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素材參考 » 小課題選題培訓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小課題選題培訓

發布時間: 2021-02-23 17:28:08

1. 什麼是小課題

什麼是小課題研究
培訓材料之一
1、什麼是小課題研究
我們給它這樣定義:作為教育活動「當事人」、「實踐者」的教師,自覺針對自身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某些問題、話題,進行持久關注,不斷反思追問,積極進行改進實踐的研究性教育行為。
通俗地說,是以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課題,運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師個人或不多的幾個人合作,在不長的時間內共同研究,取得結果,其研究結果直接被應用於參與研究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去,並取得實效的教育科學研究。
它具有開口小、周期短、易實施、見效快的特點。
有專家認為這類課題無須審批立項,是教師自發進行、自我負責的「常態化」研究行為。它提倡一種「教學即研究,教師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長」的理念。
確實,「小課題」從本質來說是一種個人研究行為,由教師個人承擔,研究主體同時也是責任主體,也是利益主體。
2、小課題研究的特性
案例:
顧老師任教語文,最近為班上的學生不願發言而大傷腦筋,的確,那樣的課堂常常如入「無人之境」。經過一番思考,顧老師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課堂時間緊,發言機會少,導致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被挫傷。於是,顧老師根據《中國青年報》文章的啟示,嘗試「站起來就說」。他對本班學生做了一個徵求意見調查,54%的支持率讓他頗感欣慰。然而真正實施起來,竟無一人主動站起來回答問題。在徵求部分學生意見的基礎上,顧老師感到光憑「激勵」還不行,還得「強迫」,於是他又公布了一項新規定「每周每個學生語文課上主動發言不少於兩次;凡少於兩次的學生必須當眾唱歌,必要時還得『請家長』……逐周累計發言次數,獎勵前三名。」此舉見效顯著,課堂氣氛隨即「活躍」。然而,顧老師很快發現:少數同學是前半周看熱鬧,後半周胡亂找幾個問題提提,答答,完全應付了事。針對這種情況,顧老師採取了「要點提問法」、「即時提問法」,對那些一堂課上一次都沒主動發言以及心不在焉的學生突然提問。伴隨著這樣的「軟硬兼施」,學生們的強迫感日漸消失,慢慢習慣了「站起來就說」的形式。
案例: 與克隆作業過過招
任教五年級語文的王老師,意外發現本班部分學生有長期抄襲作業的現象。她控制住了自己的惱怒,先是不動聲色地與個別學生接觸,了解具體情況。然後,她決定與「克隆作業過過招」。
王老師首先設置了專題作業評講課。評講課上她先表揚了所有語文作業全對的學生。然後讓這些學生當小老師,為大家作解題示範,幾個抄作業的學生自然就「掛黑板」了。盡管在座的學生多心知肚明,但王老師仍未解開真相,這讓「抄手」們十分愧疚。
接著,王老師又組織學生們自編自導中隊會「誠信為金」,大家通過講故事、演話劇、誇典型、表決心等形式,進一步激發和增強「誠實守信」的意識和信念。
更為重要的是,王老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做出針對性改進。首先,她在班上建了學習互助小組,引導學生們積極、正確地對學困生以學習援助;其次,她在平時的新授課上,特別留心學困生的表現,有針對地調整教學節奏;再次,她在作業批閱中增大了面批的分量,更加關注對學生的個別指導……孩子們漸漸感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誠摯關心,外在壓力轉化為內在動力,學習成績穩步提高……
分析:從以上兩個案例我們可以歸納出小課題研究的特性:
(1)「屬己」性:上例可以看出,小課題研究不是為了建構某種宏大的理論,也不是為了發現某種普遍規律,而是完全出自教師自身的需要,這種需要既包括圓滿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美好願望,又包括教師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的成長動機,在於提升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最終能夠將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與新課改的召喚水乳交融,這是教師應對「專業困境」所表現出來的積極姿態,因而具有鮮明地「屬己」性。
(2)真實性:上課時,學生不願舉手發言怎麼辦?學生抄襲作業怎麼辦?作文評講課怎樣更有實效?等等。也許這些問題有些小家子氣,但它們恰恰又是眾多一線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遭遇的最為真實的難題,是影響著教師順利組織教學活動的現實問題。
(3)微觀性:小課題著眼於「小」,它切入點和開口都很小,關注的是教育教學活動中問題的「某一點」,以及某個細節。並由此層層深入,不斷探究,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從而達到研究的深度,揭示問題的本質和內涵。
(4)即時性:一方面,小課題是生成於教師的教育實踐之中,根植於教師的課堂教學之中,具有隨機性、偶發性、情景性,常常是不約而至。另一方面,小課題的研究周期顯得很靈活,半年、一年或多年,時間周期不等。
從以上幾個案例我們還可以看出:課題的價值有賴於有效的反思。面對轉瞬即逝的問題,不僅要知曉正在發生什麼,尋求何種可行的解決策略,更為重要的是要深入探究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源是什麼。在抄襲作業的案例中,雖然抄襲作業只是發生在個別學生身上的現象,但對於其他同學、對於班集體又具有怎樣普遍的教育意蘊呢?王老師敏銳感覺到其對良好學風產生的威脅,在她的反思、追問之中,此前教學中「學生間良好互動的缺失」、「教師課堂調控的針對性不夠」等等問題得以暴露和敞現,在轉化學生的過程中,她又發現家長教育觀念的偏差、教育方法的不當也是導致學生抄襲作業的又一因素,這促使她在與「克隆作業」過過招的過程中設計了一個又一個連環活動。事實上,只有對問題背後的意義有一個逐漸深入的追問,有一個全面准確的把握,才能對教師創造性的教學提供明確的方向,產生持久的動力。
