R,Fairhurst C.A study of brittle rock fracture in laboratory compression experiments.Inter.J.Rock Mech.Min.Sci.,1970,7(6):561~575

[21]尤明慶.岩樣單軸壓縮的失穩破壞和試驗機載入性能.岩土力學,1998,19(3):43~49

[22]葛修潤,任建喜,蒲毅彬等.煤岩三軸細觀損傷演化規律的CT 動態試驗.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1999,18(5):497~502

[23]王恩元,何學秋.煤岩變形破裂電磁輻射的實驗研究.地球物理學報,2000,43(1):131~137

[24]肖紅飛,何學秋,馮濤等.煤岩動力災害力電耦合.北京:地質出版社,2005

[25]Yasuhara H,Marone C,Elsworth D.Fault zone restrengthening and frictional healing:the role of pressure.Journal ofGeophysical research,110,B06310,doi:10.1029/2004JB003327

[26]岳中琦.岩土細觀介質空間分布數字表述和相關力學數值分析的方法、應用和進展.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26(5):875~888

[27]秦四清,李造鼎,張倬元等.岩石聲發射技術概論.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1993

[28]First 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Quarterly of the Corolado School of Mines,1956,51(3):Foreword

[29]馮樹仁,佘詩剛等譯,葛修潤校(布雷迪 B H G,布郎 E T著).地下采礦岩石力學.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0

[30]鄭穎人,沈珠江.岩土塑性力學原理.重慶: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學報,1998

[31]李通林,譚學術,劉偉.礦山岩石力學.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1.217~222

[32]謝和平.岩石和混凝土損傷力學.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90

[33]華安增,張子新.層狀非連續岩體穩定學.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97

[34]徐小荷,余靜.岩石破碎學.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86

[35]范廣勤.岩石流變學.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3

[36]繆協興,陳智純.軟岩力學.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95

[37]何滿潮,景海河,孫曉明.軟岩工程力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38]趙陽升.岩石流體力學.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4

[39]李賀,伊光志,許江等.岩石斷裂力學.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88.92~97

[40]馮夏庭.智能岩石力學導論.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41]唐春安.岩石破裂過程的數值試驗.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42]周維垣,楊強.岩石力學數值計算方法.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

[43]楊志法,王思敬,馮紫良等.岩土工程反分析原理及應用.北京:地震出版社,2000

[44]姚衛星,余新陸,顏永平.脆性材料壓拉強度比的估計.見:清華大學博士後科學論文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2.9~16

[45]王庚蓀,袁建新,吳玉山.多裂紋材料單軸壓縮破壞機制與強度.岩土力學,1992,13(4):1~13

[46]孔圓波.砂岩試樣裂紋擴展和宏觀斷裂的模型探討.中國礦業大學學報,1991,20(4):93~98

[47]Hoek E.Brittle fracture propagation in rock under compression.Inter.J.Fract.Mech.,1965,1(2):136~155

[48]俞茂宏,李躍明等.強度理論研究新進展(論文集).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2

[49]楊光.關於「岩土類材料統一強度理論及其應用」一文的討論.岩土工程學報,1996,18(5):95~97

[50]俞茂宏.對「統一強度理論」討論的答復.岩土工程學報,1996,18(5):97~99

[51]卓越,梁紹暹,張善德等.礦物岩石學.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4

[52]衛管一,張長俊.岩石學簡明教程.北京:地質出版社,1995.10~11,106~107

[53]馬志先,吳國忠,馬紹周譯(Moorhouse W W 著).岩石薄片研究入門.北京:地質出版社,1986.187,244,309

[54]李世平,馮震海等譯(巴拉G 著).岩石各向異性——理論與實驗室試驗.見:米勒 L.岩石力學.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81,112~144

[55]崛部富男.岩石試料の形狀が壓縮強並びに引張さに及ぼす影響にっいて.東北礦山,1952,(7):21~24

[56]井上正康,木下重教等.岩石の壓縮強さ測定法.日本礦業會志,1968,84(965):1462~1465

[57]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Rock Mechanics Commission on Standardization on Laboratory and Field Tests.Suggeste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deformability of rock materials.Inter.J.Rock Mech.Min.Sci.,1979,16(2):135~140

[58]張劍峰等.岩土工程勘探設計手冊.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

[59]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岩石物理力學性質試驗規程.北京:地質出版社,1995

[60]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水利水電工程岩石試驗規程.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01.13

[61]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工業部.煤與岩石物理力學性質測定方法.北京:中國標准出版社,1988

[6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工程岩體試驗方法標准.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9.15

[63]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岩石物理力學性質試驗規程.北京:地質出版社,1995.66

[64]Fairhurst C E,Hudson J A.Draft ISRM suggested method for the complete stress-strain curve for the intact rock in uniaxial compression.Inter.J.Rock Mech.Min.Sci.,1999,36:279~289

[65]尤明慶,蘇承東.大理岩試樣的長度對單軸壓縮試驗的影響.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23(22):3754~3760