良好的行動源於充分的思量和成熟的規劃。上例中王老師設計的作業評講課、「誠信為金」中隊課以及建立學習互助小組、進行作業面批等活動都是在調查之後,經過認真思考確定了預案之後實施的。
3、如何選題
了解了「小課題」的特點,該怎樣選題呢?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小課題研究」的課題是來源於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是從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困難轉化而來的。首先教師要善於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在教育、教學中有問題意識。例如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有的學生學習差,有的類型的題就是不會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他為什麼不會做?為什麼不理解?有了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作為一個課題去研究,這就形成了一個教師個人課題,這個課題的研究結果可以立即用於在教學中去改變這些學生的學習狀態。這個課題不大,研究的對象就是那幾個學生,通過調查會很快獲得結果,再對結果進行分析就會找到差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把這些辦法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就會收到成效。研究的時間短,研究結果會很快在實踐中應用,這就是「小課題研究」。教師要學會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發現問題,要有問題意識,並且要能把問題轉化為可以研究的課題。
當然在具體操作時,還要注意下列要求:
①課題的選擇應具體、實在,研究范圍宜小一些,適合教師個人(或同備課組的兩到三人)開展研究。
②加強選題對教育教學實踐指導的針對性,選擇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解決又力所能及的問題進行研究。
③充分考慮選題的主客觀條件,注意選擇自己有較多經驗積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問題進行研究。
④課題名稱的表述准確,注意使用科學概念和規范用語,不要使用誇張等修辭手法。
⑤課題選題要有創新意識,突出具體研究內容的特點,可以是將一種理論、一個觀點應用到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可以借鑒他人的成果,結合自己的教學加以改進;也可以運用新的方法、新的視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途徑。
4、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採取行動研究的方式,同時,選擇案例研究、個案研究、調查研究、敘事研究、文獻研究等適合教師開展的方法開展研究。由於所取樣本小,其結果一般不用數量統計處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較。
這里有一個問題想提醒老師們注意一下,就是小課題研究過程中要不要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教師在進行小課題研究中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種學習可以提高我們的認識水平,幫助我們能在理論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結果,使我們的認識更加深入,這樣我們在應用研究結果時會更切合實際,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時在研究中也要學習一些教育科研方法,並在自己的研究中去應用。特別是一些調查的方式、方法,例如,怎樣編制問卷,怎樣與學生談話和通過談話達到對學生的了解,在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了解的情況就會不真實,這樣一來,研究得出的結果就不會真實,研究就沒有意義了。
5、小課題的研究結果的陳述方式:
可以是報告式,也可以是敘事式。
報告式的研究結果就是研究報告。它包括以下幾個內容:題目;研究目的;研究對象(樣本選取);研究過程(簡述);研究結果的分析;結果在教育、教學實際中應用的情況介紹。
敘事式的研究結果有兩種,一種是敘事研究,另一種是個案研究。它們都是敘述式的,其主要結構如下:
題目——題目要簡潔,要點明主題;
引子——說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說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說明事件的經過或調查了解的結果;
結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改進和應用。
6、課題研究的要求
①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關注學生發展。
②充分發揮自己在教學一線熟悉學生、教材,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等優勢,緊密結合工作實踐,深入開展研究。
③切實提高研究的實效性,在課題研究的「精」、「實」上下功夫,同時注意研究資料的積累。
④成果的表述生動活潑,明晰流暢。