[66]Fairhurst C E,Hudson J A.單軸壓縮試驗測定完整岩石應力-應變全程曲線ISRM 建議方法草案.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0,19(6):802~808

[67]Kostak B,Bielenstein H U.Strength distribution in hard rock.Inter.J.Rock Mech.Min.Sci.,1971,8(4):501~521

[68]尤明慶,蘇承東,周英.不同煤塊的強度特性及回歸方法.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3,22(12):2081~2085

[69]山口梅太郎.花こぅ岩の強度試驗にぉける試驗片の數につぃて.材料,1966,16(160):520~528

[70]鄭雨天,傅冰駿等譯(國際岩石力學學會實驗室和現場試驗標准化委員會著).岩石力學試驗建議方法.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79

[71]Barton N.Scale effects or sample bias? In: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cale effects in rock masses.Netherlands:A A Balkema,1990.31~58

[72]Thuro K,Plinninger R J,Zäh S,et al.Scale effects in rock properties(Part1).In:Särkkä & Eloranta(eds.).Rock Mechanics-a challenge for society.Swets& Zeitlinger Lisse,2001.169~174

[73]齊慶新,毛德兵,范紹剛.直接單軸拉伸條件下煤的彈脆塑性分析.見: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七次學術大會論文集.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81~185

[74]Okubo F,Fukui K.Complete stress~strain curves for various rock types in uniaxial tension.Inter.J.Rock Mech.Min.Sci.Geomech.Abstr.,1996,33(6):549~556

[75]王思敬,楊志法,傅冰駿.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世紀成就.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4

❹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前期准備 最好要有參考文獻

舉辦時間復 1949年9月,中制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會議聽取了林伯渠代表籌備會所作的關於人民政協籌備工作的報告;譚平山所作的關於《中國人民政協組織法草案》起草經過和草案的特點;董必武所作的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起草經過和草案;這次會議代行了中國的立法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決定了新中國的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定於北平(1949年9月27日改名為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國歌未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國旗定為五星紅旗。 會議制定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使中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在組織上完備和固定下來。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後,人民政協不再代行全國人大的職權,但作為中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繼續存在,並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以及對外交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❺ 建國60年論文 參考文獻

光輝的足跡

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 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脈動的祖國;看黃土高坡起伏的祖國;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祖國;看群峰騰躍,平原賓士的祖國。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過壺口,闖關東,走三峽,奔大海。在河西走廊,華北平原,我看祖國的富饒與遼闊,看祖國千里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國的崇高與巍峨,看祖國繁榮的霓虹燈日夜閃爍,燦若銀河……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飽經戰爭滄桑與落後苦難的中國人民終於重新站起來了!中國像一隻巨龍,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於世界東方!
那時的中國,民生凋敝。曾經的民不聊生,曾經的滿野戰亂,曾經的東亞病夫,都已成了過去。如今這片熱土早已是天翻地覆、龍騰虎躍!正是這千千萬萬的赤子,才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樑,祖國的希望;正是他們,才使得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響徹神州,那麼氣勢磅礴,那麼雄壯嘹亮。
彈指揮間、滄桑巨變。60年前,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億萬人民艱苦創業,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實現著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當今之中國,到處充滿勃勃生機,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改革開放,使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華夏兒女們安居樂業。
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面對讓人措手不及大地震。中華兒女沒有氣餒,我們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踩在腳下。
2008年,神舟七號載人航天衛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的奔月夢現實了!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
2008年,北京奧運會鑄造輝煌!我們的體育健兒一舉奪得51枚金牌,100枚獎牌。取得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驕人成績。
2009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的60歲生日。 60年的風雨無阻,60年的滄桑巨變,我們的祖國必將繼續書寫不朽的傳奇。

回首這60年。這就是我們,一個不屈的民族!
回首這60年。這就是我們,一個騰飛的民族!

❻ 參考文獻及資料

[1]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污染控制司.固體廢棄物管理與處理處置技術.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0

[2]趙由才,朱青山.城市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與管理手冊.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9

[3]王中民等.城市垃圾處理與處置.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1

[4]奚旦立等.環境監測(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聶永豐等.三廢處理工程技術手冊(固體廢物卷).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

[6]劉長禮,張雲,殷密英等.城市垃圾地質環境影響調查評價方法.北京:地質出版社,2006

[7]劉長禮,張雲,王秀艷.垃圾衛生填埋處置的理論方法和工程技術.北京:地質出版社,1999

[8]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CJJ17—2004),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

[9]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准(建標[2001]101號)

[10]國家環境保護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准(GB16889—1997)

[1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00)

[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

[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護法(2004)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CJJ17—2004).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

[15]劉長禮等.城市垃圾填埋場址的優選方法,地球學報,1998年第4期

[16]劉長禮等.適合國情的垃圾填埋場襯墊系統,工程地質學報,2000年第1期

[17]劉長禮等.浦東新區垃圾堆放的地質環境特徵及場地適宜性,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1997年第3期