2. 《如何開展小課題研究》學習體會

小課題研究是與大課題研究相對而言的,屬於校本研究的范疇,是一種重要而可行的校本教研方式。小課題研究更強調教師的自覺行動。所謂「小」是指:研究范圍微觀、內容具體、切口小、周期短,容易操作。小課題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決教師個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困惑,並總結經驗,不以理論研究為主,是一種微觀的應用性質的研究。教師本人作為研究者,研究內容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章節或某個專題,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案例、問題等。研究成果可以是總結報告、展示課、教學設計、教學論文等;研究周期長短咸宜,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學年、幾學年等。可以是一人或多人研究。不刻意要求完整運用某種研究方法,閱讀、記錄、反思、行動可靈活運用。總之,小課題的特點可以用「小」、「近」、「實」、「真」來概括,「小」就是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以小見大,類似於「提高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度的研究」;「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不好高騖遠,比如「數學應用題問題的研究」,「學困生轉化研究」,「提高學生對數學錯題進行自我分析診斷能力的研究」;「實」就是實實在在,摒棄大而空的描述預測,多一點實在的關注,類似於「怎樣記住學生的名字」,「怎樣排位」等;「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討論,寫真文章、真實踐。 概括來說,小課題研究,就是教師的自我研究,是以教師自身教育教學過程中迫切解決的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問題解決、經驗總結為研究目標,吸納和利用各種有利於解決問題的經驗、知識、方法,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同時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課題研究。二、開展「草根式」小課題研究的一般步驟1.選題選題的一般步驟是先發現和提出問題,再查找資料,分析問題,最後結合實際,確定研究課題。選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基本途徑。(1)從教育教學的問題及困惑中選題 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是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具體問題,教師天天置身於教育現場,這是教育問題的原發地。比如:如何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怎樣解決部分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的問題;如何讓課堂教學既開放又有序;如何對待學生間的差異等。教師可以從自己感到不很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去選題,長期積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問題來建立自己的「問題庫」。 面對諸多的實際問題,教師究竟該選哪一個問題作為小課題進行研究呢?這要從值得研究的問題的價值和緊迫性方面考慮。當問題成為困難時,教師需要分析問題的主要表現與原因是什麼。繼而查閱資料、學習借鑒他人的經驗,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教師關注、追蹤、分析某個教學問題,這個問題就可以成為課題。如部分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主要表現在沒有掌握所學內容,解決的辦法是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培養學習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個課題:促成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策略研究。(2)在切磋交流中發現課題 在閱讀學習中,最為關鍵的是教師要時時注意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考,對自己工作中的相關問題或經驗進行解讀和分析,使有價值的問題或經驗在聯系、解讀中逐漸清晰起來。(4)從學生的反應中尋覓課題 教師要多了解學生的反應,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與學生交流,更好地發現學生現實的需要,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同時,挖掘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價值的小課題。(5)從已有成果的應用研究中歸納課題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將他人研究的成果應用於自身的教育實踐。這類課題由於是學習他人的成果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具體實施,比較適合年輕教師。一般從教師自身感興趣的他人成果選題時,需注意可操作性。(6)總結經驗形成課題 教師結合自己的興趣,對自我教育教學經驗進行分析及總結,進行系統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這有助於幫助教師發現自己的教育教學亮點、成功之處,促進教師個性化發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這類小課題一般適合已經具有一定教學實踐的骨幹教師去研究。(7)創新工作生發出課題 這類小課題往往需要比較科學的研究方法,對教師教育科研素養要求比較高,因此比較適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師去選擇。研究的取向主要為發現新規律、探索新方法、闡述新關系。2.搜集資料資料收集包括閱讀書籍、查閱歷史文獻等收集書面資料,還包括通過實地調研,訪談獲得直接研究材料,還可以通過體驗取得有關材料,並對材料進行整理歸納分析,為下一步研究做准備。3.確定研究目標與內容 小課題研究,教師不僅要撰寫詳細、規范的研究方案,還要明確自己的研究目標和內容,知道自己要研究什麼,從而突出研究重點,明確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階段性和最終目標,必須明確課題要解決什麼教育實踐問題,該課題對教育教學質量有哪些方面的改善。4.實施研究教師要先明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和途徑,可採用案例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等。