[18]張雲,劉長禮,張勝等.生活垃圾對環境的污染評價方法探討,地球學報,2003年第4期

[19]張雲,劉長禮,葉浩等.岩溶地區垃圾填埋場的選址評價探討,中國地質,2008年第1期

[20]杜恆儉,陳華惠,曹伯勛.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學.北京:地質出版社,1981

[21]張之淦.岩溶發生學.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2]盧耀如,張鳳娥.硫酸鹽岩岩溶及硫酸鹽岩與碳酸鹽岩復合岩溶—發育機理與工程效應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3]李瑞敏,王禕萍,王軼等.中國主要環境地質問題.北京:地質出版社,2007

[24]張宗祜,張之一,姚足金.中國黃土類土工程地質圖(1∶100萬)及說明書.北京:工業出版社,1965

[25]張宗祜,張之一,王雲生.中國黃土.北京:地質出版社,1989

[26]張宗祜.黃土高原區域環境地質問題及治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

[27]張宗祜.中國院士書系.中國黃土.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8]胡廣韜.楊文遠,工程地質學.北京:地質出版社,1984

[29]《工程地質手冊》編寫委員會.工程地質手冊.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2

❼ 參考文獻的正確格式

期刊文章: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例如:[1]何齡修.讀南明史[J].中國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7)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參考文獻擴展閱讀

引用參考文獻時需要辨別文獻類型,確定辨別符號:

1、參考文獻類型及辨別符號:專著[M],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准[S],專利[P],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A];

2、電子文獻類型:資料庫[DB],計算機[CP],電子公告[EB];

3、電子文獻的載體類型:互聯網[OL],光碟[CD],磁帶[MT],磁碟[DK]。

❽ 參考文獻格式

參考文獻標准格式是指為了撰寫論文而引用已經發表的文獻的格式,根據參考資料類型可分為專著[M],會議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准[S],專利[P],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A],雜志[G]。

1、期刊論文類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論文名稱[J].期刊名稱,發表年份(第幾期):頁碼.

注意:一般而言,參考文獻里的標點符號用的是英文狀態下輸入的標點符號。輸完漢字要切換到英文狀態,再輸入相應的標點符號。

示例:沈延生.村政的興衰與重建[J].戰略與管理,1998(6):1-34.

2、學位論文類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論文名稱[D].畢業院校所在城市:畢業院校,論文提交年份:頁碼.

示例:

劉楊.同人小說的著作權問題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2:12-15.

3、書籍著作類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著作名稱[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稱,出版年份:頁碼.

示例:金太軍.村治治理與權力結構[M].廣州:廣州人民出版社,2008:50.

(8)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參考文獻擴展閱讀

最主要的是根據載體把文獻分為印刷型、縮微型、機讀型和聲像型。

(1)印刷型:是文獻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鉛印、油印、膠印、石印等各種資料。優點查可直接、方便地閱讀。

(2)縮微型:是以感光材料為載體的文獻,又可分為縮微膠卷和縮微平片,優點是體積小、便於保存、轉移和傳遞。但閱讀時須用閱讀器。

(3)計算機閱讀型:是一種最新形式的載體。它主要通過編碼和程序設計,把文獻變成符號和機器語言,輸入計算機,存儲在磁帶或磁碟上,閱讀時,再由計算機輸出,它能存儲大量情報,可按任何形式組織這些情報,並能以極快的速度從中取出所需的情報。出現的電子圖書即屬於這種類型。

(4)聲像型:又稱直感型或視聽型,是以聲音和圖像形式記錄在載體上的文獻,如唱片、錄音帶、錄像帶、科技電影、幻燈片等。

❾ 主要參考文獻

中國地質學會 2000 年中國地質研究會. 1999. 中國地質工作發展戰略. 北京: 地質出版社

中國地質學會2000 年中國地質研究會. 2003. 21 世紀初中國地質工作改革與發展. 北京: 地質出版社

中國地質學會 21 世紀中國地質研究分會. 2005. 中國地質工作改革與發展. 北京: 地質出版社

中國地質調查局公益性地質工作戰略研究組. 2006. 公益性地質工作定位與發展方向. 北京: 地質出版社

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2005. 地質工作戰略問題研究. 北京: 中國大地出版社

張炳熹. 2001. 張炳熹院士文選. 北京: 地質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2006 年政府預算收支科目. 2005. 北京: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2008 年政府預算收支分類科目. 2007. 北京: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孫文盛等編. 2006. 大光———孫大光紀念文集. 北京: 地質出版社

朱訓,陳洲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史 ( 1949 -2000) . 北京: 地質出版社

李富春傳. 2001.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肖琪編. 2005. 宋應同志文集. 北京: 地質出版社

孫大光. 2001. 孫大光文選.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張同鈺. 2002. 張同鈺文集. 北京: 地質出版社

程裕淇. 2005. 程裕淇文選. 北京: 地質出版社

《地球科學大辭典》編委會編. 2006. 地球科學大辭典. 北京: 地質出版社

中國地質調查局. 2003. 地質勘查隊伍體制改革文件資料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