應特別強調,小課題研究的核心是行動,行動是研究方案付諸於實踐的過程,是一個尋找問題解決、創造教育實踐新形態的過程,研究過程要充實、切實。原始資料如果不及時記錄,到需要時再去追憶、收集,則為時已晚。況且,所有這些真資料也將成為教師撰寫論文最生動有力的素材。因此,教師要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做過的事情,教師要隨時注意記錄、反思和總結。要特別注重教育教學過程中一些有意義的細節,對細節的反思與改善,可以提升教學實踐水平。要注意邊實踐邊研究、邊研究邊實踐,反復修正。小課題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實效,立足於教師個人的特點、興趣和愛好,著眼於解決問題,改變思維方式,轉變行為,服務於日常教育教學活動,服務於教師專業發展。教師要注意與同事間的合作與交流,必要時尋求專家引領。同時,管理者要注重課題研究操作的個性化,鼓勵教師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運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開展研究,倡導有能力的教師嘗試運用學術型研究方法開展相關研究工作,但不強制要求。5.表達研究成果 中小學教師應有自身獨特的研究表達方式,應鼓勵教師使用自己的語言闡述課題成果。小課題研究倡導的成果表達方式很多,例如:教育敘事、論壇、論文、日誌、案例描寫、課例報告、經驗總結等。這些方式便於操作,與教師工作實踐相輔相成,能很好地解決工作與研究的矛盾,是教師教育教研活動的重要載體。其實在講述成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產生新體會、新發現、新認識,進行新思考。 三、小課題研究的一般管理流程 小課題研究過程簡單,這對教學任務比較繁重的教師而言,心理上也就較容易接受,較容易入手,同時,讓教師感覺有用。但是,這種研究也並不是自生自滅的,而是需要引導與管理,組織相關培訓和課題研究指導工作。對於學校來講,如何來組織和管理「草根式」小課題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步驟。1.教師選題,填寫《教師小課題研究報告單》(見附件),藉以了解教師規劃的小課題研究的方向和步驟,還可以較好地提高教師的自我診斷能力。2.教師以教研組為單位向學校教科室申報立項。對教師提交上來的題目,管理者要進行精心篩選,幫助教師把研究的題目定位在解決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總結經驗。3.學校教科室研究,批准立項,向申報者發立項研究通知書。4.教師實施研究,積累研究過程資料。教科室組織各種集體研討活動,對教師的研究進行督查指導。5.階段性小結,開展中期成果鑒定會,對研究狀況進行評估。6.結題。教師向教科室提出結題申請,整理研究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並交教科室。教科室組織有關專家聽取研究者的報告,對課題進行評審,向研究者宣布評審意見。7.開展課題成果推廣會,對研究成果進行推廣和獎勵。四、小課題研究的激勵措施1.管理者要注意創設開展小課題研究的氛圍 學校科研文化具有隱性的滲透力量,組織者應設法引領教師意識到研究是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從而主動投入教育科研活動之中。管理者要幫助教師打破課題研究的神秘性,增強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的信心。同時,要考慮教師的能力、素養、時間、精力等因素,這些往往決定著教師可以不可以進行研究,能不能將研究進行到底。因此,幫助教師從實際出發,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礎上設計合理的計劃和目標。2.管理者應多方為教師提供專業支持 比如,為了易於教師操作,理順思路,可以把研究流程改製成表格形式,引導教師建立科學的邏輯體系。教師的時間和教研活動時間都是有限的,為了真正提高教研活動的效果,可以讓常規教研與小課題研究相結合,在教學、聽課、評課過程中發現問題,形成小課題,通過集體備課擬定出對策,在教學、聽課、評課中去實踐研究,通過研究討論加以改進,一個一個問題去攻關。筆者主張個體研究與群體研究相結合,讓具有相同或相近課題的教師結合成「研究共同體」,一起分享、交流、實踐、提高,讓教師感受到研究的快樂、成長的快樂。可以選取教師感興趣的教學內容,輪流上課和研討,增進教師的相互了解,實現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利用教師研究論壇、互助交流活動、博客等為教師提供輔助。這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降低教師對小課題研究的忙亂性,讓小課題研究與常規教研相輔相承,相得益彰,激發教師進行小課題研究的興趣和積極性。3.鼓勵教師用自己的方式去開展研究 管理者要重視教師之間的差異性,以教師的個體自我需求為出發點,高度呵護這種課題研究的自我化傾向性、個性屬性。幫助教師根據自身關注點和自身能力選擇合理的課題,並幫助教師設計符合自身情況的研究計劃,允許教師過程操作的特色化,保護教師開展研究的積極性。4.注重成果評價多元化 基於普通教師的差異性,課題研究成果的評價定位不應太高。應根據教師的能力來鼓勵教師進行多樣的成果總結。教師對於自己研究結果的表述,不宜脫離自身的實際可能性去追求高深的理論闡述,應該力求避免空洞、抽象和程式化,用自己的表現方式來展示成果。要提倡生動的案例和個性化的語言,提煉自己的經驗、體現自己的特點。對高一級的課題申報,原則上是在小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提名,把教師完成課題研究狀況記入教師檔案,在評優樹先中有所體現。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成為研究者的呼聲日益提高。經歷過小課題研究的教師認為,小課題研究轉變了自己的工作習慣,重新認識了多年來的教學習慣,從只是埋頭工作,到學會反思,記錄總結教訓與經驗,教師不再面對工作中的問題發牢騷,而是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課題研究促進了教師不斷學習,團結一致,坦誠相待,分工合作。把小課題研究作為自己的工作行為、思維方式,那麼教師的專業水平必然會越來越優秀。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教師要實現由「經驗型」到「科研型」,由「教書匠」到「教育家」的轉變,就必須搞研究,尤其要搞小課題研究。基於小課題研究的特點,可以做到教師「人人有課題,個個搞研究」,促進一批科研成果的誕生和科研骨乾的成長。5.表達研究成果 中小學教師應有自身獨特的研究表達方式,應鼓勵教師使用自己的語言闡述課題成果。「草根式」小課題研究倡導的成果表達方式很多,例如:教育敘事、論壇、論文、日誌、案例描寫、課例報告、經驗總結等。這些方式便於操作,與教師工作實踐相輔相成,能很好地解決工作與研究的矛盾,是教師教育教研活動的重要載體。其實在講述成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產生新體會、新發現、新認識,進行新思考。

3. .教師小課題的選題應注意什麼

首先要弄明白課題的含義。「課題」就是「問題」,小課題就應該是小問題。課題的來源應該是教師平常的教育教學中遇見的問題,況且這些小問題經常困擾你,影響到自己的教學效果,不解決難以提高質量,於是,就應該把這些問題作為課題進行研究。
小課題的選題,首先應該是要小,不要求大, 同時,這些問題一定要是在自己的教學中客觀存在的,而不是虛構的,這樣研究起來才有意義,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不斷生成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選題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比如,學生習慣養成方面(讀書習慣、規規矩矩寫字習慣、傾聽習慣等),課堂教學方面的(預習習慣、膽大發言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習慣、及時復習習慣等),總之就是要選一些對學生發展有實際意義的小課題進項研究,使自己在研究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和能力,早日成為學生愛戴的、家長擁護的、領導賞識的、同行羨慕的名師,那就是自我價值的實現!

4. 如何開展小課題研究學習心得

龍江中學黃衛國 小課題研究既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也是一種特殊的學習活動。作為教師,積極開展小課題研究,本著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原則,開展小課題研究,對於培養我們的研究意識和綜合能力,促進專業成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有非常積極的現實的意義。 所謂小課題是與大課題相對而言的,指的是教師以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問題的解決為研究目標的課題。小課題研究屬於校本教研的范疇,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決教師個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困惑,並總結經驗。小課題的特點是小、近、實、真。 小就是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以小見大,類似於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學科實驗習慣的研究、 提高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度的研究;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不好高騖遠,比如學科規律教學的研究,學困生轉化研究,提高學生對錯題進行自我診斷能力的研究;實就是實實在在,摒棄大而空的描述,多一點實實在在的關注,比如加強學生解題技巧指導的研究、習題教學研究等;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討論、真實踐。 一、小課題研究選題的原則 1、有價值。 課題追求有實用價值,這是第一原則。也就是解決日常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或為教學中的某個現象尋找答案。這種課題的針對性、時效性都比較強。往往隨問題而來,問題解決了,課題也就結束了。 2、有能力。有價值的課題,如果自己的能力不能勝任,研究就會落空,結果就會華而不實,研究課題應該從生活現象入手,從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入手,從學生學習的思考入手,使選題與自己的能力相適應,不貪大求遠。 3、有興趣。這是課題研究的動力,感興趣,會信心十足,樂此不疲。 二、小課題研究選題途徑 選題的一般步驟是先發現和提出問題,再查找資料,分析問題,最後結合實際,確定研究課題。選題特點是熱中求冷,同中求異,小題大做。主要有以下幾個基本途徑。 (1)從教育教學的問題及困惑中選題 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是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具體問題,大家天天置身於教學現場,這是問題的原發地。比如: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如何讓課堂教學既開放又有序;如何對待學生間的差異實施分層教學等。我們可以從自己感到不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去選題,長期積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問題來建立自己的問題庫。教師關注、追蹤、分析某個教學問題,這個問題就可以成為課題。如部分學生不能獨立完成實驗操作,主要表現在沒有掌握所學內容,解決的辦法是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培養動手實踐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個課題:培養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的研究。 (2)在切磋交流中發現課題 (3)在理論學習中反思出課題在理論學習中,最為關鍵的是教師要時時注意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考,對自己工作中的相關問題或經驗進行解讀和分析,使有價值的問題在反思中逐漸清晰起來。 (4)從學生的反應中尋覓課題 教師要多了解學生的反應,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與學生交流,更好地發現學生現實的需要,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5)從已有成果的應用研究中歸納課題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將他人研究的成果應用於自身的教育實踐。這類課題由於是學習、實踐他人的研究成果後,比較適合年輕教師。 (6)總結經驗形成課題 教師結合自己的興趣,對自己教學經驗進行系統梳理和理性分析,發現自己的教育教學的亮點、成功之處,促進個性化發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 三、小課題研究的一般流程 1、准備階段 明確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階段性和最終目標,制定研究方案定,選擇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實驗研究法)等。 2.搜集資料 資料收集包括閱讀書籍、查閱歷史文獻等,還包括通過實地調研,訪談獲得直接研究材料,還可以通過體驗取得有關材料,並對材料進行整理歸納,為下一步研究做准備。 3.實施研究 小課題研究的核心是行動,行動是研究方案付諸於實踐的過程,是一個尋找問題解決的過程。研究的過程性材料要充實,一手資料是撰寫論文最生動有力的素材。原始資料如果不及時記錄,到需要時再去追憶、收集,則為時已晚。因此,老師們要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做過的事情,要隨時注意記錄、反思和總結。小課題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實效,立足於個人的特點、興趣和愛好,著眼於解決問題。教師要注意與同事間的合作與交流,必要時尋求專家引領。 4.表達研究成果 成果表達方式很多,除了研究報告、論文外,還有教育敘事、論文、日誌、案例描寫、課例報告、經驗總結等。這些方式便於操作,既是研究記錄,也是研究成果。

5. 怎樣開展小課題研究培訓實施方案

  1. 按照培訓計劃來,列出所自有工作任務並分類、根據實施的時間做出日程安排;

  2. 將參與課題研究培訓的所有團隊成員按任務分類組成任務小組,工作任務到人、責任到人;

  3. 制定匯報、問責制度,定期檢查;

  4. 編列課題研究進度表,任務組負責人對團隊領導負責報告工作並接受獎懲;

  5. 培訓計劃完成後要有總結,兌現獎懲。

6. 如何開展小課題研究

小課題研究是與大課題研究相對而言的,屬於校本研究的范疇,是一種重要而可行的校本教研方式。小課題研究更強調教師的自覺行動。所謂「小」是指:研究范圍微觀、內容具體、切口小、周期短,容易操作。小課題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決教師個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困惑,並總結經驗,不以理論研究為主,是一種微觀的應用性質的研究。教師本人作為研究者,研究內容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章節或某個專題,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案例、問題等。研究成果可以是總結報告、展示課、教學設計、教學論文等;研究周期長短咸宜,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學年、幾學年等。可以是一人或多人研究。不刻意要求完整運用某種研究方法,閱讀、記錄、反思、行動可靈活運用。總之,小課題的特點可以用「小」、「近」、「實」、「真」來概括,「小」就是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以小見大,類似於「提高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度的研究」;「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不好高騖遠,比如「數學應用題問題的研究」,「學困生轉化研究」,「提高學生對數學錯題進行自我分析診斷能力的研究」;「實」就是實實在在,摒棄大而空的描述預測,多一點實在的關注,類似於「怎樣記住學生的名字」,「怎樣排位」等;「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討論,寫真文章、真實踐。 概括來說,小課題研究,就是教師的自我研究,是以教師自身教育教學過程中迫切解決的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問題解決、經驗總結為研究目標,吸納和利用各種有利於解決問題的經驗、知識、方法,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同時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課題研究。二、開展「草根式」小課題研究的一般步驟1.選題選題的一般步驟是先發現和提出問題,再查找資料,分析問題,最後結合實際,確定研究課題。選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基本途徑。(1)從教育教學的問題及困惑中選題 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是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具體問題,教師天天置身於教育現場,這是教育問題的原發地。比如:如何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怎樣解決部分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的問題;如何讓課堂教學既開放又有序;如何對待學生間的差異等。教師可以從自己感到不很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去選題,長期積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問題來建立自己的「問題庫」。 面對諸多的實際問題,教師究竟該選哪一個問題作為小課題進行研究呢?這要從值得研究的問題的價值和緊迫性方面考慮。當問題成為困難時,教師需要分析問題的主要表現與原因是什麼。繼而查閱資料、學習借鑒他人的經驗,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教師關注、追蹤、分析某個教學問題,這個問題就可以成為課題。如部分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主要表現在沒有掌握所學內容,解決的辦法是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培養學習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個課題:促成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策略研究。(2)在切磋交流中發現課題 在閱讀學習中,最為關鍵的是教師要時時注意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考,對自己工作中的相關問題或經驗進行解讀和分析,使有價值的問題或經驗在聯系、解讀中逐漸清晰起來。(4)從學生的反應中尋覓課題 教師要多了解學生的反應,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與學生交流,更好地發現學生現實的需要,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同時,挖掘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價值的小課題。(5)從已有成果的應用研究中歸納課題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將他人研究的成果應用於自身的教育實踐。這類課題由於是學習他人的成果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具體實施,比較適合年輕教師。一般從教師自身感興趣的他人成果選題時,需注意可操作性。(6)總結經驗形成課題 教師結合自己的興趣,對自我教育教學經驗進行分析及總結,進行系統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這有助於幫助教師發現自己的教育教學亮點、成功之處,促進教師個性化發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這類小課題一般適合已經具有一定教學實踐的骨幹教師去研究。(7)創新工作生發出課題 這類小課題往往需要比較科學的研究方法,對教師教育科研素養要求比較高,因此比較適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師去選擇。研究的取向主要為發現新規律、探索新方法、闡述新關系。2.搜集資料資料收集包括閱讀書籍、查閱歷史文獻等收集書面資料,還包括通過實地調研,訪談獲得直接研究材料,還可以通過體驗取得有關材料,並對材料進行整理歸納分析,為下一步研究做准備。3.確定研究目標與內容 小課題研究,教師不僅要撰寫詳細、規范的研究方案,還要明確自己的研究目標和內容,知道自己要研究什麼,從而突出研究重點,明確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階段性和最終目標,必須明確課題要解決什麼教育實踐問題,該課題對教育教學質量有哪些方面的改善。4.實施研究教師要先明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和途徑,可採用案例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等。應特別強調,小課題研究的核心是行動,行動是研究方案付諸於實踐的過程,是一個尋找問題解決、創造教育實踐新形態的過程,研究過程要充實、切實。原始資料如果不及時記錄,到需要時再去追憶、收集,則為時已晚。況且,所有這些真資料也將成為教師撰寫論文最生動有力的素材。因此,教師要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做過的事情,教師要隨時注意記錄、反思和總結。要特別注重教育教學過程中一些有意義的細節,對細節的反思與改善,可以提升教學實踐水平。要注意邊實踐邊研究、邊研究邊實踐,反復修正。小課題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實效,立足於教師個人的特點、興趣和愛好,著眼於解決問題,改變思維方式,轉變行為,服務於日常教育教學活動,服務於教師專業發展。教師要注意與同事間的合作與交流,必要時尋求專家引領。同時,管理者要注重課題研究操作的個性化,鼓勵教師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運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開展研究,倡導有能力的教師嘗試運用學術型研究方法開展相關研究工作,但不強制要求。5.表達研究成果 中小學教師應有自身獨特的研究表達方式,應鼓勵教師使用自己的語言闡述課題成果。小課題研究倡導的成果表達方式很多,例如:教育敘事、論壇、論文、日誌、案例描寫、課例報告、經驗總結等。這些方式便於操作,與教師工作實踐相輔相成,能很好地解決工作與研究的矛盾,是教師教育教研活動的重要載體。其實在講述成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產生新體會、新發現、新認識,進行新思考。 三、小課題研究的一般管理流程 小課題研究過程簡單,這對教學任務比較繁重的教師而言,心理上也就較容易接受,較容易入手,同時,讓教師感覺有用。但是,這種研究也並不是自生自滅的,而是需要引導與管理,組織相關培訓和課題研究指導工作。對於學校來講,如何來組織和管理「草根式」小課題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步驟。1.教師選題,填寫《教師小課題研究報告單》(見附件),藉以了解教師規劃的小課題研究的方向和步驟,還可以較好地提高教師的自我診斷能力。2.教師以教研組為單位向學校教科室申報立項。對教師提交上來的題目,管理者要進行精心篩選,幫助教師把研究的題目定位在解決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總結經驗。3.學校教科室研究,批准立項,向申報者發立項研究通知書。4.教師實施研究,積累研究過程資料。教科室組織各種集體研討活動,對教師的研究進行督查指導。5.階段性小結,開展中期成果鑒定會,對研究狀況進行評估。6.結題。教師向教科室提出結題申請,整理研究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並交教科室。教科室組織有關專家聽取研究者的報告,對課題進行評審,向研究者宣布評審意見。7.開展課題成果推廣會,對研究成果進行推廣和獎勵。四、小課題研究的激勵措施1.管理者要注意創設開展小課題研究的氛圍 學校科研文化具有隱性的滲透力量,組織者應設法引領教師意識到研究是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從而主動投入教育科研活動之中。管理者要幫助教師打破課題研究的神秘性,增強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的信心。同時,要考慮教師的能力、素養、時間、精力等因素,這些往往決定著教師可以不可以進行研究,能不能將研究進行到底。因此,幫助教師從實際出發,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礎上設計合理的計劃和目標。2.管理者應多方為教師提供專業支持 比如,為了易於教師操作,理順思路,可以把研究流程改製成表格形式,引導教師建立科學的邏輯體系。教師的時間和教研活動時間都是有限的,為了真正提高教研活動的效果,可以讓常規教研與小課題研究相結合,在教學、聽課、評課過程中發現問題,形成小課題,通過集體備課擬定出對策,在教學、聽課、評課中去實踐研究,通過研究討論加以改進,一個一個問題去攻關。筆者主張個體研究與群體研究相結合,讓具有相同或相近課題的教師結合成「研究共同體」,一起分享、交流、實踐、提高,讓教師感受到研究的快樂、成長的快樂。可以選取教師感興趣的教學內容,輪流上課和研討,增進教師的相互了解,實現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利用教師研究論壇、互助交流活動、博客等為教師提供輔助。這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降低教師對小課題研究的忙亂性,讓小課題研究與常規教研相輔相承,相得益彰,激發教師進行小課題研究的興趣和積極性。3.鼓勵教師用自己的方式去開展研究 管理者要重視教師之間的差異性,以教師的個體自我需求為出發點,高度呵護這種課題研究的自我化傾向性、個性屬性。幫助教師根據自身關注點和自身能力選擇合理的課題,並幫助教師設計符合自身情況的研究計劃,允許教師過程操作的特色化,保護教師開展研究的積極性。4.注重成果評價多元化 基於普通教師的差異性,課題研究成果的評價定位不應太高。應根據教師的能力來鼓勵教師進行多樣的成果總結。教師對於自己研究結果的表述,不宜脫離自身的實際可能性去追求高深的理論闡述,應該力求避免空洞、抽象和程式化,用自己的表現方式來展示成果。要提倡生動的案例和個性化的語言,提煉自己的經驗、體現自己的特點。對高一級的課題申報,原則上是在小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提名,把教師完成課題研究狀況記入教師檔案,在評優樹先中有所體現。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成為研究者的呼聲日益提高。經歷過小課題研究的教師認為,小課題研究轉變了自己的工作習慣,重新認識了多年來的教學習慣,從只是埋頭工作,到學會反思,記錄總結教訓與經驗,教師不再面對工作中的問題發牢騷,而是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課題研究促進了教師不斷學習,團結一致,坦誠相待,分工合作。把小課題研究作為自己的工作行為、思維方式,那麼教師的專業水平必然會越來越優秀。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教師要實現由「經驗型」到「科研型」,由「教書匠」到「教育家」的轉變,就必須搞研究,尤其要搞小課題研究。基於小課題研究的特點,可以做到教師「人人有課題,個個搞研究」,促進一批科研成果的誕生和科研骨乾的成長。5.表達研究成果 中小學教師應有自身獨特的研究表達方式,應鼓勵教師使用自己的語言闡述課題成果。「草根式」小課題研究倡導的成果表達方式很多,例如:教育敘事、論壇、論文、日誌、案例描寫、課例報告、經驗總結等。這些方式便於操作,與教師工作實踐相輔相成,能很好地解決工作與研究的矛盾,是教師教育教研活動的重要載體。其實在講述成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產生新體會、新發現、新認識,進行新思考。